壳盖结构及具有该壳盖结构的光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49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壳盖结构及具有该壳盖结构的光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盖结构及具有该壳盖结构的光学装置,尤指一种可避免操作不 便的壳盖结构及具有该壳盖结构的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光学装置的壳盖结构皆具有可开启式的盖体,以方便使用者于盖体开 启时可更换灯泡组件、调整零件或调节焦距。若以投影机为例,目前的技术多将投影机的壳盖结构的盖体设计为一独立组件, 并通过螺丝等组件锁固于壳体上,当使用者欲开启盖体时,必需利用工具将螺丝旋开方可 取下盖体,且由于螺丝体积较小,故常于拆卸或锁付过程中掉落遗失,又于盖体取下后,也 有可能因使用者疏忽而忘记将盖体锁付回壳体,致使外部如灰尘等物质侵入投影机内部而 对投影机造成负面影响。即便目前也有转轴式设计的盖体,可克服螺丝遗失或忘记锁付盖体等问题,但由 于盖体相对于壳体开启后并无法定位,故使用者必须一手扶持盖体,另一手执行更换灯泡 组件或调整零件、焦距的作业,于使用上相当不便,且若作业过程中因施力致使盖体晃动而 朝壳体闭合,不但会阻碍用户的作业进行,更可能夹到使用者的手而造成伤害。此外,当投影机以壁挂方式设置在墙上或吊挂设置于天花板时,更增加了开启盖 体的操作上的不便及操作过程的安全顾虑。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壳盖结构及具有该壳盖结构的光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 术的缺陷,实为相关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壳盖结构及具有该壳盖结构的光学装置,以解决现 有独立式盖体的拆卸、锁付不便或容易因使用者疏忽而遗失的问题,以及盖体无法定位所 造成的使用不便及安全虞虑。本发明以壳体的第一枢接组件与盖体的第二枢接组件相互配 合,使盖体的盖板可设置于壳体的本体上并相对于本体轴转活动,并于盖板轴转开启至一 特定位置时,利用盖体的第二定位结构与壳体的第一定位结构通过对应形状的相互配合作 形状干涉定位,以将盖板相对于本体定位,以克服现有独立式盖体开启不便及盖体或螺丝 容易丢失的问题,且本发明可于盖体相对于壳体开启时维持稳定的定位状态,从而方便使 用者进行操作并确保使用者的安全。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实施例为提供一种壳盖结构,其包括壳体,其包 括本体、第一枢接组件与第一定位结构;以及盖体,其包括盖板、第二枢接组件与第二定位 结构;其中,盖体的第二枢接组件与壳体的第一枢接组件相互配合,以将盖板设置于本体上 并使盖板相对于本体轴转活动,当盖板轴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 作形状干涉定位,使盖板相对于本体定位。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较广实施例为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其包括一光机;以及一壳盖结构,其至少部分覆盖光机且包括壳体,其包括本体、第一枢接组件与第一定 位结构;以及盖体,其包括盖板、第二枢接组件与第二定位结构,盖体的第二枢接组件与壳 体的第一枢接组件相互配合,以将盖板设置于本体上并使盖板相对于本体轴转活动,当盖 板轴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作形状干涉定位,使盖板相对于本体 定位。



壳盖结构1
壳体10
本体101
操作空间1011
穿孔1012
第一枢接组件102,105
导轨1021,1051
第一段部1021a、1051a
第二段部1021b、1051b
挡板1051c
连接部1022,1052
基板1022a
侧板1022b
第一延伸部1023,1053
第一定位结构103,106
第三定位结构104
盖体11
盖板111
第二枢接组件112,115
凸块1121,1151
第二延伸部1122,1152
第二定位结构113,116
第四定位结构114
锁固组件12
光机2
光学装置3
第一段部深度dl
第二段部深度d2
凸块高度H
导轨宽度W
凸块宽度B
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 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 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壳盖结构应用于光学装置的示意图。如图 1所示,壳盖结构1可应用于光学装置3中,例如投影机,而光学装置3除壳盖结构1夕卜, 尚包括一光机2,于本实施例中,壳盖结构1覆盖部分的光机2,且壳盖结构1包括壳体10 及盖体11,壳体10包括本体101、第一枢接组件102与第一定位结构103,盖体11则包括盖 板111、第二枢接组件112和第二定位结构113 (如图2A所示),其中盖体11的第二枢接组 件112与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2相互配合,以将盖板111设置于本体101上,并使盖 板111可相对于本体101轴转活动,当盖板111轴转至一第一位置时,第二定位结构113与 第一定位结构103作形状干涉定位,使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定位,以下将进一步叙述本 实施例的壳盖结构的细部特征。请参阅图2A及图2B,其分别为本发明图1所示的壳盖结构的拆解示意图及分解 立体图,其中图2A及图2B仅图示壳盖结构的壳体的部分本体,以方便说明。如图2A及图 2B所示,壳盖结构1的壳体10包括本体101、第一枢接组件102和第一定位结构103,其中 本体101还包括操作空间1011及穿孔1012,操作空间1011实质上可为一槽体,使用者可 于操作空间1011开启时进行光机2的灯泡组件的更换、零件调整或焦距调节等操作,但不 以此为限。至于穿孔1012实质上贯穿本体101并与操作空间1011连通,于本实施例中,穿 孔1012的数目以两个为佳,其可配置于操作空间1011的同一侧壁面上。此外,壳体10也 可于本体101上邻近操作空间1011边缘处,例如上缘,增设第三定位结构104,而本实施 例的第三定位结构104可为卡掣槽,且数量以三个为佳,其中之一大致介于两穿孔1012之 间,而另两第三定位结构104则可配置于穿孔1012的对侧,但第三定位结构104的配置位 置、数量及形式并不以此为限。请再参阅图2C并配合图2B,其中图2C为本发明图2B所示的第一枢接组件的结 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2以选用可相对于本体101拆解的构 件为佳,且第一枢接组件102包括导轨1021、连接部1022和第一延伸部1023,连接部1022实质上可分为基板102 及侧板1022b两部分,其中侧板1022b大致垂直于基板1022a,使 连接部1022呈L型结构,而第一延伸部1023的数目可为两个,其连接于连接部1022的两 相对端,并相对于连接部1022的基板1022a略微倾斜,换言之,第一延伸部1023可为由连 接部1022两相对端倾斜延伸而出的结构。至于第一枢接组件102的导轨1021数目亦以两 个为佳,且本实施例的导轨1021可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023上并位于比邻连接部1022的一 侧,使两导轨1021以连接部1022为中心而彼此对称设置。请再参阅图2C,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组件102的导轨1021可分为第一段部 1021a及第二段部1021b,其中第二段部1021b的长度大于第一段部1021a的长度,第二段 部1021b的深度d2也略大于第一段部1021a的深度dl,换言之,第一段部1021a实质上相 较于第二段部1021b略微隆起,而导轨1021的第一段部1021a和第二段部1021b实质上等 宽,其宽度为W,又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1023由连接部1022倾斜延伸而出,且导轨 1021配置于第一延伸部1023上,而导轨1021的第二段部1021b较第一段部1021a邻近于 连接部1022,因此可知,导轨1021实质上也相对于连接部1022的基板102 倾斜而为一倾 斜导轨,且第一段部1021a实质上高于第二段部1021b。至于壳体10的第一定位结构103 于本实施例中可为贯穿第一延伸部1023的卡槽,例如一字型卡槽,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定 位结构103数目也以两个为佳,其可分别设置于各导轨1021的第一段部1021a中。此外, 第一枢接组件102的导轨1021、连接部1022和第一延伸部1023以一体成型为佳,例如第 一枢接组件102可由塑料以射出成型而制成,然其材质实质上并不以此为限。请再参阅图2B并配合图2A,当第一枢接组件102欲组装于本体101而组合成本实 施例的壳体10时,可通过锁固组件12,例如螺丝,将第一枢接组件102相对于本体101固 定,其中第一枢接组件102的连接部1022的基板102 通过锁固组件12锁固于本体101 邻近操作空间1011处而与本体101相连,至于第一延伸部1023则可对应穿过本体101的 穿孔1012而延伸于操作空间1011中(如图2A所示),又由于本实施例的导轨1021设置于 第一延伸部1023上,因此可知,导轨1021实质上也延伸于操作空间1011中。请再参阅图2A及图2B,壳盖结构1的盖体11包括盖板111、第二枢接组件112及 第二定位结构113,其中盖板111的轮廓及大小实质上对应于壳体10的本体101的操作空 间1011的上缘,以于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闭合且移动至卡合位置时可利用盖板111完 全密闭覆盖操作空间1011 (如图3C所示)。而盖体11的第二枢接组件112可包括凸块1121 及第二延伸部1122,其中第二延伸部1122设置于盖板111的一侧面上且相对于盖板111的 边缘延伸凸出,且第二延伸部1122大致对应于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2的第一延伸部 1023,又第二延伸部1122以可根据外力而产生轻微弹性形变的材质为佳,而凸块1121则 可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122上,且邻近于第二延伸部1122延伸方向末端的一侧,于本实施例 中,凸块1121可为相对于第二延伸部1122凸出的圆柱型结构,其高度H可以略大于或等于 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2的导轨1021的第一段部1021a深度dl且小于第二段部1021b 深度d2为佳,但不以此为限,而凸块1121的宽度B,于本实施例中亦即圆柱型结构的圆形截 面的直径,则大致与导轨1021的宽度W相符,以于盖体11与壳体10组合后使凸块1121可 容置于导轨1021中并于导轨1021中活动。至于盖体11的第二定位结构113则可设置在 凸块1121上,且第二定位结构113的大小及形状皆配合壳体10的第一定位结构103,而由 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结构103为一字型卡槽,因此盖体11的第二定位结构113则可设计为突出部,例如一字型突出部,但不以此为限。而盖体11除了盖板111、第二枢接组件112和第二定位结构113外,尚可增设第四 定位结构114,第四定位结构114设置于盖板111上,且其设置位置、数目和形式实质上皆对 应配合壳体10的第三定位结构104,换言之,于本实施例中,第四定位结构114的数量也以 三个为佳,其中之一设置于第二枢接组件112之间,而另两个第四定位结构114则对应设置 在第二枢接组件112的对侧,至于第四定位结构114的形式则可设计为卡勾,以此配合设计 为卡掣槽的第三定位结构104。此外,本实施例的盖体11的盖板111、第二枢接组件112、第 二定位结构113及第四定位结构114亦以一体成型为佳,其中盖体11可为由塑料经射出成 型而制成,但不以此为限。请再参阅图2A并配合图1,当盖体11欲相对于壳体10配置而组成壳盖结构1时, 将盖体11的第二枢接组件112的第二延伸部1122对应于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2的 第一延伸部1023配置,并将设在第二延伸部1122上的凸块1121对应容置于位在第一延伸 部1023上的导轨1021中,因此盖板111便可借此设置于本体101上,并与本体101形成连 接关系(如图1所示),同时通过导轨1021与凸块1121的相互配合而避免盖体11相对于 壳体10脱落,又由于本实施例的凸块1121的高度H实质上略大于或等于导轨1021的第一 段部1121a的深度dl并小于第二段部1121b的深度d2,且凸块1121的宽度B大致与导轨 1021的宽度W配合,因此可知,盖体11的盖板111可带动第二枢接组件112的凸块1121于 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2的导轨1021中转动或移动而相对于本体101轴转活动。请再参阅图3A并配合图;3B及图3C,其中图3A为本发明图1所示的光学装置的壳 盖结构的盖体相对于壳体闭合的示意图,而图3B为图3A所示的壳盖结构的a-a’剖面局部 示意图,图3C则为图;3B所示的壳盖结构的盖体的盖板进一步相对于壳体的本体卡合的示 意图。如图3A及图:3B所示,于一般状况下,盖体11的盖板111相对于壳体10的本体101 轴转至第二位置,使盖板111实质上可覆盖于壳体10的本体101的操作空间1011,而由于 盖体11具有第四定位结构114,例如卡勾,其与壳体10的第三定位结构104,例如卡掣 槽,相互对应配合,因此当盖板111轴转至第二位置,并进一步朝本体101推移至卡合位置 时(如图3C所示),可利用第四定位结构114与第三定位结构104的相互卡合,使盖板111 相对于本体101定位,以利用盖板111完全密闭覆盖操作空间1011,从而避免外界物质,如 灰尘、水气等,侵入操作空间1011。而此时盖体11的第二枢接组件112的凸块1121位于 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2的导轨1021的第二段部1021b,且实质上位于远离第一段部 1021a 的一端。当使用者欲开启操作空间1011时,可略微施力将盖板111朝远离本体101的方向 推移,使第四定位结构114利用材质特性产生暂时形变而脱离第三定位结构104,一旦第四 定位结构114脱离第三定位结构104,也即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脱离卡合位置后,用户 便可拉动盖板111,并通过设置于盖板111的第二枢接组件112的凸块1121受到设置于本 体101的第一枢接组件102的导轨1021的第二段部1021b引导,使盖板111可相对于本 体101轴转活动而略微开启,又由于本实施例的凸块1121的高度H实质上等于或略大于第 一段部1021a的深度dl,因此当凸块1121由第二段部1021b滑移至导轨1021的第一段部 1021a时,凸块1121及设置于凸块1121上的第二定位结构113将受第一段部1021a的干涉 而轻微挤压第二延伸部1122,使第二延伸部1122略微形变,直到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轴转开启至第一位置时(如图1所示),盖体11的第二定位结构113实质上会对齐于壳体 10的第一定位结构103并容置于壳体10的第一定位结构103中,使凸块1121不再受第一 段部1021a的干涉,从而第二延伸部1122便可不受挤压而恢复原形,并提供一作用力使凸 块1121抵顶于导轨1021的第一段部1021a,并通过第一定位结构103限制第二定位结构 113的活动而利用对应形状的相互卡合实现一形状干涉定位,进而将盖板111相对于本体 101定位,并使操作空间1011维持稳定的开启状态,从而方便使用者于操作空间1011中进 行光机2的灯泡组件更换或零件、焦距的调整作业。于本实施例中,当盖板111轴转至第一 位置时,盖板111与本体101交接处的夹角大致近似90度,其中又以盖板111与本体101 间的该夹角为93度为佳,但不以此为限;又由于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2的导轨1021 为倾斜导轨,因此于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轴转活动而开启操作空间1011的过程中,还 可进一步避免盖板111与本体101间的摩擦。而当使用者欲关闭操作空间1011时,可将盖板111再相对于本体101轴转至如图 3A及图:3B所示的第二位置,并于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推移至卡合位置时,利用第三、第 四定位结构104、114的相互配合而将盖体11的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定位,以完全密闭 覆盖操作空间1011。由上述说明可知,当使用者将盖体11的盖板111相对于壳体10的本体101轴转 开启时,可利用盖体11的第二定位结构113与壳体10的第一定位结构103通过形状的配 合而实现形状干涉定位,借此达到使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定位的效果,是以除可避免现 有技术中因盖体无法定位所产生的种种不便,亦能防止发生操作过程中盖体盖合而夹伤使 用者的状况。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请参阅图4A,其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壳 盖结构的分解立体图,相同地,为了方便说明,图4A中仅撷取图示部分的壳体。如图4A所 示,于本实施例中,壳盖结构1同样包括壳体10及盖体11,其中壳体10的本体101可与本 发明图2A、图2B所示的本体101相同,而壳体10除本体101外,同样也包括第一枢接组件 105与第一定位结构106。请再参阅图4A,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组件105也具有导轨1051、连接部1052 以及第一延伸部1053,其中连接部1052的形态大致于本发明图2C所示者相似,而第一延伸 部1053可为S型延伸部,其由连接部1052的两相对端延伸而出,至于导轨1051则可设置 于第一延伸部1053上。本实施例的导轨1051实质上可为等宽的S型导轨,且也可区分为 第一段部1051a及第二段部1051b,其中第二段部1051b较第一段部1051a邻近于连接部 1052,且第二段部1051b可为贯穿第一延伸部1053的通槽,而第一段部1051a则可包括一 挡板1051c,使第一段部1051a的深度实质上小于第二段部1051b的深度,又由于本实施例 的导轨1051大致呈S型导轨,因此第一段部1051a实质上高于第二段部1051b。至于壳体 10的第一定位结构106则可设置于导轨1051的第一段部1051a,且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结 构106可为突出部,例如一字型的突出部,但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盖体11同样包括盖板111、第二枢接组件115和第二定位结构 116,其中盖板111也与本发明图2A所示的结构相仿,而第二枢接组件115则包括凸块1151 和第二延伸部1152,第二延伸部1152同样可设置于盖板111上并相对于盖板111的边缘 延伸凸出,凸块1151则可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152上。至于盖体11的第二定位结构116可设置于凸块1151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结构116可配合第一定位结构106而设计为 相对于凸块1151表面凹陷的卡槽,且卡槽可为米字型的卡槽(如图4B所示),但不以此为限。而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5相对于本体101的配置方式,以及盖体11的第二 枢接组件115与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5之间的配合关系也与前述实施例相似,因此可 知,盖体11的盖板111可通过第二枢接组件115的凸块1151与壳体10的第一枢接组件105 的导轨1051相互配合而相对于本体101轴转活动,且当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轴转开启 至第一位置时,还可进一步通过盖体11的第二定位结构116与壳体10的第一定位结构106 利用彼此配合的形状相互卡合以实现形状干涉定位,使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定位,此时 操作空间1011呈稳定的开启状态,以便于用户进行操作、调整作业。此外应可理解,由于本 实施例的盖体11的第二定位结构116可为米字型的卡槽,因此盖板111亦可相对于壳体10 的本体101进行多段定位而使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固定在不同的位置。而当使用者欲 关闭操作空间1011时,同样可将盖板111相对于本体101轴转闭合至第二位置,以使盖板 111覆盖操作空间1011,当然,于本实施例中也可于壳体10及盖体11上分别增设相互对应 的第三定位结构104,例如卡掣槽,和第四定位结构114,例如卡勾,以于盖板111轴转至 第二位置并进一步推移至卡合位置时,通过第三、第四定位结构104、114的相互配合而使 盖板111稳固地相对于本体101定位以密闭覆盖操作空间1011。而由上述说明应可理解,本发明的壳体的第三定位结构并不限定为卡掣槽,而盖 体的第四定位结构也不限定为卡勾,换言之,第三、第四定位结构可相互对调,举例而言于 某些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三定位结构可为卡勾而盖体的第四定位结构可为卡掣槽,其并不 影响本发明的实施。此外,由本发明的图2A及图4A可知,壳体的第一定位结构与盖体的第 二定位结构也可相互调换,亦即第一定位结构可为卡槽而第二定位结构为突出部(如图2A 所示),或第一定位结构为突出部而第二定位结构为卡槽(如图4A所示),换言之,举凡任 何可利用形状配合而相互卡合以实现形状干涉定位,皆可用作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定位结 构。当然,第一、第二定位结构的配置位置也不限于本发明图2A及图4A所示,也即当盖板 相对于本体开启后,第一定位结构可触及第二定位结构而使两者得以互相卡合而实现形状 干涉定位的位置,皆可用来配置第一、第二定位结构。又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第一枢接组件可相对于本体拆解为例进行说明,其利于在 第一枢接组件损毁时可方便更换,然应可理解,于某些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枢接组件也可 与本体一体成型,甚或第一枢接组件的导轨可直接延伸配置于操作空间的壁面上,此时仅 需据此调整盖体的第二枢接组件的位置,同样可达到利用第一、第二枢接组件相互配合而 使盖体的盖板相对于壳体的本体轴转活动的目的;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壳盖结构覆 盖部分光机为例进行说明,然应可理解,于某些实施例中,若光机的体积实质上小于壳体, 也可直接将光机整体收纳于壳盖结构中。又固然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位置以盖体相对于壳体轴转开启近似90度为例,然 第一位置实质上可视光学装置的种类或用户需求而有不同的定义;此外,壳体的第一枢接 组件与盖体的第二枢接组件也不局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实施方式,举例而言于某些 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枢接组件也可利用轴孔取代导轨而与盖体的第二枢接组件的凸块枢 接,其也不至于影响本发明的实施。由此可知,本发明实质上可包含多种不同的变化形式,举凡任何可利用壳体的第一枢接组件与盖体的第二枢接组件相互配合,使盖板得以相对于 本体轴转活动,并于盖板轴转开启时,利用壳体的第一定位结构与盖体的第二定位结构作 形状干涉定位而使盖板相对于本体定位以维持操作空间稳定开启者,皆属本发明所欲保护 的概念。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利用壳体的第一枢接组件与盖体的第二枢接组件相互配 合,使盖体的盖板可相对于壳体的本体轴转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于盖板相对于 本体开启后,利用第一、第二枢接组件的配合而维持盖体与壳体的连结关系,以避免因使用 者疏忽导致盖体或锁固盖体的锁固组件遗失等问题,并克服现有独立式盖体必须通过锁固 组件设置于壳体的种种不便。此外,本发明还可进一步于盖板相对于本体轴转开启时,利用壳体的第一定位结 构与盖体的第二定位结构的相互卡合而通过形状干涉定位使盖板相对于本体定位,从而防 止现有轴转式盖体因无法定位而于操作过程中晃动盖体,至使盖体朝壳体闭合而压伤使用 者的状况。再者,当光学装置以壁挂设置于墙上或吊挂设置于天花板时,通过本发明的设计 也可让使用者可更方便地开启盖体,并于盖体开启时得以安全地于操作空间中进行操作、 更换或调节作业。又由于本发明的壳体的第一枢接组件其导轨可选自倾斜导轨或S型导轨,因此当 盖体相对于壳体开启时,亦可通过导轨的导引而避免盖板与本体摩擦,以保持壳盖结构的 完整美观,且本发明可通过分别于壳体及盖体上增设第三、第四定位结构,以于盖体的盖板 相对于壳体的本体闭合并推移至卡合位置时,利用第三、第四定位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盖板 稳固地相对于本体定位而封闭覆盖操作空间,以避免外界物质的侵入。由于上述特征及优 点皆为现有技术所不及,因此本发明的壳盖结构及具有该壳盖结构的光学装置极具产业的 价值,且符合各项专利要件,因此依法提出申请。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发明的 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壳盖结构,其包括一壳体,其包括一本体、一第一枢接组件与一第一定位结构;以及一盖体,其包括一盖板、一第二枢接组件与一第二定位结构;其中,该盖体的该第二枢接组件与该壳体的该第一枢接组件相互配合,以将该盖板设 置于该本体上并使该盖板相对于该本体轴转活动,当该盖板轴转至一第一位置时,该第二 定位结构与该第一定位结构作形状干涉定位,使该盖板相对于该本体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该本体还包括一操作空间,当 该盖体的该盖板轴转至该第一位置时开启该操作空间,当该盖板轴转至一第二位置时,该 盖板实质上覆盖该操作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该第一枢接组件包括一导轨, 其延伸于该操作空间中,而该盖体的该第二枢接组件包括一凸块,以使盖体的该盖板通过 该凸块配合该导轨而相对于该壳体的该本体轴转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组件的该导轨包括一第一 段部及一第二段部,该第一段部的深度实质上小于该第二段部,而该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 该第一段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轨选自倾斜导轨或S型导轨,且该 第一段部实质上高于该第二段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该本体还包括一穿孔,其与该 操作空间连通,而该第一枢接组件还包括一连接部,其与该本体相连;一第一延伸部,其由该连接部延伸而出并穿过该穿孔而延伸于该操作空间中,该导轨 设置于该第一延伸部上,且该导轨的该第二段部实质上较该第一段部邻近于该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的该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该凸 块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的该第二枢接组件还包括一第 二延伸部,其设置于该盖板上并由该盖板的边缘延伸而出,而该凸块设置于该第二延伸部 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括一第三定位结构,其设置 于该本体上且邻近于该操作空间的边缘,而该盖体还包括一第四定位结构,其设置于该盖 板上并对应配合该壳体的该第三定位结构,以于该盖板轴转至该第二位置并移动至一卡合 位置时,通过该第三定位结构与该第四定位结构的卡合将该盖板相对于该本体定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该第三定位结构选自卡掣槽 或卡勾,而该盖体的该第四定位结构为配合该第三定位结构的卡勾或卡掣槽。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该第一定位结构选自突出部 或卡槽,而该盖体的该第二定位结构为配合该第一定位结构的卡槽或突出部。
12.一种光学装置,其包括一光机;以及一壳盖结构,其至少部分覆盖该光机且包括一壳体,其包括一本体、一第一枢接组件与一第一定位结构;以及一盖体,其包括一盖板、一第二枢接组件与一第二定位结构,该盖体的该第二枢接组件 与该壳体的该第一枢接组件相互配合,以将该盖板设置于该本体上并使该盖板相对于该本 体轴转活动,当该盖板轴转至一第一位置时,该第二定位结构与该第一定位结构作形状干 涉定位,使该盖板相对于该本体定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盖结构的该壳体的该本体还包 括一操作空间,当该盖体的该盖板轴转至该第一位置时开启该操作空间,当该盖板轴转至 一第二位置时,该盖板实质上覆盖该操作空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盖结构的该壳体的该第一枢接 组件包括一导轨,其延伸于该操作空间中,而该盖体的该第二枢接组件包括一凸块,以使盖 体的该盖板通过该凸块配合该导轨而相对于该壳体的该本体轴转活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盖结构的该壳体的该第一枢接 组件的该导轨选自倾斜导轨或S型导轨,其包括一第一段部及一第二段部,该第一段部实 质上高于该第二段部,且该第一段部的深度实质上小于该第二段部,而该第一定位结构设 置于该第一段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盖结构的该壳体的该本体还包 括一穿孔,其与该操作空间连通,而该第一枢接组件还包括一连接部,其与该本体相连;一第一延伸部,其由该连接部延伸而出并穿过该穿孔而延伸于该操作空间中,该导轨 设置于该第一延伸部上,且该导轨的该第二段部实质上较该第一段部邻近于该连接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盖结构的该盖体的该第二定位 结构设置于该凸块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盖结构的该盖体的该第二枢接 组件还包括一第二延伸部,其设置于该盖板上并由该盖板的边缘延伸而出,而该凸块设置 于该第二延伸部上。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盖结构的该壳体还包括一第三 定位结构,其设置于该本体上且邻近于该操作空间的边缘,而该盖体还包括一第四定位结 构,其设置于该盖板上并对应配合该壳体的该第三定位结构,以于该盖板轴转至该第二位 置并移动至一卡合位置时,通过该第三定位结构与该第四定位结构的卡合将该盖板相对于 该本体定位。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装置为一投影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盖结构及具有该壳盖结构的光学装置,其中壳盖结构包括壳体及盖体,壳体包括本体、第一枢接组件与第一定位结构,而盖体包括盖板、第二枢接组件与第二定位结构;其中,盖体的第二枢接组件系与壳体的第一枢接组件相互配合,以将盖板设置于本体上并使盖板相对于本体轴转活动,当盖板轴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作形状干涉定位,以将盖板相对于本体定位。本发明可避免因使用者疏忽导致盖体或锁固盖体的锁固组件遗失等问题,并克服现有独立式盖体必须通过锁固组件设置于壳体的种种不便。
文档编号G03B21/00GK102129156SQ201010004020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4日
发明者王天雄, 顾苍兴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