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591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冷接续的结构,尤其是一种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属于光纤冷接续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光纤接续领域,机械式光纤接续和熔接接续是实现光纤固定连接的两种不同方式。光纤到户部署在用户驻地和户内所针对的光纤接续点具有用户数量大而地点分散的特点。由于不同用户报装时间不同,同一小区,类似ADSL服务开通。当用户到一定程度后,现有的施工人员和熔接机不可能满足用户开通服务的时间要求。机械式光纤接续方式由于操作简单,人员培训周期短,工具投资小等特点,为光纤大规模部署提供了成本效益最高的光纤接续解决方案。在诸如楼道高处、狭小空间内、照明不足,现场取电不方便的等场合。机械式光纤连接器为设计、安装、维护人员提供了方便、实用、快捷的接续手段。从理论上说, 在光纤到户工程中,从分光器分光后到户,数量巨大、零散分布如毛细血管的入户光缆的接续都应该考虑使用机械式光纤连接器。光纤冷接技术在光纤入户工程中是关键性技术,但光纤冷接产品的插入损耗一直是碍于该技术推广的阻力。一般对普通的光纤连接器的插损要求是小于0.3或0.2 ;当然冷接产品的插入损耗能在0.3或0.2以下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国外国内很少有几家公司能将冷接产品的插入损耗真正控制在0. 3或0. 2以下,除美国3M公司外,其他公司的此类产品真正的插入损耗都在0. 5^0. 6间。同类产品大多采用V型槽设计,将两端光纤在槽内进行对接。冷连接器插损过高关键的因素在于断点处有空气间隙造成的低折射率。很多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只考虑到在断点处加匹配液隔绝空气,而没有考虑到如何将断点处本身存在的空气排净,匹配液用使用时容易将断点处原有的微量空气包裹起来,导致插损耗维持在 0. 5左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接续损耗低、稳定性及可靠性高。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一端设有第一插芯,另一端设有第二插芯;所述第一插芯、第二插芯均与连接管固定连接;第二插芯内设有光纤接续部;第二插芯与光纤接续部相对应的外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第二插芯相连通。所述第一插芯内设有预埋光纤,所述预埋光纤的一端伸入光纤接续部内;第二插芯内设有接续光纤,所述接续光纤与预埋光纤在(第二插芯内)光纤接续部内连接接续。所述第二插芯对应于与连接管相连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导向的插芯尾柄。所述插芯尾柄内设有沿插芯尾柄长度方向分布的插孔,所述插孔与第二插芯及排气孔相连通。[0009]所述插芯尾柄上设有用于压紧插芯尾柄的压套。所述第一插芯与连接管为同心分布。所述插孔呈V型。所述光纤接续部内设有光纤匹配液。所述排气孔位于连接管与第二插芯的结合部。所述第一插芯、第二插芯的一端分别伸入连接管内,并与连接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连接管的一端设有第一插芯,另一端设有第二插芯;第一插芯内设有预埋光纤,第二插芯与连接管的结合部设有光纤接续部,第二插芯与光纤接续部相对应的外壁上设有排气孔,第二插芯对应于与连接管相连的另一端设置插芯尾柄,插芯尾柄上设置压套,接续光纤穿入插芯尾柄内,推动接续光纤到光纤接续部,连接管内的空气能从排气孔内排出,接续光纤与预埋光纤能在真空状态下完成接续,避免了介质(空气)存在产生的光散现象,减少了光纤的插入损耗值;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接续损耗低、稳定性及可靠性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插芯1、连接管2、第二插芯3、插芯尾柄4、压套 5、预埋光纤6、排气孔7、接续光纤8及插孔9。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管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芯1与第二插芯3,第一插芯1 的一端伸入连接管2内,第二插芯3的一端伸入连接管2的另一端内;且第一插芯1、第二插芯3均与连接管2固定连接。第一插芯1、第二插芯3及连接管2内均为同心分布设置; 即第一插芯1、第二插芯3及连接管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第二插芯3内设有光纤接续部,第二插芯3与光纤接续部相对应的外壁上设有排气孔7,排气孔7将光纤接续部内的空气排出。具体地,排气孔7位于第二插芯3与连接管2的结合部。第一插芯1内设有预埋光纤6,预埋光纤6的一端穿出第一插芯1 ;当第一插芯1与连接管2固定后,预埋光纤6的端部位于光纤接续部内。第二插芯3对应于与连接管2相连的另一端设有插芯尾柄4,所述插芯尾柄4与第二插芯3固定连接。插芯尾柄4内设有沿插芯尾柄4轴向长度分布的插孔 9,所述插孔9与第二插芯3及光纤接续部相连通;插孔9用于对接续光纤8的导向。插芯尾柄4对应于设置插孔9的端部呈V型,插芯尾柄4上设有用于压紧插芯尾柄4的压套5。 插芯尾柄4的外径呈逐渐增大结构,插芯尾柄4与第二插芯3相连的端部外径最大;压套5 在插芯尾柄4上移动时,压套5能够压紧插芯尾柄4的V型插孔9结构,将接续光纤8可靠地安装在插芯尾柄4内。为了使预埋光纤6与接续光纤8接续的可靠性,第二插芯3内的光纤接续部内可以设置光纤匹配液。如图1所示使用时,将预埋光纤6放入第一插芯1内,预埋光纤6的一端与第一插芯1的端部研磨平齐,另一端穿出第一插芯1外。第一插芯1的一端伸入连接管2内,预埋光纤6对应于伸出第一插芯1外的端部位于第二插芯3内的光纤接续部内。第二插芯3 及插芯尾柄4固定连接后,第二插芯3的一端伸入连接管2内并与连接管2固定连接。接续前,将压套5移动到远离第二插芯3的一端,使插芯尾柄4保持较好的松紧度;然后将接续光纤8的一端插入插孔9内,不断推动接续光纤8,直至接续光纤8到达光纤接续部,接续光纤8的端部与预埋光纤6接触后,完成光纤接续的工作。接续光纤8与预埋光纤6接续完成后,推动压套5,压套5将接续光纤8压紧在插芯尾柄4内。同时,不断推动接续光纤8 的过程中,第二插芯3及连接管2内的空气能够从排气孔7排出,保证预埋光纤6与接续光纤8光纤接续在相对真空状态下,避免了介质(空气)存在产生的光散现象,减少了光纤的插入损耗值。 本实用新型连接管2的一端设有第一插芯1,另一端设有第二插芯3 ;第一插芯1 内设有预埋光纤6,第二插芯3与连接管2的结合部设有光纤接续部,第二插芯3与光纤接续部相对应的外壁上设有排气孔7,第二插芯3对应于与连接管2相连的另一端设置插芯尾柄4,插芯尾柄4上设置压套5,接续光纤8穿入插芯尾柄4内,推动接续光纤8到光纤接续部,连接管2内的空气能从排气孔7内排出,接续光纤8与预埋光纤6能在真空状态下完成接续,避免了介质(空气)存在产生的光散现象,减少了光纤的插入损耗值;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接续损耗低、稳定性及可靠性高。
权利要求1.一种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管(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管(2) —端设有第一插芯(1),另一端设有第二插芯(3);所述第一插芯(1)、第二插芯(3)均与连接管 (2)固定连接;第二插芯(3)内设有光纤接续部;第二插芯(3)与光纤接续部相对应的外壁上设有排气孔(7),所述排气孔(7)与第二插芯(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插芯(1)内设有预埋光纤(6),所述预埋光纤(6)的一端伸入光纤接续部内;第二插芯(3)内设有接续光纤(8),所述接续光纤(8)与预埋光纤(6)在光纤接续部内连接接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插芯(3)对应于与连接管(2)相连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导向的插芯尾柄(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插芯尾柄(4)内设有沿插芯尾柄(4)长度方向分布的插孔(9),所述插孔(9)与第二插芯(3)及排气孔(7) 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插芯尾柄(4)上设有用于压紧插芯尾柄(4)的压套(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插芯(1)与连接管(2)为同心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插孔(9)呈V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光纤接续部内设有光纤匹配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7)位于连接管(2)与第二插芯(3)的结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插芯(1)、 第二插芯(3)的一端分别伸入连接管(2)内,并与连接管(2)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冷接续插芯体连接结构,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一端设有第一插芯,另一端设有第二插芯;第一插芯、第二插芯均与连接管固定连接;第二插芯内设有光纤接续部;第二插芯与光纤接续部相对应的外壁上设有排气孔,排气孔与第二插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第二插芯与连接管的结合部设有光纤接续部,第二插芯与光纤接续部相对应的外壁上设有排气孔,将接续光纤穿入插芯尾柄内,推动接续光纤到光纤接续部,连接管内的空气能从排气孔内排出,接续光纤与预埋光纤能在真空状态下完成接续,避免了介质(空气)存在产生的光散现象,减少了光纤的插入损耗值;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接续损耗低、稳定性及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G02B6/38GK201984187SQ201120103410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1日
发明者庄敏霞, 李学准 申请人:无锡光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