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为设备机架中的光学底板建立光学连接的稠密的光阀遮蔽的光纤连接器及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8032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为设备机架中的光学底板建立光学连接的稠密的光阀遮蔽的光纤连接器及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适用于为设备机架中的光学底板建立光学连接的稠密的光阀遮蔽的光纤连接器及总成优先权申请案本申请案根据专利法请求2011年2月2日所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第61/438,847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临时申请案的标题为“用于数据中心服务机架中光学底板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方案”,所述申请案的内容为本申请案所依赖并且所述申请案通过引用形式而整体并入本文中。相关申请案本申请案涉及在同一日期提出申请的且标题为“适用于为设备机架中的光学底板建立光学连接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及相关连接器与缆线”的PCT专利申请案[],所述申请案通过引用形式而整体并入本文中。本申请案还涉及在同一日期提出申请的且标题为“适用于建立至设置在设备机架中的信息处理模组的光学连接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以及相关总成”的PCT专利申请案[],所述申请案通过引用形式而整体并入本文中。技术领域公开内容的技术涉及稠密光纤连接器及用于增进置于设备机架中的信息处理模组(例如,刀锋服务器)的光学连接的相关光纤组件、外壳以及模组。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是一种用以远程围绕计算机系统与相关组件的设施。所述系统可用于各种目的,实例包含了电子通信,例如电子通信与存储系统应用、网页存取的服务器群(serverfarms)、远程存储(例如用于备份存储之用)以及提供对企业应用程序的存取。为提供所述计算机系统的有效率管理,数据中心包含设备机架,例如第1图中所示的设备机架10。举例而言,第1图的设备机架10含有轨部12A、12B,轨部12A、12B延伸于垂直方向中且分隔开距离以支撑置于垂直空间中的轨部12A、12B间的多个模组化外壳14,以有效使用数据中心空间。模组化外壳14被配置以支撑信息处理装置16,例如计算机服务器与数据存储装置(实例上具有卡件18的形式,也称为“刀锋(blades)”18)。刀锋18是印刷电路板(PCB),所述印刷电路板含有计算机基础组件以及供组件间连接的电气线迹。模组化外壳14也可包含底板(未图示),所述底板连接至电源与其他数据传送装置,所述电源与其他数据传送装置于安装在模组化外壳14中且连接至底板时耦接至信息处理装置16。随着对于存取远程应用程序与数据存储的需求增加,将需要找出可增加数据中心计算机装置的计算能力与数据吞吐量的方法;需找出可增加数据中心计算机装置的计算能力与数据吞吐量且不需增加数据中心的楼板空间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包含适用于为设备机架中的光学底板建立光学连接的稠密的光阀遮蔽的光纤连接器及总成。以此为构想,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总成。所述光纤连接器总成包含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总成也包含置于光纤连接器中的可滑动光阀。所述可滑动光阀具有(一或多个)开口,所述开口被配置以在开启位置中与设置在光纤连接器中的多个光纤对准,并且被配置以在关闭位置中阻挡对设置在光纤连接器中的多个透镜的接入。所述光纤连接器总成也包含耦接至所述可滑动光阀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被配置以使可滑动光阀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入光纤连接器总成中的多个透镜的方法。光纤连接器总成可为被配置以支撑高密度光纤支数的光纤连接器总成。所述方法包含提供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包含光纤连接器本体,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置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内部腔体。光纤连接器也包含光纤套管,所述光纤套管包含多个透镜。光纤套管设置通过光纤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部并且在内部腔体中延伸。光纤连接器也包含置于光纤套管的端面邻近处的可滑动光阀。所述可滑动光阀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被配置以于开启位置中与设置在光纤套管中的多个透镜对准,并且被配置以于关闭位置中阻挡对设置在光纤套管中的多个透镜的接入。所述光纤连接器也包含耦接至所述可滑动光阀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被配置以使可滑动光阀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所述方法亦包含致动致动件以使可滑动光阀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总成。光纤连接器总成包含具有多个插头透镜腔体的光纤插头。光纤插头包含光纤插头本体。光纤插头也包含光纤插头套管,所述光纤插头套管包含多个插头纤材开口。光纤插头套管设置在光纤插头本体中,其中多个插头纤材开口与多个插头透镜腔体光学对准。光纤插头也包含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可滑动插头光阀,所述开口被配置以在开启位置中与光纤插头本体中的多个插头透镜腔体对准。可滑动插头光阀被配置以于关闭位置中阻挡对光纤插头本体中的多个插头透镜腔体的接入。光纤插头也包含耦合至可滑动插头光阀的插头致动件。插头致动件被配置以使可滑动插头光阀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此光纤连接器总成也包含光纤插槽。光纤插槽包含具有多个插槽透镜腔体的光纤插槽本体。光纤插槽也包含光纤插槽套管,所述光纤插槽套管包含多个插槽纤材开口。光纤插槽套管设置在光纤插槽本体中,其中多个插槽纤材开口与多个插槽透镜腔体光学对准。光纤插槽也包含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可滑动插槽光阀,所述开口被配置以在开启位置中与光纤插槽中的多个插槽透镜腔体对准,并且被配置以在关闭位置中阻挡对光纤插槽本体中的多个插槽透镜腔体的接入。光纤插槽也包含耦合至可滑动插槽光阀的插槽致动件。插槽致动件被配置以使可滑动插槽光阀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光纤连接器总成也包含设置在光纤插头本体与光纤插槽本体的至少一个上的匹配致动件,所述匹配致动件被配置以分别接合插槽致动件与插头致动件的至少一个以分别致动插槽致动件与插头致动件的至少一个,以在光纤插头匹配至光纤插槽时,使可滑动插槽光阀与可滑动插头光阀分别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其他特征与优势将说明于下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他特征与优势部分可由熟习所述领域技术人士从所述说明直接推知或通过实施本文所述的实施例而被认同,包含下述实施方式说明、权利要求书以及如附图式。应了解前述一般说明及下述说明提出本发明实施方式,且旨在提供一种概要或架构以供理解本发明的本质与特性。如附图式包含于本文中以供进一步理解,且并入本发明中成为说明书的一部分。所述图式说明了各种实施方式,且与说明一同用于解释本文所含概念的原理及运作。附图说明图1为示例性设备机架支撑机架模组外壳的前视透视图,设备机架支撑机架模组外壳各支撑多个信息处理模组;图2A为置于设备机架中机架模组外壳中的示例性信息处理模组的前视透视图,其中光学底板延伸模组直接光学连接至在机架模组外壳后方的信息处理模组;图2B为第2A图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的后视透视图,光学底板延伸模组光学连接至在机架模组外壳后方的信息处理模组;图3为第2B图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的后视透视图,光学底板延伸模组光学连接至在机架模组外壳后方的信息处理模组,其中光学底板延伸模组的通道为开启以绘示出内部路线与光学底板延伸模组中的缆线管理空间;图4A为图2B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的右侧透视图,光学底板延伸模组光学连接至在机架模组外壳后方的信息处理模组;图4B为图4A的信息处理模组的右侧透视图,其中机架模组外壳被移除,且所述图说明了示例性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所述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促进了对于通过第2A图至第3图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的信息处理模组的直接光学连接;图4C为图4B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的放大图;图5为图4B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的透视图,所述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由稠密信息处理模组光纤插槽(“刀锋光纤插槽”)组成,用以承接及光学连接于稠密光学底板延伸模组光纤插头(“底板光纤插头”);图6A为图5的底板光纤插头的放大透视图;图6B为图5的刀锋光纤插槽的放大透视图;图7A为图5与图6A的底板光纤插头的透视分解图;图7B示意说明一种用于激光处理置于图7A的底板光纤插头中的多个光纤的方法,所述方法使用置于第一行光纤与第二行光纤间的保护元件;图8为图5与图6B的刀锋光纤插槽的透视分解图;图9A为示例性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的四分之一透视截图,所述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被配置以支撑使用在第5图、第6B图与第8图的刀锋光纤插槽中的GRIN透镜;图9B为示例性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的透视截面图,所述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支撑可使用在图5、图6B与图8的盲孔及透镜;图10A与图10B为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的右侧透视图,所述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可作为图5、图6B与图8的刀锋光纤插槽使用,其中可滑动光阀分别置于开启与关闭位置;图11A与图11B为另一示例性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的后视透视图,所述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可作为图5、图6B与图8的刀锋光纤插槽使用,其中可滑动光阀分别置于开启与关闭位置;图12A与图12B分别为图11A与图11B的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的侧部截面图,所述图说明分别置于关闭与开启位置中的可滑动光阀;图13A为示例性光阀遮蔽的光纤插头的后视透视图,所述光阀遮蔽的光纤插头可作为图5、图6A与图7的底板光纤插头使用,其中可滑动光阀置于关闭位置;图13B为图13A的光阀遮蔽的光纤插头的后视透视图,其中可滑动光阀的致动机构经致动以使所述可滑动光阀置于开启位置;图13C为图13B的用以致动以使可滑动光阀置于开启位置的可滑动光阀的放大图;图14为图13A的光阀遮蔽的光纤插头的后视透视图;图15A为图11A与图11B的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的侧部透视图,其中在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承接图13A至图14的光纤插头本体之前,致动件未被致动而使可滑动光阀位于关闭位置;图15B为图11A与图11B的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的侧部透视图,其中当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承接且匹配于图13A至图14的光纤插头本体之后,致动件被致动而使可滑动光阀位于开启位置;图16A为机架模组外壳的前部的右侧透视图,信息处理模组配置于机架模组外壳中;图16B为图16A的信息处理模组的右侧透视图,所述图不含所说明的机架模组外壳,且说明了通过图2A至图3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增进对信息处理模组的光学连接的另一示例性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图17A为图16B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的侧部透视图,所述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包含刀锋光纤插头,所述刀锋光纤插头被配置以承接底板光纤插头;图17B为图16B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的侧部透视图,其中刀锋光纤插头承接底板光纤插头;图18A为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的另一示例性刀锋光纤插槽与底板光纤插头的侧部透视分解图;图18B为图18A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的刀锋光纤插槽与底板光纤插头的另一放大透视分解图;图19为图18A与图18B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的刀锋光纤插槽与底板光纤插头的另一放大图;图20A与图20B分别为示例性模造光纤插头本体的前视与后视图,所述模造光纤插头本体用于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中;图21A与图21B分别为图20A与图20B的模造光纤插头本体的前视与后视图;图22A为图20A与图20B的模造光纤插头本体的导入部细节的后视透视图的放大图;图22B为图20A与图20B的模造光纤插头本体的导入部细节的放大切截图;图23A为中间整线器套管的前视透视图,所述中间整线器套管被配置以增进纤材成束性且置于图20A与图20B的模造光纤插头本体中;图23B为图23A的整线器套管的后视透视图;图23C为承接光纤的图23A与图23B的整线器套管;图24A为图23A至图23C的整线器套管的后视透视切截图,所述整线器套管承接于图20A与图20B的模造光纤插头本体中;图24B为图24A的放大切截图;图25A为突出纤材引导模造元件的透视图,所述突出纤材引导模造元件用以分别模造图21A至图22B的光纤插头本体的纤材导入结构及图23A至图23C的整线器套管;图25B为图25A的突出纤材引导模造元件的尖端部的透视放大图;图26与图27分别为图2A至图3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的前视与后视透视图;图28为图27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的后视透视图,所述图说明了设置在光学底板延伸模组后方的底板光纤插头以及设置通过光学底板延伸模组侧部的互连端口的互连光纤转接器的放大图;图29为设置通过光学底板延伸模组侧部的互连端口的互连光纤转接器的放大图;图30A与图30B分别为置于机架模组外壳中的示例性信息处理模组的后视与前视透视图,其中另一示例性光学底板延伸模组置于机架模组外壳的后方,并利用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而光学连接至机架模组外壳后方的信息处理模组;图31A与图31B分别为图30A与图30B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的前视与后视图;图32A为置于光学底板延伸模组中用以对准光学底板延伸模组与置于机架模组外壳中的信息处理模组的对准构件的放大图;图32B为设置在图30A与图30B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中对准构件之间的底板光纤插头的放大透视图;图33为偏向轮的侧部透视图与放大图,偏向轮为设置在机架模组外壳中的信息处理模组提供下基准;以及图34为弹性负载的偏向构件的侧部透视图与放大图,所述弹性负载的偏向构件被配置以将信息处理模组向下推抵图33的偏向轮,以固锁对准在机架模组外壳中的信息处理模组。具体实施方式现将进一步参照实施方式的细节,实施方式的实例说明在如附图式中,在所述图式中绘示了部分、但非全部的实施方式。的确,概念具现于许多不同形式中,且不应被解释为本文的限制;相反的,提供所述实施方式使得本文将满足应用的法律要件。尽可能地,将使用相同的元件符号来指代相同的组件或部件。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包括适用于为设备机架等中的光学底板建立光学连接的光阀遮蔽的光纤连接器及总成。以此为构想,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包含光纤连接器本体,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置于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内部腔体。光纤连接器也包含光纤套管,所述光纤套管包含多个透镜。光纤套管设置通过光纤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部并且在内部腔体中延伸。光纤连接器也包含置于光纤套管的端面邻近处的可滑动光阀。所述可滑动光阀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被配置以在开启位置中与设置在光纤套管中的多个透镜对准,并且被配置以在关闭位置中阻挡对设置在光纤套管中的多个透镜的接入。光纤连接器也包含耦接至所述可滑动光阀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被配置以使可滑动光阀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开启位置。就此点而言,第2A图与第2B图说明数据中心20,第2A图与第2B图分别说明了示例性设备机架22的前视与后视图。虽然在第2A图与第2B图中仅说明一个设备机架22,但应理解在数据中心20处也可存在多个设备机架22。设备机架22被配置以支撑设置在设备机架22中机架模组外壳26中的信息处理模组24。举例而言,信息处理模组24可包含计算机服务器、切换器及计算机存储装置,且信息处理模组24分别被称为服务器刀锋或存储刀锋。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提供了光纤连接器、连接器总成、缆线、外壳以及其他相关光纤组件与方法,所述组件与方法用以连接及互连信息处理模组24,以增加信息处理模组24的数据吞吐量,因而增加数据中心20的吞吐量。光纤的优点包含相当宽的频宽及低噪音操作,因此会得到较高的数据吞吐量。继续参照第2A图与第2B图,因为光纤组件用以连接及互连信息处理模组24,故使用光纤缆线。可需要或有需要提供光纤缆线管理与整齐收纳,并布设路线(routing)以避免维护数据中心20的复杂度,及避免妨碍设置在机架模组外壳26中的信息处理模组24之间的空气气流或使妨碍最小化。就此点而言,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说明,可提供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如第3图所示,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被配置以附装至设备机架22的后侧30及机架模组外壳26,以管理及布设从光纤连接延伸至信息处理模组24的光纤缆线32。一般如第3图所示以及如本文中后续的说明,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各包含由延伸模组外壳35所限定的内部空间34,用于保持与布设光纤缆线32。如第3图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的放大图所示,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也支撑着附装至光纤缆线32的多个底板光纤连接器36。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支撑通过延伸模组外壳35的后侧38而配置的底板光纤连接器36,以形成光学底板。当安装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时,光学底板被配置以直接光学连接于配置在信息处理模组24的互补性光纤连接器,以建立光纤连接。“直接连接”是表示并没有使用中间缆线来产生连接。一个连接器直接连接于另一连接器。光纤连接可为同一机架模组外壳26内、且因而为同一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内的信息处理模组24之间的内部连接。然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也可含有光学互连端口40,以使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之间产生互连及/或导向至信息处理模组24。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包含了适于为设备机架中的光学底板建立光学连接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与相关连接器及光纤缆线。就此点而言,第4A图说明了第2B图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的右侧透视图,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在机架模组外壳26的后方直接光学连接至信息处理模组24。第4B图与第4C图为信息处理模组24的右侧透视图,其中机架模组外壳26被移除。如第4B图及第4C图中放大图所示,所述图说明且设有一种示例性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42,以增进对于通过第2A图至第3图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的信息处理模组24的直接光学连接。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或相关组件是支撑有大量光纤的光纤连接器总成或相关组件,以在稠密区域中提供较大的光纤连接。提供稠密光纤连接可提供较大的数据吞吐量。举例而言,第4B图与第4C图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42支撑任何适当数量的光纤连接,例如六十四(64)条、一百二十八(128)条、二百五十六(256)或更多条光纤,以提供所需要的光纤连接数量。继续参阅第4A图至第4C图,且将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42是由一或多个光纤连接器所组成,所述一或多个光纤连接器在此实施方式中是底板光纤插头44。底板光纤插头44经配置为设置通过延伸模组外壳35(见第3图)的后侧38。术语“底板”是指置于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中。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42也包含固定在信息处理模组24上的一或多个刀锋光纤连接器,所述一或多个刀锋光纤连接器在此实施方式中是刀锋光纤插槽46。术语“刀锋”是表示一种卡件、板件或其他载体,用以提供信息处理模组24(机械承接在机架模组外壳26中)的组件。刀锋光纤连接器46连接至信息处理模组24中的组件,以增进自所述组件的数据传送。因此,当底板光纤插头44匹配于刀锋光纤插槽46时,即对信息处理模组24建立光学连接。所述光学连接可通过连接至底板光纤插头44(见第3图)的光纤缆线32而通过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中的内部连接及/或通过光学互连端口40的互连而布设路线至其他信息处理模组24。第5图为第4B图与第4C图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42的放大透视图。在此实例中,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42由稠密信息处理模组光纤插槽(“刀锋光纤插槽46”)组成,所述稠密信息处理模组光纤插槽被配置以承接与直接光学连接至稠密光学底板延伸模组光纤插头(“底板光纤插头44”)。第6A图为第5图的底板光纤插头44的放大透视图,第6B图为第5图的刀锋光纤插槽46的放大透视图。注意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42并不限于此种连接器型态。举例而言,刀锋光纤插槽46可配置为插头,而底板光纤插头44可配置为插槽。第7A图为第5图与第6A图的底板光纤插头44的透视分解图。参照第5图、第6A图与第7图,在此实施方式中,底板光纤插头44含有4个底板光纤插头44(1)-44(4)。各底板光纤插头44支撑了六十四(64)条光纤48(1)-48(4)。下文将进一步详细说明,底板光纤插头44(1)-44(4)被配置以支撑多个光纤缆线32(1)-32(4),以在底板光纤插头44(1)-44(4)中提供高密度光纤支数(count)。在此实施方式中,光纤缆线32(1)-32(4)各含有多个成束的光纤缆线;然而,其他实施方式可使用不含缆线的光纤,例如成束或未成束的光纤。提供底板光纤插头44(1)-44(4)(被配置以承接成束的光纤缆线)是一种使底板光纤插头44(1)-44(4)可支撑高密度光纤支数的方法,因为成束的光纤缆线是平坦的且在光纤支数对空间的关系上是有效率的。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各光纤缆线32(1)-32(4)由多个成束的缆线组成,所述缆线可弹性提供内部连接以及由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所增进的互连。各光纤缆线32(1)-32(4)是依设计而不是必须要与相同的光纤连接器内部连接或互连。继续参照第6A图与第7图,各底板光纤插头44(1)-44(4)设置在底板连接器框体50中,以使底板光纤插头44(1)-44(4)群组在一起。底板连接器框体50由塑料构件组成,所述构件经模造或冲压而成(非限制的实例)。底板连接器框体50含有多个开口52(1)-52(4),所述多个开口被配置以承接底板光纤插头44(1)-44(4)。底板连接器框体50也含有适当数量的固定特征结构,例如自连接器框体50的端部56(1)、56(2)延伸以使底板连接器框体50固定至延伸模组外壳35(见第3图)的后侧38的两个垂片54(1)、54(2)。各固定垂片54(1)、54(2)含有开口57(1)、57(2),所述开口被配置以承接固锁件,以使具有底板光纤插头44(1)-44(4)的底板连接器框体50固锁至延伸模组外壳35(见第3图),以形成光学底板而供连接至刀锋光纤插槽46(1)-46(4)。第7A图也更详细说明了底板光纤插头44(1)-44(4)。各底板光纤插头44(1)-44(4)含有光纤连接器本体与光纤套管,所述光纤连接器本体具有光纤插头本体58(1)-58(4)的形式,而所述光纤套管具有光纤插头套管60(1)-60(4)的形式。光纤插头套管60(1)-60(4)经配置为设置通过光纤插头本体58(1)-58(4)的第一端部62(1)-62(4),且设置在光纤插头本体58(1)-58(4)的内部腔体中。光纤48(1)-48(4)可为暴露的且由光纤缆线32(1)-32(4)的护套64(1)-64(4)所制成,如果需要的话,光纤48(1)-48(4)与设置在光纤插头套管60(1)-60(4)的端面68(1)-68(4)中的纤材开口66(1)-66(4)对准。光纤插头本体58(1)-58(4)的第二端部69(1)-69(4)含有透镜70(1)-70(4),所述透镜被配置以与光纤插头套管60(1)-60(4)的纤材开口66(1)-66(4)对准。透镜70(1)-70(4)可在底板光纤插头44(1)-44(4)匹配于刀锋光纤插槽46(1)-46(4)时对光纤48(1)-48(4)产生光学连接。继续参照第7A图,光纤插头套管60(1)-60(4)的目的在于,在纤材处理期间以及在插置到光纤插头本体58(1)-58(4)期间使光纤48(1)-48(4)固持在一起。光纤48(1)-48(4)的激光处理可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而在光纤48(1)-48(4)上制造高质量端面以供端接。可供予光纤48(1)-48(4)的激光处理的实例说明于2011年2月16日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案第13/028,799号(名称为“具接合连接器的阵列式光纤的激光处理方法”)中。就此点而言,第7B图说明了第一种方法以利用保护元件71而对多个光纤48激光处理。保护元件71用以保护阵列中不希望激光处理的光纤48(由于不希望激光处理的光纤48位于比欲处理的光纤48离激光更远处)。举例而言,光纤插头套管60具有以第一距离配置于第一行73中以及以第二距离配置于第二行75中的光纤48,因此激光无法针对两种距离而聚焦;可依需要而设置较多或较少行。如图所示,光纤48的第一行73与第二行75示意性地绘示为设置在光纤插头套管60中。保护元件71可依使用材料类型而在激光通过待处理光纤之后反射、吸收及/或分散激光能量。举例而言,若保护元件71是一种具有平滑表面的材料(例如加工后的铝、不锈钢等),则将具有高反射度。另一方面,若保护元件71是由云母、碳、陶瓷板或其他类似的有孔材料所形成,则将具有高吸收度。另外,保护元件71的分散度根据表面磨光而定。换言之,表面越粗糙,分散度越高。可产生分散度的保护元件71的表面磨光实例为沟槽、滚纹等。继续参阅第7B图,保护元件71具有平滑表面,所述平滑表面对于轰击在表面上的激光能量而言具有相对高的反射度。保护元件71使激光能量到达待处理的光纤,但抑制激光能量而不破坏未受处理的光纤、结构30的其他部分或避免产生安全性问题,但保护元件71也可依所使用的材料而吸收及/或分散一部分的能量。此激光处理方法也使用非必要的激光吸收元件77来纳涵反射的激光能量。如第7B图所示,保护元件71置于靠近光纤48的端部,且吸收元件77设置在光纤48的第一行73上方,以抑制来自保护元件71的任何反射激光能量的行进。返参第7A图,光纤插头本体58(1)-58(4)可配置以通过透镜(设置在光纤插头本体58(1)-58(4)中的模造、GRIN透镜或其他合适透镜)而对设置通过光纤插头套管60(1)-60(4)的光纤48(1)-48(4)提供光学传输。当使用模造透镜时,光纤插头本体58(1)-58(4)较佳为由光传输材料所制成,以在光纤插头本体58(1)-58(4)内部提供盲孔,光纤插头本体58(1)-58(4)具有延伸至光纤插头本体58(1)-58(4)第二端部69(1)-69(4)的透镜。第8图为第5图与第6B图的刀锋光纤插槽46的透视分解图。参阅第5图、第6B图与第8图,在此实施方式中,刀锋光纤插槽46由四(4)个刀锋光纤插槽46(1)-46(4)所组成。各刀锋光纤插槽46(1)-46(4)支撑六十四(64)个光纤72(1)-72(4)。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说明,刀锋光纤插槽46(1)-46(4)被配置以支撑多个光纤缆线74(1)-74(4),以在刀锋光纤插槽46(1)-46(4)中提供高光纤支数。在此实施方式中,光纤缆线74(1)-74(4)各由多个成束的光纤缆线所组成。提供刀锋光纤插槽46(1)-46(4)(被配置以承接成束的光纤缆线)是一种可使刀锋光纤插槽46(1)-46(4)支撑高密度光纤支数的方法,因为成束的光纤缆线是平坦的且在光纤支数对空间上是有效率的。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各光纤缆线74(1)-74(4)是由多个成束的缆线组成,所述多个成束的缆线可弹性提供对信息处理模组24上不同组件及/或不同区域的光纤连接。继续参阅第6B图与第8图,各底板光纤插槽46(1)-46(4)设置在刀锋连接器框体76中,以于设置在信息处理模组24上时使刀锋光纤插槽46(1)-46(4)群组在一起。刀锋连接器框体76可由塑料构件组成,所述塑料构件经模造或冲压而成(仅作为实例)。刀锋连接器框体76含有开口78,开口78被配置以承接刀锋光纤插槽46(1)-46(4)。刀锋连接器框体76也包含适当的固定特征结构,例如自刀锋连接器框体76的端部82(1)、82(2)延伸以使刀锋连接器框体76固定至信息处理模组24(见第3图)的表面的两个垂片80(1)、80(2)。各固定垂片80(1)、80(2)含有开口84(1)、84(2),开口84(1)、84(2)被配置以承接固锁件,以使具有刀锋光纤插槽46(1)-46(4)的刀锋连接器框体76固锁至信息处理模组24(见第3图)以供光学连接。在信息处理模组24与刀锋连接器框体76之间提供或设置有垫圈或间隔件85(1)、85(2)。间隔件85(1)、85(2)为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用于使刀锋光纤插槽46与底板光纤插头44弹性耦接。由于间隔件85(1)、85(2)是弹性元件,当底板光纤插头44开始与刀锋光纤插槽46匹配时,间隔件85(1)、85(2)使刀锋光纤插槽46具可挠性且可稍微移动,以使底板光纤插头44与刀锋光纤插槽46可在底板光纤插头44与刀锋光纤插槽46未完美对准时适当匹配。第8图也更详细说明了刀锋光纤插槽46(1)-46(4)。各刀锋光纤插槽46(1)-46(4)由光纤连接器外壳与光纤套管所组成,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具有光纤插槽本体86(1)-86(4)的形式,而所述光纤套管具有光纤插槽套管88(1)-88(4)的形式。光纤插槽套管88(1)-88(4)经配置为设置通过光纤插槽本体86(1)-86(4)的第一端部90(1)-90(4),且设置在光纤插槽本体86(1)-86(4)的内部腔体92(1)-92(4)中。光纤72(1)-72(4)是暴露的且由光纤缆线74(1)-74(4)的护套94(1)-94(4)所制成,光纤72(1)-72(4)与设置在光纤插槽套管88(1)-88(4)的端面98(1)-98(4)中的纤材开口96(1)-96(4)对准。当底板光纤插头44(1)-44(4)插置在光纤插槽本体86(1)-86(4)的内部腔体92(1)-92(4)中时,即对设置在光纤插槽套管88(1)-88(4)中的光纤72(1)-72(4)产生光学连接。光纤插槽本体86(1)-86(4)使光纤插头本体58(1)-58(4)(第7A图)及光纤插头本体58(1)-58(4)的透镜70(1)-70(4)对准于光纤插槽套管88(1)-88(4)的端面98(1)-98(4)中的纤材开口96(1)-96(4)。继续参阅第8图,光纤插槽套管88(1)-88(4)可被配置以通过透镜(例如设置在光纤插槽套管88(1)-88(4)中的模造透镜、GRIN透镜等)而对配置于光纤插槽套管88(1)-88(4)中的光纤72(1)-72(4)提供光学传输。举例而言,光纤插槽套管88(1)-88(4)在内孔中支撑GRIN透镜。就此点而言,第9A图为第5图、第6B图与第8图的刀锋光纤插槽46(1)-46(4)的四分之一透视截图,其中光纤连接器本体86(1)-86(4)被配置以支撑GRIN透镜。为了组装刀锋光纤插槽46(1)-46(4),刀锋光纤插槽46(1)-46(4)设置通过刀锋连接器框体76。光纤插槽套管88(1)-88(4)设置通过后方刀锋连接器框体97。刀锋连接器框体76与后方刀锋连接器框体97通过闩锁101而彼此固锁,闩锁101含有突出部103以与设置在刀锋连接器框体76中的开口105接合。设有弹簧107(1)-107(4)、109(1)-109(4)以对刀锋连接器框体76及后方刀锋连接器框体97提供刀锋光纤插槽46(1)-46(4)的弹性负载,以在需要时动作以连接至底板光纤插头44(1)-44(4)。如第9A图所示,光纤插槽本体86(1)的光纤插槽次载体99(1)被配置以承接光纤插槽套管88(1)。在此实施方式中,光纤插槽次载体99(1)是由与GRIN透镜开口95(1)对准的GRIN透镜内部腔体100(1)所组成。GRIN透镜内部腔体100(1)被配置以支撑GRIN透镜,GRIN透镜的端部部分通过GRIN透镜开口95(1)而设置在端面98(1)处。光纤插槽次载体99(1)也含有内部纤材腔体102(1)以支撑光纤72(1)并使光纤72(1)与GRIN透镜内部腔体100(1)对准,以对准光纤72(1)与GRIN透镜。内部纤材腔体102(1)由经涂布的纤材腔体102A(1)与裸露纤材腔体102B(1)所组成,以固定地支撑光纤72(1)的涂布部分72A(1)与裸露部分72B(1),以避免光纤72(1)在光纤插槽次载体99(1)中移动。注意,虽然第9A图仅针对光纤插槽次载体99(1)与光纤插槽套管88(1)加以说明,然第9A图的说明也可相同应用至其他光纤插槽套管88(2)-88(4)与光纤插槽套管88(2)-88(4)的光纤插槽次载体99(2)-99(4)。或者是,光纤插槽本体86(1)-86(4)可由光传输材料制成,在盲孔端部处具有模造透镜以承接光纤而于接口处进行光传输。就此点而言,第9B图是光纤插槽本体86(1)的透视截面图,所述光纤插槽本体86(1)提供盲孔透镜支架,所述盲孔透镜支架可应用于第5图、第6B图与第8图的刀锋光纤插槽46(1)-46(4)中。如第9B图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并未使用光纤插槽次载体。在此实施方式中的光纤插槽本体86(1)由盲孔透镜104(1)所组成;盲孔透镜104(1)设置在光纤插槽本体86(1)中。光纤插槽本体86(1)是由形成盲孔106(1)的光传输材料所组成,盲孔106(1)使来自光纤72(1)的光可传输通过光传输材料及通过盲孔透镜104(1)。光纤插槽本体86(1)是由内部纤材腔体102(1)所组成,类似于第9A图,以支撑光纤72(1)并对准光纤72(1)与盲孔透镜104(1)。内部纤材腔体102(1)由经涂布的纤材腔体102A(1)与裸露纤材腔体102B(1)所组成,以固定地支撑光纤72(1)的涂布部分72A(1)与裸露部分72B(1),以避免光纤72(1)在光纤插槽本体86(1)中移动。注意,虽然第9B图仅针对光纤插槽本体86(1)加以说明,然第9B图的特征结构也可相同应用至其他光纤插槽本体86(2)-86(4)。如下文中针对第10A图至第15B图而进一步说明,透镜70(1)-70(4)可被光阀遮蔽(shuttered)。光阀遮蔽可使光纤48(1)-48(4)在底板光纤插头44(1)-44(4)未匹配时不会透过透镜70(1)-70(4)而暴露,以避免残光进入光纤插头本体58(1)-58(4),并在底板光纤插头44(1)-44(4)未匹配时避免影响光传输。当底板光纤插头44(1)-44(4)匹配时,光阀(shutter)透过透镜70(1)-70(4)而使光学传输路径暴露于光纤48(1)-48(4)。进入光纤插头本体58(1)-58(4)及通过GRIN透镜开口95(1)-95(4)或盲孔透镜104(1)-104(4)的残光(视情况而定)可使光学传输衰减。如下文将针对第10A图至第15B图进一步详细说明,GRIN透镜开口95(1)-95(4)或盲孔透镜104(1)-104(4)(视情况而定)可被光阀遮蔽。在未匹配时,稠密光纤连接的光阀遮蔽可在底板光纤插头44(1)-44(4)与刀锋光纤插槽46(1)-46(4)中提供,以避免残光进入及避免影响光学传输。当底板光纤插头44(1)-44(4)与刀锋光纤插槽46(1)-46(4)匹配时,光阀可设计为被致动,以暴露出光学传输路径。第10A图与第10B图为光阀遮蔽的刀锋光纤插槽46’(1)-46’(4)的右侧透视图,刀锋光纤插槽46’(1)-46’(4)可作为第5图、第6B图与第8图的刀锋光纤插槽46(1)-46(4)使用,其中可滑动光阀108(1)-108(4)分别置于开启与关闭位置。第11A图与第11B图为可作为第5图、第6B图与第8图的刀锋光纤插槽46(1)-46(4)使用的示例性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46’的后视透视图,其中可滑动光阀108分别置于关闭与开启位置。第12A图与第12B图分别为第11A图与第11B图的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外壳86’的侧截面图,所述图说明了可滑动光阀108分别置于关闭与开启位置。参阅第10A图至第12B图,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本体86’是稠密光纤插槽外壳。可滑动光阀108设置在光纤插槽本体86’的GRIN透镜开口95(1)-95(4)或盲孔透镜104(1)-104(4)(视情况而定)的光学传输路径中。可滑动光阀108具有开口110,开口110被配置以于开放位置中的光纤插槽本体86’中与GRIN透镜开口95(1)-95(4)或盲孔透镜104(1)-104(4)(视情况而定)对准,如第11B图所示。在关闭位置中,可滑动光阀108的开口110也被配置以阻挡对设置在GRIN透镜开口95(1)-95(4)或盲孔透镜104(1)-104(4)(视情况而定)中的透镜的接入,如第11A图所示。如第11A图与第11B图所示,致动件112耦接至所述可滑动光阀108。致动件112被配置以使可滑动光阀108从第11A图的关闭位置移动到第11B图的开启位置。致动件112是线性动作致动件,经配置为可被线性移动,以线性移动所述可滑动光阀108。举例而言,可滑动光阀可在大致与光纤连接器的光轴垂直的一个平面中移动。在此实施方式中,因为光纤插槽套管88’支撑高密度光纤支数,因此可提供低致动距离。可滑动光阀108可被配置以移动至少是GRIN透镜开口95(1)-95(4)或盲孔透镜104(1)-104(4)(视情况而定)的内径的距离,以达到封尘及/或视觉安全性。可滑动光阀108是平面的、薄的且几乎是不需要致动距离,可滑动光阀108可由致动件112以线性方式不旋转加以致动,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说明。可滑动光阀108可在准直的光束路径中使用。举例而言,如第12A图所示,当致动件112并未被如第12B图中所示般下压时,可滑动光阀108并不位于开启位置。在关闭位置下,在可滑动光轴108中与开口110相邻的固体区段114与GRIN透镜开口95(1)-95(4)或盲孔透镜104(1)-104(4)(视情况而定)对准,并因而阻挡第12A图中的光线传输。在第12B图中,在开启位置下,可滑动光阀108的固体区段114偏离GRIN透镜开口95(1)-95(4)或盲孔透镜104(1)-104(4)(视情况而定),而开口110与GRIN透镜开口95(1)-95(4)或盲孔透镜104(1)-104(4)(视情况而定)对准,因此光线传输不受阻挡。第13A图与第13B图为示例性光阀遮蔽的底板光纤插头44’的透视图,光纤插头44’可应用作为第5图、第6A图、第7图的底板光纤插头44,其中可滑动光阀116分别位于关闭与开启位置。第13C图为第13B图的放大图,所述图说明了在开启位置中的可滑动光阀。可滑动光阀116为置于光纤插头套管60’(见第7A图)中的透镜70的光学路径。第14图为第13A图中所示的光阀遮蔽光纤插头44’的底部透视图。光阀遮蔽的底板光纤插头44’是稠密底板光纤插头。可滑动光阀116具有开口118,开口118被配置以在开启位置下对准于光纤插头套管60中的透镜70,如第13B图与第13C图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的可滑动光阀116在面板117后方受到保护,所述面板117配置有形状与开口118相同的开口119,但面板117并非为必须。可滑动光阀116的开口118也被配置以在关闭位置下阻挡对透镜70的通行,如第13A图所示。如第13A图至第13C图所示,致动件120耦接于所述可滑动光阀116。致动件120被配置以使可滑动光阀116从第13A图的关闭位置移动至第13B图与第13C图所示的开启位置。举例而言,如第13A图所示,当致动件120并未被如第13B图与第13C图中所示般下压时,可滑动光阀116并不位于开启位置中。在关闭位置下,在可滑动光116中与开口118相邻的固体区段122与透镜70对准,因而阻挡第13A图与第14图中的光线传输。在第13B图与第13C图中,在开启位置下,可滑动光阀116的固体区段122偏离GRIN透镜开口95(1)-95(4)或盲孔透镜104(1)-104(4)(视情况而定),而开口118与透镜70对准,因此光线传输不受阻挡。第15A图为第11A图与第11B图中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本体86’的侧部透视图,其中致动件112、120并未被致动,以使可滑动光阀108、116在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本体86’承接第13A图至第14图所示的光纤插头本体58’之前处于关闭位置中。第15B图为第11A图与第11B图中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本体86’的侧部透视图,其中致动件112、120被致动以在在光阀遮蔽的光纤插槽本体86’承接且匹配于第13A图至第14图所示的光纤插头本体58’时使可滑动光阀108、116位于开启位置。继续参阅第15A图与第15B图,光纤插头本体58’含有匹配致动件124。匹配致动件124是由支撑致动臂128的固定座126所组成。致动臂128被配置以在光纤插槽本体86’承接光纤插头本体58’时接合光纤插槽致动件112。致动臂128含有突出部130,突出部130设置在致动臂128的末梢端部132上。当光纤插头本体58’承接于刀锋光纤插槽46’中时,致动臂128的端部部分134位于接合孔136中,其中突出部130将在接合孔136中产生举升力,以于刀锋光纤插槽46’中使可滑动光阀108从关闭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当底板光纤插头44’贯穿刀锋光纤插槽46’时,致动件120被修正(indexed)以使设置在底板光纤插头44’中的可滑动光阀116开启至开启位置。适于为设备机架中的光学底板建立光学连接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与相关连接器及光纤缆线的其他实施方式亦属可行且被公开于本文中。就此点而言,第16A图说明了机架模组外壳26,在所述机架模组外壳26中置有信息处理模组24。第16B图为除去机架模组外壳26的信息处理模组24的透视图。如第16B图所示,所述图说明及提供了另一示例性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以通过先前于第2A图至第3图所示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来增进对信息处理模组24的直接光学连接。作为非限制实例,第16B图中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是可支撑六十四(64)条、一百二十八(128)条、二百五十六(256)条光纤,以分别提供一百二十八(128)或二百五十六(256)或更多的光纤连接。第17A图为第16B图中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的侧部透视图,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包含刀锋光纤插槽133,刀锋光纤插槽133被配置以承接底板光纤插头135。第17B图为第16B图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3的侧部透视图,其中刀锋光纤插槽133是承接底板光纤插头135以于前述第2A图至第3图中所示的信息处理模组24与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之间建立光学连接。继续参阅第16B图至第17B图,光纤连接器总成131由设置通过延伸模组外壳35(见第3图)的后侧部38的一或多个底板光纤插头135所组成。如第17A图所示,底板光纤插头135被配置以承接多条光纤缆线138或光纤。在此实施方式中,光纤缆线138为成束缆线,光纤缆线138以宽轴W1而沿着底板光纤插头135的短轴S1堆迭在彼此顶部上。此一配置使底板光纤插头135可支撑高纤材支数,因而提供稠密底板光纤插头135。继续参阅第16B图至第17B图,光纤连接器组件131也包含一或多个刀锋光纤插槽133,刀锋光纤插槽133固定在信息处理模组24上。刀锋光纤插槽133连接至信息处理模组24中的组件,以增进自所述组件传输数据。如第17A图所示,刀锋光纤插槽133被配置以承接多条光纤缆线143或成束的光纤。在此实施方式中,光纤缆线143是成束缆线,光纤缆线143以宽轴W2而沿着刀锋光纤插槽135的短轴S2堆迭在彼此的顶部上。此一配置使刀锋光纤插槽135可支撑高纤材支数,因而提供稠密刀锋光纤插槽135。当底板光纤插头135匹配至刀锋光纤插槽133时,即对信息处理模组24建立光学连接。所述光学连接可通过连接至底板光纤插头135(见第3图)的光纤缆线32、透过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中的内部连接及/或通过光学互连端口40(见第3图)的互连,而被布设至其他信息处理模组24。刀锋光纤插槽133包含固定结构139,固定结构139可为弹性负载,以于固定在信息处理模组24上时使刀锋光纤插槽133移动,进而辅助对底板光纤插头135的轴对准与连接。另一示例性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说明于第18A图至第19图中。第18A图为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的刀锋光纤插槽133’与底板光纤插头135’的侧部透视分解图;第18B图为第18A图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的刀锋光纤插槽133’与底板光纤插头135’的另一放大透视分解图。第19图为第18A图与第18B图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的刀锋光纤插槽133’与底板光纤插头135’的另一放大图。第18A图至第19图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类似于第16B图至第17B图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然而,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说明,第18A图至第19图的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131’包含整线器套管,所述整线器套管可使更宽、更高纤材支数的成束光纤缆线沿所述光纤缆线宽轴而堆迭及汇整,以被支撑在用以支撑稠密纤材支数的刀锋光纤插槽133’与底板光纤插头135’中。参照第18A图与第18B图,底板光纤插头135’以单一连接器成形因子来支撑达二百五十六(256)条或更多的光纤137。如下文将进一步详细说明,底板光纤插头135’被配置以支撑多个堆迭光纤缆线138(1)-138(4)或光纤,以在底板光纤插头135’中提供高光纤支数。在此一实施方式中,光纤缆线138(1)-138(4)各由多个成束光纤缆线所组成。如第18A图所示,光纤缆线138(1)-138(4)沿所述光纤缆线宽轴W3而堆迭。提供被配置以承接成束光纤缆线的底板光纤插头135’是可使底板光纤插头135’支撑高密度光纤支数的方法之一,因为成束光纤缆线是平坦的且就光纤支数对空间的关系而言是有效率的。此外,在此实施方式中,光纤缆线138(1)-138(4)各由多个成束缆线所组成,所述多个成束缆线可弹性提供内部连接以及由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见第3图)所增进的互连。各光纤缆线138(1)-138(4)依设计而不是必须要与相同的光纤连接器内部连接或互连。继续参阅第18A图与第18B图,底板光纤插头135’是由光纤插头本体140所组成。光纤插头本体140可为套管本体。光纤插头本体140被配置以承接整线器套管142,整线器套管142承接光纤缆线138(1)-138(4)于整线器套管142中的开口144中。整线器套管142特别适合用于提升成束性及确保光纤以阵列结构接合连接器本体154。在此方式中,整线器套管142使光纤缆线138(1)-138(4)的端部部分146(1)-146(4)可设置为压实的高密度,以置于光纤插头本体140的开口148中。整线器套管142也可增进对于从光纤缆线138(1)-138(4)暴露出的集体光纤的预插置激光处理以进行激光处理,包含、但不限于利用上述激光处理实例。在此实施方式中,光纤缆线138(1)-138(4)沿着套管整线器142的宽轴W4而置于整线器套管142中。可提供黏着剂以于组装期间将整线器套管142固定于光纤插头本体140中。光纤插头本体140与整线器套管142由塑料构件组成,在实例中,塑料构件经模造或压铸而形成。如第18B图与第19图所示,光纤插头本体140具有端面149,所述端面149具有设置于其中的多个透镜151,以提供光学传输路径至自光纤缆线138(1)-138(4)暴露的光纤147(1)-147(4)的端部部分146(1)-146(4)。继续参阅第18A图至第19图,光纤插头本体140也含有两个垂片150(1)、150(2),垂片150(1)、150(2)自光纤插头本体140延伸以使底板光纤插头135’固定至延伸模组外壳35(见第3图)的后侧部38。各固定垂片150(1)、150(2)含有开口152(1)、152(2)(第18B图),开口152(1)、152(2)被配置以承接固锁件以将具有底板光纤插头44(1)-44(4)的底板连接器框体50固定至延伸模组外壳35(见第3图),以形成光学底板而供连接至刀锋光纤插槽46(1)-46(4)。第18A图与第18B图说明关于刀锋光纤插槽133’的组件的细节。刀锋光纤插槽133’包含光纤插槽本体154与整线器套管156。光纤插槽本体154被配置以承接整线器套管156,整线器套管156接着于设置在整线器套管156中的开口160中自信息处理模组24承接光纤缆线158(1)-158(4)。在此方式中,整线器套管156使光纤缆线158(1)-158(4)的端部部分162(1)-164(4)可设置为压实的高密度,以成形而置于光纤插头本体154的开口164(第18B图)中。如第18A图所示,在此实施方式中,光纤缆线138(1)-138(4)的宽轴W5沿着套管整线器142的宽轴W6而设置。可提供黏着剂,以在组装期间将整线器套管156固定于光纤插槽本体154中。在第19图所示的光纤插槽本体154中可设置软质弹性体165,以允许整线器套管156在连接方向轴中的小移动。光纤插槽本体154与整线器套管156由塑料构件组成,在实例中,塑料构件经模造或压铸成形。如第18B图所示,光纤插槽本体154具有端面167,端面167置于透镜群168中,所述透镜群168具有置于其中的多个透镜170,以提供光学传输路径至从光纤缆线158(1)-158(4)暴露出的光纤166(1)-166(4)(第18A图)的端部部分162(1)-162(4)。如第19图所示,透镜群168也具有多个透镜172,多个透镜172设置在光纤插头本体140的端面173上、光纤插槽本体154的侧部,所述透镜172被配置以与光纤缆线138(1)-138(4)的端部部分146(1)-146(4)对准。在此方式中,透镜群168被配置以在透镜170、172之间提供传输路径,以使置于底板光纤插头135’中的光纤147(1)-147(4)的端部部分146(1)-146(4)光学连接至置于刀锋光纤插槽133’中的光纤166(1)-166(4)的端部部分162(1)-162(4)。为提供本文的稠密光纤连接器,稠密光纤连接器可经模造而成。就此点而言,第20A图与第20B图分别为可用于稠密光纤连接器总成的示例性模造光纤插头本体180的前视图与后视图。第21A图与第21B图分别为第20A图与第20B图的模造光纤插头本体180的前视图与后视图。模造的光纤插头本体180作为刀锋光纤连接器或底板光纤连接器之用。如第20A图与第21A图所示,模造的光纤插头本体180具有端面182,端面182包含配置在第一端部186处的纤材开口184,以对置于模造光纤插头本体180中的光纤的端部部分提供光学传输路径。纤材开口184由形成在模造光纤插头本体180的端面182中的弯曲部所形成,其中模造的光纤插头本体180由传输材料形成,光纤插头本体180具有嵌入模内(molded-in)的透镜,如先前所述。或者是,纤材开口184可承接置于模造光纤插头本体180中的GRIN透镜与设置通过开口的GRIN透镜的端部部分,如先前所述。举例而言,在此实施方式中,为达模造可靠性,由模具提供设置在模造光纤插头本体180中的纤材开口的顶行181与底行183,使得另一强性材料(如不锈钢)可被插置于其中。如第20B图与第21B图所示,形成开口188的内部腔体187模造在第二端部190上的光纤插头本体180中。开口188被配置以承接如第23A图至第23C图中所示以及下述的整线器套管192。纤材导入结构194置于内部腔体187的后部196中,以承接设置通过整线器套管192的光纤的端部部分。第22A图为纤材导入结构194的后视透视图的放大图,纤材导入结构194为模造光纤插头本体180的细部。如本文所述及如第22B图所示,纤材导入结构194被形成为用于形成内部腔体187的模具的部分。纤材导入结构194含有行结构198,在行结构198之间设有中间纤材导入区200。垂直构件202设置在行结构198之间且分隔宽度W,以形成开口204来承接光纤的端部部分。行结构198与垂直构件202的数量以及垂直构件202之间的宽度W决定了模造的光纤插头本体180所能支撑的光纤的数量。在一实例中,中间纤材导入区域200的外径为五十(50)微米(μm)或更大,以支撑模造的光纤插头本体180中的光纤的高密度。MT科技或线切割(wireEDM)可用以形成中间纤材导入区200。使用线切割来形成模造的光纤插头本体180可提供纤材导入结构194。举例而言,对于目标为一百(100)微米的纤材涂层而言,在方形的中间纤材导入区域200的任一侧部上可提供一个十至十五(10-15)微米的“窗部”来集中纤材。第23A图为模造的中间整线器套管192的前视透视图,中间整线器套管192被配置以增进光纤成束性且置于第20A图与第20B图所示的模造光纤插头本体180中,以形成第24A图的稠密光纤插头206。第23B图为第23A图的整线器套管192的后视透视图。第23C图为承接光纤210的端部部分208的整线器套管192。如第23A图所示,模造的整线器套管192具有端面212,端面212包含设置在第一端部216处的开口214,以承接设置在整线器套管192中的光纤210的端部部分208,如第23C图至第24B图中所示。注意在整线器套管192中包含角区肋部213,以提供高集中精确性,同时允许通风,无论是使用束材、宽松管件或是小型成束纤材的组合。如第23B图所示,形成开口218的内部腔体217模造在第二端部220上的整线器套管192中。开口218被配置以承接光纤210的端部部分208,如第23C图至第24B图所示及如下文所述。纤材导入结构222设置在内部腔体217的后部224,以承接设置通过整线器套管192的光纤210的端部部分208。第24B图为整线器套管192的第一端部216的纤材导入结构222的后视透视图,所述纤材导入结构192与模造的光纤插头本体180的纤材导入结构194相接。如本文以及如第23B图所示,纤材导入结构222形成为用于形成内部腔体217的模具的部分。纤材导入结构222含有多个贯孔226,多个贯孔226设置在模造整线器套管192的后部224中形成端面212的开口214,如第24B图所示。贯孔226的数量决定整线器套管192能支撑的光纤数量。第25A图为突出的纤材引导模造元件230的透视图,纤材引导模造元件230可用以各别模造第21A图至第22B图中的光纤插头本体180中的内部腔体187、217与纤材导入结构194、222以及第23A图至第23C图中的整线器套管192。第25B图为第25A图的突出纤材引导模造元件230的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的透视放大图。突出的纤材引导模造元件230可由适当不锈钢材建构而成。如第25A图与第25B图所示,突出的纤材引导模造元件230的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形成纤材导入结构194、222的反部(negative)。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的数量支配了所支撑的光纤的数量。如第25A图与第25B图所示,有多达二百五十六(256)个或更多的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来支撑多达二百五十六(256)条或更多的光纤。如第25B图所示,中间构件238呈方形以在使用突出的纤材引导模造元件230进行模造时形成方形通道。相对于圆形通道,方形通道可提供更强的模造元件。方形通道也可更轻易地插置光纤,以降低光纤上的摩擦并提供额外空间来支撑环氧树脂而对插置于其中的光纤产生较小剪力。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的端部部分234也是方形。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的主要阵列的设计的一个目的是在于使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可被带抵或邻近平面模造表面。此方式可通过消除了对于母侧(供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插置)的需要而简化突出的纤材引导模造元件2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的阵列可被带至与平坦表面接触,并通过刷洗或研磨操作而在端部部分234处开放方形构件。作为实例,突出的纤材引导模造元件230的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可邻近于模具中的平坦表面。可提供二次操作来开放由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所形成的内部腔体187、217。在模具(其中突出的纤材引导模造元件230被带抵平坦模具表面)中所使用的突出纤材引导模造元件230使得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被密封。继续参阅第25B图,尖端232的侧部长度或宽度为SL(例如100微米)。尖端232的端部部分234形成于尖端232的端部区段236的长度L的端部处。端部区段236经设计以提供裸露光纤的导入部,且端部区段236具适当尺寸。中间构件238经设计以提供涂布光纤的导入部,且因而中间构件238的尺寸大于端部区段23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尖端232的端部区段236的长度L约为尖端232的端部部分234的侧部长度SL的一至三倍。当光纤被置于由纤材导入模造尖端232所形成的导入部时,此大小用以为光纤提供倾斜导入部。当尖端232的端部部分236的长度L对尖端232的端部部分234的侧部长度SL的比例小于1时,即无法完成角度误差的抑制,因而产生光学衰减。现将说明如第2A图至第3图中所示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的进一步细节。就此点而言,第26图与第27图分别为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的前视与后视透视图。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包含由延伸模组外壳35限定的内部空间34以维持及布设光纤缆线32(见第3图)。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支撑装设于光纤缆线32的多个底板光纤连接器36,底板光纤连接器36在此实施方式中为上述的底板光纤插头44。如第26图至第28图所示,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支撑了使光纤连接器36设置通过延伸模组外壳35的后侧部38,以形成光学底板240。光纤连接器36沿着纵轴A1而设置通过延伸模组外壳35的后侧部38。光学底板240用以使底板光纤连接器36可直接光学连接至设置在信息处理模组24中的刀锋光纤连接器。底板光纤连接器36含有不同类型的光纤连接器,不同类型的光纤连接器支撑不同数量的光纤。举例而言,如第26图与第27图所示,底板光纤连接器36A被配置以连接至刀锋切换光纤连接器。作为实例,切换光纤连接器可为单相连接器,所述单相连接器具有足够的纤材支数以支撑对于其他底板光纤连接器36B的连接,其中所述纤材支数为其他底板光纤连接器36B的数量的数倍。底板光纤连接器36B被配置以连接至服务器或数据存储信息处理模组24。继续参阅第26图,延伸模组外壳35由基部242在基部242左端部245的左侧部244以及在基部242的右端部247上的右侧部246而限定内部空间34。后侧部38设置在基部242的后端部248上。顶部侧部250置于基部242的顶部端部252上。基部242、左侧部244、右侧部246、后侧部38与顶部侧部250形成了延伸模组外壳35。门254铰接于基部242,使得内部腔体34可关闭与开启以供出入。光学互连端口40进一步详细说明于第28图与第29图。光学互连端口40设置通过延伸模组外壳35,以于形成光学底板240的底板光纤连接器36以及位于延伸模组外壳35外部的底板光纤连接器36之间产生光纤互连。举例而言,可能需要能使一或多个底板光纤连接器36光学连接至未光学连接于底板延伸模组28的其他信息处理模组24及/或位于设备机架的其他区域中的其他底板延伸模组28。否则,在需要光纤互连时,门254无法在底板延伸模组28上完全关闭。就此点而言,光纤转接器256可设置在光学互连端口40中,以允许底板延伸模组28中的光纤互连。可设置残光光阀258作为光纤转接器256的部件,以在未使用时避免残光进入光纤转接器256。第28图说明了残光光阀258为关闭的状态,而第29图则说明了残光光阀258为开启的状态。其他形式的底板延伸模组也是可行的。举例而言,第30A图与第30B图分别为装设至机架模组外壳26的另一底板延伸模组28’的后视与前视透视图。机架模组外壳26支撑前述的信息处理模组24。在此实施方式中,底板延伸模组28’包含延伸模组外壳35’,延伸模组外壳35’为非矩形且在光学底板上不具相同高度。延伸模组外壳35’经配置为不同的最小高度H1与最大高度H2,以增进空气从信息处理模组24流至机架模组外壳26中。此是因为设置在延伸模组外壳35’中的光纤连接器并不是相同高度,如下述第31A图与第31B图所述。因此,延伸模组外壳35’的高度可加以修整,以避免无意地减少了空气流动。第31A图与第31B图分别为第30A图与第30B图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的前视与后视透视图。如第31B图所示,数个底板光纤连接器36’设置通过延伸模组外壳35’的后侧部38’,以提供一个与上述关于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类似的光学底板41。如图所示,某些底板光纤连接器36’在高度上小于其他底板光纤连接器36B’。因此,延伸模组外壳35’的高度设为非平面高度,以避免延伸模组外壳35’的高度大于为支撑底板光纤连接器36A’与底板光纤连接器36B’(形成光学底板41)而所需高度。当安装延伸模组外壳35’以减少阻挡空气流动时,此将减少邻接于机架模组外壳26的后侧部38’的表面区域。同时,在此实施例中,底板光纤连接器36A’与36B’为冗余光纤连接而设置成对。在将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安装至机架模组外壳28时,重要的是要使光学底板41与设置在信息处理模组24上的光纤连接器对准以产生适当连接。在堆迭的机架模组外壳28间会增大任何对准误差。就此点而言,第32A图为对准构件260的放大图,所述对准构件260设置在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的后侧部38’中,以使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与设置在机架模组外壳26中的信息处理模组24对准。第32B图为设置在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中的对准构件260之间的底板光纤连接器36的放大透视图。对准构件260置于延伸模组外壳35’的后侧部38’的外侧上。参照第32A图与第32B图,对准构件260被配置以接合在设置在机架模组外壳26中的互补对准构件,以使多个底板光纤连接器36与多个刀锋光纤连接器对准。提供对准构件260的目的是在于为光学信息处理模组24提供一种更精确的机架模组外壳26,机架模组外壳26可使用简化的光纤连接器。继续参阅第32A图与第32B图,在此实施方式中,对准构件260由设置在延伸模组外壳35’的后侧部38’中的非平面表面262所形成。非平面表面262含有多个突出部264,突出部264形成多个沟槽266,各沟槽266形成在所述多个突出部264的相邻突出部264之间。因为底板光纤连接器36’是以固定、已知位置设置通过延伸模组外壳35’的后侧部38’,所以底板光纤连接器36位于相对于对准构件260的已知固定位置中。当对准构件260与互补沟槽及机架模组外壳26中的互补构件260匹配时,即对延伸模组外壳35’产生对准性,此将有助于底板光纤连接器36’与刀锋光纤连接器间的适当连接。对准构件260可同时置于第2A图至第3图的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中。也需要提供基部构件267,其中对准构件260设置在基部构件267中以向外延伸超过底板延伸外壳35’的后侧部38’而延伸至机架模组外壳26中。在此方式中,信息处理模组24可设置在具有基部构件267的底部端部上,透过定位装置而对基部构件267定位。在此例中,因为信息处理模组24与底板光纤连接器36’两者都可固定地设置在基部构件267中,所以强迫在底板光纤连接器36’与刀锋光纤连接器46(见第4B图)之间产生对准。即使是通过与机架模组外壳26对准的底板光纤连接器36、36’的对准性,也可在机架模组外壳26中对准并在已知位置中设置信息处理模组24。在此方式中,光学底板延伸模组28、28’与机架模组外壳26的对准性将确保底板光纤连接器36、36’和刀锋光纤连接器之间的对准。需要提供在机架模组外壳26中的信息处理模组24的垂直与水平对准两者。就此点而言,第33图为偏向轮270的侧部透视图与放大图,偏向轮270为设置在机架模组外壳26中的信息处理模组24提供下基准。虽仅绘示一个偏向轮270,但也可设有多个偏向轮270,包含每一个信息处理模组24都有一个偏向轮。偏向轮270固定于一固定结构273。偏向轮270可在固定结构273中旋转。如第33图所示,偏向轮270设置于机架模组外壳26的基部274上的内部空间272中,偏向轮270与信息处理模组24的插置槽对准。举例而言,基部274可为基部构件267,对准构件260设置于其中以向外延伸超过底板延伸外壳35’的后侧部38’而延伸至机架模组外壳26中。当信息处理模组24插置在机架模组外壳26中时,信息处理模组24的底部276将接合偏向轮270。偏向轮270将确保信息处理模组24置于固定、已知的垂直位置中而与机架模组外壳26垂直对准。为了为置于机架模组外壳26中的信息处理模组24提供水平对准的上基准,提供了第34图。第34图说明了弹性负载的偏向构件280的侧部透视图与放大图。弹性负载偏向构件280可针对可接受信息处理模组24的机架模组外壳26中的每一狭槽而设置。弹性负载构件280安装在机架模组外壳26的顶部内侧282处,以于安装在机架模组外壳26中时配置在信息处理模组24上方。弹性负载的偏向构件280包含对准构件284,对准构件284配置有狭槽286以承接弹簧288。弹簧288邻接机架模组外壳26的顶部内侧282。当信息处理模组24插置在机架模组外壳26中时,信息处理模组24的顶部内侧282被配置以邻接,而对准构件284被配置以下推抵信息处理模组24,以形成上基准。弹性负载的偏向构件280与第33图中的偏向轮270所提供的下基准一起辅助机架模组外壳26中信息处理模组24的垂直对准。此外,在本文中,“光纤缆线”及/或“光纤”意欲包含所有类型的单模与多模光波导,包含一或多种光纤,可为上覆光纤、有色光纤、缓冲光纤、成束光纤及/或在缆线中具有其他整线或保护结构(例如一或多个管件、强度构件、护套等)。本文所公开的光纤可为单模或多模光纤。同样地,合适的其他类型光纤包含对弯曲不敏感的光纤或任何其他用于传送光信号的媒介的合适方式。对弯曲不敏感(或抗弯)光纤的一个实例为康宁公司所产的多模纤材。此类型的合适纤材公开于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案第2008/0166094号与第2009/0169163号中,上述公开案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形式而整体并入本文。熟习发明所属领域技术的人士将可了解本文所提出的实施方式的多种修饰例与其他实施方式,皆具有前述说明与相关图式中所呈现教示的优点。举例而言,实施方式提供了设置在光学底板延伸模组上的光纤插头以及设置在信息处理模组上的光纤插槽,可设置相反配置,且所述配置涵盖于本文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光纤插槽可设置在光学底板延伸模组中,而光纤插头置于信息处理模组中。因此,应了解说明内容与权利要求书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且修饰例与其他实施方式包含于如附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内。实施方式意欲涵盖所提供实施方式的修饰例与变化例,只要所述修饰例与变化例皆落于如附权利要求书的范畴与等效例中。虽然在本文中使用了特定用语,但是仅为一般性说明目的而使用,而非作为限制之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