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271196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方法,根据所需设计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的出射光孔宽度和几何聚光比CG,其中入射光孔宽度计算出该CPC的高度H1、采光半角θ、抛物线的焦距以及最佳均匀面B1F1与出射光孔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CPC几何结构尺寸,根据该设计方法,不仅可以大大降低CPC的高度H1,而且可提升CPC聚光后在最佳均匀面B1F1上的光强均匀度,同时提升了CPC的经济性和聚光性。
【专利说明】一种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低倍太阳能聚光光伏以及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涉及线聚光且对称布置的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美国学者Winston根据最大聚光原理发明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 CompoundParabolic Concentrator),早期用于高能物理试验中做射线检测,1974年开始尝试用于太阳能技术。CPC是一种根据边缘光学原理设计的非成像聚光器,这种聚光器的特点是,在CPC接收角范围内,对任意给定的接收角,可得到热力学上最大可能的聚光比。平板接收型CPC,由左右对称的两片抛物面组成,平板接收体布置在底部,一般用于聚光比10以下。由于CPC的非成像特性,只需做间隙性的跟踪调节甚至是季节性的跟踪调节,无需连续跟踪或精确跟踪。当聚光比在3以下时,可以固定布置,无需跟踪调节。另外,CPC不但能够接收直接太阳辐射,还能很好的接收散射辐射。
[0003]将CPC应用于低倍聚光光伏以及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领域,可以很好利用以上指出的CPC优势,然而,随着CPC聚光比的增加,CPC的高度也将显著增加,这将导致CPC经济性显著下降,增加CPC安装难度,因此,根据CPC的特点,对其进行截取,常规截取CPC采用截取比在2/3~1/2之间,认为是理想的,此设计方法虽然考虑到了 CPC经济性,却还是牺牲了 CPC的聚光比,且聚光后的光强均匀度无法得到保证,导致无法较好的应用于低倍聚光光伏以及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领域。综上,在低倍聚光光伏以及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领域中采用CPC,有必要对CPC的设计方法进行改进,使其在保证相同聚光比下,按照本发明方法设计的CPC既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性,又能提升聚光后的光强均匀度,最终能够很好的适用于低倍聚光光伏以及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的设计方法,通过该设计方法,既能保证CPC的高度大大降低,又能提升CPC聚光后的光强均匀度。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包括以下步骤:
[0007]I)在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的横切面建立xoy坐标系,CPC由以Y轴对称的抛物线:CBs C\F组成,其中,F为抛物线CB的焦点,F,为抛物线CB的顶点,W
为抛物线£1的焦距, 点B、点F在X轴上,点C、点C1在X轴上方^F1为光线NB经抛物线上B点反射后的光线,点B1、点F1位于X轴下方,且对称设置于Y轴两侧,B1F1为CPC的最佳均匀面,此处安装平板接收体或者光伏电池;点G与点I分别为抛物线^@延长后的端点,直线IB与Y轴的夹角Θ为CPC的采光半角,H1为CPC的高度,@为CPC入射光孔的宽度,IF为CPC出射光孔的宽度,Ce为CPC几何聚光比;CPC出射光孔宽度JF与几何聚光
比Ce为已确定值,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的横切面建立XOy坐标系,设CPC的横切面由抛物线GB、 If组成,其中,F为抛物线CB的焦点,F,为抛物线CB的顶点,W为抛物线CB的焦距,点B、点F在X轴上,点C、点C1在X轴上方^F1为光线NB经抛物线上B点反射后的光线,点B1、点F1位于X轴下方,且对称设置于Y轴两侧,B1F1为CPC的最佳均匀面,此处安装平板接收体或者光伏电池;点G与点I分别为抛物线@、Cj-延长后的端点,直线IB与Y轴的夹角Θ为CPC的采光半角,H1 SCPC的高度,为CPC入射光孔的宽度,IF为CPC出射光孔的宽度,Ce为CPC几何聚光比;CPC出射光孔宽度W与几何聚光比Cg为已确定值,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点坐标(xc, yc)的参数表达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为: a、由于ZA1CF ε Θ,根据直线茂夹角Θ与直线^斜率的关系,建立等式:
【文档编号】G02B19/00GK103941383SQ20141016064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魏进家, 谢胡凌, 高阳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