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通信纤维、光学通信模块以及光学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93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光学通信纤维、光学通信模块以及光学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能够容易地实现对光学输出功率的控制的光学通信的光学通信纤维以及包含该光学通信纤维的光学通信模块和光学通信系统。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包括:纤维主体,其具有梢端面的;以及光吸收层,其设置在该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并用于降低通信光的透光率。
【专利说明】光学通信纤维、光学通信模块以及光学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光学通信的光学通信纤维、光学通信模块以及光学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近来,随着所处理的信息量的增加,取代电学配线的光学配线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信息传输路径。在多数情况下,将光学纤维用作光学配线。在这种情况下,光学纤维的端部例如通过光传输模块与信息处理装置连接。光传输模块将从信息处理装置中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进而向光学纤维发射光线。在长距离上具有小的光学传输损耗的激光主要用于光发射。此外,光学接收模块与光学纤维的另一端连接。光学接收模块将通过光学纤维传播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该信号通常非常微弱,因此通过放大器将该信号进行放大。
[0003]近来,随着所处理的信息量的增加,强烈期望信息通信速度的进一步增加。例如,在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等中,需要对处于各种层级中的各种装置进行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这些装置合适地控制传输侧上的光学功率和接收侧上的光学功率。例如,在向接收侧的装置发射强光学功率的情况下,存在着强光学功率损坏光接收设备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考虑执行控制,以便减少传输侧上的光学输出功率。然而,在减少诸如LD(激光二极管)等光学器件的光学输出功率时,可能无法获得光学通信所需的高频特性。因此,期望研发一种能够在结构上控制光学输出功率的光学纤维。
[0004]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H7-294779、H11-326689和2008-98316号中,为提高与诸如LD之类的光学器件的耦合效率,提出了将光学纤维的梢部形成为凸透镜形状;然而,仅通过将光学纤维的梢部形成为凸透镜形难以控制光学输出功率。


【发明内容】

[0005]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实现对光学输出功率的控制的光学通信的光学通信纤维、光学通信模块以及光学通信系统。
[000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通信纤维,其包括:纤维主体,其具有梢端面;以及光吸收层,其被设置到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并被配置成减小通信光的透光率。
[000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光学器件和光学通信纤维的光学通信模块,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光学器件光学耦合,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包括:纤维主体,其具有梢端面;以及光吸收层,其被配置成减小通信光的透光率,其中,在所述光学通信纤维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构造中,所述光吸收层被设置到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
[000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第一光学通信模块、第二光学通信模块和光学通信纤维的光学通信系统,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光学通信模块光学耦合,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光学通信模块光学耦合,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包括:纤维主体,其具有梢端面;以及光吸收层,其被配置成减小通信光的透光率,其中,在所述光学通信纤维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构造中,所述光吸收层被设置到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
[0009]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通信纤维、光学通信模块和光学通信系统中,通过被设置到纤维主体的梢端面的光吸收层来降低通信光的透光率。
[0010]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通信纤维、光学通信模块和光学通信系统中,将光吸收层设置到纤维主体的梢端面的光吸收层以降低通信光的透光率;因此,能够实现对光学输出功率的控制。
[0011]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效果不必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效果,并且可包括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
[0012]需要理解的是,前面的简要说明和下面的详细说明均为示例性的,并且目的在于提供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解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包含附图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所述附图结合至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实施例并用来说明技术原理。
[0014]图1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接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的构造示例的剖面图。
[0015]图2是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光学通信纤维的构造示例的剖面图。
[0016]图3是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光学通信系统的构造示例的框图。
[0017]图4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tip surface)处未设置光吸收层的情况下光学通信模块的驱动电流和光学输出之间关系的示例的特性图。
[0018]图5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设置有光吸收层的情况下光学通信模块的驱动电流和光学输出之间关系的示例的特性图。
[0019]图6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未设置光吸收层的情况下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上的入射光的示例的说明图。
[0020]图7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未设置光吸收层的情况下来自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的反射光的示例的说明图。
[0021]图8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设置有光吸收层的情况下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上的入射光的示例的说明图。
[0022]图9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设置有光吸收层的情况下的来自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的反射光的示例的说明图。
[0023]图10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未设置光吸收层的情况下光学通信纤维和光学器件之间的耦合效率的特性的特性图。
[0024]图11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设置有光吸收层的情况下光学通信纤维和光学器件之间的耦合效率的特性的特性图。
[0025]图12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未设置光吸收层的情况下的光学通信模块的驱动电流和光学输出之间关系的示例的特性图。
[0026]图13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设置有厚度为10 μ m的光吸收层的情况下光学通信模块的驱动电流和光学输出之间关系的示例的特性图。
[0027]图14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设置有厚度为20 μ m的光吸收层的情况下光学通信模块的驱动电流和光学输出之间关系的示例的特性图。
[0028]图15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的梢端面处设置有厚度为30 μ m的光吸收层的情况下光学通信模块的驱动电流和光学输出之间关系的示例的特性图。
[0029]图16是图示了在光学通信纤维处未设置光吸收层的情况下直接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的构造示例的剖面图。
[0030]图17是图示了透镜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的构造示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将以如下顺序进行说明。
[0032]1.构造
[0033]1.1光学通信模块的构造
[0034]1.2形成光吸收层的方法
[0035]1.3光学通信系统的结构
[0036]2.功能
[0037]3.效果
[0038]4.其他实施例
[0039]1.构造
[0040]1.1光学通信模块的构造
[0041]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接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的构造示例。图2图示了图1所示的光学通信模块中的光学通信纤维10的构造示例。
[0042]该光学通信模块包括模块基板1、光学器件20以及娃中介层(si I iconinterposer) 51。娃中介层51固定在模块基板I上。光学通信纤维10的第一端部16被插入至硅中介层51中,并且光学通信纤维10由诸如树脂之类的密封件52固定。稍后将描述的图3所示的诸如LDD (激光二极管驱动器)22或TIA (转换阻抗放大器)32之类的电路器件被配置成与模块基板I电连接。
[0043]光学器件20是稍后将描述的图3所示的诸如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VCSEL) 21之类的光学输出器件或诸如F1D (光电二极管)31之类的光学接收器件。光学通信纤维10面对光学器件20,以使得其梢端部(第一端部16)与光学器件20光学稱合。光学器件20被固定至娃中介层51,且连接销53位于二者之间,并且光学器件20被配置成与模块基板I电连接。
[0044]如图2所示,光学通信纤维10包括纤维主体13以及被设置到纤维主体13的梢端面14处的光吸收层15,纤维主体13包括芯11和覆层12。光吸收层15用于降低通信光的透光率。光吸收层15可优选为半圆凸透镜形状。
[0045]光吸收层15可通过在纤维主体13的梢端面14上涂覆光吸收材料而形成。例如,光吸收材料是诸如碳或光吸收染料之类的可至少吸收通信光的波长范围内的光的材料。可选地,包含诸如碳或光吸收染料之类的材料的树脂可用作光吸收材料。通常,直径Φα*80 μ m或125 μ m的纤维经常被用作纤维主体13。光吸收层15的厚度可优选地为纤维主体13的直径Oa的一半以下。
[0046]1.2形成光吸收层15的方法
[0047]如上所述,光吸收层15可通过在纤维主体13的梢端面14上涂覆包含有诸如碳或光吸收染料之类的材料的树脂而形成。在使用包含有诸如碳或光吸收染料之类的材料的树脂的情况下,可通过材料的含量非常容易地控制透光率。此外,容易将树脂的粘度调整为适用于涂覆方法的粘度。例如分配器法(dispenser method)或静电涂覆法(electrostaticcoating method)可用作涂覆方法。由于所涂覆的树脂的量极小(即,以nl (纳升)级),因此,下面将描述静电涂覆法。
[0048]在静电涂覆法中,在包含有液体材料的容器上设置喷嘴,并且在喷嘴与将被涂覆的目标之间施加电压,以通过静电力从喷嘴的端部以小液滴形式吸取液体材料。在静电涂覆法中,通过使用静电力,减小了从极薄的喷嘴中喷出的液体材料的颗粒尺寸;因此,能够形成薄膜。可根据用于涂覆的材料的涂覆量或特性来改变喷嘴的直径或所施加的电压的值。
[0049]光学通信纤维10的纤维主体13可例如由石英玻璃制成。在通过静电涂覆法使涂覆材料(光吸收材料)的液滴带电时,能够使用具有高度精准厚度的光吸收材料涂覆纤维主体13的梢端面14。此外,在涂覆过量的光吸收材料的情况下,当施加反向电压时,能够执行控制以降低膜厚度。另外,所涂覆的光吸收材料可因光吸收材料的表面张力而形成为凸透镜形状。期望使用具有纤维主体13的直径Oa的一半以下的厚度的光吸收材料来涂覆纤维主体13的梢端面14。如此能够容易使光吸收材料形成为凸透镜形状。
[0050]在进行光学吸收率的控制(透光率的控制)时,能够通过粗略调整光吸收材料的光学吸收率,并接着通过所涂覆的光吸收材料的厚度来控制光学吸收率,由此降低光吸收率的变化。
[0051]1.3光学通信系统的构造
[0052]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通信纤维10和光学通信模块可用于诸如相机与记录仪之间的通信或数据中心中的数据通信。
[0053]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通信系统的构造示例。光学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光学通信模块100以及第二光学通信模块200。第一光学通信模块100和第二光学通信模块200通过光学通信纤维10彼此连接。例如,光学通信纤维10的第一端部16可与第一光学通信模块100光学耦合,并且光学通信纤维10的第二端部可与第二光学通信模块200光学耦合。第一光学通信模块100连接到第一装置101,并且能够向第一装置101传送数据或从第一装置101接收数据。第二光学通信模块100连接到与第二装置201,并且能够向第二装置201传送数据或从第二装置201接收数据。
[0054]第一光学通信模块100包括模块基板1、传送部2、接收部3、电气接口 4、电气接口5以及光学连接器6。第二光学通信模块200可具有与第一光学通信模块100的部件类似的部件。
[0055]传送部2被配置成通过电气接口 4与模块基板I电连接。传送部2包括VCSEL21、LDD22、控制部23以及监控部24。VCSEL21被配置成输出用于光学通信的通信光。VCSEL21通过光学连接器6与光学通信纤维10光学耦合。监控部24用于监控从VCSEL21中输出的光。LDD22用于驱动VCSEL21。控制部23用于控制传送部2的各个部件。
[0056]接收部3被配置成通过电气接口 5与模块基板I电连接。接收部3包括TO31、TIA32、控制部33以及监控部34。TO31用于接收通信光,将通信光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该电信号。TO31通过光学连接器6与光学通信纤维10光学耦合。监控部34用于监控由TO31接收的光线。TIA32用于放大从TO31中输出的电信号。控制部33用于控制接收部3的各个部件。
[0057]2.功能
[0058]下面将参考图16和17所示的作为对比示例的光学通信模块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通信纤维10和光学通信模块的功能。与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通信模块相同,图16所示的光学通信模块也是直接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图17所示的光学通信模块是透镜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图16和17所示的光学通信模块中的每者具有在其梢端部上不包括光吸收层15的光学通信纤维10A,以代替具有光吸收层15的光学通信纤维10。
[0059]图17所示的光学通信模块包括45°反射镜透镜阵列41、固定部件42、固定部件43以及固定部件44。固定部件42、固定部件43以及固定部件44被固定至模块基板I。光学通信纤维1A的第一端部被插入并固定于固定部件42和固定部件43之间。光学器件20和电路装置30布置在模块基板I上。模块基板1、光学器件20以及电路装置30被配置成互相电连接。电路装置30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LDD22、TIA32等。光学器件20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诸如VCSEL21之类的光学输出器件或诸如TO31之类的光接收器件。光学通信纤维1A通过45°反射镜透镜阵列41与光学器件20彼此光学f禹合。
[0060]在如图17所示的透镜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中,例如可通过向45°反射镜透镜阵列41的透镜设置光吸收特性来降低光学输出功率。然而,透镜部件的使用造成部件数量的增加,从而引起成本增加。此外,在部件的数量增加时,有必要进行各个部件的精密校准,从而使得制造工艺复杂化。
[0061]因此,如图16所示,对不使用透镜部件的直接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进行研究。然而,与透镜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不同,由于光学器件20与光学通信纤维1A彼此直接耦合,所以难以向透镜部件设置光吸收特性;因此,难以降低光学输出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在光学器件20本身的光学输出功率减弱时,可能无法获得光学通信所需的高频特性。此外,存在来自光学通信纤维1A的梢端面14的返回光L2的影响。
[0062]图6图示了在图16所示的直接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中从光学器件20入射到光学通信纤维1A的梢端面14上的入射光LI的示例。图7图示了在同一光学通信模块中来自光学纤维1A的梢端面14的返回光L2的示例。另外,图8图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通信模块中从光学器件20入射到光学通信纤维1A的梢端面14上的入射光LI的示例。图9图示了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通信模块中来自光学纤维1A的梢端面14的返回光L2的示例。
[0063]在图6所示的光学通信模块中,能够通过增加光学器件20与光学通信纤维1A之间的距离Z来降低来自光学纤维1A的梢端面14的返回光L2 ;但是,增加了由耦合引起的损耗。此外,如图4所示,在减少光学器件20与光学通信纤维1A之间的距离Z以降低由耦合引起的损耗时,光学输出功率因返回光L2的影响而波动。图4图示了在图16所示的直接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中驱动电流(横轴)与光学输出(纵轴)之间的关系的示例。图4图示了在以每次0.1mA变化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时,通过测量光学输出值所获得的结果。
[0064]因此,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将具有凸透镜形状的光吸收层15设置到纤维主体13的梢端面14时,能够在降低来自梢端面14的返回光L2的影响的同时控制光学输出功率以降低损耗。
[0065]通过向纤维主体13的梢端面14设置用于吸收通信光波长范围内的光的光吸收层15,并通过控制光吸收材料的含量,能够控制透光率。因此,能够控制光学输出功率。
[0066]下面将说明通过光吸收层15来控制光学输出功率的优点。例如,在超级计算机、数据中心等中,需要对处于各种层级的各种装置进行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这些装置控制传输侧上的光学功率和接收侧上的光学功率。例如,在向接收侧上的装置发射强光学功率的情况下,存在着强光学功率损坏光接收设备的可能性。例如,在IEEE标准802.3aelOGBASE-SR 中,在 Classl 中,规定了 0.2<Pw<0.78mw (-5 至 75°C )。
[0067]光学输出功率由光学输出装置的特性确定,并且难以很好地控制光学输出功率。能够通过降低光学输出装置的驱动电流来降低光学输出功率;但是,当驱动电流降低时,难以穿过高频波形10GBASE-R眼图模板(eye mask)。因此,通过设置光吸收层15以简单地减弱通信光而不降低驱动电流,能够获得使高频波形10GBASE-R眼图模板容限得到保持的特性。
[0068]此外,在光吸收层15形成为凸透镜形状时,除控制透光率外,还可获得与此相关的效果。下面将描述该相关效果。
[0069]首先,在未设置如图2所示的凸透镜形状的光吸收层15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减小光学器件20与光学通信纤维1A之间的距离Z以降低由耦合引起的损耗时,发生了光学输出功率因返回光L2的影响而波动的现象。
[0070]然而,通过涂覆形成如图2所示的具有20 μ m的厚度的凸透镜形状的光吸收层15时,如图5所示,因返回光L2的影响而产生的光学功率的波动几乎不被察觉。如图9所示,认为是通过凸透镜形状降低了返回光L2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图5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通信模块中的驱动电流(横轴)与光学输出(纵轴)之间的关系的示例。与图4相同,图5图示了在以每次0.1mA变化驱动电流的电流值时,通过测量光学输出值所获得的结果O
[0071]此外,如图10和11所示,耦合评价的执行结果表明:在设置有光吸收层15时,SP使在增加与梢端面14垂直的方向上的容差(距离Z)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的构造的耦合效率也具有较低损耗。认为是通过光吸收层15的透镜效应大体增加了与梢端面14垂直的方向上的容差。需要注意的是,图10示出了图16所示的直接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中的光学通信纤维1A和光学器件20之间的耦合效率的特性的示例。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通信模块中的光学通信纤维10和光学器件20之间的耦合效率的特性的示例。在图10和11中,横轴表不与光学纤维的梢端面14平行的方向上的偏移量,而纵轴表不f禹合效率。
[0072]图12至15图示了由设置在光学通信纤维10的梢端面处的光吸收层15的厚度不同引起的光学输出特性的差异。图12图示了在未设置光吸收层15 (光吸收层15的厚度为O)的情况下的特性,图13图示了在光吸收层15的厚度为10 μ m的情况下的特性,图14图示了在光吸收层15的厚度为20 μ m的情况下的特性,并且图15图示了在光吸收层15的厚度为30μπι的情况下的特性。在图12至15中,横轴表示驱动电流,而纵轴表示光学输出。图12至15中的每者图示了在与梢端面14垂直的方向上的容差(距离Ζ)为10μπι、20μπι以及30 μ m时的光学输出值。
[0073]如可从图12至15中的特性看出,通过改变光吸收层15的厚度能够控制透光率。因此,能够控制光学输出功率。
[0074]3.效果
[007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光吸收层15设置到纤维主体13的梢端面14以降低通信光的透光率;因此,容易实现光学输出功率的控制。在使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通信纤维10时,在使用光学通信纤维10的装置中,可在降低损耗的同时缩小尺寸并增加密度。此外,在典型的直接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参考图16)中,在减小光学通信纤维1A和光学器件20之间的距离Z以减小由耦合引起的损耗时,产生了关于返回光L2的担忧;但是,通过本发明能够大大降低返回光L2的影响。另外,即使在增加了与梢端面14垂直的方向上的容差(距离Z)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也可获得耦合效率损耗低的效果。
[0076]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效果仅为示例;因此,本实施例的效果不局限于此,并且本实施例可具有其他效果。
[0077]4.其他实施例
[0078]本发明的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多种变形。
[0079]例如,本发明不仅可应用于直接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也可应用于如图17所示的透镜耦合型光学通信模块。
[0080]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具有如下构造。
[0081](I) 一种光学通信纤维,其包括:
[0082]纤维主体,其具有梢端面;以及
[0083]光吸收层,其被设置到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并被配置成减小通信光的透光率
[0084](2)如(I)所述的光学通信纤维,其中,所述光吸收层具有凸透镜形状。
[0085](3)如(I)或(2)所述的光学通信纤维,其中,所述光吸收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纤维主体的直径的一半以下。
[0086](4)如⑴?(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通信纤维,其中,所述光吸收层是通过使用光吸收材料涂覆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形成的。
[0087](5) 一种设置有光学器件和光学通信纤维的光学通信模块,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光学器件光学耦合,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包括:
[0088]纤维主体,其具有梢端面;以及
[0089]光吸收层,其被配置成减小通信光的透光率,
[0090]其中,在所述光学通信纤维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构造中,所述光吸收层被设置到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
[0091](6)如(5)所述的光学通信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器件和所述光学通信纤维的所述第一端部通过光学直接耦合系统彼此耦合。
[0092](7)如(5)或(6)所述的光学通信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器件是被配置成输出光的器件。
[0093](8) 一种设置有第一光学通信模块、第二光学通信模块和光学通信纤维的光学通信系统,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光学通信模块光学耦合,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光学通信模块光学耦合,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包括:
[0094]纤维主体,其具有梢端面;以及
[0095]光吸收层,其被配置成减小通信光的透光率,
[0096]其中,在所述光学通信纤维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构造中,所述光吸收层被设置到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
[009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在随附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可根据设计需要或其他因素发生多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变更。
[0098]本申请包含于2013年7月23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2013-152209的公开内容相关的主题,在这里将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通信纤维,其包括: 纤维主体,其具有梢端面;以及 光吸收层,其被设置到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并被配置成减小通信光的透光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通信纤维,其中,所述光吸收层具有凸透镜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通信纤维,其中,所述光吸收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纤维主体的直径的一半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通信纤维,其中,所述光吸收层是通过使用光吸收材料涂覆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形成的。
5.一种设置有光学器件和光学通信纤维的光学通信模块,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光学器件光学耦合,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包括: 纤维主体,其具有梢端面;以及 光吸收层,其被配置成减小通信光的透光率, 其中,在所述光学通信纤维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构造中,所述光吸收层被设置到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通信模块,其中,所述光学通信纤维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光学器件通过光学直接耦合系统彼此耦合。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学通信模块,其中,所述光学器件是被配置成输出光的器件。
8.一种设置有第一光学通信模块、第二光学通信模块和光学通信纤维的光学通信系统,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光学通信模块光学耦合,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光学通信模块光学耦合,所述光学通信纤维包括: 纤维主体,其具有梢端面;以及 光吸收层,其被配置成减小通信光的透光率, 其中,在所述光学通信纤维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构造中,所述光吸收层被设置到所述纤维主体的所述梢端面。
【文档编号】G02B6/42GK104345407SQ201410336599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3日
【发明者】宫崎广仁, 山田和义, 小川刚, 金山富士夫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