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变焦方法及其模块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75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形成可变焦光学元件的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形成可变焦光学元件的材料包含:

含硅高分子,该含硅高分子是选自下列组成之一或其组合与衍生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烯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共聚物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热固型高分子,该热固型高分子是选自下列组成之一或其组合与衍生物:环氧基高分子、脲醛树脂和酚甲醛高分子;与

该含硅高分子与该热固型高分子的重量百分比是介于0.1~5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可变焦光学元件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环氧基高分子更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和聚丙烯酸环氧乙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形成可变焦光学元件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形成可变焦光学元件的材料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所组成时,该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密度为0.8~1.2g/cm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形成可变焦光学元件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形成可变焦光学元件的材料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所组成时,该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000~100,000道尔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形成可变焦光学元件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形成可变焦光学元件的材料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所组成时,其中上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的重量百分比例在30~70wt%。

6.一种可变焦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可变焦光学模块包含:

具有透光区的变焦光学元件;与

形变元件,该形变元件是与该变焦光学元件结合,并借由该形变元件的外观变化带动该变焦光学元件的变形以调节该透光区的光学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焦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形变元件更包含压电元件,该压电元件是环状包围该变焦光学元件于其中以形成该透光区,借由该压电元件的膨胀与收缩形变造成该变焦光学元件的伸缩形变,以达成该变焦光学元件的焦距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焦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可变焦光学元件的组成包含:

含硅高分子,该含硅高分子是选自下列组成之一或其组合与衍生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烯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共聚物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热固型高分子,该热固型高分子是选自下列组成之一或其组合与衍生物:环氧基高分子、脲醛树脂和酚甲醛高分子;与

该含硅高分子与该热固型高分子的重量百分比是介于0.1~50wt%。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焦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环氧基高分子更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和聚丙烯酸环氧乙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焦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可变焦光学元件的组成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所组成时,该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密度为0.8~1.2g/cm3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焦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变焦光学元件的组成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所组成时,该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000~100,000道尔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焦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变焦光学元件的组成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所组成时,其中上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的重量百分比例在30~70wt%。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焦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可变焦光学模块更包含发光元件以发射光源,该发光元件借由该透光区透射光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焦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可变焦光学模块是与摄像模块电性耦合,借由该摄像模块的距离侦测控制该可变焦光学模块的该发光元件投射光源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焦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可变焦光学模块能组成至少一个光学变焦阵列,并借由控制该阵列的该变焦光学元件的焦距达成3D显像的效果。

16.一种3D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3D显像的方法包含:

提供至少一个光学变焦阵列,该至少一个光学变焦阵列具有多个可变焦光学模块,其中,每个该可变焦光学模块具有形变元件与具有透光区的可变焦光学元件,该可变焦光学元件是与该形变元件结合;

借由控制模块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该至少一个光学变焦阵列的多个可变焦光学模块;

位于该控制信号预定产生焦距变化位置上的可变焦光学模块的该形变元件的外观根据该控制信号产生变化并带动该可变焦光学元件的变形以调节该透光区的光学焦距,以便于该至少一个光学变焦阵列借此达成3D显像的效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3D显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形变元件更包含压电元件,该压电元件是环状包围该变焦元件于其中以形成该透光区,借由该控制信号控制该压电元件的膨胀与收缩以带动该变焦元件的伸缩形变,并借此达成该透光区的焦距变化。

18.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基座;

第一可形变元件,设置于该基座上;

第一透镜,设置在该基座并位于该发光元件上方;以及

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该第一可形变元件,外部电力受该第一控制单元控制而驱动该第一可形变元件产生变形,其中,该发光元件及该第一透镜之间的距离是通过该第一可形变元件的变形带动而变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可形变元件对应该发光元件具有第一透光区,该第一透镜接合该第一可形变元件并对应该第一透光区而设置,其中该第一透镜是与该第一可形变元件嵌入成型,该第一透镜的周缘是接合该第一透光区的周缘。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可形变元件设置在该基座,该发光元件接合该第一可形变元件并安置在该第一可形变元件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第二透镜,该第一透镜接合该第一可形变元件并设置在该第二透镜及该发光元件之间,该第一透镜受该第一可形变元件的变形带动而作延展或收缩。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及电性连接该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可形变元件,该第一可形变元件设置在该基座,且该发光元件接合该第一可形变元件并安置在该第一可形变元件上,该第二透镜接合该第二可形变元件并设置在该第一透镜及该发光元件之间,该第二透镜受该第二可形变元件的变形带动而作延展或收缩。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及电性连接该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可形变元件,该第一透镜接合该第一可形变元件,该第二透镜接合该第二可形变元件并设置在该第一透镜及该发光元件之间,该第二透镜受该第二可形变元件的变形带动而作延展或收缩。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更包含第三可形变元件及第三控制单元,该第三可形变元件电性连接该第三控制单元,该发光元件接合该第三可形变元件,并受该第三可形变元件的变形带动,其中上述的第一透镜接合该第三可形变元件,并受该第三可形变元件的变形带动。

25.一种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包含:

至少一个光源,该至少一个光源用于显示图像平面影像;与

至少一个透镜,至少一个透镜位于该至少一个光源上;与

变焦结构,该变焦结构用以改变该至少一个透镜的曲率,且该至少一个透镜搭载于该变焦结构之上,借由该变焦结构改变该至少一个透镜的曲率以变化该至少一个光源所显示的图像平面影像的焦距后,据此使得在3D像素元件前方的视觉形成不同的视差效果。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能组合成3D显示装置,该3D显示装置更包含至少一个驱动装置以驱动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而形成不同的3D视差效果。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至少一个光源所显示的右影像的像素与左影像的像素的光线,是通过该对应的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上的该至少一个透镜后,使得该右影像的所有该像素投射至观看者的右眼,该左影像的所有该像素投射至该观看者的左眼。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至少一个透镜具有能改变曲率的材料组成,包含:

含硅高分子,该含硅高分子是选自下列组成之一或其组合与衍生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二醇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烯共聚物、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共聚物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热固型高分子,该热固型高分子是选自下列组成之一或其组合与衍生物: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和聚丙烯酸环氧乙酯、脲醛树脂和酚甲醛高分子;与

该含硅高分子与该热固型高分子的重量百分比是介于0.1~50wt%。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至少一个透镜具有能改变曲率的材料组成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所组成时,该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密度为0.8~1.2g/cm3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至少一个透镜具有能改变曲率的材料组成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所组成时,该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000~100,000道尔顿。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可变焦的3D像素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至少一个透镜具有能改变曲率的材料组成是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所组成时,其中上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乙酯的重量百分比例在30~70wt%。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