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032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投影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图像投影设备,其中图像生成单元使用由光源发出的光基于从个人计算机(pc)或数字照相机接收的图像数据生成图像,并且生成的图像通过包括多个透镜的光学系统以将图像投影在屏幕上。例如,液晶显示(lcd)面板或数字微镜装置(dmd)可被用作图像生成单元。

作为增加图像投影设备的投影图像的分辨率的措施,增加图像生成单元中的图像元素的浓度是可构想到的。然而,图像生成单元的制造成本将增加。为了避免此,提出了一种图像投影设备,其中设置在投影光学系统中的偏心透镜移动以在投影平面上移动投影图像,使得投影图像的分辨率增加。例如,参见日本公开专利公布号2005-084581号。

然而,需要提供一种用于使日本公开专利公布号2005-084581的所提出的图像投影设备的投影光学系统中的偏心透镜移动的附加机构。投影光学系统必须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设计的灵活度将会降低。此外,难以以高的速度和高的精度控制偏心透镜的位置。具体地说,难以通过偏心透镜的受控运动使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图像移动的距离小于图像生成单元的两个图像元素之间的间隔来增加投影图像的分辨率。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布号2005-084581



技术实现要素: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供增加的投影图像的分辨率的图像投影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可动构件;图像生成单元,其安装在所述可动构件上并且被构造为接收光并基于所接收的光生成图像;以及散热单元,其安装在所述可动构件上并且被构造为散发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的热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投影设备,包括:光源;图像生成单元,被构造为从所述光源接收光并基于所接收的光生成图像;投影光学系统单元,其被构造为投影由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生成的图像;散热单元,其被构造为散发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的热量;以及可动构件,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可动构件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投影光学系统单元是可动的,其中所述图像生成单元和所述散热单元被安装在所述可动构件上。

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元件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要理解到,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是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图像投影设备的投影仪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投影仪的功能构造的方框图;

图3是投影仪的光学引擎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照明光学系统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投影光学系统单元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6是图像显示单元的透视图;

图7是图像显示单元的侧视图。

图8是固定单元的透视图;

图9是固定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示出由固定单元保持的可动板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由固定单元保持的可动板的支撑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顶盖的底视图;

图13是可动单元的透视图;

图14是可动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可动板的透视图;

图16是移除可动板的可动单元的透视图;以及

图17是示出可动单元的dmd保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给出实施例的描述。

图1是示出为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投影设备的投影仪1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的,投影仪1包括照射窗3和外部接口(i/f)9,并且在投影仪1的内部设置有被构造为生成投影图像的光学引擎。例如,当图像数据为从连接到外部接口9的个人计算机(pc)或数字照相机被传送到投影仪1,光学引擎基于接收的图像数据生成图像,并将图像从照射窗口3投影到屏幕s上,如图1中所示的。

注意到,在以下附图中,x1-x2方向表示投影仪1的宽度方向,y1-y2方向表示投影仪1的高度方向,z1-z2方向表示投影仪1的深度方向。此外,在以下的描述中,假定投影仪1的照射窗3侧对应于投影仪1的顶部,投影仪1的与照射窗3相对的一侧对应于投影仪1的底部。

图2是示出投影机1的功能构造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投影机1包括电源4,主开关(sw)5,操作单元7,外部接口(i/f)9,系统控制单元10,风扇20和光学引擎15。

电源4被连接到商用电源,变换商用电源的电压和频率用于投影仪1的内部电路,并将最终电力提供给系统控制单元10、风扇20和光学引擎15中的每个。

主开关5由用户接通或断开以给投影仪1通电或断电。当电源4通过电源线连接到商用电源时,如果主开关5接通,则电源4开始向投影仪1的各个部件供电,并且如果主开关5断开,则电源4停止对投影仪1的各个部件的电力供应。

操作单元7包括构造为接收用户的各种输入操作的按钮。例如,操作单元7设置在投影仪1的顶部表面上。操作单元7被构造为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例如投影图像的尺寸的选择,色调的选择,以及焦点的调节。由操作单元7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操作被发送到系统控制单元10。

外部接口9包括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被连接到例如个人计算机(pc)或数字照相机的连,并且被构造为将从连接的设备接收的图像数据供给到系统控制单元10。

系统控制单元10包括图像控制单元11和移动控制单元12。例如,系统控制单元10可以包括作为其硬件部件的cpu(处理器)、rom和ram。当cpu执行从rom读入ram的程序时,系统控制单元10的功能可以由来自cpu的指令来实现。

图像控制单元11被构造为基于从外部接口9接收的图像数据来控制设置在光学引擎15的图像显示单元50中的数字微镜装置(dmd)551,以生成要投影到屏幕s上的图像。

移动控制单元12被构造为移动可动单元55(其被设置为可在图像显示单元50中移动)并且控制设置在可动单元55中的dmd551的位置。可动单元55是权利要求中的可动构件的示例。

风扇20在系统控制单元10的控制下旋转,以冷却光学引擎15的光源30。

光引擎15包括光源30,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图像显示单元50和投影光学系统单元60。光学引擎15由系统控制单元10控制以将图像投影在屏幕s上,如图1所示。

光源30的示例包括汞高压灯,氙灯和发光二极管(led)。光源30由系统控制单元10控制,以将光发射到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

例如,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包括色轮,光通道和中继透镜。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被构造为将从光源30发射的光引导到设置在图像显示单元50中的dmd551。

图像显示单元50包括固定并被支撑在图像显示单元50上的固定单元51和设置成相对于固定单元51是可动的可动单元55。固定单元51是权利要求中的固定构件的示例。可动单元55包括dmd551,并且可动单元55相对于固定单元51的位置由系统控制单元10的移动控制单元12控制。dmd551是权利要求中的图像生成单元的示例。dmd551由系统控制单元10的图像控制单元11控制。dmd551被构造为调制从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接收的光并基于接收的光产生投影图像。

投影光学系统单元60例如包括多个投影透镜和反射镜。投影光学系统单元60被构造为放大由图像显示单元50的dmd551生成的图像,并将放大的图像投影到屏幕s上。

接下来,解释投影仪1的光学引擎15的构造。

图3是投影仪1的光学引擎15的透视图。如图3所示,光学引擎15包括光源30,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图像显示单元50和投影光学系统单元60。光学引擎15设置在投影仪1的内部。

光源30设置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的侧表面上。光源30被构造为在x2方向上发射光。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被构造为将从光源30发射的光引导到图像显示单元50。图像显示单元50设置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的下方。图像显示单元50被构造为基于从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接收的光产生投影图像。投影光学系统单元60设置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的上方。投影光学系统单元60被构造为将由图像显示单元50生成的投影图像投影到设置在投影仪1外部的屏幕s上。

该实施例的光学引擎15被构造为基于从光源30发射的光在向上的方向上投影图像。替代地,光学引擎15可以被构造为在水平方向上投影图像。

图4是示出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包括色轮401,光通道402,中继透镜403和404,柱面镜405和凹面镜406。

色轮401例如是盘状部件,其中在其圆周方向上的不同部分处设置有r(红色),g(绿色)和b(蓝色)的滤色器。色轮401以高速旋转,使得从光源30发射的光以时分方式被分成rgb彩色光束。

光通道402例如是由粘结的玻璃板形成的矩形管状部件。光通道402用于执行穿过色轮401的rgb彩色光束通过其内表面的多路径反射,以均衡亮度分布,并将得到的光束引导到中继透镜403和404。

中继透镜403和404用于修正从光通道402发射的光束的光轴上的色差,并将光束转换成会聚光束。

柱面镜405和凹面镜406用于将从中继透镜404发射的光反射到设置在图像显示单元50中的dmd551。dmd551被构造为对从凹面镜406反射的光进行调制,并产生投影图像。

图5是示出投影光学系统单元60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投影光学系统单元60包括设置在投影光学系统单元60的壳体中的投影透镜601、折叠镜602和曲面镜603。

投影透镜601包括多个透镜。投影透镜601用于将由图像显示单元50的dmd551生成的投影图像聚焦到折叠镜602上。折叠镜602和曲面镜603用于反射聚焦的投影图像以便被扩大,并将所得到的图像投影在设置在投影仪1外部的屏幕s上。

图6是图像显示单元50的透视图。图7是图像显示单元50的侧视图。

如图6和7所示,图像显示单元50包括被固定和支撑的固定单元51,以及设置成可移动到固定单元51的可动单元55。

固定单元51包括作为第一固定构件的顶板511和作为第二固定构件的基板512。在固定单元51中,顶板511和基板512保持平行并且经由它们之间的预定间隙彼此面对。固定单元51固定到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的底部。

可动单元55包括dmd551,作为第一可动构件的可动板552,作为第二可动构件的接合板553,以及热沉554。可移动单元55被支撑以通过固定单元51相对于固定单元51是可动的。

可动板552设置在固定单元51的顶板511和基板512之间。可动板552由固定单元51支撑,以在平行于顶板511和基板512并平行于可动板552的表面的方向上是可动的。

接合板553通过固定单元51的基板512插入在可动板552和接合板553之间被固定到可动板552。dmd551固定到接合板553的顶部表面,热沉554固定到接合板553的底部表面。固定到可动板552的接合板553由固定单元51支撑,以相对于所述固定单元51是与可动板552、dmd551和热沉554一体地可动的。

dmd551被安装在可动板552侧上的接合板553的表面上。dmd551设置成是与可动板552和接合板553一体地可动的。dmd551包括图像生成表面,多个可旋转微镜以阵列形式布置在该图像产生表面上。dmd551的每个微镜的镜面被设置为围绕扭转轴是可倾斜地旋转的。基于从系统控制单元10的图像控制单元11发送的图像信号,执行dmd551的微镜的on/off驱动。

例如,在on状态下,控制微镜的倾斜角,使得微将来自光源30的光反射到投影光学系统单元60,在off状态下,控制微镜的倾斜角使得微镜将来自光源30的光反射到off光板(其未示出)。

以这种方式,基于从图像控制单元11发送的图像信号来控制dmd551的每个微镜的倾斜角,并且从光源30发射并通过照明光学系统单元40的光被调制并且投影图像由dmd551产生。

热沉554是权利要求中的散热单元的一个示例。热沉554设置成使得热沉554至少部分地接触dmd551。与dmd551一体地,热沉554被安装在被支撑为是可动的接合板553上,并且可以有效地通过热沉554与dmd551的接触来冷却dmd551。通过热沉554的这种构造,投影仪1能够防止dmd551的温度升高并且能够减少诸如由于dmd551的温度升高引起的故障和损坏的问题。

图8是固定单元51的透视图。图9是固定单元51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8图9中所示的,固定单元51包括顶板511和基板512。顶板511和基板512由平板状的材料制成。顶板511具有形成在与可动单元55的dmd551相对应的位置的中心孔513。基板512具有形成在与可动单元55的dmd551相对应的位置的中心孔514。顶部板511和基板512由多个支撑件515支撑,使得顶板511和基板512保持平行并且经由它们之间的预定间隙彼此面对。

如图9中所示的,每个支撑件515的上端部分被压配合在形成在顶板511中的相应的一个支撑孔516中,并且支撑件515的下端部分被插入形成在基板512中的相应的一个支撑孔517。每个支撑件515的下端部分形成有外螺纹槽。支撑件515支撑顶板511和基板512,使得顶板511和基板512保持平行并且经由它们之间的预定间隙彼此面对。

此外,支撑孔522形成在顶板511中以可旋转地保持支撑球521,并且支撑孔526形成在基板512中以可旋转地保持支撑球521。

圆柱形保持构件523,其每个具有形成在保持构件523的内周表面中的内螺纹槽,被插入顶板511的支撑孔522中。保持构件523分别保旋转地持支撑球521。定位螺钉524被分别插入到保持构件523的上端部分中。基板512的支撑孔526的下端面由盖构件527和528封闭,并且基板512的支撑孔526可旋转地保持支撑球521。

由顶板511和基板512的支撑孔522和526可旋转地保持的支撑球521分别与设置在顶板511和基板512之间的可动板552接触。因此,支撑球521可动地支撑可动板552。

图10是示出通过固定单元51的可动板552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通过固定单元51的可动板552的支撑结构的一部分(图10中的字母“a”表示)的放大图。

如图10和11所示,在顶板511中,支撑球521由插入到支撑孔522中的保持构件可旋转地保持。在基板512中,支撑球521由支撑孔526可旋转地保持,其下端面由盖构件527和528封闭。

每个支撑球521被保持成使得支撑球521至少部分地从支撑孔522或支撑孔526突出。每个支撑球521接触设置在顶板511和基板512之间的可动板552以支撑该可动板552。可动板552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由可旋转地保持的支撑球521支撑,使得可动板552可在平行于顶板511和基板512且平行于可动板552的顶部和底部表面的方向上是可动的。

此外,支撑球521(设置在顶板511侧上)从保持构件523的下端的突出量根据定位螺钉524(其在与可动板552相反的侧面上接触支撑球521)的位置而变化。例如,如果定位螺钉524在z1方向(向上)上位移,则支撑球521的突出量减少,并且顶板511和可动板552之间的间隙减小。另一方面,如果定位螺钉524在z2方向(向下)位移,则支撑球521的突出量增加,并且顶板511和可动板552之间的间隙增加。

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定位螺钉524改变支撑球521的突出量来适当地调节顶板511和可动板552之间的间隙。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磁体531,532,533和534被安装在基板512侧上的顶板511的底部表面上。

图12是顶板511的底视图。如图12所示,磁体531,532,533和534被安装在基板512侧上的顶板511的底部表面上。

磁体531,532,533和534设置在围绕顶板511的中心孔513的四个位置处。每个磁体531,532,533和534由一对具有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的磁体件制成。每对中的两个磁体件并排布置,使得两个磁体件的纵向方向相互平行。每个磁体531,532,533和534形成用于吸引可动板552的磁场。

线圈被设置在可动板552的顶部表面上以分别面向磁体531,532,533和534。顶板511上的磁体531,532,533和534以及可动板552上的相应线圈构成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构造成移动可动板552。

注意到,设置在固定单元51上的支撑件515和支撑球521的数量和位置不限于该实施例的构造,并且将支撑件515和支撑球521设置成可动地支撑所述可动板552。

图13是可动单元55的透视图。图14是可动单元55的分解透视图。如图13和14所示,可动单元55包括dmd551,可动板552,接合板553,热沉554,保持构件555和dmd基座557。可动单元55被支撑成相对于固定单元51是可动的。

如上所述的,可动板552设置在固定单元51的顶板511和基板512之间,并被支撑球521支撑,以在平行于可动板552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的方向上是可动的。

图15是可动板552的透视图。如图15所示,可动板552由平坦形状的板材料制成。可动板552在与安装在dmd基座557上的dmd551相对应的位置具有中心孔570,并且线圈581,582,583和584形成在中心孔570的周边上。

线圈581,582,583和584中的每个由绕与z1-z2方向平行的轴缠绕的电线形成。线圈581,582,583和584设置在形成在可动板552侧上的顶板511的底部表面中的凹部中,线圈被覆盖物包围。可动板552上的线圈581,582,583和584以及顶板511上的磁体531,532,533和534构成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构造成移动可动板552。

在可动单元55由固定单元51支撑的状态下,顶板511上的磁体531,532,533和534以及可动板552上的线圈581,582,583和584被设置成分别面向彼此。当电流流过线圈581,582,583和584时,由作为移动可动板552的驱动力的洛伦兹力由线圈581,582,583和584以及磁体531,532,533和534形成的磁场产生。

可动板552通过作为由磁体531,532,533和534以及线圈581,582,583和584产生的驱动力的洛伦兹力在xy平面内线性移动或旋转到固定单元51。

流过每个线圈581,582,583和584的电流的量值和方向由系统控制单元10的移动控制单元12控制。通过改变流过每个线圈581,582,583和584的电流的量值和方向,该移动控制单元12控制可动板552的移动(或旋转)的方向、移动量和旋转角。

在该实施例中,线圈581和磁体531以及线圈584和磁铁534被布置成在x1和x2方向上面向彼此,并且线圈581和584以及磁体531和534形成为第一驱动单元。如果电流流过线圈581和584,则产生x1或x2方向上的洛伦兹力,如图5所示。可动板552由线圈581和磁体531产生的洛伦兹力和由线圈584和磁体534产生的洛伦兹力在x1或x2方向移动。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线圈582和磁体532以及线圈583和磁体533作为第二驱动单元并排布置在x1或x2方向上,并且磁体532和533的纵向方向被布置为垂直于磁体531和534的纵向方向。如果电流流过线圈582和线圈583,则产生在y1或y2方向上的洛伦兹力,如图15所示。可动板552可以通过由线圈582和磁体532产生的洛伦兹力和由线圈583和磁体533产生的洛伦兹力在y1或y2方向上移动,其中洛伦兹力是相同的。此外,可动板552可以通过由线圈582和磁体532产生的洛伦兹力,由线圈583和磁体533产生的洛伦兹力,在xy平面中旋转,这些洛伦兹力的方向彼此相反。

例如,如果供给电流使得线圈582和磁体532产生在y1方向上的洛伦兹力并且通过线圈583和磁体533产生在y2方向上的洛伦兹力,则可动板552在顶视图中顺时针旋转。另一方面,如果供给电流使得线圈582和磁体532产生在y2方向上的洛伦兹力并且通过线圈583和磁体533产生在y1方向上的洛伦兹力,则可动板552在顶视图中逆时针旋转。

在可动板552中,可动范围限制孔571形成在与固定单元51的支撑件515对应的位置处。固定单元51的支撑件515被插入到可动范围限制孔571中。如果可动板552由于振动或某些故障而大大地移动,则支撑件515与可动范围限制孔571接触,并且可动板552的可动范围会受到限制。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单元10的移动控制单元12被构造为通过控制流过线圈581,582,583和584的电流的量值和方向,将可动板552移动到可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

注意到,构成移动装置的线圈581,582,583和584以及磁体531,532,533和534的数量和位置不限于该实施例。如果可动板552可以移动到任意位置,则可以使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另一实施例。例如,移动装置中的磁体可以被安装在顶板511的顶部表面上,或者安装在基板512的任何表面上。替代地,磁体可以被安装在可动板552上,并且线圈可以被安装在顶板511或基板512上。

此外,可动范围限制孔571的数量、位置和形状不限于该实施例的构造。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可动范围限制孔或多个可动范围限制孔571。可动范围限制孔571可以具有矩形或圆形形状。

如图13所示,接合板553被固定到可动板552的底部表面(基板512侧),可动板552由固定单元51可动地支撑。接合板553由平坦形状的板材料制成。接合板553在与dmd551对应的位置具有中心孔。通过三个螺钉591(参照图13)将设置在接合板553周围的折叠部分固定到可动板552的底部表面。

图16是可动板552被移除的可动单元55的透视图。如图16所示,dmd551被安装在接合板553的顶部表面上,热沉554被安装在接合板553的底部表面上。固定到可动板552的接合板553被设置成根据可动板552与dmd551和热沉554的整体移动而相对于固定单元51是可动的。

dmd551被安装在dmd基座557上,dmd基座557被插入在保持构件555和接合板553之间。因此,dmd551经由dmd基座557被固定到接合板553。如图14和16所示,保持构件555、dmd基座557、接合板553和热沉554通过台肩螺钉560(它们是紧固构件)和弹簧561(它们是压力单元)被层叠和固定。

图17是示出可动单元55的dmd保持结构的示意图。图17是可动单元55的侧视图,在图17中,省略了可动板552和接合板553的图示。

如图17所示,热沉554包括突起554a,当热沉554固定到接合板553时,突起554a经由形成在dmd基座557中的通孔与dmd551的底部表面接触。另外,注意到,热沉554的突起554a可以是设置在dmd基座557的底部表面上的突起,以接触对应于dmd551的热沉554的位置。

为了增加通过热沉554冷却dmd551的效果,为弹性可变形的传热板可被插入在热沉554的突起554a和dmd551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热沉554的突起554a与dmd551之间的导热性将通过传热板增加,从而通过热沉554冷却dmd551的效果将会提高。

如上所述,保持构件555、dmd基座557和热沉554通过台肩螺钉560和弹簧561被层叠并固定。如果台肩螺钉560被紧固,则弹簧561在z1-z2方向上被压缩并且在z1方向的力f1(如图17所示)通过弹簧561产生。热沉554通过z1方向上的力f2被按压到dmd551上,该力f2为由弹簧561产生的力f1的合力。

在该实施例中,台肩螺钉560和弹簧561设置在四个位置处,并且作用在热沉554上的力f2等于由四个弹簧561产生的力f1的合力。来自热沉554的力f2施加在保持构件555上,该保持构件555保持其上安装有dmd基座557。结果,相当于来自于热沉554的力f2的、在z2方向上的反作用力f3被施加在保持构件555上,以使得dmd基座557可被保持在保持构件555和接合板553之间。

由于作用在保持构件555上的力f3,因此在z2方向上的力f4作用在台肩螺钉560和弹簧561上。由于弹簧561设置在四个位置处,所以作用在每个弹簧上的力f4是相当于作用在保持构件555上的力f3的四分之一(1/4),并且力f4和力f1处于平衡状态。

保持构件555形成为类似于板簧并且由可弯曲为图17中的箭头b所示的的材料制成。保持构件555通过来自热沉554的突起554a的向上的力弯曲,由保持构件555产生在z2方向推回热沉554的向下的力,并且dmd551和热沉554之间的牢固接触可被维持。

如上所述,在可动单元55中,可动板552和接合板553(其上安装有dmd551和热沉554)由固定单元51可动地支撑。可动单元55的位置由系统控制单元10的移动控制单元12控制。此外,通过压力与dmd551接触的热沉554被安装在可动单元55上,并且投影仪1能够减少诸如由于dmd551的温升导引的故障和损坏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的投影仪1中,生成投影图像的dmd551被安装在可动单元55上,dmd551的位置由系统控制单元10的移动控制单元12与可移动单元55一起控制。

例如,移动控制单元12通过在图像投影期间在与帧速率对应的预定周期分开小于dmd551的微镜的阵列间隔的距离的位置之间的高速移动来控制可动单元55的位置。

此时,图像控制单元11将图像信号发送到dmd551,以产生根据每个位置偏移的投影图像。

例如,移动控制单元12执行在预定周期在x1-x2方向和y1-y2方向上分开小于dmd551的微镜的阵列间隔的距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dmd551的往复移动。此时,图像控制单元11控制dmd551以产生根据每个位置偏移的投影图像,并且可以使投影图像的分辨率为dmd551的分辨率的两倍。此外,通过增加dmd551的移动范围,可以将投影图像的分辨率设定为dmd551的分辨率的两倍以上。

移动控制单元12以预定的周期移动dmd551和可移动单元55,并且图像控制单元11控制dmd551以根据该位置生成投影图像。因此,可以获得高于dmd551的分辨率的投影图像的分辨率。

在该实施例的投影仪1中,移动控制单元12控制dmd551,使得dmd551与可动单元55一体地旋转,并且投影图像可被旋转而没有减小投影图像的尺寸。例如,在其中诸如dmd的图像生成单元被固定的常规投影仪中,如果投影图像的尺寸没有减小,则投影图像不能在维持投影图像的纵横比的同时旋转。相反,在该实施例的投影仪1中,可以旋转dmd551,并且dmd551的旋转和倾斜的调节可被执行而没有减小投影图像的尺寸。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的投影仪1中,dmd551的移动是可能的,并且可以提供增加的投影图像的分辨率。此外,dmd551和冷却该dmd551的热沉554被安装在可动单元55上,热沉554与dmd551接触,通过热沉554冷却dmd551的效果增加,并且防止了dmd551的温度上升。因此,投影仪1能够减少诸如由于dmd551的温度升高导致的故障和损坏的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投影设备能够提供增加的投影图像的分辨率。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投影设备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改变和修改。

本申请基于2014年10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4-218418的优先权并要求其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