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146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在欣赏立体图像时所采用的立体幻灯机和/或在拍摄上述立体图像时所采用的立体取景器。



背景技术:

在过去,人们知道有通过观察者的两眼,经由透镜立体观看来观赏一对立体图像的立体幻灯机和/或在拍摄上述立体图像时所采用的立体取景器,其中,上述一对立体图像在相互离开的2个点所拍摄的视点不同。

在过去,作为这样的立体幻灯机,人们知道有下述的类型,其中,在上方壳体和下方壳体经由折痕铰链而连接成的塑料壳体的内部设置2个屏幕与光学幻灯机,该光学幻灯机具有一对透镜,经由折页铰链,以自由枢接的方式设置于下方壳体上(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立体取景器,人们知道有比如下述的类型,其安装于作为数字立体照相机等的电子装置的摄像单元的下方,而通过左右一对的目镜分别观察设置于主体内部的左右一对的tft彩色液晶显示器(比如,参照专利文献2)。

已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表平10—5004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6—3038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立体幻灯机中,光学透镜变大,在观看数字照相机等的电子显示器时,光学透镜的焦距变长,必须将透镜与电子显示器分离开,导致外形变大。另外,在屋外欣赏立体图像时,具有因外光的影响,电子显示器的亮度相对降低,难以辨认立体图像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那样的立体取景器中,具有主体的整体尺寸往往较大,拍摄屋外的立体图像时的便携性差的问题。

于是,产生了下述应解决的课题,即,为了在屋外进行立体图像的拍摄、欣赏时,显示于电子显示器中的立体图像容易辨认,另外可简便地进行携带,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该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为用于电子设备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一对立体图像的电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遮光罩,该遮光罩安装于上述电子显示器上,可折叠;放大镜,该放大镜包括观看上述立体图像的一对透镜,经由铰链部而安装于上述遮光罩的内壁面上,可相对上述电子显示器而平行地展开。

按照该方案,在屋外进行立体图像的拍摄、欣赏时,由于遮光罩防止外光侵入到电子显示器中,故显示于电子显示器中的立体图像容易辨认,另外,由于遮光罩折叠成较小程度,可存放,故可简便地携带到屋外。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包括放大镜升降机构,该放大镜升降机构可使上述放大镜于与上述电子显示器相垂直的垂直方向升降。

按照该方案,由于放大镜可相对电子显示器而远近地移动,故可对应于观察者的视力,调节放大镜的远近。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中,上述放大镜升降机构可使上述放大镜在上述遮光罩的垂直方向的上方进行升降。

按照该方案,由于以大于遮光罩的高度而确保放大镜与电子显示器的距离,故与遮光罩的高度无关,可对应于观察者的视力,调节放大镜的远近。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中,上述放大镜升降机构包括:支柱,该支柱经由铰链部而与上述放大镜连接,以可于垂直方向升降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遮光罩的内壁面上;螺纹蜗杆,其安装于该支柱的侧方,可围绕于上述垂直方向而延伸的旋转轴而旋转;输入齿轮,该输入齿轮以可与该螺纹蜗杆啮合的方式设置,使该螺纹蜗杆旋转,使上述支柱升降。

按照该方案,由于仅仅使输入齿轮旋转,即可经由螺纹蜗杆使支柱于垂直方向升降,以使放大镜相对电子显示器而远近移动,故可对应于摄影者的视力,容易地进行远近调节。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中,在上述输入齿轮的齿槽中设置升降止动件,该升降止动件妨碍上述螺纹蜗杆与上述输入齿轮的啮合。

按照该方案,由于通过将止动件夹设于螺纹蜗杆与输入齿轮之间,制止蜗杆的旋转,使支柱和放大镜定位,故可对应于观察者的可见度进行可见度调整,并且固定放大镜相对电子显示器的位置。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包括分隔板,该分隔板跨设于上述遮光罩的内壁面和与该内壁面面对的相对壁面之间,分隔该一对透镜的视野。

按照该方案,由于分隔板分隔一对透镜的角视野,故观察者容易立体观看一对立体图像。

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中,上述分隔板中的1个端部经由铰接部,以可围绕与上述电子显示器相垂直的旋转轴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遮光罩的后方内壁部上。

按照该方案,分隔板可对应遮光罩的展开时、存放时而实现开闭。

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包括旋转止动件,该旋转止动件在上述遮光罩折叠时,上述分隔板一体地固定于上述遮光罩上,限制上述分隔板的旋转,在上述遮光罩展开时,可将上述分隔板和上述遮光罩分开。

按照该方案,在遮光罩的存放时,抑制分隔板因不小心而展开的情况,并且在遮光罩的展开时,可容易将分隔板展开。

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中,上述旋转止动件包括钩部,该钩部以可在形成于上述遮光罩的相对壁面上的插孔内滑动的方式设置,钩住上述分隔板的另一端部。

按照该方案,可仅仅通过使止动件滑动,使分隔板与相对壁面分离开。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包括透镜间距调整机构,该透镜间距调整机构可调整上述一对透镜之间的透镜间距。

按照该方案,可对应于观察者的瞳间隔,调整一对透镜间的透镜间距。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中,上述透镜间距调整机构包括一对透镜保持架,该一对透镜保持架分别以可围绕与上述电子显示器相垂直的旋转轴而旋转的方式接纳上述透镜。

按照该方案,可通过围绕旋转轴使透镜保持架旋转,对应于观察者的眼宽,调整一对透镜之间的透镜间距。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上述透镜间距调整机构包括扇形齿轮,该扇形齿轮分别形成于上述一对透镜保持架彼此面对的相对面上,可相互啮合。

按照该方案,由于在一对透镜保持架旋转时,扇形齿轮彼此啮合,借此,其中一个透镜保持架与另一透镜保持架的旋转动作联动,故可减轻伴随透镜间距的调整的作业负担。

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其中,上述透镜间距调整机构包括上述透镜保持架的过度旋转止动件与过度接近止动件。

按照该方案,由于止动件抑制透镜保持架的间隔的过度的旋转,故可在所需的范围内调整透镜间隔。

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共用结构的方案,上述透镜间距调整机构包括底板,该底板具有分别大于左右的透镜的孔,在底板上设置左右一对透镜保持架,底板和一对透镜保持架按照可以各自的下端部的销为中心而旋转的方式连接。在底板的中心部开设用于可旋转地立设凸轮轴的孔,在该孔中立设固定左右用的2个凸轮的凸轮轴,在该左右用的凸轮上分别通过弹簧而抵接有左右的透镜保持架的侧端部。包括调整机构,根据通过手指而旋转凸轮轴的上端部,该调整机构通过左右的凸轮,在观察者的最佳的状态调整透镜保持架的间隔。

按照该方案,可仅仅通过使凸轮轴旋转,便可进行左右的透镜的间隔的调整,另外,可使机构的整体尺寸减小。

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明提供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和14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中,按照在左右的显示画面上通过软件而显示左右同一校正图案的方式构成。

按照该方案,在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安装于立体照相机上,用作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场合,左右的图案融合,作为一个立体像而观看到,在立体像图案所朝向的一侧进行拍摄的立体像观看到而拍摄,由此,可拍摄正常的立体映像。

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明提供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和14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中,按照下述方式构成,通过使左右的电子显示器进行白色显示以用作背光,以在设置于电子显示器的上部上的狭槽中插入立体幻灯片,可欣赏形成于胶片上的立体幻灯片。

按照该方案,可将电子显示器用作背光,即使在为电子显示器的情况下,仍可观看胶片方式的立体幻灯片。

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明提供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和14所述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其中,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将立体观看器和/或立体取景器安装于立体照相机上时,在安装位置的一侧设置平面联轴机构,通过弹簧而对该平面联轴机构进行加压,如果联轴器的齿数为n,该n不包括能被360°/90°=4整除的数,分隔角度作为360°/n,n为整数,则按照n(360°/n)>90°成立的最小数的旋转角度而旋转,该转动的中间位置按照在实际上使显示器旋转的90°位置设置止动件,在该位置固定的方式构成。

按照该方案,由于显示器等不因自重而掉落,在显示器下降到下方位置时,因面联轴器的分隔效果,相对下方位置要旋转到更下侧的作用被发挥,另外,还在将显示器上抬时,相对上方位置,要旋转到更上侧的作用被发挥,故如果在靠近自己侧的上下范围90°的位置,通过止动件而制止,则没有在普通的状态,显示器因不小心而运动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在于屋外而进行立体图像的拍摄时,显示于电子显示器中的立体图像容易辨认,另外还在用作立体幻灯机时,可自由折叠而简便地携带。另外,由于电子显示器还可用作背光,故也可用作胶片方式的立体幻灯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一对立体图像的显示间隔的示意图;

图3为在电子显示器中,通过软件而显示左右相同的图案的例子,其为表示立体图像的示意图,图3(a)为表示宽高比为3∶4的图,图3(b)为表示宽高比为1∶1.41的图,图3(c)为表示宽高比为1∶1.5的图,图3(d)为表示宽高比为9∶16的图;

图4为表示在电子显示器中显示摄影信息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折叠遮光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折叠遮光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局部去掉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图7所示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第1变形例子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图7所示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第2变形例子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分隔板与止动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放大镜与透镜间距调整机构的俯视图;

图14a为表示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解说图;

图14b为表示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还一实施方式的解说图;

图14c为表示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解说图;

图15为另一方式的遮光罩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安装于立体照相机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a为表示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安装于立体照相机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7b为表示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安装于立体照相机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该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用于具有显示一对立体图像的电子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以便实现在于屋外而进行立体图像的摄影、鉴赏时,容易辨认显示于电子显示器中的立体图像,或简便地携带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实现,该方式为:包括安装于电子显示器上的可折叠的遮光罩;观看立体图像的一对透镜;放大镜,该放大镜经由铰链部而安装于遮光罩的内壁部上,可相对电子显示器平行地展开。

实施例

下面根据图1~图6,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进行说明。

像图1所示的那样,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适用于下述在图中未示出的数字立体照相机,其包括作为电子显示器的液晶显示器d,该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用作幻灯机和取景器。另外,液晶显示器d为有机el也是没有关系的。

数字立体照相机既可为分别包括两个透镜和成像元件的类型,即使为分别包括三个透镜和成像元件,可对应于距被拍摄对象的距离变更摄影透镜的光轴间距的类型等也是没有关系的。

像图2所示的那样,一对立体图像sr、sl按照投影于基准尺寸显示画面s上的方式进行显示。在这里,“基准尺寸显示画面s”指观看立体图像sr、sl的观看者的视野所吻合的位置。如果观察者的瞳间隔为b,从眼睛到液晶显示器d的距离为l1,从观察者的眼睛到基准尺寸显示画面s的距离为l0,则一对立体图像sr、sl之间的显示间隔w1通过w1=b(1-l1/l0)的关系式而设定。

于是,一对立体图像sl、sr既可以通过显示间隔w1而相互间隔开的方式显示于液晶显示器d中,也可像图3所示的那样,设置在液晶显示器d中相互以显示间隔w1而间隔开的一对显示窗wr、wl,分别在各显示窗wr、wl中显示立体图像sr、sl也是没有关系的。如果比如从观察者的眼睛到基准尺寸显示画面s的距离l0为2500mm,基准尺寸显示画面宽度w0为1800mm,显示窗wr、wl的宽度w2为55mm,则从眼睛到液晶显示器d的距离l1为:1800/55=32.7272,2500/32.7272=76.39(mm),即为76.39mm。

另外,后述的幻灯机的透镜(左右一对的放大镜)20的焦距从理论上为76.39mm,即使采用70~80mm也没有关系。其是因为,需要调整用户的视力,具有伴随用户的视力必须要求进一步的补偿的情况(还具有视力相对标准值偏离很多的人还可采用具有上述范围以外的焦距的放大镜的情况)。此外,如果观察者的瞳间隔为65mm,则一对立体图像sr、sl之间的显示间隔w1按照上述关系式而为:w1=b(1-l1/l0)=65(1-76.30/2500)=63.01mm。

还有,即使在于显示窗wr、wl中,按照与立体图像sr、sl重合的方式任意地显示校正图案(pattern)p,仍没有关系。由此,可在摄影时,还可在摄影后,简单地确认被拍摄对象的构图。在用作立体照相机的取景器的场合,由于观看到校正图案p的立体像的距离为左右的视野所吻合的位置,故将在2500mm的距离处观看到。

但是,由于该2500mm为设定值,故不限于此。在拍摄立体照片的场合,应当按照在该校正图案所朝向的一侧,观看被拍摄对象的立体像的方式进行拍摄。在相对被拍摄对象的靠近自己的一侧而观看被拍摄对象的立体像的场合,校正图案看上去二重地错开。即使在相对校正图案的靠近自己的一侧而观看被拍摄对象的立体像的情况下,如果在背后映现的校正图案没有看出错动,则属于即使摄影也是良好的范围。

再有,即使在显示窗wr、wl的宽高比任意地变更的情况下,仍没有关系。特别是,在将显示窗sr、sl的宽度w2保持一定的同时,可通过变更高度h,在宽高比的变更前后,将一对立体图像sr、sl之间的显示间隔w1保持一定。

另外,像图4所示的那样,显示在摄影时、摄影后而显示的立体图像sr、sl的分辨率等的摄影数据、编辑数据的数据显示窗wd最好显示于液晶显示器ds中的除了显示窗wr、wl以外的区域。由此,避免摄影数据、编辑数据重合地显示于立体图像sr、sl上的情况,便于观看到立体图像sr、sl。

此外,在左右的画面中显示的校正图案在摄影中,无论如何均是必要的,但是因具有感到麻烦的情况(取决于摄影者的偏好),也可安装于照相机上,仅仅在作为立体取景器而摄影时进行显示,通过按压按钮等切换on/off而显示,另外可仅仅在半按压快门按钮时在数秒的期间通过计时器而显示。此外,还可在用作立体幻灯机时显示校正图案,以便用于检查。但是,一般,可在摄影时显示校正图案,在用作立体幻灯机时,进行非显示。

下面根据图1对本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包括安装于液晶显示器d上的遮光罩10,与可平行地在液晶显示器d中展开的一对放大镜20。

遮光罩10由沿矩形的液晶显示器d的周缘而分别立设的前方壁部11、后方壁部12、左方壁部13、右方壁部14构成,遮光罩10可像后述的那样而折叠。前方壁部11的下部以可围绕旋转轴a1而旋转的方式固定于罩架15上。左方壁部13按照可通过中间铰接部13a而在内侧弯曲的方式构成。另外,右方壁部14按照可通过中间铰接部14a而向内侧弯曲的方式构成。

另外,遮光罩10可相对液晶显示器d而装卸,一体地安装于液晶显示器d上也是没有关系的。

放大镜20包括一对透镜21r、21l,与接纳一对透镜21r、21l的透镜保持架22。

一对透镜21r、21l按照透镜21r、21l的光轴间距等于普通的观察者的瞳间隔b(比如65mm)的方式设置于透镜保持架22的内部。

透镜保持架22经由铰接部23,安装于遮光罩10的前方内壁面11a上,可围绕铰接部23的旋转轴a2而旋转90°。透镜保持架22从前方内壁面11a上抬基本90°左右,由此,可与液晶显示器d基本平行地将放大镜20展开。另外,图1中的标号23a表示使透镜保持架22旋转的旋钮。

下面根据图5和图6,对遮光罩10的折叠流程进行说明。另外,在图5和图6中,省略放大镜20。

像图5所示的那样,遮光罩3分别将左方壁部13和右方壁部14折叠基本一半,使后方壁部12朝向前方壁部11,在罩架15上滑动,同时使前方壁部11倒向内侧,由此,可紧凑地将遮光罩10折叠。

另外,像图6所示的那样,在将遮光罩10立起时,仅仅通过将前方壁部11上抬,便可通过设置于中间铰接部14a、15a上的在图中未示出的扭力螺旋弹簧的偏置力,左方壁部13和右方壁部14扩大,可简单地将遮光罩10展开。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中,在于屋外而进行立体图像的摄影、鉴赏时,遮光罩10防止外部光向液晶显示器d的侵入,容易辨认显示于液晶显示器d中的立体图像sr、sl。另外,在罩存放时,可以较小程度而将遮光罩10折叠,简便地携带。

下面根据图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进行说明。在这里,关于本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与上述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所共同的结构,省略重复的说明。

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包括放大镜升降机构x,该放大镜升降机构x可使放大镜20于与液晶显示器d相垂直的垂直方向v而升降。

放大镜升降机构x包括:支柱16,该支柱16嵌入截面呈コ状的狭缝11b中,该支柱16沿垂直方向v而形成于前方内壁面11a的中间处;螺纹蜗杆17,其沿垂直方向v而在支柱16的侧端部16a上延伸设置;输入齿轮18,该输入齿轮18与螺纹蜗杆17啮合。

支柱16经由铰接部23与放大镜20连接。具体来说,透镜保持架22的上端部22a经由铰接部23,与支柱16的上端16b连接。

支柱16独立于前方壁部11而设置,在狭缝11b的内部,于垂直方向而自由升降,可上升到前方壁部11的垂直方向v的上方。即,可按照前方壁部11的上端的高度(比如,50mm),以及在前方壁部11的上端的上方而突出的支柱16的长度(比如,15mm),使液晶显示器d与放大镜20离开。由此,可以大于遮光罩10的高度的设置距离(比如,65mm),使放大镜20上升。

另外,其目的在于:在上述段落(0051)的中途,指出“即使在……采用70~80mm的情况下,也没有关系……”,可认为这显然与上述的“……大于遮光罩10的高度的距离(比如,65mm)……”相矛盾,但是实际上,窥探放大镜的场合的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稍小于放大镜的焦距。

在支柱16的侧端部16a上,从上部和下部,朝向与垂直方向v相垂直的水平方向h,突设有支承臂16c。

螺纹蜗杆17包括蜗杆轴17a和螺纹17b,该蜗杆轴17a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承臂16c上,该螺纹17b形成于蜗杆17a的周面上。螺纹蜗杆17与输入齿轮18的旋转联动,围绕蜗杆轴17a而旋转。伴随与螺纹蜗杆17的旋转的联动进行升降。

在蜗杆轴17a的上端设置有微调整钮17c,该微调整钮17c与蜗杆轴17a一体地安装,使螺纹蜗杆17围绕蜗杆轴17a而旋转。

输入齿轮18通过轴承而支承于突设在前方内壁11a上的旋转轴18a上。另外,输入齿轮18采用比如蜗轮、斜齿轮等。

输入齿轮18包括从前方壁部11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分18b。观察者可经由突出部分18b,使输入齿轮18围绕旋转轴18a而旋转。

在输入齿轮18的齿槽中设置在图中未示出的升降止动件,该升降止动件妨碍螺纹17b和输入齿轮18的啮合。如果螺纹17b与设置升降止动件的齿槽相啮合,则阻止螺纹蜗杆17的旋转。另外,标号18c表示设置升降止动件的位置,即,输入齿轮18的旋转极限位置的标记。

升降止动件可为妨碍螺纹17b与输入齿轮18的啮合的类型,比如,既可为金属片贴于齿槽中,埋嵌于齿槽中而形成的类型,也可为金属片焊接于齿槽中,埋嵌于齿槽中而形成的类型,还可为在齿切时,不对1个齿槽进行切齿,进行残留而形成的类型也是没有关系的。

下面根据附图,对使放大镜20升降的放大镜升降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观察者使放大镜20上升时,使输入齿轮18的突出部分18b围绕旋转轴18a而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使放大镜20下降时,使输入齿轮18的突出部分18b围绕旋转轴18a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另外,由于放大镜20的升降可通过变更上述输入齿轮18的旋转方向而切换,故在下面对使放大镜20上升的场合进行说明。

螺纹17b与输入齿轮18啮合,螺纹蜗杆17与输入齿轮18的旋转联动,朝向垂直方向v的向上方向而上升。

如果在放大镜20和液晶显示器d之间的距离与放大镜20的焦距一致之前,支柱16连续上升,则升降止动件夹设于螺纹17b和输入齿轮18之间,螺纹蜗杆17的旋转停止,使支柱16与放大镜20定位。

于是,可对应于放大镜20的焦距与观察者的视力设置升降止动件,由此,可简单地进行可见性调整,并且可固定放大镜20。

另外,由于通过经由微调整钮17c稍稍地使螺纹蜗杆17旋转,支柱16和放大镜20稍稍地升降,故可进行放大镜20相对液晶显示器d的位置的细微调整。

像这样,本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不但具有第1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所实现的效果,而且可调整放大镜20的远近。

此外,像图8所示的那样,放大镜升降机构x由支柱16、设置于支柱16的下部的止动孔16d与止动销16e构成,该止动销16e穿过止动孔16d,使支柱16定位于所需的位置,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是没有关系的。由此,在使支柱16上升到所需的位置后,由于仅仅通过使止动销16e穿过止动孔16d,便可对支柱16进行定位,故可低成本地设置放大镜升降机构x。

还有,像图9所示的那样,遮光罩10即使为下述类型,也没有关系,在该类型中,在罩架15的下方设置幻灯片保持架19,通过罩架15和幻灯片保持架19,形成插入银盐立体幻灯片ss的狭槽19a,液晶显示器d显示作为银盐立体幻灯片ss的背光的白色。由于观察者的眼睛与银盐立体幻灯片ss的距离小于观察者的眼睛与液晶显示器d的距离,故可通过于垂直方向v使放大镜20升降,进行可见度调整,任意地选择银盐立体幻灯片ss和液晶显示器d。

这是本发明的特征之一。即,视力调整因各个用户而不同,由此,在必须要求调整到因各自的用户而不同的值的同时,比如在同一用户使用的场合,必须要求于任何时刻,在一定位置马上能够调整,图7所示的结构包括该元件。

另外,在观看液晶显示器的场合,与观看银盐立体照片的场合,必须要求改变焦点调整,但是,该调整可仅仅通过使图7的细微调整钮17c旋转的方式而应对。

此外,如果调整一次,则该调整位置在使用时,被调整到一定位置。如果比如在细微调整钮17c的外侧的槽等中,通过弹簧等按压止动件,设置所谓的扣件止动机构,或按照不容易旋转的方式对旋转施加阻力,则调整位置经常再现在一定位置,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图示省略。

还有,在图9中,在将银盐立体幻灯片ss插入狭槽19a中时,设置装载银盐立体幻灯片ss的排出杆19b,即使这样也没有关系。由此,可容易使银盐立体幻灯片ss出入。另外,在使液晶显示器为白色显示,用作背光时,液晶的晶盒之间的黑色的线会醒目。对于该黑色的线,如果观看银盐立体幻灯片时醒目,则具有画质显著降低的问题。

为此,插入用于使光线散射的漫射器。漫射器可仅仅为白色的薄膜状的片,还可在立体幻灯片中同时地插入2个这样的片,在观看立体幻灯片时,但是,在观看立体幻灯片时,应当通过某方法而固定(图示省略),漫射器(diffuser)与立体幻灯片之间可尽可能地离开。

下面根据图10、图11,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进行说明。在这里,关于本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和上述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中共同的结构,省略重复的说明。

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包括分隔一对透镜21r、21l的视野的分隔板30。

分隔板30的支承侧端部30a经由在图中没有示出的铰接部,安装于与前方内壁面11a面对的后方内壁面12a上,分隔板30可围绕与液晶显示器d相垂直的旋转轴a3而旋转。另外,在分隔板30的支持侧端部30a上,通过铰接部的在图中没有示出的扭力螺旋弹簧,于使分隔板30展开的方向,即围绕图10中的旋转轴a3作用有沿纸面的顺时针方向的偏置力。

分隔板30的旋转侧端部30b在与垂直方向v平行的状态定位,并且由可在水平方向h而滑动的旋转止动件40所搭扣,一体地固定在遮光罩10的后方侧壁12上。

旋转止动件40包括l型的钩部41,该钩部41穿过形成于遮光罩10的后方侧壁12上的通孔12b的内部,在其前端搭扣于分隔板30的旋转侧端部30b;u形弹簧42,该弹簧42使钩部41从水平方向h的外侧朝向内侧偏置;导向部43,该导向部43从水平方向h的外侧朝向内侧,呈锥状而形成于钩部41的前端。

下面对展开分隔板30的工序进行说明。

如果在将放大镜20与液晶显示器d平行地展开的状态,钩部41在通孔12b的内部,从水平方向h的内侧滑动到外侧,则解除分隔板30与钩部41的搭扣,分隔板30围绕旋转轴a3而旋转。

扭力螺旋弹簧的偏置力使分隔板30的旋转侧端部30b旋转,直至与设置于放大镜20的下方的止动销11c抵接,分隔板30跨设于前方内壁面11a和后方内壁面12a之间。

下面对分隔板30固定于后方内壁面12a上的工序进行说明。

如果使分隔板30的旋转侧端部30b旋转到旋转止动件40的导向部43,则分隔板30在抵抗使u形弹簧42的钩部41从水平方向h的外侧,偏置到内侧的偏置的同时,使钩部41从水平方向h的内侧滑动到外侧。

如果在分隔板30的支持侧端部30a与旋转止动件40的导向部43分离之前,分隔板30接近后方内壁面12a,则通过u型弹簧42的偏置力,钩部41从水平方向h的外侧滑动到内侧,搭扣于分隔板30的旋转侧端部30b,分隔板30固定于后方内壁面12a上。

像这样,本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不但具有第1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所实现的效果,而且分隔板30分隔一对立体图像sr、sl的视野,由此,容易立体观看一对立体图像sr、sl。另外,分隔板30可对应于遮光罩10的展开时、存放时而实现开闭。

下面根据图12和图13,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进行说明。在这里,关于本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和上述的第4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中共同的结构,省略重复的说明。

放大镜20由一对透镜保持架21r、21l,一对透镜保持架22r、22l和支承座24构成,该对透镜保持架22r、22l分别接纳该对透镜保持架21r、21l,该支承座24装载该对透镜保持架22r、22l,经由铰接部23与前方壁部11连接。

该一对透镜保持架22r、22l分别通过轴承而支承于突设在支承座24上的销25r、25l上。销25r、25l之间的距离设定在65mm,该对透镜保持架22r、22l的光轴间距(在下面称为“透镜间距”)通常设定在等于销25r、25l之间的距离的65mm。

销25r、25l分别设置于该对透镜21r、21l的上方。另外,对于销25r、25l的具体的配置位置,如果可调整透镜间距为好,如果按照在除去连接该一对透镜21r、21l的中心的直线的形状的场合,连接销25r、25l彼此的直线与连接该对透镜21r、21l的中心的直线平行的方式设置,则为任何的场合也是没有关系的。

可调整一对透镜21r、21l之间的透镜间距的透镜间距调整机构y包括上述的一对透镜保持架22r、22l;扇形齿轮26r、26l,其按照可与该对透镜保持架22r、22l彼此的相对面相互啮合的方式形成。

由此,如果按照该对透镜21r、21l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式,使透镜保持架22r,22l进行旋转,则透镜间距缩窄,如果按照该对透镜21r、21l相互离开的方式,使透镜保持架22r、22l进行旋转,则透镜间距扩大,由此,可对应于观察者的眼宽调整该对透镜21r、21l之间的透镜间距。

另外,在透镜保持架22r、22l旋转时,扇形齿轮26r、26l彼此之间啮合,由此,透镜保持架22r、22l联动而旋转,这样,可减轻伴随透镜间距的调整的作业负担。

此外,透镜间距调整机构y包括过度旋转止动件27,该过度旋转止动件27使透镜保持架22r、22l的过度旋转受到限制。过度旋转止动件27包括过度接近止动件27a和过度离开止动件27b,该过度接近止动件27a防止该一对透镜保持架22r、22l过度地接近的情况,该过度离开止动件27b防止一对透镜保持架22r、22l过度地离开的情况。

过度接近止动件27a为在透镜保持架22r、22l的后部,从相对面22b而突设的突片,与透镜保持架22r、22l一体地形成。过度接近止动件27a按照在透镜间距达到规定的下限值(比如,58mm)时,过度接近止动件27a彼此抵接的方式设置。过度接近止动件27a的具体的配置位置、长度对应于透镜间距的下限值而任意地设定。

过度离开止动件27b为销,其设置于透镜保持架22r、22l的相对面22b的一部分呈矩形去掉的缺口部22c的内部,立设于支承座上。过度离开止动件27b按照在透镜间距达到规定的上限值(比如,72mm)时,以抵接缺口部22c的内周面22d的方式设置。过度离开止动件27b的配置位置、长度对应于透镜间距的上限值而任意地设定。

由此,过度旋转止动件27抑制透镜保持架22r、22l的过度旋转,在所希望的范围内,顺利地调整该一对透镜21r、21l之间的透镜间距。

像这样,本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不但具有第1实施例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所实现的效果,而且可对应于观察者的瞳间隔,调整透镜间距。

下面对第5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4a、14b、14c所表示的左右一对透镜单元50相对图12所表示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1为另外的实施方式,透镜单元以外的显示器d、遮光罩10、支柱16等为与图12共同的部分。

在图14a所表示的透镜单元50中,在下部,底板240相对显示器d,以可旋转90°的状态而安装。在该底板240的左右的下部,开设安装后述的透镜保持架52r、52l,使其旋转的左右的支点的销54r、54l的孔(没有标号)。另外,使透镜51r、51l重合的部分按照即使透镜保持架52r、52l旋转的情况下,仍不妨碍的方式开设大于透镜的孔53r、53l。

即,在底板240上,左右的透镜保持架52r、52l按照通过左右的销54r、54l,以各自的销54r、54l为中心而自由旋转的方式安装。另外,左右的透镜保持架52r、52l通过弹簧57于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加力。

另外,在左右的透镜保持架52r与52l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将凸轮轴56插入开设于底板上的孔(没有标号)中,在该凸轮轴56上安装凸轮55r、凸轮55l,通过借助手指而使凸轮轴56的头部旋转,最终,调整左右的透镜51r、51l的间隔。

图14b为以凸轮轴56为中心的局部剖视图,其表示凸轮55r按压透镜保持架52r的端面的状态,表示凸轮55l按压透镜保持架52l的状态。由于凸轮55r、55l实际上在1mm左右的极薄的尺寸,为了防止上浮,可安装图14b的垫圈58。对于垫圈58,即使与轴压配合,一起地旋转,仍没有关系。

图14c为表示凸轮轴56和凸轮55r、凸轮55l的组装状态的一个例子,在凸轮轴56上形成键槽,该键槽用于相对凸轮轴56保持凸轮55r、凸轮55l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该键槽也可为2个,但是,在设置2个槽的场合,必须要求正确地划分,另外,如果即使在小轴的情况下,仍必须通过机械加工而形成槽,由于需要很多的劳力,故最好形成一个槽是有利的。

此外,由于对于凸轮55r和55l,通过加压机而冲压外形和孔(厚度为1mm左右),故相对孔嵌入键槽中的部分的位置在凸轮55r和55l中相互相反,即使在该情况下,仍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另外,对于凸轮55r和55l的外形,人们认为其刚好使同一凸轮旋转180°,但是由于透镜保持架52r和透镜保持架52l的端面不平行,故无法通过接触角的变化,采用同一外形的凸轮,必须要求制作2种凸轮。

还有,左右的透镜的间隔调整也具有左右的透镜的移动量不完全相同的情况。在此场合,左右用的凸轮也可采用相同的类型。

再有,左右的凸轮于厚度方向在左右之间产生高差。于是,必须要求与凸轮55r、55l抵接的透镜保持架52r和52l也具有高差,但是,由于透镜保持架55的厚度为1mm,另外凸轮的厚度为1mm左右,故可将左右任意的透镜保持架55的端面弯曲到位于上侧的凸轮的位置。

另外,还采用用于普通的照相机,图15所示的那样的遮光罩60。在折叠遮光罩60时,按照左右任何的顺序,折叠左右的侧壁63、64,然后,折叠后部侧壁67,最后折叠前部侧壁61。在采用该遮光罩60的方面,虽然使用上稍稍困难,但是在成本低、经济的方面是有利的。

图15所示的遮光罩为另一实施例,其与图5和图6所示的遮光罩不同,无法通过一次接触而实现开闭。在打开图15的遮光罩时,首先,打开前盖61,然后,打开后盖62,之后,按照横盖63、64的任意的顺序而打开。此外,在关闭图示的遮光罩时,可按照与打开时相反的顺序,依次关闭横盖63或64,然后,关闭后盖62,关闭前盖61。像这样,在开闭中,与图5所示的遮光罩相比较花费功夫,由此,设计容易,制作费用也较低。

在图15所示的遮光罩中,适用图1的放大镜20以及图3所示的显示器(pattern)、图7所示的第2实施例、图10的第3实施例,以构成立体照相机2,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图示省略。图16为在立体照相机2中安装而采用立体取景器1的场合的图,显示器为可按照90°而旋转到上方行的结构,图示为于镜头方向而旋转90°的场合。

图17为立体取景器1安装于立体照相机2上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开设于显示器中的孔72和73为安装孔。对于开设于显示器中的孔73,仅仅在显示器的横向开设孔73,但是,对于孔72,可开设于平面联轴器78的中心(还可为平面联轴器的孔)。由此,可仅仅通过设置于照相机侧的销74和75而夹持孔72和73,进行安装。

在螺纹80中,在紧固时,按照平面联轴器77和78具有比旋转时的最大长度稍大的间隙的方式事先调整螺纹的前端的长度。如果仅仅安装,则也可仅仅采用螺纹80,但是,为了发挥棘轮作用效果,必须要求通过螺旋弹簧79而事先施加压力。另外,由于通过螺旋弹簧79,销75从销移动用孔83中飞出,故在通过移动用部件76谋求飞出的防止的同时,对于移动用部件76,由于在实际上从立体照相机2取下立体取景器1时,销75通过螺旋弹簧79而前进,故不需要借助使销75后退的抓手。

于是,还必须要可求销移动用部件76。如果仅仅单纯地论述作用,则螺钉80是不需要的。但是,如果因不小心而移动销移动用部件76,则在瞬间,立体取景器1会从立体照相机2上掉落。为了防止掉落,无论如何必须要求螺钉80。

还有,联轴器77压配合于设置在照相机侧的销74上(在图17b中,在截面形状中带有“台阶”,但是,在图示中,这样的块也可没有),这样,通过联轴定位销,使旋转方向的位置定位。此时的显示器侧的联轴器78一体地成型,预先被定位。另外,由于设置于照相机侧的销74的前端和联轴器78的孔处于松弛的嵌合状态,故即使在稍稍的倾斜状态的情况下,仍可容易安装。于是,如果拧松螺钉80,使销移动用螺钉76向右方向而运动,由于销75的前端相对销移动用孔83的左端面后退,故可安装显示器d。

此外,按照显示器d和遮光罩不会因重力等而下降的方式设置平面联轴器77和78。在平面联轴机构中,经常经由销75而使螺旋弹簧79发挥作用。另外,照相机主体2与显示器d彼此本身构成旋转的下限方向的止动件,上方向的限制值在以90°(不限于90°)而打开的位置,在该限制位置作用有止动件82。由于平面联轴器77、78作用,要旋转90°以上,故具有通过上下方向的止动件,旋转受到限制,可防止显示器在接纳时等的场合,因不小心而旋转(转动)的情况。

另外,考虑从照相机上取下,用作立体幻灯机的场合,应事先将可拆卸式存储器设置于显示器侧,或形成可连接的结构,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图示没有给出。另外,电池或外部电源应当按照使用的方式构成,显示驱动机构设置于立体幻灯机侧(显示器侧)。

采用本发明的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的兼用结构的电子设备如果是包括可显示立体图像的电子显示器,则还可为任何的类型,比如即使为便携电话、数字照相机、图像形成装置也没有关系。

另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本发明可进行各种的改变,而且当然本发明还涉及该改变的方案。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立体幻灯机和/或立体取景器;

标号2表示立体照相机;

标号10表示遮光罩;

标号11表示前方壁部;

标号11a表示前方内壁部;

标号11b表示狭缝;

标号11c表示止动销;

标号12表示后方壁部;

标号12a表示后方内壁部;

标号12b表示插孔;

标号13表示左方壁部;

标号14表示右方壁部;

标号15表示罩架;

标号16表示支柱;

标号16a表示侧端部;

标号16b表示上端部;

标号16c表示支架;

标号16d表示止动孔;

标号16e表示止动销;

标号17表示螺纹蜗杆;

标号17a表示蜗杆轴;

标号17b表示螺纹;

标号17c表示微调整旋钮;

标号18表示输入齿轮;

标号18a表示输入轴;

标号18b表示突出部;

标号18c表示(表示升降止动件的位置)标记;标号19表示幻灯片保持架;

标号19a表示狭槽;

标号19b表示排出杆;

标号20表示放大镜;

标号21l、21r表示一对透镜;

标号22表示透镜保持架;

标号22a表示上端部;

标号22b表示相对面;

标号22c表示缺口部;

标号22d表示内周面;

标号23表示铰接部;

标号24表示支承座;

标号25表示销;

标号26表示扇形齿轮;

标号27表示过度旋转止动件;

标号27a表示过度接近止动件;

标号27b表示过度离开止动件;

标号30表示分隔板;

标号30a表示支承侧端部(一个端部);

标号30b表示旋转端部(另一端部);

标号40表示旋转止动件;

标号41表示钩部;

标号42表示u形弹簧;

标号43表示导向部;

标号50表示透镜单元;

标号51l、51r表示一对透镜;

标号52l、52r表示一对透镜保持架;

标号53l、53r表示底板上的一对孔;

标号54l、54r表示销;

标号55l、55r表示一对凸轮;

标号56表示凸轮轴;

标号57表示弹簧;

标号58表示垫圈;

标号59表示紧固螺钉;

标号60表示遮光罩;

标号61表示前部侧壁;

标号62表示后部侧壁;

标号63表示侧壁;

标号64表示侧壁;

标号65表示罩架;

标号71表示用于操作透镜单元的把手;

标号72表示开设于显示器中的孔;

标号73表示开设于显示器中的孔;

标号74表示设置于照相机侧的销;

标号75表示设置于照相机侧的销;

标号76表示销移动部件;

标号77表示平面联轴器;

标号78表示平面联轴器;

标号79表示螺旋弹簧;

标号80表示螺钉;

标号81表示联轴定位销;

标号82表示止动件;

标号83表示销移动用孔;

标号710表示用于操作透镜单元的把手;

符号p表示校正图案;

符号d表示液晶显示器;

符号sl、sr表示一对立体图像;

标号240表示底板;

标号ss表示立体幻灯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