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镜片可调节的头戴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439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瞳孔镜片可调节的头戴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近眼显示系统在市场中变得越来越常见。这样的近眼显示系统通常直接安装到包括或不包括实际眼镜镜片的眼镜框架,或与包括或不包括实际眼镜镜片的眼镜框架集成在一起。



背景技术:

例如,美国外观设计专利D659,741(下文中“D’741专利”)描绘了一种使用集成安装的近眼显示系统的示例性眼镜框架。正如在D’741专利中可见的,近眼显示系统被直接安装到眼镜框架的右眼镜腿/耳架部分。而且,美国外观设计专利D664,185(下文中“D’185专利”)图示了一种没有镜片、包括集成安装的近眼显示系统的眼镜框架。不幸地,近眼显示系统,例如上述近眼显示系统,要求消费者佩戴和近眼显示系统同时销售的特定框架。由此,这样的框架不能适应要求具有特定尺寸的框架的消费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瞳孔镜片可调节的头戴式装置(HMD)。HMD包括面材。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在面材上的第一纵向位置与面材可滑动地接合。HMD还包括第一杆。第一杆包括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的第一端和可枢转地联接到致动器的第二端。HMD还包括第二杆。第二杆包括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的第一端。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在面材上的第二纵向位置与面材可滑动地接合。第二杆还包括可枢转地联接到致动器的第二端。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联接到眼镜框架的瞳孔镜片可调节的头戴式装置(HMD)。HMD包括盘,盘具有大约放置在盘中心的枢轴。枢轴从盘的顶面延伸以使盘能够绕盘的中心轴线旋转。第一弓形孔在第一和第二端点之间延伸且进一步位于盘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第一端点大约位于盘的中心线上且与枢轴间隔距离d1。在该实施例中,中心线延伸穿过枢轴。第二端点大约位于盘的中心线上且与枢轴间隔距离d2。HMD还包括在第三和第四端点之间延伸且进一步位于盘的第三和第四象限内的第二弓形孔。第三端点大约位于盘的中心线上且与枢轴间隔距离d3。第四端点大约位于盘的中心线上且与枢轴间隔距离d4。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关于中心线相对放置且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关于中心线相对放置。HMD进一步包括具有相对端的第一细长构件。第一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弓形孔可滑动地接合。第一细长构件的第二端被联接到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另外,HMD包括具有相对端的第二细长构件。第二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弓形孔可滑动地接合。第二细长构件的第二端被联接到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前述或其他特征和优势将从对如附图中所图示的实施例的更具体的描述中变得明显,其中相似的参考标记在不同的附图中指的是相同的部分。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出,而重点是示出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头戴式装置(HMD)的框架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头戴式装置(HMD)的示意性图示。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头戴式装置(HMD)的每个元件的爆炸图。

图7-8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头戴式装置(HMD)的示意性图示。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细长构件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的示意图。

图10是头戴式装置(HMD)(例如图7-8中的HMD)的操作的功能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离合功能鼻托的示意图。

图12-1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1中的离合功能鼻托的操作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5-1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联接有图7-8中的HMD和图11中的离合功能鼻托的框架的示意图。

图18-19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联接到图15-17中的框架的离合功能鼻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的近眼显示系统和一套框架一起出售且不能被安装到任意框架。这样的系统是消费者不想要的。许多消费者需要适应每个消费者不同瞳距(PD)的定制框架。由此,那些消费者不能使用近眼显示系统,因为该系统没有和适应他们的特定PD的框架一起出售。

进一步,每个消费者在各个眼睛之间具有不同的瞳距(PD)。PD是消费者的眼睛的各个瞳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近眼显示系统的镜片之间具有正确的PD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处方光学镜片,因为每个镜片均具有光学中心。镜片的光学中心给予消费者最真实的视觉,应该在消费者瞳孔的正前方。因为和传统的近眼显示系统一起出售的该套框架局限于几种类型,所以如果这几种类型的框架的镜片之间的距离和消费者的PD不匹配,消费者将受到损害。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能够为特定消费者调节镜片的头戴式装置。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头戴式装置使得相对于消费者瞳孔的多至三自由度的镜片对准成为可能。

图1是头戴式装置(HMD)100的框图。HMD100使得HMD100的每个镜子/镜片上的三个自由度成为可能。换言之,消费者能够调节每个镜子/镜片的位置以适应消费者的偏好(例如适应消费者的瞳距(PD))。HMD100包括面材(facebar,面条状物)105、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第一杆115、致动器120、第二杆125、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

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在第一纵向位置135a与面材105可滑动地接合。例如,面材105上的第一纵向位置135a能够与消费者眼睛的第一瞳孔(未示出)的位置大体对准。特别地,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被放置成使第一镜片的光学中心与第一瞳孔的光学中心对准。进一步地,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以一种使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能够沿着面材105的纵向轴线移动的方式与面材105可滑动地接合。另外,这种接合使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能够围绕面材105的横向圆周倾斜。

第一杆115的第一端140a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该枢转联接使得第一杆115围绕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的中心轴线的平移成为可能。在该示例中,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的中心轴线为进入图1的纸面内(即垂直于纸面所在平面)的轴线。第一杆115的第二端140b与致动器120可枢转地接合。第二杆125的第二端145b也可枢转地联接到致动器120。由此,致动器120的沿着垂直于面材105的纵向轴线的轴线的平移导致第一杆115和第二杆125的第二端140b、145b中的每个均绕致动器120的中心轴线(即,垂直于图1的纸面所在平面的轴线)枢转。例如,致动器120的远离面材105的平移导致第一杆115和第二杆125的枢转以使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和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被拉到一起。因此,致动器120的沿相反方向的平移导致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10和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被拉到面材105的相对端。

第二杆125的第一端145a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在第二纵向位置135b与面材105可滑动地接合。例如,面材105上的第二纵向位置135b能够与消费者眼睛的第二瞳孔(未示出)的位置大体对准。特别地,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被放置成使第二镜片的光学中心与第二瞳孔的光学中心对准。第二杆125和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之间的可枢转联接使得第二杆125绕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的中心轴线的平移成为可能。在该示例中,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的中心轴线为进入图1的纸面内(即,垂直于纸面所在平面)的轴线。如上所讨论的,该枢转改进了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的移动。另外,该可滑动接合使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130能够绕面材105的横向圆周倾斜。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头戴式装置(HMD)200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图示。HMD200包括面材205、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210、第一杆215、致动器220、第二杆225以及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230。

图3-6是头戴式装置HMD300的一部分的每个元件的示意性爆炸图(HMD300是图2中HMD200的示例)。HMD300包括镜子/镜片附接支座330。镜子/镜片附接支座330包括基座331a,基座331a限定出贯通基座331a宽度的通道331b。通道331b的尺寸加工成容纳面材305的至少一部分。另外,基座331a包括从基座331a的底面突出的枢轴接头331c。镜子/镜片接口333与枢轴接头331c相接而形成旋转摩擦配合以使镜片能够绕枢轴接头331c的横向圆周轴线旋转。例如,镜子/镜片接口333具有从第一端332b延伸到第二端332d的本体332a。第一端332b包括孔口334,孔口334限定出扩大到镜子/镜片接口333的第一端332b内的容积。该容积的尺寸被加工成通过摩擦配合容纳枢轴接头331c。由摩擦配合提供的压力允许镜子/镜片接口333如上所述地旋转。镜子/镜片接口333的第二端332d包括联接到镜子/镜片的摩擦配合夹紧件332c。需要注意的是图3中描绘的另一个镜子/镜片附接支座310具有大体相似的结构。

参照图4,HMD300还包括第一杆315和第二杆325。尽管图3-4将一些元件(例如,该第一杆315和第二杆325)图示为具有两半,但是每个元件通常也可以是单个成形的单元。第一杆315包括限定出一对叉部316a-b的第一端。在该示例中,叉部316a-b中的每个形成杯状物。叉部316a-b中的每个与镜子/镜片支座330的基座331a的相应纵向端部相对。如图5所图示的,叉部316a-b之间的距离足以维持与镜子/镜片支座310的联接,同时也使得第一杆315能够绕基座的端部的横向圆周枢转。第一杆315从第一端延伸到限定出叉部的第二端317,叉部限定出孔318。孔318横向于第一杆315的纵向轴线且延伸穿过第二端317。

第一杆315的第二端317与第二杆325的第二端345形成交叉配合。第二杆325的第二端345包括一对间隔开的叉部327a-b。间隔开的叉部327a-b之间的间距为足以容纳第一杆315的第二端317的距离(见图5)。如所图示的,间隔开的叉部327a-b中的每个均包括销328。销328的尺寸加工成横向延伸穿过第二杆的长度并且与孔318对准。销328的尺寸加工成被孔318容纳。一旦被孔318容纳,销328与第一杆315的第二端317形成可枢转的接合。另外,第二杆325包括限定出一对叉部326a-b的第一端。在该示例中,叉部326a-b中的每个均形成杯状物。叉部326a-b中的每个均与镜子/镜片支座330的基座的相应纵向端部相对。如图5所图示的,叉部326a-b之间的距离足以维持与镜子/镜片支座330的联接,同时也使得第二杆325能够绕基座的端部的横向圆周枢转。

参照图5,致动器320包括从第一端321延伸到第二端322的本体319。本体319的第二端322限定出两个间隔开的致动器叉部323a-b。两个间隔开的致动器叉部323a-b中的每个均包括孔口324a-b,孔口324a-b横向于致动器320的长度并穿过两个间隔开的致动器叉部323a-b中的每个延伸。两个间隔开的致动器叉部323a-b之间的距离被构造为容纳第一杆315的第二端317和第二杆325的第二端345之间的交叉联接的至少一部分。如图6所图示,致动器320与第一杆315和第二杆325之间的交叉联接点346形成枢轴联接。在所图示的示例中,该对间隔开的叉部327a-b中的每个均包括沿与销328相反的方向延伸并分别与孔口324a-b中的相应孔口对准的第二销329a-b。孔口324a-b中的每个的尺寸被加工成容纳第二销329a-b中的相应销,进而在致动器320和第一杆315与第二杆325之间的交叉联接点346之间形成可枢转联接。

图7-8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头戴式装置(HMD)400的另一部分。HMD400包括盘405,盘405包括大约放置在其中心的枢轴410。枢轴410从盘的顶面延伸以使得盘405能够绕盘的中心(例如,中心轴线)旋转。

第一弓形孔415在第一端点416a和第二端点416b之间延伸。如所图示的,第一弓形孔415大体位于盘405的第一和第二象限(例如,象限“I”和“II”)内。第一端点416a大约位于盘405的中心线401上,其中中心线401延伸穿过枢轴410。第一端点416a进一步大约位于在包括象限“I”和象限“IV”的盘405的第一半内的中心线401上。另外,第一端点416a与枢轴410间隔距离d1。第二端点416b大约位于盘405的中心线401上。第二端点416b进一步大约位于在包括象限“II”和象限“III”的盘405的第二半内的中心线401上。另外,第二端点416b与枢轴410间隔距离d2

第二弓形孔420在第三端点421a和第四端点421b之间延伸。如所图示的,第二弓形孔420大体位于盘405的第三和第四象限(例如,象限“III”和“IV”)内。第三端点421a大约位于盘405的中心线401上,其中中心线401延伸穿过枢轴410。第三端点421a进一步大约位于在包括象限“II”和象限“III”的盘405的第二半内的中心线401上。另外,第三端点421a与枢轴410间隔距离d3。第四端点421b大约位于盘405的中心线401上。第四端点421b进一步大约位于在包括象限“I”和象限“IV”的盘405的第一半内的中心线401上。另外,第四端点421b和枢轴410间隔距离d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关于中心线401相对。相似地,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关于中心线401相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点416b大约位于第三端点421a和枢轴410之间的中心线上。另外,第四端点421b可以大约位于第一端点416a和枢轴410之间的中心线401上。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d1可以和距离d3相等,距离d2可以和距离d4相等。

HMD400还包括第一细长构件425和第二细长构件430。第一细长构件包括与第一弓形孔415可滑动地接合的第一端426a。第一细长构件425的第二端426b被联接到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435a。第二细长构件430包括第一端431a和第二端431b。第二细长构件430的第一端431a与第二弓形孔420可滑动地接合。第二细长构件的第二端被联接到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435b。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细长构件525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535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细长构件525的结构与图8中的第一细长构件425和第二细长构件430的结构大体相似。另外,镜子/镜片附接支座535具有与图8中的第一和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435a-b大体相似的结构。

如所图示的,细长构件525包括第一和第二端526a-b。第一端526a包括从细长构件525的第一表面555突出的销550。销550的尺寸被加工成与弓形孔(例如,图7-8中的弓形孔415,420)可滑动地接合。第二端526b包括从细长构件525的第二表面565突出的枢轴接头560。

镜子/镜片附接支座535具有从第一端571a延伸到第二端571b的本体570。第一端571a包括孔口575,孔口575限定出扩大到镜子/镜片附接支座535的第一端571a内的容积。该容积的尺寸被加工成通过摩擦配合容纳枢轴接头560。由摩擦配合提供的压力允许镜子/镜片附接支座535如上所述地相对于镜子/镜片接口333旋转。镜子/镜片附接支座535的第二端571b包括联接到镜子/镜片的摩擦配合夹紧件580。

图10是头戴式装置(HMD)600(例如图7-8中的HMD)的一部分的操作的功能流程图。如图10所图示的,枢轴610的旋转导致盘605的旋转,盘605的旋转反过来导致细长构件625,630沿盘605的中心线的平移。在该示例中,枢轴610的顺时针旋转导致HMD600在状态A,B和C之间转换。在原始状态,状态‘A’,细长构件625和630在端点626a,631a之间具有距离d5。盘605的顺时针旋转导致由端点626a,631a中的每个限定的销跟随由弓形孔615、620限定的轨迹,因而导致细长构件625、630的移动。在该示例中,细长构件625、630的端点626a,631a中的每个均靠近枢轴610移动。从图10中可以认识到,响应于在端点626a、631a之间实现期望距离,用户可以停止枢轴610的旋转,其中端点626a、631a之间的期望距离与附接到细长构件625、630的镜片(未示出)的移动和位置有直接关系。期望距离能够将端点626a、631a置于HMD600的状态‘A’和状态‘C’(在端点626a、631a之间具有距离d6)之间的任何位置。在该示例中,距离d5是远离枢轴610的端点626a,631a之间的最大距离,而距离d6是远离枢轴610的端点626a,631a之间的最近距离。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离合功能鼻托781的示意图。离合功能鼻托781包括旋钮螺母784、鼻托调节件782、以及离合件783。旋钮螺母784包括椭圆形中心孔790(见图12和图14)。椭圆形中心孔790延伸穿过旋钮螺母784的厚度和第一轴线。椭圆形孔790的长轴与第二轴线大体对准,椭圆形孔790的短轴与第三轴线大体对准。第三轴线与第二轴线大体垂直并与第二轴线在同一平面上。鼻托调节件782至少部分地位于椭圆形孔790内。鼻托调节件782具有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细长本体。第二端被联接到一对鼻托791。离合件783位于椭圆形孔790内并被插入到旋钮螺母(例如,旋钮螺母的内表面)和鼻托调节件的细长本体(例如,鼻托调节件的外表面)之间。

如图12所图示的,离合功能鼻托781可以位于第一位置(“离合件释放”位置)。在该位置,离合件783被沿椭圆形中心孔790的长轴放置。在该位置,离合件783不接合鼻托调节件782,以使鼻托调节件782可以沿图13所图示的第一轴线被平移。旋钮螺母784的旋转导致离合功能鼻托781转换到图14所图示的第二位置(“离合件锁紧”位置)。在第二位置,离合件783被沿椭圆形中心孔790的短轴放置。在该位置,离合件783接合鼻托调节件782并阻止鼻托调节件782沿第一轴线的移动。

图15-17是框架801的示意图,其中HMD(例如,图7-8中的HMD 400)和离合功能鼻托881(例如,图11中的离合功能鼻托781)被联接到框架801。框架801可以包括槽,如槽850,用于容纳包括盘405、第一细长构件425和第二细长构件430的HMD400。槽850可滑动地容纳第一细长构件425和第二细长构件430以允许构件425,430沿框架801的面材805的纵向长度平移。构件425,430的平移基于以上关于图10描述的操作而发生。

框架801进一步包括细长叉状构件883。细长叉状构件从框架801的底面802和面材805的中心区域延伸,面材805的中心区域位于低于并对准于盘405的中心以及枢轴410的位置。细长叉状构件883被联接到离合功能鼻托881(例如,图11中的离合功能鼻托781)。

图18-19是联接到图15-17中的框架801的离合功能鼻托881的示意图。离合功能鼻托881包括离合件883(在该示例中,也是细长叉状构件883)。离合件883包括第一叉臂885a和第二叉臂885b。第一叉臂885a和第二叉臂885b被分隔足以容纳鼻托调节件882的距离。另外,离合功能鼻托881包括旋钮螺母884。离合件883、旋钮螺母884以及鼻托调节件882之间的布置和图11中的离合功能鼻托781的描述相同。另外,旋钮螺母884具有与图11中的旋钮螺母784大体相似的结构。由此,当旋钮螺母884被从第一位置(“离合件释放”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离合件锁紧”位置)时,椭圆形孔致使叉臂885a-b中的每个挤压鼻托调节件。该挤压动作阻止鼻托调节件882的如图12-14所述的移动。如所图示的,在该示例中鼻托调节件形成罗纹以进一步提供与叉臂884a-b的摩擦接合以阻止鼻托调节件882的移动。相反地,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旋转致使叉臂松开鼻托调节件882,因而使鼻托调节件882的如图12-14所述的平移成为可能。

特征的组合

上述以及以下声明的特征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被组合。下面的示例说明了一些可能的,非限制性的组合:

(A1)瞳孔镜片可调节的头戴式装置(HMD)包括面材。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在面材上的第一纵向位置与面材可滑动地接合。第一杆包括i)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的第一端,以及ii)可枢转地联接到致动器的第二端。第二杆包括i)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的第一端,以及ii)可枢转地联接到致动器的第二端,其中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在面材上的第二纵向位置与面材可滑动地接合。

(A2)在(A1)所表示的HMD中,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和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中的每个可以包括:i)基座,基座限定出贯通其宽度的通道,其中通道可滑动地容纳面材的至少一部分,ii)从基座的底面突出的枢轴接头,以及iii)镜子/镜片接口,镜子/镜片接口具有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本体,其中第一端包括孔口,孔口限定出扩大到本体的第一端内的容积,容积通过摩擦配合容纳枢轴接头,且第二端包括联接到镜子/镜片的摩擦配合夹紧件。

(A3)在(A1)和(A2)中的任何一个所表示的HMD中,第一杆进一步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杆的第一端的第一对叉部,每个叉部限定出杯状物,杯状物套在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的基座的相对纵向端部上,以改进第一杆绕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的基座的端部的横向圆周的枢转。另外,第二杆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二杆的第一端的第二对叉部,每个叉部限定出杯状物,杯状物可枢转地套在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的基座的相对纵向端部上,以改进第二杆绕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的基座的端部的横向圆周的枢转。

(A4)在由(A1)至(A3)的任何组合所表示的HMD中,第一杆的第二端可以包括第一叉部,第一叉部限定出横向于第一杆的长度且穿过第一叉部延伸的孔。另外,第二杆的第二端包括一对间隔开的叉部。进一步地,第一叉部被容纳在该对间隔开的叉部之间,以在第一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杆的第二端之间形成交叉配合,并且该对间隔开的叉部中的每个均包括横向于第二杆的长度延伸并与由第一叉部限定的孔对准的第一销,其中销与第一杆的第二端以及第二杆的第二端形成可枢转的接合。

(A5)在由(A1)至(A4)中的任何一个所表示的HMD中,致动器可以包括具有两端的本体,其中本体的一端限定有两个间隔开的致动器叉部。另外,每个致动器叉部限定出横向于本体的长度并穿过致动器叉部延伸的孔。更进一步地,两个间隔开的致动器叉部的距离足以容纳第一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杆的第二端之间的交叉配合的至少一部分,其中该对间隔开的叉部中的每个均包括沿与第一销相反的方向延伸且与两个间隔开的致动器叉部中的每个的孔对准的第二销。

(B1)瞳孔镜片可调节的头戴式装置(HMD)被联接到眼镜框架。HMD包括盘,盘具有大约放置在其中心的枢轴。枢轴从盘的顶面延伸以使得盘能够绕盘的中心轴线旋转。第一弓形孔在第一和第二端点之间延伸且进一步位于盘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第一端点大约位于盘的中心线上且与枢轴间隔距离d1。在该实施例中,中心线延伸穿过枢轴。第二端点大约位于盘的中心线上且与枢轴间隔距离d2。HMD还包括在第三和第四端点之间延伸且进一步位于盘的第三和第四象限内的第二弓形孔。第三端点大约位于盘的中心线上且与枢轴间隔距离d3。第四端点大约位于盘的中心线上且与枢轴间隔距离d4。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关于中心线相对放置且第三象限和第二象限关于中心线相对放置。HMD进一步包括具有相对端的第一细长构件。第一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弓形孔可滑动地接合。第一细长构件的第二端被联接到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另外,HMD包括具有相对端的第二细长构件。第二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弓形孔可滑动地接合。第二细长构件的第二端被联接到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

(B2)在由(B1)所表示的HMD中,离合功能鼻托可以在位于盘的底面下方的位置被联接到眼镜框架。离合功能鼻托包括:i)包括椭圆形中心孔的旋钮螺母,椭圆形中心孔延伸穿过旋钮螺母的厚度且与旋钮螺母的第一轴线大体对准,其中椭圆形中心孔的长轴与第二轴线大体对准,椭圆形中心孔的短轴与第三轴线大体对准,第三轴线与第二轴线大体垂直并与第二轴线在同一平面上,ii)鼻托调节件,鼻托调节件包括从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细长本体且鼻托调节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椭圆形孔内,其中一对鼻托被联接到第二端,以及iii)位于椭圆形孔内并被插入到旋钮螺母的内表面和鼻托调节件的细长本体之间的离合件。在第一位置,离合件沿椭圆形中心孔的长轴放置且不接合鼻托调节件,以使鼻托调节件可以沿第一轴线平移。在第二位置,离合件沿椭圆形中心孔的短轴放置且接合鼻托调节件的本体,以阻止鼻托调节件沿第一轴线的移动。

(B3)在由(B1)和(B2)中任何一个所表示的HMD中,第一细长构件的第一端可以包括从第一细长构件的第一表面突出的第一销。并且,第一销被加工成一定尺寸以与第一弓形孔可滑动地接合且第一细长构件的第二端包括从第一细长构件的第二表面突出的第一枢轴接头。

(B4)在由(B1)至(B3)中的任何一个所表示的HMD中,第一镜子/镜片附接支座可以包括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本体。第一端包括第一孔口,第一孔口限定出扩大到本体的第一端内的第一容积,其中第一容积通过摩擦配合容纳第一枢轴接头,并且第二端包括联接到第一镜子/镜片的第一摩擦配合夹紧件。

(B5)在由(B1)至(B4)中的任何一个所表示的HMD中,第二细长构件的第一端可以包括从第二细长构件的第一表面突出的第二销。另外,第二销被加工成一定尺寸以与第二弓形孔可滑动地接合且第二细长构件的第二端包括从第二细长构件的第二表面突出的第二枢轴接头。

(B6)在由(B1)至(B5)中的任何一个所表示的HMD中,第二镜子/镜片附接支座可以包括从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本体,其中第一端包括第二孔口,第二孔口限定出扩大到本体的第一端内的第二容积,其中第二容积通过摩擦配合容纳第二枢轴接头,并且第二端包括联接到第二镜子/镜片的第二摩擦配合夹紧件。

(B7)在由(B1)至(B6)中的任何一个所表示的HMD中,第二端点可以大约位于第三端点和枢轴之间的中心线上且第四端点可以大约位于第一端点和枢轴之间的中心线上。

(B8)在由(B1)至(B7)中的任何一个所表示的HMD中,可以进一步地限定距离,其中d1=d3且d2=d4

在不脱离上述方法和系统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方法和系统进行改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描述所包含的或者附图中所示出的主题应被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以下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此处所描述的所有通用和特定特征,以及对本方法和系统的范围的所有陈述,其作为语言问题,可以被认为落入其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