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采用用于在记录材料(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类型。
背景技术:
在此,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通过利用电子照相类型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而且,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示例可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传真机、文字处理器,等等。
而且,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可作用于盒(单元)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上的处理器件,诸如充电器件或显影器件,所述处理器件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主组件。
利用电子照相过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诸如,打印机)对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均匀充电,而后通过使电子照相感光部件选择性曝光而形成潜像。然后,潜像通过显影辊利用显影剂显影以可视化为显影剂图像。显影剂图像然后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通过向转印显影剂图像施加热量和压力,显影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以使得图像被记录。
传统上,为了防止感光部件和显影辊的磨擦(磨损)和劣化,已经知道用于在除了成像期间之外的时段将感光部件和显影辊隔开的接触和分离机构。例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A)2006-292868和JP-A 2009-282126公开了一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用于相应色彩的显影(显影辊)接触和分离操作通过利用用于显影(显影辊)间隔的马达以预先设定顺序实施。
然而,在感光部件和显影辊之间的接触和分离操作利用专用马达实施的构造导致马达自身的成本增加并需要允许设置马达的空间,由此存在设备尺寸增加的问题。
而且,例如,在能够利用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B)的调色剂形成彩色和单色图像的成像设备中,在指定以上描述的接触和分 离操作的执行顺序的情况下,产生以下问题。例如,将描述指定以下顺序的情况:所有感光部件和所有显影辊接触到彼此的全部接触(彩色),用于Y、M和C的感光部件和相关显影辊彼此隔开的彩色间隔(单色),以及用于B的感光部件和相关显影辊彼此隔开的单色间隔(全部间隔)。以这种顺序,需要用于黑色的感光部件和相关显影辊在彩色打印期间且即使在黑色的情况下的非打印期间接触到彼此,使得用于黑色的感光部件与相关显影辊的接触时间变得比需要的更长。在这种情况下,用于黑色的感光部件和相关显影辊的磨损程度提升,从而存在接触件的寿命缩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具有多个显影辊朝向和远离相关感光部件独立移动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第一成像部分,其用于通过显影辊利用显影剂在感光部件上形成图像;第二成像部分,其用于通过显影辊利用颜色与第一成像部分中的显影剂不同的显影剂在感光部件上形成图像;第一齿轮组,其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设置在第一成像部分中的显影辊和感光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齿轮组,其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设置在第二成像部分中的显影辊和感光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显影辊移动机构,其包括用于将第一成像部分的显影辊朝向相关感光部件移动的第一显影辊移动部件和用于在传动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一驱动力切换器件,在传动状态中,来自第一齿轮组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一显影辊移动部件以移动第一成像部分的显影辊,且在断开状态中,驱动力的传递断开;以及第二显影辊移动机构,其包括用于将第二成像部分的显影辊朝向相关感光部件移动的第二显影辊移动部件和用于在传动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的第二驱动力切换器件,在传动状态中,来自第二齿轮组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二显影辊移动部件以移动第二成像部分的显影辊,且在断开状态中,驱动力的传递断开。
通过以下对参照附图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示意剖视图。
图3的(a)和(b)是剖视图,示出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盒的拆卸和安装操作。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主驱动单元的安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5的(a)和(b)是实施方式1中的显影(显影辊)接触和分离机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主驱动单元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显影齿轮组的俯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视图特别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关构型应该依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设备)的结构和各种条件适当改变。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发明的范围并非旨在受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将参照图1至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成像设备。
顺便而言,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四个处理盒的全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被描述为示例。然而,待安装到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而是可以适当地按需设定。例如,在用于形成单色图像的成像设备的情况下,待安装到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的数量是一个。
而且,在以下实施方式中,打印机被举例作为成像设备的示例。然而,成像设备不限于打印机。本发明也可应用到例如其它成像设备,诸如复印机、传真机和具有这些机器的功能组合的多功能机器。
<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
首先,将描述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图1是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剖视图。
成像设备1是利用电子照相成像过程的基于四色的全色激光打印机且实现在记录材料S上的彩色成像。成像设备1是处理盒类型,在这种类型中,处理盒P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彩色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S 上。
在此,就成像设备1而言,其上设置设备可开门3的侧(表面)被称为前侧(表面),且与前侧(表面)相反的侧(表面)被称为后侧(表面)。而且,当从前表面观察成像设备1时的右侧被称为驱动侧,且左侧被称为非驱动侧。
在成像设备1的设备主组件2中,由第一盒PY、第二盒PM、第三盒PC和第四盒PK构成的四个盒P沿水平方向提供和设置。旋转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2的驱动输出部分(未示出)传递到第一至第四盒P(PY至PK)。而且,偏压(充电偏压、显影偏压等等)从设备主组件2(未示出)供应到第一至第四盒P(PY至PK)。
相应的第一至第四盒P(PY至PK)具有相同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但是容纳色彩彼此不同的显影剂(调色剂)。
第一盒PY容纳黄色(Y)的调色剂且在感光鼓40的表面上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图像。第二盒PM容纳品红色(M)的调色剂且在感光鼓40的表面上形成品红色的图像。第三盒PC容纳青色(C)的调色剂且在感光鼓40的表面上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图像。第四盒PK容纳黑色(K)的调色剂且在感光鼓40的表面上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图像。
作为曝光器件的激光扫描仪单元LS设置在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PK)上方。这个激光扫描仪单元LS与成像对应地输出激光Z。然后,激光Z穿过每个盒P的曝光窗口部分,以使得感光鼓40的表面由激光Z进行扫描曝光。
作为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单元11设置在第一至第四盒P(PY、PM、PC,PK)下方。这个中间转印单元11包括驱动辊13、转向辊17和张紧辊15,且包括由三个辊13、17和15伸展和拉伸的转印带12。
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至PK)中的每个的感光鼓4接触转印带12的上表面。产生的接触部分是初次转印部分。在转印带12内侧,初次转印辊16与相关感光鼓40对立地设置。
与转向辊17相对的二次转印辊14与转印带12接触地设置。在转印带12和二次转印辊14之间产生的接触部分是二次转印部分。
(片材)供给单元18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11下方。这个供给单元18包括其中堆叠记录材料S的片材的(片材)供给托盘19,且包括用于从供 给托盘19供给记录材料S的(片材)供给辊20。
在图2中的设备主组件2的上部左侧中设置定影单元21和(片材)排放单元22。在设备主组件2的上表面处限定(片材)排放托盘23。
调色剂图像由设置在定影单元21中的定影器件定影在记录材料S上,而后记录材料S由排放单元22排放到排放托盘23上。
<成像操作>
将描述用于在以上构成的成像设备中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
第一至第四盒P(PY至PK)的感光鼓40以预定速度(沿图2中的箭头方向且沿逆时针方向)被旋转地驱动。转印带12也以与感光鼓40的速度对应的速度(在它们的接触部分处)沿与感光鼓4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图2中的箭头C方向)被旋转地驱动。
激光扫描仪单元LS依据相关彩色图像信号利用激光Z扫描和曝光每个感光鼓4的表面。
因此,依据用于相关色彩的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形成在相关感光鼓40的表面上。形成在每个感光鼓40的表面上的如此形成的静电潜像由设置在感光鼓40中且以预定速度被旋转地驱动的显影辊42显影。
通过如上所述的电子照相成像过程操作,与用于全色图像的黄色成分对应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一盒PY的感光鼓40上。然后,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转印带12上。
类似地,与用于全色图像的品红色成分对应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二盒PM的感光鼓40上。然后,调色剂图像叠加地初次转印到已经转印到转印带12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
类似地,与用于全色图像的青色成分对应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三盒PC的感光鼓40上。然后,调色剂图像叠加地初次转印到已经转印到转印带12上的黄色和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
类似地,与用于全色图像的黑色成分对应的黑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四盒PK的感光鼓40上。然后,调色剂图像叠加地初次转印到已经转印到转印带12上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调色剂图像上。
以这种方式,用于基于四色的全色图像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转印带12上。
另一方面,在预定的控制时机,记录材料S的片材被分开和逐一地供 给。容纳在供给托盘19中的记录材料S的片材由供给辊20分开和逐一地供给。记录材料S被引入二次转印部分中,所述二次转印部分是在预定控制时机在二次转印辊14和转印带12之间的接触部分。
因此,在记录材料S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的过程中,叠加在转印带12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被共同地转印到记录材料S的表面上。
<盒的安装和卸载构造>
接下来,将利用图4的(a)和(b)描述盒P(PY、PM、PC,PK)相对于设备主组件2的安装和卸载操作。在图3中,(a)是示出盒托盘24从设备主组件2拉出且由此每个盒P可拆卸地安装到盒托盘24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在图3中,(b)是用于示出盒P从盒托盘24卸载和安装到盒托盘24中的操作的示意剖视图。
在设备主组件2内侧设置可安装盒P的盒托盘24。盒托盘24如图3的(a)所示被构成为相对于设备主组件2沿箭头G1和G2方向可线性移动(可推动和可拉动),箭头G1和G2方向基本是水平方向。而且,盒托盘24能够处于设备主组件2中的安装位置和处于盒托盘24从安装位置拉出的拉出位置。
首先,将描述用于将盒P(PY、PM、PC,PK)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安装操作。
设备可开门3被打开,而后盒托盘24沿由图3(a)中的箭头指示的G1方向移动,以移动到拉出位置。在这个状态中,盒P沿箭头H1方向安装到盒托盘24中,以被保持。保持盒P的盒托盘24沿图3(a)中示出的箭头G2方向移动,以使得盒托盘24移动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安装位置。然后,设备可开门3被关闭,从而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安装操作完成。
另一方面,将描述每个盒P从设备主组件2卸载的卸载操作。与以上描述的盒P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中的安装操作类似,盒托盘24被移动到拉出位置。在这个状态中,盒P沿在图3中示出的箭头H2方向卸载,从而盒P从设备主组件2卸载的卸载操作完成。
通过以上描述的操作,每个盒P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
<驱动单元的概述>
接下来,将描述这个实施方式中的主驱动单元70的结构。
图4是在从设备主组件2的外侧看去时处于设备主组件2中的安装状态中的主驱动单元70的透视图。在图4中,为了简化,仅示出设备主组件2的主组件框架和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的主驱动单元70。驱动力(驱动)由在主驱动单元70内侧的齿轮组传递到鼓马达71,且鼓马达71将驱动力传递到感光鼓40和中间转印单元11的驱动辊13。另一方面,驱动力由在主驱动单元70内侧的齿轮组传递到显影马达(驱动源)72,且显影马达72将驱动力传递到显影辊42以及显影(辊)接触和分离机构(显影(辊)移动机构)60。而且,定影马达73将驱动力传递到定影单元21(图2)。
<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
接下来,将利用图5的(a)和(b)描述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的结构。在图5中,(a)和(b)是用于示出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的示意侧视图。
在以预定方式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的安装部分中的每个盒P中,显影装置41被摆动以使得显影辊42通过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11中的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而接触到感光鼓40以及与感光鼓40隔开(分开)。换言之,显影装置41具有相对于感光鼓40可移动的构造且在显影辊42接触到感光鼓40的接触位置(图5的(a))和显影辊42从感光鼓40隔开的隔开位置(图5的(b))之间可移动。
换言之,显影装置41在成像设备1的成像操作中对于每种色彩的显影即将开始之前在与感光鼓40接触的方向上摆动,以使得显影辊42如图5的(a)所示接触到感光鼓40。而且,在显影之后,显影装置41在与感光鼓40隔开的方向上摆动,以使得显影辊42如图5的(b)所示与感光鼓40隔开。在无打印作业时的待命期间,显影装置41保持在如图5的(b)所示的隔开状态。
顺便而言,这个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成像部分,用于利用黄色(Y)、品红(M)、青色(C)的调色剂形成图像的盒PY、PM、PC被描述为示例。而且,作为用于利用颜色与在第一成像部分处的调色剂不同的调色剂形成图像的第二成像部分,用于利用黑色(K)的调色剂形成图像的盒PK被描述为示例。
通过以上描述的显影装置41(显影辊42)的相对于感光鼓40的接触和分离操作,实现显影装置41的使用寿命延长。换言之,显影辊42与感 光鼓40隔开,在显影辊42上施加的载荷减小,以使得显影辊42能够长期使用。而且,当不形成图像时,也能够抑制调色剂从显影辊42移动到感光鼓40。显影辊42与感光鼓40的接触时间越短,使用寿命延长的效果更好,因此期望显影辊42在即将显影之前接触到感光鼓40且在显影之后即刻从感光鼓40隔开这样的结果。
将描述这个实施方式中的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在每个盒P中,感光鼓40由盒P的框架可旋转地轴支撑。显影装置41由盒P的框架围绕显影(辊)枢轴411可旋转地(可摆动地)支撑。换言之,显影装置41被支撑为能够接触到感光鼓以及与感光鼓40隔开。
而且,在盒P以预定方式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的安装部分中的状态下,盒P的框架的鼓承载部分61由未示出的推动机构朝向设备主组件2推动,由此定位和固定到设备主组件2。
显影装置41由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围绕枢转件411相对于盒P的定位和固定框架摆动,以使得显影辊42在与感光鼓40接触的状态和与感光鼓40隔开的状态之间改变。
显影装置41和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通过在设置于显影装置41的间隔杆63和设置于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的间隔钩64之间的接合而彼此接合,以使得显影(辊)接触和分离操作被实施。每个间隔钩64是能够与相关盒P的显影装置41(间隔杆63)接合的接合部件。
接下来,将参照图5的(a)和(b)描述特定的显影接触和分离操作。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包括第一显影(辊)移动机构和第二显影(辊)移动机构。第二显影移动机构包括用于远离或朝向相关感光鼓移动黑色侧显影辊的第二间隔机构60b和第二驱动力切换器件。第一显影移动机构包括用于远离或朝向相关感光鼓移动彩色侧显影辊的第一间隔机构60a和第一驱动力切换器件。第二间隔机构60b通过从显影齿轮组78b传递的驱动力将盒PK的显影辊移动到与感光鼓隔开的位置或与感光鼓接触的位置,所述显影齿轮组是稍后描述的第二齿轮组。第二驱动力切换器件将稍后描述,但是在驱动力从显影齿轮组78b传递到第二间隔机构60b的显影凸轮65b以移动黑色侧显影辊的传动状态和传动断开的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第一间隔机构60a通过从显影齿轮组78a传递驱动力而将盒PY、PM、PC的显影辊移动到与感光鼓隔开的位置或与感光鼓接触的位置,所述显影齿轮组是 稍后描述的第一齿轮组。第一驱动力切换器件将稍后描述,但是在驱动力从显影齿轮组78a传递到第一间隔机构60a的显影凸轮65a以移动盒PY、PM、PC的显影辊的传动状态和传动断开的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第二间隔机构60b是与第一间隔机构60a分开的独立的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
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通过从设备主组件2的主驱动单元70的两个部分输入到显影凸轮65a、65b的驱动力而被旋转地驱动。顺便而言,稍后将描述驱动力的输入构造。显影凸轮(第一显影辊移动部件)65a在彩色侧(盒PY、PM、PC)上实施显影装置41的显影接触和分离操作。显影凸轮(第二显影辊移动部件)65b在黑色侧(盒PK)上实施显影装置41的显影接触和分离操作。
首先,将描述在彩色侧上的显影接触和分离操作。显影凸轮65a在显影装置41的显影辊42接触感光鼓40的第一位置和显影装置41的显影辊42与感光鼓40隔开的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显影凸轮65a被旋转地驱动以切换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使得显影装置41相对于感光鼓40的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与第一位置对应)或隔开位置(与第二位置对应)。
接触和分离杆66a被显影凸轮65a在线性方向上驱动。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的第一位置(图5的(a))指的是显影装置41的接触位置被允许的位置。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的第二位置(图5的(b))指的是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将显影装置41保持在隔开位置处的位置。顺便而言,在彩色侧上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成像部分(第二成像部分)处的显影辊同时移动到相对于感光鼓的接触位置或隔开位置。
接触和分离杆66a在设置于接触和分离杆66a的间隔钩64从设置于显影装置41的间隔杆63退回的方向上被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的(a)所示,在每个盒P中,显影辊42被改变到与感光鼓40接触的接触状态。
进一步地,接触和分离杆66a在间隔钩64接触设置于显影装置41的间隔杆63的方向上被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的(b)所示,在每个盒P中,显影辊42改变到与感光鼓40隔开的隔开状态。
顺便而言,除了待操作的盒的显影装置不同,在黑色侧上的显影接触和分离操作与以上描述的在彩色侧上的显影接触和分离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
<显影齿轮组的结构>
图6是主驱动单元70的透视图。主驱动单元70主要包括设置在第一驱动框架74和第二驱动框架75之间的鼓齿轮组76、以及设置在第二驱动框架75和主组件框架77之间的显影齿轮组78。顺便而言,与显影接触和分离操作相关的齿轮组是显影齿轮组78,因此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将省略鼓齿轮组76的详细说明。
接下来,将利用图7描述显影齿轮组78的细节。显影齿轮组78包括作为在彩色侧上的成像齿轮组的显影齿轮组78a和作为在黑色侧上的成像齿轮组的显影齿轮组78b。显影齿轮组78a是第一齿轮组,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设置在构成第一成像部分的盒PY、PM、PC中的显影辊。显影齿轮组78b是独立于第一齿轮组的第二齿轮组,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设置在构成第二成像部分的盒PK中的显影辊。这个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成像部分,作为多个成像部分的盒PY、PM、PC被描述为示例,但是第一成像部分的数量不限于三个。
在显影齿轮组78中,显影马达72与显影齿轮组78a、78b的分级齿轮79a、79b接合,且显影齿轮组78分支为彩色侧显影齿轮组78a和黑色侧显影齿轮组78b中以传递驱动力。顺便而言,作为单一驱动源的显影马达72如上所述是用于驱动相应盒的显影辊的驱动源,且也用作用于驱动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60的驱动源,如后所述。
从分级齿轮79b接收驱动力的显影惰轮80b将驱动力传递到显影(辊)齿轮81b和显影(辊)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b中的每个。另一方面,从分级齿轮79a接收驱动力的显影惰轮80a经由齿轮组将驱动力不仅传递到显影(辊)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a,而且传递到三个显影(辊)齿轮81a和显影惰轮80c。在此,显影齿轮81a(81b)是驱动传递部件,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相关盒P的显影辊。
以这种方式,采用这样的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彩色侧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a从作为彩色侧成像齿轮组的显影齿轮组78a分支,且黑色侧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b从作为黑色侧成像齿轮组的显影齿轮组78b分支。
接下来,将描述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a、82b的构造和操作。顺便而言,在彩色侧上的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a和在黑色侧上的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b采用共同的构造,因此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将利用作为 彩色侧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的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a来说明。显影惰轮80a从显影马达72接收驱动力且经由第一显影接触和分离惰轮831a和第二接触和分离惰轮832a将驱动力传递到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
将描述双重局部缺齿齿轮(第一局部缺齿齿轮)84a及其周边。在常规操作期间,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的局部缺齿部分与第二接触和分离惰轮832a相对,且第二接触和分离惰轮832a和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彼此不接合,使得第二接触和分离惰轮832a空转。换言之,从第二接触和分离惰轮832a到双重局部缺齿齿轮的驱动力断开。螺线管(第一移动部件)85a依据从控制器100输入的信号移动到接合位置和退回位置,在接合位置,螺线管85a与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接合且停止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的旋转,在退回位置,螺线管85a从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退回且消除接合,由此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的旋转被允许。在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的位置改变期间,螺线管85a依据来自控制器100的第一信号S1而通电,以使得螺线管85a与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接合,由此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将静止的螺线管85a从接合位置移动到退回位置。因此,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开始旋转,以使得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的齿轮部分与第二显影接触和分离惰轮832a接合。因此,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从第二显影接触和分离惰轮832a接收驱动力且由此旋转,以使得与杆88a的接合被消除。而且,驱动力通过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的旋转而传递到与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接合的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86a以及与显影凸轮65a接合的显影接触和分离轴87a。在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的一圈完整转动之前,依据来自控制器100的信号S1,消除对螺线管85a的通电,以使得螺线管85a借助弹簧的推动力从退回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然后,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与螺线管85a和杆88a接合,以使得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在第二接触和分离惰轮832a在常规状态中空转的位置处停止所述双重局部缺齿齿轮的旋转。因此,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的位置改变完成。顺便而言,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86a的侧腹部分具有凸轮形状,且凸轮的相位由微开关89a检测,以使得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的位置被检测。
在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和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86a之间的接合部分处,齿轮比是1:2。因此,当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旋转一整圈时,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86a旋转几乎1/2圈,以在接触位置和隔开位置之间切换。 当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旋转两整圈时,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86a旋转一整圈,以使得位置回到原始位置。例如,在显影辊接触感光鼓的情况下,当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旋转一整圈时,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86a旋转几乎1/2圈,以使得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隔开位置。然后,当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又旋转一整圈时,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86a旋转一整圈,以使得位置从隔开位置回到接触位置。
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b的构造和操作类似于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a的构造和操作。然而,螺线管(移动部件)85a、85b由分别从控制器100输入的分开的第一和第二信号S1、S2控制,以使得螺线管85a、85b在与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84b接合的位置和从双重局部缺齿齿轮84a、84b退回的位置之间移动。顺便而言,基于第一信号S1,从螺线管85a到线圈的电能供应状态(通电状态/非通电状态)被切换,且基于第二信号S2,从螺线管85b到线圈的电能供应状态(通电状态/非通电状态)被切换。换言之,螺线管85a、85b中的每个从接合位置移动到退回位置的时机无论螺线管85a、85b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都被单独控制。换言之,在驱动力从第一显影接触和分离惰轮832a到作为第一显影辊移动部件的显影凸轮65a的(传动)状态和传动断开的(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由构成第一驱动力切换器件的螺线管(第一移动部件)85a和双重局部缺齿齿轮(第一局部缺齿齿轮)84a完成。而且,在驱动力从第二显影接触和分离惰轮832b到作为第二显影辊移动部件的显影凸轮65b的(传动)状态和传动断开的(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由构成第二驱动力切换器件的螺线管(第二移动部件)85b和双重局部缺齿齿轮(第二局部缺齿齿轮)84b完成。而且,依据从控制器100输入的第一信号S1,第一驱动力切换器件通过移动螺线管85a而在传动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并且依据不同于第一信号且从控制器100输入的第二信号S2,第二驱动力切换器件通过移动螺线管85b而在传动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因此,第一驱动力切换器件和第二驱动力切换器件能够在需要的时机被独立控制。换言之,在驱动力到显影凸轮65a的传动状态期间,驱动力到显影凸轮65b的传动状态和驱动力到显影凸轮65b的传递断开状态能够被切换,且在驱动力到显影凸轮65a的传动断开状态期间,相对于显影凸轮65b的传动状态和断开状态能够被切换。而且,在驱动力到显影凸轮65b的传动状态期间,相对于显影凸轮65a的传动状态 和断开状态能够被切换,且在驱动力到显影凸轮65b的传动断开状态期间,相对于显影凸轮65a的传动状态和断开状态能够被切换。出于这个原因,在感光鼓40和显影辊42之间的接触时间能够被抑制到所需的最小水平,以使得盒P的磨损程度能够减小且由此盒P的使用寿命能够延长。具体地,高频率使用的黑色的显影辊能够在即将显影之前接触且能够在显影之后即刻被隔开,因此寿命延长的效果能够被最大化。
顺便而言,在显影接触和分离操作期间,例如,由于载荷波动或类似情况造成的影响被施加在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86a上且传递到上游齿轮组,由此在一些情况下引起显影齿轮81a的旋转非均匀性。当在成像期间在显影齿轮81a中产生旋转非均匀性时,导致发生诸如模糊图像或密度非均匀性的图像缺陷。然而,在这个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用于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a的显影齿轮组78a是同一驱动(齿轮)组,以使得图像不在显影辊的接触和分离的时机形成,因此不引起图像缺陷。而且,显影马达72直接分支为彩色侧齿轮组和黑色侧齿轮组,因此相互影响不对在其它侧上的成像造成影响。例如,黑色侧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86b的影响在传递到彩色侧显影齿轮81a之前传递到显影马达72,但是作为驱动源的显影马达72不受这种旋转波动影响。出于这个原因,在黑色侧上的影响不传递到彩色侧显影齿轮。因此,即使在接触和分离操作无论相互位置如何都单独地实施时,图像质量也不被影响。
而且,利用单一显影马达72来旋转驱动显影辊,在第一成像部分的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接触和分离以及在第二成像部分的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接触和分离能够独立地实施。出于这个原因,以上构造与在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接触和分离利用专用马达实施的构造相比是便宜的,而且也无需确保布置专用马达的空间,以使得成像设备能够缩小尺寸。
(其它实施方式)
顺便而言,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彩色侧和黑色侧上的两个系统中的每个,布置有成像齿轮组、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和显影接触和分离机构,但是本发明并非限于此。例如,系统也可分成其它两个系统(诸如,黄色-品红色系统和青色-黑色系统)或也可分成3个系统或4个系统。即使采用这些构造,也能够获得与以上描述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而且,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彩色侧系统和黑色侧系统由单一驱 动源(马达)驱动,但是也可采用对于每个系统设置驱动源的构造。
而且,描述这样一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由显影马达72驱动的显影辊的显影齿轮组(显影驱动系)78和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由鼓马达71驱动的感光鼓的鼓齿轮组(鼓驱动系)76分开地布置。然而,本发明并非受限于此。也可采用这样一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82a、82b和鼓齿轮组(鼓驱动机构)76由单一马达驱动且显影齿轮组(显影驱动系)78由另一马达驱动。换言之,可能仅需要采用这样一种构造,在所述构造中,驱动力从单一马达传递到在彩色侧上的显影辊和感光鼓和在彩色侧上的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中的至少一个,且驱动力从单一马达传递到在黑色侧上的显影辊和感光鼓和在黑色侧上的显影接触和分离齿轮组中的至少一个。
而且,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4个盒构成成像部分的构造被描述为示例,但是使用的盒的数量不限于4个且可适当地按需设定。而且,作为包括所述多个成像部分作为用于利用颜色与在第二成像部分处的显影剂不同的显影剂形成图像的第一成像部分的构造,利用3个盒的构造被描述为示例,但是使用的盒的数量也不限于3且可能仅需要被适当地设定。
而且,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成像设备,打印机被描述为示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受限于此。例如,成像设备也可以是其它成像设备,诸如,复印机、传真机和具有这些机器的功能组合的多功能机器。而且,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这样一种成像设备被描述为示例,在所述成像设备中,使用中间转印部件且相应色彩的调色剂图像相继叠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而后从中间转印部件共同地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然而,成像设备并非受限于此,而也可以是这样的成像设备,其中记录材料承载部件被使用且相应色彩的调色剂图像从记录材料承载部件相继叠加地转印到记录材料上。通过将本发明应用到在这些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和显影装置之间的接触和分离构造,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将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受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旨在被最广泛地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修改和等价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