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及拍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642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头及拍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及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立体视觉的产生原理为:人类拥有两个眼睛,当两个眼睛看同一物体时,由于两个眼睛所处的角度略有不同,两个眼睛看到的图像略有差别,两个眼睛看到的图像经过大脑处理,从而形成立体的视觉效果。

为了模拟人类的立体视觉,产生了立体拍摄,现有的方法为:使用两台照相机模拟人的双眼,从而实现立体拍摄。但是现有的方案需要两套的拍摄系统,导致成本高以及同步控制精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镜头及拍摄装置,旨在解决拍摄立体视觉图像的成本高以及同步控制精度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镜头,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光通道和右光通道,在所述左光通道设有第一反射平面镜和第二反射平面镜,在所述右光通道设有第三反射平面镜和第四反射平面镜,所述第一反射平面镜、所述第三反射平面镜分别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75°,所述左光通道的前端设有第一入光口,其末端设有第一出光口,所述右光通道的前端设有第二入光口,其末端设有第二出光口,左入射光从所述第一入光口射入所述左光通道,经所述第一反射平面镜反射,射向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反射平面镜,再经所述第二反射平面镜将左入射光从所述第 一出光口射出,右入射光从所述第二入光口射入所述右光通道,经所述第三反射平面镜反射,射向位于左侧的所述第四反射平面镜,再经所述第四反射平面镜将右入射光从所述第二出光口射出,左入射光、右入射光分别经所述左光通道、所述右光通道射向同一图像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左入射光经所述左光通道后向右偏移,且射入所述第一入光口的左入射光与经所述第一出光口射出的左入射光相互平行,所述右入射光经所述右光通道后向左偏移,且射入所述第二入光口的右入射光与经所述第二出光口射出的右入射光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平面镜的末端抵接于所述第四反射平面镜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光口位于所述第二反射平面镜末端的左侧,所述第二出光口位于所述第四反射平面镜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平面镜、所述第三反射平面镜分别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3°。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拍摄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前端的镜头,所述镜头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光通道和右光通道,在所述左光通道设有第一反射平面镜和第二反射平面镜,在所述右光通道设有第三反射平面镜和第四反射平面镜,所述第一反射平面镜、所述第三反射平面镜分别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75°,所述左光通道的前端设有第一入光口,其末端设有第一出光口,所述右光通道的前端设有第二入光口,其末端设有第二出光口,左入射光从所述第一入光口射入所述左光通道,经所述第一反射平面镜反射,射向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反射平面镜,再经所述第二反射平面镜将左入射光从所述第一出光口射出,右入射光从所述第二入光口射入所述右光通道,经所述第三反射平面镜反射,射向位于左侧的所述第四反射平面镜,再经所述第四反射平面镜将右入射光从所述第二出光口射出,左入射光、右入射光分别经所述左光通道、所述右光通道射向所述图像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左入射光经所述左光通道后向右偏移,且射入所述第一入 光口的左入射光与经所述第一出光口射出的左入射光相互平行,所述右入射光经所述右光通道后向左偏移,且射入所述第二入光口的右入射光与经所述第二出光口射出的右入射光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平面镜的末端抵接于所述第四反射平面镜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光口位于所述第二反射平面镜末端的左侧,所述第二出光口位于所述第四反射平面镜的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平面镜、所述第三反射平面镜分别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3°。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同一景物的入射光线经镜头的左光通道、右光通道射向同一图像传感器,能够形成立体视觉图像所需的图像,在普通的相机装上该镜头即可,以及只需要使用到一个图像传感器,并不需要两套拍摄系统,为此,不存在同步控制的问题,从而解决现有的拍摄立体视觉图像的成本高以及同步控制精度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的俯视图;

图2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的仰视图;

图3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的光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镜头1,包括左光通道11和右光通道12,左光通道11与右光通道12左右对称布置。

在左光通道11内设有第一反射平面镜111和第二反射平面镜112,第二反 射平面镜112位于第一反射平面镜111的右侧,第一反射平面镜111的反射面与第二反射平面镜112的反射面朝向相反布置。

在右光通道12内设有第三反射平面镜121和第四反射平面镜122,第四反射平面镜122位于第三反射平面镜121的左侧,第三反射平面镜121的反射面与第四反射平面镜122的反射面朝向相反布置。

第一反射平面镜111与水平线的夹角a1为45°~75°,第三反射平面镜121与水平线的夹角a2为45°~75°,使用镜头1可以适用在不同焦距拍摄成立体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平面镜111与水平线的夹角a1为53°,第三反射平面镜121与水平线的夹角a2为5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左光通道11的前端设有第一入光口113,左光通道11的末端设有第一出光口114,外界的光线是从第一入光口113进入左光通道11,经第一出光口114从第一出光口114射出。

具体地,左入射光从第一入光口113射入左光通道11,经第一反射平面镜111反射,射向位于右侧的第二反射平面镜112,再经第二反射平面镜112将左入射光从第一出光口114射出。

同理,右光通道12的前端设有第二入光口123,右光通道12的末端设有第二出光口124,外界的光线是从第二入光口123进入右光通道12,经第二出光口124从第二出光口124射出。

具体地,右入射光从第二入光口123射入右光通道12,经第三反射平面镜121反射,射向位于左侧的第四反射平面镜122,再经第四反射平面镜122将右入射光从第二出光口124射出。

左入射光、右入射光分别经左光通道11、右光通道12射向同一图像传感器。同一景物的入射光线经镜头1的左光通道11、右光通道12射向同一图像传感器,能够形成立体视觉图像所需的图像,在普通的相机装上该镜头1即可,以及只需要使用到一个图像传感器,并不需要两套拍摄系统,为此,不存在同 步控制的问题,从而解决现有的拍摄立体视觉图像的成本高以及同步控制精度高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左入射光经左光通道11后向右偏移,且射入第一入光口113的左入射光与经第一出光口114射出的左入射光相互平行,右入射光经右光通道12后向左偏移,且射入第二入光口123的右入射光与经第二出光口124射出的右入射光相互平行。在射入左光通道11之前的左入射光方向和在经左光通道11射出的左入射光方向相同,发生变化的是左入射光向右偏移,左入射光向镜头1的中心线靠近。在射入右光通道12之前的右入射光方向和在经右光通道12射出的右入射光方向相同,发生变化的是右入射光向左偏移,右入射光向镜头1的中心线靠近。左入射光和右入射光分别经左光通道11、右光通道12后发生了位置偏移变化且方向不变地向镜头1的中心线靠近,使左入射光和右入射光都集中在镜头1的中心线附近,为此,在镜头1的中心线且为左光通道11和右光通道12的出光口处放置一个图像传感器,就能使左入射光和右入射光都射向同一个图像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平面镜112的末端抵接于第四反射平面镜122的末端。第二反射平面镜112的末端与第四反射平面镜122的末端抵接是为了减少在成图后左图像与右图像之间的阴影间隙。

在本实施中,第一出光口114位于第二反射平面镜112末端的左侧,第二出光口124位于第四反射平面镜122末端的右侧。为了使第一出光口114与第二出光口124相互靠近,使左入射光和右入射光都射向同一个图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拍摄装置,包括镜头1和图像传感器(在图未标注),镜头1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前端。

如图1和图2所示,镜头1包括左光通道11和右光通道12,左光通道11与右光通道12左右对称布置。

在左光通道11内设有第一反射平面镜111和第二反射平面镜112,第二反射平面镜112位于第一反射平面镜111的右侧,第一反射平面镜111的反射面 与第二反射平面镜112的反射面朝向相反布置。

在右光通道12内设有第三反射平面镜121和第四反射平面镜122,第四反射平面镜122位于第三反射平面镜121的左侧,第三反射平面镜121的反射面与第四反射平面镜122的反射面朝向相反布置。

第一反射平面镜111与水平线的夹角a1为45°~75°,第三反射平面镜121与水平线的夹角a2为45°~75°,使用镜头1可以适用在不同焦距拍摄成立体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平面镜111与水平线的夹角a1为53°,第三反射平面镜121与水平线的夹角a2为5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左光通道11的前端设有第一入光口113,左光通道11的末端设有第一出光口114,外界的光线是从第一入光口113进入左光通道11,经第一出光口114从第一出光口114射出。

具体地,左入射光从第一入光口113射入左光通道11,经第一反射平面镜111反射,射向位于右侧的第二反射平面镜112,再经第二反射平面镜112将左入射光从第一出光口114射出。

同理,右光通道12的前端设有第二入光口123,右光通道12的末端设有第二出光口124,外界的光线是从第二入光口123进入右光通道12,经第二出光口124从第二出光口124射出。

具体地,右入射光从第二入光口123射入右光通道12,经第三反射平面镜121反射,射向位于左侧的第四反射平面镜122,再经第四反射平面镜122将右入射光从第二出光口124射出。

左入射光、右入射光分别经左光通道11、右光通道12射向同一图像传感器。同一景物的入射光线经镜头1的左光通道11、右光通道12射向同一图像传感器,能够形成立体视觉图像所需的图像,在普通的相机装上该镜头即可,以及只需要使用到一个图像传感器,并不需要两套拍摄系统,为此,不存在同步控制的问题,从而解决现有的拍摄立体视觉图像的成本高以及同步控制精度 高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左入射光经左光通道11后向右偏移,且射入第一入光口113的左入射光与经第一出光口114射出的左入射光相互平行,右入射光经右光通道12后向左偏移,且射入第二入光口123的右入射光与经第二出光口124射出的右入射光相互平行。在射入左光通道11之前的左入射光方向和在经左光通道11射出的左入射光方向相同,发生变化的是左入射光向右偏移,左入射光向镜头1的中心线靠近。在射入右光通道12之前的右入射光方向和在经右光通道12射出的右入射光方向相同,发生变化的是右入射光向左偏移,右入射光向镜头1的中心线靠近。左入射光和右入射光分别经左光通道11、右光通道12后发生了位置偏移变化且方向不变地向镜头1的中心线靠近,使左入射光和右入射光都集中在镜头1的中心线附近,为此,在镜头1的中心线且为左光通道11和右光通道12的出光口处放置一个图像传感器,就能使左入射光和右入射光都射向同一个图像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平面镜112的末端抵接于第四反射平面镜122的末端。第二反射平面镜112的末端与第四反射平面镜122的末端抵接是为了减少在成图后左图像与右图像之间的阴影间隙。

在本实施中,第一出光口114位于第二反射平面镜112末端的左侧,第二出光口124位于第四反射平面镜122末端的右侧。为了使第一出光口114与第二出光口124相互靠近,使左入射光和右入射光都射向同一个图像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为电荷耦合元件或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