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投影仪。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多数的微型投影仪的外部形状都较为简单,投影仪机身多为箱体状,现有的光机的投影通道与光机的大小相匹配,由于光机投影为扇形分布,投影通道与光机的大小相匹配时,容易导致光线受阻,需要延长投影仪和屏幕之间的距离才能获得较大面积的投影效果,现有的投影仪在移动范围受限的情况下,投影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仪,其能够避免投影光线受阻挡,从而获得较佳的投影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投影仪,包括壳体和底座,壳体的底部与底座连接,壳体为球形,壳体包括投影部,投影部设置有投影凹面,投影凹面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第一通孔,壳体内设置有光机,光机的一端从第一通孔伸出,投影凹面向着第一通孔倾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壳体位于第一开口的部分与投影凹面远离通孔的一侧边缘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投影凹面的内径沿着第一开口到第一通孔的方向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投影凹面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并排设置,壳体内还设置有投影光源,投影光源的一端伸出第二通孔,投影凹面向着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倾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壳体还包括散热部,散热部与投影部相连,散热部与投影凹面相对设置,且散热部倾斜于投影凹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散热部距离投影凹面的距离沿着散热部的顶部到底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散热部为球形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壳体还包括出音部,出音部与散热部连接,散热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出音部的一端伸出第二开口,且与散热部位于第二开口的部分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出音外壳为圆形平板,出音外壳的圆周与散热部位于第二开口的部分通过圆形套环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底座为圆板,壳体设置有与底座匹配的连接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投影凹面,并且在投影凹面的底部设置第一通孔,使光机能够从第一通孔内穿出,光机在投影时,由于其投影光线呈扇形分布,投影凹面由于向着第一通孔倾斜,且配合光机的投影光线的扇形分布,使得投影光线在扇形分布时不会受到阻挡,同时投影凹面还能起到分散投影光线的作用,进而使投影仪的投影光线的投影范围广,加强了投影仪的投影效果,即使在移动范围受限的情况下,也能拥有较佳的投影效果。同时投影凹面配合壳体的球形结构,使投影仪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美观,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投影仪100;壳体101;底座102;连接面103;
投影部110;投影凹面111;第一通孔112;光机113;第一开口114;第二通孔115;投影光源116;
散热部120;第二开口121;圆形套环122;
出音部1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仪100,其包括壳体101和底座102,壳体101和底座102连接。
壳体101为圆球形,底座102为圆板状,壳体101的底部与底座102连接,为了增强壳体101与底座102的连接,可以在底座102内设置与壳体101球形相匹配的面,也可以将壳体101的底部设计为与底座102的圆板匹配的面。
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壳体101的底部设置有与底座102匹配的连接面103,该连接面103为圆形平面,底座102和壳体101通过该连接面103连接,连接面103使得底座102和壳体101的接触面积变大,连接效果变好,稳定性变强。
参见图1和图2,具体地,壳体101包括投影部110、散热部120和出音部130,投影部110和散热部120连接且相对设置,出音部130与散热部120连接。
壳体101内设置有光机113和投影光源116,光机113和投影光源116分别与壳体101的内部连接,且伸出壳体101。
投影部110设置有投影凹面111,投影凹面111的底部设置有与壳体101内部连通的第一通孔112,本实施例中,光机113与壳体101的内部固定连接,光机113的一端从第一通孔112伸出,光机113的端部位于该投影凹面111内,投影凹面111与壳体101的外部连通,光机113的投影光源能够通过投影凹面111投影到屏幕上,本实施例中投影凹面111向着第一通孔112倾斜,由于投影凹面111的倾斜设置,使得投影凹面111不会阻挡投影光线的扇形分布,使得投影光线的投影面积广,投影效果佳。
投影凹面111可以设置在壳体101内,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1外。本实施例中,优选投影凹面111设置在壳体101内,且壳体10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14,壳体101位于第一开口114的部分与投影凹面111远离第一通孔112的一侧边缘连接。即投影凹面111向着壳体101的内部凹陷,并且凹陷与壳体101的表面形成的开口即第一开口114。投影凹面111通过第一开口114与壳体101的外部连通,便于光机113的投影光线投影。第一通孔112位于投影凹面111的底部,光机113通过第一通孔112伸出,由于投影凹面111向着第一通孔112倾斜,所以光机113在投影时,其光线不会受到投影凹面111的阻挡,同时投影凹面111还能起到扩散其光线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投影效果。
参见图3,具体地,第一开口114为圆形,投影凹面111为碗状结构或喇叭状结构,其内径沿着第一开口114到第一通孔112的方向逐渐缩小,光机113的光线从较小的第一通孔112射出,并从较大的第一开口114投影出去,投影凹面111的设置有利于投影光线的扇形投影,且不会对投影光线起到阻挡作用,有利于加强光机113的投影效果。
参见图1,在本实施中,投影凹面111的底部还设置有与壳体101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115,壳体101内的投影光源116的一端伸出第二通孔115,该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15并排设置,光机113和投影光源116的配合投影效果更好。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15可以为两个通孔,也可以为连通的一个较大的通孔,同时供光机113和投影光源116伸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15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通孔,便于分别对光机113和投影光源116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中,投影凹面111向着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15倾斜。投影凹面111不仅仅能够扩散光机113的投影光线,同时还能扩散投影光源116的光线,有利于提高投影仪100的投影效果。
参见图1、图2和图3,散热部120主要用于对投影仪1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以保证投影仪100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散热部120与投影部110相连。为了达到最佳的投影效果,本实施例中,投影部110的投影凹面111与壳体101相交的平面,即第一开口114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放置投影仪100的桌面,也就是说,第一开口114所在的平面为竖直面,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部120与投影凹面111相对设置,且散热部120倾斜于投影凹面111。
具体而言,散热部120倾斜于第一开口114所在的平面,且散热部120距离投影凹面111的距离沿着散热部120的顶部到底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散热部120的倾斜设置,使散热部120朝向远离底座102或桌面的方向进行散热,避免在工作过程中,散热部120的散热被桌面阻挡,无法及时散热。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散热部120朝向远离底座102的方向倾斜设置,使散热部120的散热更容易,散热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及的顶部为远离底座102的一端,底部为靠近底座102的一端,在投影仪100的使用过程中,底座102与桌面接触,即顶部为远离桌面的一端,而底部为靠近桌面的一端。
由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壳体101为球形,该散热部120对应为球形网状结构,散热部120的网状结构便于其散热,且散热效果好。
参见图2和图3,同时,壳体101的出音部130与散热部120连接,散热部120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21,出音部130的一端伸出第二开口121,出音部130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101的内部,其伸出第二开口121的一端与散热部120位于第二开口121的部分连接。
出音部130在出音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将出音部130通过第二开口121与散热部120连接,便于散热部120对出音部130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有利于维持投影仪100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出音部130为圆形平板,在该圆形平板上设置有多个出音孔便于投影仪100出音,出音部130的圆周与散热部120位于第二开口121的部分通过圆形套环122连接。圆形套环122的内侧与出音部130连接,外侧与散热部120连接,通过圆形套环122将出音部130和散热部120连接,且形成一个整体,由于出音部130为圆形平板,而壳体101为球形,该出音部130所在的平面可以看做是壳体101的一个截面,出音部130将壳体101位于出音部130的部分截成圆形平面,使得出音部130以圆形平面的范围进行出音,而非以弧形面的方式进行出音,而弧形面距离出音部130的距离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出音强、部分出音弱,出音效果不均匀,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出音部130设计为圆形平面,确保圆形平面与出音部130距离均一,出音效果更均匀。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壳体101并非是一个完整的球形结构,在壳体的球形结构上,投影凹面111、出音部130和连接面103均形成截面,使壳体101的球形结构上存在三个平面,其中投影凹面111向着壳体101的内部凹陷,而出音部130和连接面103均形成圆形截面。通过本实施例中投影凹面111、出音部130和连接面103的截面的设计,使得壳体101的结构棱角更加凸出,线条感更强,用户的感官体验更好。
参见图1和图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投影凹面111,并且在投影凹面111的底部设置第一通孔112,使光机113能够从第一通孔112内穿出,光机113在投影时,由于其投影光线呈扇形分布,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投影凹面111由于向着第一通孔112倾斜,且配合光机113的投影光线的扇形分布,使得投影光线在扇形分布时不会受到阻挡,同时投影凹面111还能起到分散投影光线的作用,进而使投影仪100的投影光线的投影范围广,加强了投影仪100的投影效果,即使在移动范围受限的情况下,也能拥有较佳的投影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