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730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属于虚拟现实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随着近几年的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大众化,走近普通消费者,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接触到虚拟现实技术,这其中尤以虚拟现实眼镜发展最为迅速,也最能被大众所接收,现有的虚拟现实眼镜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内置图像输出屏幕,通过内部存储或外部接入方式所实现的虚拟现实;另一种是基于双眼视角,采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3D播放模式实现虚拟现实,前者价格高、效果明显;后者效果若,但较低的价格更能贴近大众,即使现在的技术人员不断在针对这两种产品进行改进与创新,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发现长时间佩戴此眼镜,佩戴者面部眼眶一周会留下一圈印痕,并且使得佩戴者眼眶变得不舒服,因此,在实现虚拟现实技术感受的同时,却忽略了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虚拟现实眼镜进行改进,引入智能电控切换是眼眶接触机构,能够达到抗疲劳效果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包括虚拟现实眼镜本体和横向环形固定带,横向环形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与虚拟现实眼镜本体的两侧面相连接;还包括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双气嘴微型气泵、控制按钮;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双气嘴微型气泵、控制按钮进行供电;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的长度、第二柔环形性储气软管的长度均与虚拟现实眼镜本体上观看孔所在面的周长相适应,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沿虚拟现实眼镜本体上观看孔所在面的边缘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且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不遮挡虚拟现实眼镜本体上观看孔所在区域;双气嘴微型气泵设置在横向环形固定带中间位置的外侧面上,且控制模块、电源和控制按钮设置在双气嘴微型气泵的外侧面上,双气嘴微型气泵的两个气嘴分别连接第一导气管的一端、第二导气管的一端,第一导气管沿虚拟现实眼镜本体其中一侧面与双气嘴微型气泵之间横向环形固定带的外侧面设置,且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相连通;第二导气管沿虚拟现实眼镜本体另一侧面与双气嘴微型气泵之间横向环形固定带的外侧面设置,且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双气嘴微型气泵中的电机为无刷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针对现有虚拟现实眼镜进行改进,引入智能电控切换是眼眶接触机构,针对虚拟现实眼镜本体上观看孔所在面的边缘,由外向内依次设计设置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并在控制模块针对所设计引入双气嘴微型气泵的智能控制下,智能适时择一切换经第一导气管或第二导气管为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或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继续充放气操作,通过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彼此之间切换式的膨胀或缩小,实现针对佩戴者眼眶的支撑,避免佩戴者眼眶同一部位的长时间接触,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实现抗疲劳功能;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中,针对双气嘴微型气泵中的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具有高效的抗疲劳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能够由此保证所引入智能电控切换是眼眶接触机构的体积,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设计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高效抗疲劳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控制了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的整体体积,使其具有高效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虚拟现实眼镜本体,2.横向环形固定带,3.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5.第一导气管,6.第二导气管,7.控制模块,8.电源,9.双气嘴微型气泵,10.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包括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和横向环形固定带2,横向环形固定带2的两端分别与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的两侧面相连接;还包括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第一导气管5、第二导气管6、控制模块7,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7相连接的电源8、双气嘴微型气泵9、控制按钮10;电源8经过控制模块7分别为双气嘴微型气泵9、控制按钮10进行供电;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的长度、第二柔环形性储气软管4的长度均与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上观看孔所在面的周长相适应,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沿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上观看孔所在面的边缘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且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不遮挡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上观看孔所在区域;双气嘴微型气泵9设置在横向环形固定带2中间位置的外侧面上,且控制模块7、电源8和控制按钮10设置在双气嘴微型气泵9的外侧面上,双气嘴微型气泵9的两个气嘴分别连接第一导气管5的一端、第二导气管6的一端,第一导气管5沿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其中一侧面与双气嘴微型气泵9之间横向环形固定带2的外侧面设置,且第一导气管5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相连通;第二导气管6沿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另一侧面与双气嘴微型气泵9之间横向环形固定带2的外侧面设置,且第二导气管6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相连通。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针对现有虚拟现实眼镜进行改进,引入智能电控切换是眼眶接触机构,针对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上观看孔所在面的边缘,由外向内依次设计设置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并在控制模块7针对所设计引入双气嘴微型气泵9的智能控制下,智能适时择一切换经第一导气管5或第二导气管6为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或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继续充放气操作,通过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彼此之间切换式的膨胀或缩小,实现针对佩戴者眼眶的支撑,避免佩戴者眼眶同一部位的长时间接触,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实现抗疲劳功能低。

基于上述设计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双气嘴微型气泵9中的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具有高效的抗疲劳效果,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而且针对控制模块7,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不仅如此,针对电源8,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能够由此保证所引入智能电控切换是眼眶接触机构的体积,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设计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高效抗疲劳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控制了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的整体体积,使其具有高效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包括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和横向环形固定带2,横向环形固定带2的两端分别与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的两侧面相连接;还包括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第一导气管5、第二导气管6、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纽扣电池、双气嘴微型气泵9、控制按钮10;纽扣电池经过单片机分别为双气嘴微型气泵9、控制按钮10进行供电;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的长度、第二柔环形性储气软管4的长度均与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上观看孔所在面的周长相适应,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沿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上观看孔所在面的边缘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且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不遮挡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上观看孔所在区域;双气嘴微型气泵9中的电机为无刷电机,双气嘴微型气泵9设置在横向环形固定带2中间位置的外侧面上,且单片机、纽扣电池和控制按钮10设置在双气嘴微型气泵9的外侧面上,双气嘴微型气泵9的两个气嘴分别连接第一导气管5的一端、第二导气管6的一端,第一导气管5沿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其中一侧面与双气嘴微型气泵9之间横向环形固定带2的外侧面设置,且第一导气管5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相连通;第二导气管6沿虚拟现实眼镜本体1另一侧面与双气嘴微型气泵9之间横向环形固定带2的外侧面设置,且第二导气管6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相连通。实际应用中,使用者将所设计的抗疲劳虚拟现实眼镜佩戴在头上进行观看,同时,使用者按动控制按钮10控制所设计的智能电控切换是眼眶接触机构开始工作,其中,单片机首先控制双气嘴微型气泵9工作,使得双气嘴微型气泵9仅经第一导气管5向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进行充气,使得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充气膨胀,则此时使用者面部的眼眶部位就与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相接触,同时单片机开始计时,当计时达到预设时长时,则单片机首先控制双气嘴微型气泵9工作,使得双气嘴微型气泵9仅经第二导气管6向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进行充气,使得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充气膨胀,紧接着,单片机控制双气嘴微型气泵9工作,使得双气嘴微型气泵9仅经第一导气管5针对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进行抽气,使得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抽气缩小,同时,单片机重新开始计时,当再次计时达到预设时长时,单片机再执行上述控制,实现第一环形柔性储气软管3、第二环形柔性储气软管4之间的切换,由此避免使用者面部眼眶同一位置长时间收到压迫,提高了使用感受,实现了抗疲劳效果;当使用者不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智能适时防疲劳虚拟现实眼镜时,只需按动控制按钮10控制所设计的智能电控切换是眼眶接触机构停止工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