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投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962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投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部投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凑型的三面折幕的背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三面折幕背投立体显示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将计算机生成的一组或三组立体图像信号显示到大屏幕上,通过提高水平视场角给使用者提供超大视场图像。

三面折幕背投立体显示系统通常包含三个相邻的背投屏幕以及相关的投影机等。相邻的两个背投屏幕之间夹角超过90度的。

现有系统类系统存在的几大问题:

(1)安装场地受限问题

一套传统三面折幕背投立体显示系统至少需要10m x 20m x 3.6m的安装空间,大多数用户没有这个场地条件。

(2)投资巨大问题

高质量的三面折幕背投立体显示系统起步价超过400万元/套。这类系统过去的用户只能是汽车设计和军工单位,对大多数用户尤其是教育用户属于可望不可及。

(3)系统安装和维护负担

高质量的三面折幕背投立体显示系统安装对建筑影响比较大,很多时候搬运屏幕材料需要对门窗进行拆卸,装好后基本上无法搬迁。对使用换进的温度湿度要求高,给运行维护带来比较大的负担。

总之,现有技术中的三面折幕背投系统,占用空间大,安装和维护工作繁重,造价高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三面折幕背投系统,占用空间大,安装和维护工作繁重,造价高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投显示装置,其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背投单元;

所述背投单元包括投影机、屏幕和反射镜;

所述投影机设置在屏幕后方,用于向外射出影像信息;

所述反射镜设置在屏幕后方,用于将所述投影机射出的影像信息反射到所述屏幕上。

进一步地,所述屏幕为背投硬屏幕。

进一步地,所述背投单元包括2-5块所述反射镜,相邻两块反射镜之间呈夹角设置,用于承接并反射投影机的所有影像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背投显示装置包括2块以上的所述背投单元,2块以上背投单元的屏幕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平面的或者曲面的投影幕墙。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屏幕之间的光学缝隙小于1mm。

进一步地,所述背投显示装置包括计算机,所有所述投影机与所述计算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背投显示装置包括左背投组、中背投组和右背投组,左背投组、中背投组和右背投组分别包括1个或者若干个所述背投单元;

左背投组的屏幕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平面的左投影幕墙;

中背投组的屏幕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平面的中投影幕墙;

右背投组的屏幕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平面的右投影幕墙;

所述左投影幕墙、中投影幕墙和右投影幕墙依次连接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左投影幕墙、中投影幕墙和右投影幕墙的高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左投影幕墙与所述中投影幕墙之间、所述中投影幕墙与右投影幕墙之间分别成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左投影幕墙与所述中投影幕墙之间的夹角、所述中投影幕墙与右投影幕墙之间的夹角为100-160度。

进一步地,所述背投单元还包括壳体或者机械结构,所述投影机、屏幕和反射镜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或者机械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背投单元包括4块所述反射镜。

进一步地,所述投影机设置在所述背投单元的上部,所述投影机背靠所述屏幕设置;4块所述反射镜设置在背投单元的中下部,分别从左、中、右和下四个方向面对所述投影机镜头设置,4块所述反射镜倾斜设置用于将投影机的影像信息反射到所述屏幕的背部。

进一步地,所述投影机的灯泡为冷光源灯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投显示装置,采用模块化设置,即由多个投影单元组成,所有的投影单元与计算机或者图形工作站连接,图形工作站或者计算机利用三维立体生产软件分别向各个投影单元输送影像信息,软件将根据每块屏幕的物理分辨率、系统眼点位置及操作反馈进行系统参数实时调节显示,多块屏幕上图像保持立体同步更新,由此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设置,并且每个模块内的通过反射镜来反射摄影机的影像信息,与现有技术的投影机直接向一面屏幕投送相比,空间占用小,水平视场角大,显示系统的占用空间显著缩小,大多数普通办公场所即能容纳。而且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总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同时该背投显示装置维护简单,便于拆装和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投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背投显示装置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投显示装置的背投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投显示装置的背投单元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

10-背投单元; 11-投影机; 12-屏幕;

13-反射镜; 10a-左背投组; 10b-中背投组;

10c-右背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投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背投显示装置A向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投显示装置的背投单元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投显示装置的背投单元的后视图。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投显示装置,其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背投单元10;

背投单元10包括投影机11、屏幕12和反射镜13;

投影机11设置在屏幕12后方,用于向外射出影像信息;

反射镜13设置在屏幕12后方,用于将投影机11射出的影像信息反射到屏幕12上。

背投单元10包括2-5块反射镜13,相邻两块反射镜13之间呈夹角设置,用于承接并反射投影机11的所有影像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背投显示装置的背投单元可以单独使用,当然可以由多块组合使用。

2块以上背投单元10的屏幕12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平面的或者曲面的投影幕墙。

而相邻屏幕12之间的光学缝隙小于1mm,从而使得整体的投影幕墙视觉效果更优。

背投显示装置包括计算机或者图形工作站,所有投影机11与计算机或者图形工作站连接。

图形工作站或者计算机利用三维立体生产软件分别向各个投影单元输送影像信息,软件将根据每块屏幕的物理分辨率、系统眼点位置及操作反馈进行系统参数实时调节显示,多块屏幕上图像保持立体同步更新,由此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当有多个背投单元拼接时,背投显示装置包括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左背投组10a、中背投组10b和右背投组10c,左背投组10a、中背投组10b和右背投组10c分别包括若干个背投单元10;

其中如图2所示,左背投组10a的2个上下设置的屏幕12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平面的左投影幕墙;

中背投组10b的2个上下设置的屏幕12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平面的中投影幕墙;右背投组10c的2个上下设置的屏幕12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平面的右投影幕墙;

左投影幕墙、中投影幕墙和右投影幕墙依次连接设置,且左投影幕墙、中投影幕墙和右投影幕墙的高度一致。

左投影幕墙与中投影幕墙之间、中投影幕墙与右投影幕墙之间分别成夹角α设置。

优选地,左投影幕墙与中投影幕墙之间的夹角、中投影幕墙与右投影幕墙之间的夹角α分别为150度。

另外,背投单元10还包括壳体(未示出),投影机11、屏幕12和反射镜13固定设置在壳体上,从而便于拆卸、运输和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拼装和维护。

如图4所示,背投单元10包括4块反射镜13。

投影机11设置在背投单元10的上部,投影机11背靠屏幕12设置;4块反射镜13设置在背投单元10的中下部,分别从左、中、右和下四个方向面对投影机11镜头设置,4块反射镜13倾斜设置用于将投影机11的影像信息反射到屏幕12的背部。

其中,投影机11的灯泡为高效冷光源灯泡,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投显示装置,采用模块化设置,即由多个投影单元组成,所有的投影单元与计算机或者图形工作站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设置,并且每个模块内的通过反射镜来反射摄影机的影像信息,与现有技术的投影机直接向屏幕投送相比,空间占用小,显示系统的占用空间显著缩小,大多数普通办公场所即能容纳。

而且制造成本大副降低,总成本仅为原有设备的三分之一。同时该背投显示装置维护简单,便于拆装和运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