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237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虚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向观察者提示由图像显示元件等形成的图像的虚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佩戴于观察者的头部的头戴式显示器(以下,也称为HMD)等的虚像显示装置,公知有设置左右一对显示装置并向双眼分别投影图像光的双眼类型的显示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3)。在该情况下,若在双眼观察时左右的图像显示的位置偏移变显著(例如产生大于或等于数个像素大小的偏移),则存在观察者无法将左右的图像识别为相称的图像而使继续视听图像变得困难的担忧。因此,在双眼类型的虚像显示装置中,针对左右一对显示装置,为了不使右眼用与左眼用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增大,而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可靠地定位固定,且在各部的组装后不产生产品的形变非常重要。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将右眼用的显示装置与左眼用的显示装置分别集中地组装于金属制的框架的大致一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7),而维持作为光学系统的精度,并且抑制左右的图像显示的位置偏移。即,使金属制的框架担负精度与强度,从而防止左右一对显示装置的位置偏移。

另一方面,虚像显示装置在供观察者佩戴时,轻型化、小型化的要求也较高。然而,若欲如上述那样例如使金属制的框架维持足够的精度与强度,则框架部分的轻型化、小型化自然被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26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601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4899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轻型化和/或小型化,并且抑制双眼观察时的左右的图像显示的偏移的虚像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虚像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它们与左右的眼睛对应地设置一对并分别对图像光进行导光而使其被目视确认;以及框架部,其与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双方连接地设置,并包含对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的相对的位置进行固定的厚壁构造的中央部。

在上述虚像显示装置中,在框架部中,以在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之间与双方连接的方式设置厚壁构造的中央部,能够通过该中央部对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的相对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与例如通过框架部一体地担负光学系统整体的支承固定的构成相比,能够实现框架部的轻型化和/或小型化以及装置整体的轻型化和/或小型化,并且,能够通过中央部抑制双眼观察时的左右的图像显示的偏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在朝向中央部延伸的前端侧分别具有突起部,对中央部而言,夹持并固定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的突起部,从而形成厚壁构造。在该情况下,夹持并固定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的突起部,从而形成厚壁构造,进而能够使中央部维持左右的图像显示的偏移抑制用的足够的组装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框架部具有从中央部沿着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延伸的支承体,支承体形成与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的基端侧分别对应的第一周边部以及第二周边部,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与支承体的第一周边部以及第二周边部分别连接并被固定。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佩戴时接近鼻子的中央侧与接近耳朵的周边侧的分离的两处固定各导光部,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左右的图像显示的偏移抑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对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而言,在基端侧分别与第一镜筒部以及第二镜筒部连接,上述第一镜筒部以及第二镜筒部分别收纳使来自图像元件的图像光入射至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的第一投影透镜以及第二投影透镜,并且上述第一镜筒部以及第二镜筒部经由第一镜筒部以及第二镜筒部分别与框架部连接并被固定。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经由第一镜筒部以及第二镜筒部固定于框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对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而言,在与导光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厚度地形成多个面,通过在多个面中的全反射来对图像光进行导光。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多个面的全反射对图像光进行导光,从而能够使观察者目视确认基于虚像的图像。另外,在与导光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厚度,从而能够形成上述方式所必要的视角的图像,并且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也能够作为保持装置整体的强度的部件发挥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中央部具有对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进行螺纹紧固固定的螺纹紧固固定部。在该情况下,通过螺纹紧固固定能够进行稳固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螺纹紧固固定部具有板状的保持件,该板状的保持件形成用于夹持并固定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的固定面。在该情况下,通过板状的保持件,能够面状地按压而进行固定,因此能够进行足够的强度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保持件具有与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的配置对应地左右均等地延展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均等地面状按压并固定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保持件与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中的形成于朝向中央部延伸的前端侧的突起部的面抵接。在该情况下,能够面状地按压并固定突起部的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螺纹紧固固定部具有多个螺纹紧固孔,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分别具有与多个螺纹紧固孔对应的U字构造的螺纹紧固部。在该情况下,将螺纹紧固部形成U字构造,从而能够抑制例如在进行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所需的涂镀处理时在螺纹紧固部产生滴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螺纹紧固固定部具有三处以上的螺纹紧固孔。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面状的作用进行固定,因此能够进行足够的强度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螺纹紧固固定部具有三处螺纹紧固孔,所述三处螺纹紧固孔用于在以下三点进行三点紧固,即其中两点分别固定第一导光部以及固定第二导光部,另一点在框架部的中央的一点固定。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导光部的组装时,进行容易并且可靠的定位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使图像光与外界光重叠来使其分别被目视确认。在该情况下,能够进行基于透视的目视确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其他实施方式,框架部作为从中央部沿着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延伸的支承体具有镁框架。在该情况下,能够构成轻型且足够的强度的框架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实施方式的虚像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外观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2A是虚像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图2B是侧剖视图。

图3A是虚像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3B是仰视图。

图4是表示局部放大虚像显示装置的侧剖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对图像光的光路示意性地进行说明的图。

图6A是对不存在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的图像的识别示意性地进行说明的图,图6B是对存在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的图像的识别示意性地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局部放大虚像显示装置的侧剖面的其他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A以及图8B是用于对框架部的中央部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框架部的中央部的构造的图。

图10A~图10C是用于对框架部的中央部的导光部的连接示意性地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用于对导光部向镜筒部的组装进行说明的图。

图12A~图12C是用于对导光部以及镜筒部向框架部的组装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说明

10…导光部件;11…导光部分;12…导光部分;20、20a、20b…导光装置(导光部);30、30a、30b…投影透镜;39、39a、39b…镜筒部;50…透光部件;80、80a、80b…图像显示装置;100…虚像显示装置;100A、100B…显示装置;101a、101b…光学部件(导光部);102…框架部;102a…中央部;102b…支承体;102c、102d…周边部;102g…罩部件;102p…主体部分;105a、105b…像形成主体部;AX…入射侧光轴;EL…有机;FF…板状部件;FF1…固定面;GL…图像光;HB1、HB2、GC、G1、G2…孔;HA1、HA2…螺孔;HC、H1、H2…孔;HL…外界光;IP…映像;K1、K2…孔;LE…左眼;LP…图像;MP…中央支承部;PF…布线用部件;RE…右眼;RP…图像;S11-S15…面;S51-S53…透过面;SC1-SC3…螺钉;SF…螺纹紧固固定部;MF…保持件;SK1、SK2…螺纹紧固部;SS1、SS2…螺纹紧固部;TP1、TP2…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等,对本实用新型的虚像显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图2A、图2B、图3A以及图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虚像显示装置100是具有眼镜那样的外观的头戴式显示器,能够使佩戴该虚像显示装置100的观察者或者使用者目视确认基于虚像的图像光(图像光),并且能够使观察者以透视的方式目视确认或者观察外界像。虚像显示装置100具备第一显示装置100A、第二显示装置100B以及框架部102。

第一显示装置100A以及第二显示装置100B是分别形成右眼用与左眼用的虚像的部分,分别具备以能够透视的方式覆盖观察者的眼前的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与第一像形成主体部105a以及第二像形成主体部105b。第一像形成主体部105a以及第二像形成主体部105b后述,但分别由收纳于镜筒部39的投影透镜30(例如参照图3B、图11等)等的像形成用的光学系统、显示装置(图像元件)等构成。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是对由第一像形成主体部105a以及第二像形成主体部105b形成的图像光进行导光,并且重叠地目视确认外界光与图像光的导光部,而构成导光装置。以下,将第一光学部件101a或者第二光学部件101b也设为导光装置20。此外,第一显示装置100A以及第二显示装置100B即便单独也作为虚像显示装置发挥功能。

框架部102是呈U字状弯折的细长的部件,且是金属制的一体部件。此处,作为一个例子,框架部102由镁合金构成,即,框架部102是将作为金属制的一体部件的镁框架作为主体部分102p构成的。另外,如图所示,框架部102具有与第一光学部件101a和第二光学部件101b(作为一对导光部的导光装置20)双方连接地设置的厚壁构造的中央部102a以及从中央部102a沿着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延伸并且形成呈U字状弯折的位置的支承体102b。此外,在该情况下,支承体102b由镁框架构成。

中央部102a夹持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的前端侧,从而对它们的相对的位置进行固定。除此之外,支承体102b形成作为呈U字状弯折的部分的第一周边部102c以及第二周边部102d,在第一周边部102c以及第二周边部102d与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分别连接(组装),从而使彼此的固定进一步稳固。此外,如上,作为一个例子,由镁框架构成框架部102,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铝等为主体形成框架部102。

此外,设置有从框架部102的左右两端向后方延伸的作为镜腿部分的脚丝104,从而能够与观察者的耳朵、太阳穴等抵接来进行支承。另外,第一像形成主体部105a以及第二像形成主体部105b也可以从框架部102附加于脚丝104的部分。

此外,如图4所示,在设置于框架部102与导光装置20之间的空间内收纳有各种信号发送、电力供给用的布线用部件PF。布线用部件PF例如被板状部件FF等分隔,从而能够不与构成光学系统的部件、组装它们的部件等直接接触。另外,板状部件FF也作为遮光部件发挥功能,从而抑制产生在导光装置20进行图像光的导光时,进入不希望的光,而成为杂光(泄漏光)等被目视确认之类的情况。

以下,参照图5,对用于进行基于虚像显示装置100的图像光的导光的构造等的一个例子示意性地进行说明。此外,用于进行图像光的导光的装置如已经叙述的那样,是第一显示装置100A以及第二显示装置100B(参照图1等),但第一显示装置100A以及第二显示装置100B具有左右对称且相同的构造,因此仅对第一显示装置100A进行说明,省略对第二显示装置100B的说明。如图5所示,第一显示装置100A具备:形成图像光的图像显示装置80、收纳于镜筒部39的成像用的投影透镜30、对经由图像显示装置80以及投影透镜30的图像光进行导光的导光装置20(第一光学部件101a)。导光装置20由导光以及透视用的导光部件10与透视用的透光部件50构成。

图像显示装置80能够形成例如由有机EL等的自发光型的元件构成的图像显示元件(图像元件)。另外,除了例如作为透射式的空间光调制装置的图像显示元件(图像元件)之外,也可以形成具有作为向图像显示元件射出照明光的背光灯的照明装置(未图示)、对动作进行控制的驱动控制部(未图示)的构成。

对投影透镜30而言,是作为构成要素例如具备沿着入射侧光轴AX并排的多个(例如三个)光学元件(透镜)的投影光学系统,这些光学元件如已经叙述的那样,被镜筒部39收纳和/或支承。此外,该光学元件例如由包含非轴对称的非球面(非轴对称非球面)与轴对称的非球面(轴对称非球面)双方的非球面透镜构成,从而能够与导光部件10的一部分协作地在导光部件10的内部形成与显示像对应的中间像。投影透镜30使由图像显示装置80形成的图像光朝向导光装置20投影、入射。

如已经叙述的那样,导光装置20由导光以及透视用的导光部件10与透视用的透光部件50构成。导光部件10是棱镜型的导光装置20的一部分,且是一体的部件,但能够划分成光射出侧的第一导光部分11与光入射侧的第二导光部分12进行捕捉。透光部件50是对导光部件10的透视功能进行辅助的部件(辅助光学块),与导光部件10固定为一体而成为一个导光装置20。导光装置20例如被螺纹紧固于镜筒部39,从而被高精度地定位固定于投影透镜30。此外,镜筒部39考虑为形成黑色的树脂制。

导光部件10作为具有光学的功能的方面,具有第一面S11~第五面S15。其中,第一面S11与第四面S14连续地邻接,第三面S13与第五面S15连续地邻接。另外,在第一面S11与第三面S13之间配置有第二面S12。在第二面S12的表面附带设置有半透半反镜层。该半透半反镜层是具有透光性的反射膜(即半透过反射膜),成膜金属反射膜、电介质多层膜,从而被形成,进而能够适当地设定相对于图像光的反射率。

以下,参照图5对图像光(此处形成图像光GL。)的光路简要地进行说明。导光部件10使图像光GL从投影透镜30入射,并且通过第一面S11~第五面S15中的反射等使其朝向观察者的眼睛导光。具体而言,来自投影透镜30的图像光GL首先入射至第四面S14并被第五面S15反射,从内侧再次入射至第四面S14并被全反射,入射至第三面S13并被全反射,入射至第一面S11并被全反射。被第一面S11全反射的图像光GL入射至第二面S12,而局部地透过设置于第二面S12的半透半反镜层,并且也被局部地反射而再次入射并通过第一面S11。通过了第一面S11的图像光GL入射为与观察者的眼睛或其等价位置大致平行的光束。换句话说,观察者通过作为虚像的图像光观察图像。

透光部件50是如已经叙述的那样与导光部件10固定为一体,而成为一个导光装置20,并对导光部件10的透视功能进行辅助的部件(辅助光学块)。对透光部件50而言,作为具有光学功能的方面,具有第一透过面S51、第二透过面S52以及第三透过面S53。第二透过面S52配置于第一透过面S51与第三透过面S53之间。第一透过面S51处于在导光部件10的第一面S11延长的面上,第二透过面S52是与第二面S12接合而被一体化的曲面,第三透过面S53处于在导光部件10的第三面S13延长的面上。

如上所述,导光装置20通过导光部件10使图像光被观察者目视确认,并且通过导光部件10与透光部件50的协作使观察者观察形变较少的外界像。即,作为构成应该被目视确认的外界像的成分光的外界光中的、向比导光部件10的第二面S12更靠+X侧入射的光通过第一导光部分11的第三面S13与第一面S11,但此时,由于第三面S13与第一面S11成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平面(屈光度大致为0),所以几乎不产生象差等。另外,外界光中的、向比导光部件10的第二面S12更靠-X侧入射的光,换句话说,入射至透光部件50的光在通过设置于该透光部件50的第三透过面S53与第一透过面S51时,由于第三透过面S53与第一透过面S51成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平面,所以不产生象差等。并且,外界光HL中的、入射至与导光部件10的第二面S12对应的透光部件50的光在通过第三透过面S53与第一面S11时,由于第三透过面S53与第一面S11成为相互大致平行的平面,所以几乎不产生象差等。据此,观察者隔着透光部件50观察不存在形变的外界像。

另外,导光装置20在与图像光GL行进的导光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例如数毫米左右),如上述那样形成多个面S11~S15,通过多个面S11~S15中的全反射对图像光GL进行导光。在该情况下,在与导光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厚度,从而能够形成上述方式所必要的视角的图像,并且导光装置20自身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从而也作为保持作为虚像显示装置100整体的强度的部件发挥功能。

上述的构成即使在第二显示装置100B(参照图1等)中也相同。由此,能够分别形成与左右的眼睛分别对应的图像。

如上,在通过一对显示装置100A、100B形成与左右的眼睛分别对应的图像的情况下,假设,若在双眼观察时左右的图像显示的位置偏移变显著,则存在观察者无法将左右的图像识别为相称的图像而使继续视听图像变得困难的担忧。图6A示意性地表示不存在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的图像的识别。

具体地进行说明,图6A示出了在由观察者的右眼RE目视确认由右眼用的第一显示装置100A(参照图1等)形成的图像RP,由观察者的左眼LE目视确认由左眼用的第二显示装置100B(参照图1等)形成的图像LP的情况下,在图像RP与图像LP的相对的位置不存在偏移,而以希望的角度到达各眼睛RE、LE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观察者能够基于从自己的双眼LE、RE获得的信息识别表示为映像IP的相称且不存在偏移的一个图像。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若在图像RP与图像LP的相对的位置产生偏移,则观察者无法基于从自己的双眼LE、RE获得的信息识别不存在偏移的图像,例如有时导致在表示为映像IP的状态下识别。例如若产生数个像素大小以上的偏移,则存在成为上述的情况的可能性。为了防止上述的情况,针对左右一对显示装置,以不使右眼用与左眼用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增大的方式,进行可靠地定位固定,从而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得在各部的组装后不产生产品的形变等非常重要。然而,通常,虚像显示装置在供观察者佩戴时,轻型化、小型化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例如若使支承导光部的框架侧的整体变得稳固,则框架侧的轻型化、小型化自然被限制。与此相对,在本申请实用新型中,如上述那样,将框架部102的中央部102a形成厚壁构造,从而能够进行稳固的固定,并且与其他的部件协作维持精度强度,从而框架部102形成不必需要使整体变得稳固的构成,而实现装置整体的轻型化和/或小型化。

以下,参照图7等,对框架部102的中央部102a等的构造更加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虚像显示装置100的侧剖面的一个例子的图,特别地表示框架部102的中央部102a的剖面构造。另外,图8A以及图8B也是用于对中央部102a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从底面侧观察的图),针对构成中央部102a的各部以删除一部分而容易观察其他的一部分的方式进行描绘。另外,图9是从其他的角度(从背面侧)观察中央部102a的构造的图,且是表示中央部102a夹持一对导光装置20的情况的图。

如图7、图8A以及图8B等所示,中央部102a是作为镁框架的支承体102b的一部分,且具有形成中央的位置的中央支承部MP以及与中央支承部MP协作来夹持并固定一对导光装置20的螺纹紧固固定部SF。此外,螺纹紧固固定部SF被罩部件102g(参照图3B等)覆盖。螺纹紧固固定部SF由作为主要部件的板状的保持件MF与用于固定保持件MF的螺钉(省略图示)构成。保持件MF是使用例如厚度0.6mm左右的不锈钢(SUS)所成形的板状的部件,具有等腰梯形形状或者等腰三角形形状(或者正三角形)那样的左右均等地延展的形状。另外,保持件MF具有作为与一对导光装置20(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对应地设置的螺纹紧固用的孔(螺纹紧固孔)的第一孔H1以及第二孔H2,并且,具有处于它们之间的中央孔HC。若对这些孔HC、H1、H2的位置关系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则中央孔HC配置于第一孔H1以及第二孔H2之间亦即距这些等距离或者大致等距离的中央位置,并且配置于不处于从第一孔H1至第二孔H2的一条直线上的位置。即,这些三个螺纹紧固孔HC、H1、H2成为相互不在一条直线上并排,而在俯视时成为等腰三角形(或者正三角形)的顶点的配置。此外,在中央支承部MP设置有与螺纹紧固孔HC、H1、H2分别对应的螺钉承载孔GC、G1、G2,从螺纹紧固孔HC、H1、H2向螺钉承载孔GC、G1、G2安装螺钉,从而进行紧固。由此,在中央部102a中,能够面状地均衡按压并夹持一对导光装置20(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另外,在以上的构成中,保持件MF也能够称为具有与上述的三个螺纹紧固孔HC、H1、H2对应的形状。即,保持件MF呈等腰梯形形状或者接近该形状的形状,从而各端部以沿着以三个螺纹紧固孔HC、H1、H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各边的方式左右均等地延伸。由此,在夹持并固定由左右一对构成的导光装置20时,将螺纹紧固孔的位置设为两端取得平衡,并且以面状地按压的方式发挥作用。

另外,例如如图8A等所示,在一对导光装置20(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的前端侧(朝向中央部102a延伸的一侧)分别形成有作为夹持于中央部102a的部分的板状的突起部TP1、TP2,在各突起部TP1、TP2分别形成有与螺纹紧固固定部SF的螺纹紧固孔H1、H2(进一步为螺钉承载孔G1、G2)分别对应的U字构造的螺纹紧固部SS1、SS2。螺纹紧固部SS1、SS2被保持件MF中的形成螺纹紧固孔H1、H2的部分与中央支承部MP中的形成螺钉承载孔G1、G2的部分夹持。此外,螺纹紧固部SS1、SS2成为U字构造,从而在针对各导光装置20例如进行硬涂层等的成膜处理时,能够抑制在螺纹紧固部SS1、SS2垂滴、积存涂镀液。

此外,例如由图9可知,例如保持件MF在高度方向(Y方向)具有凹凸等,从而能够在中央部102a设置少许的空间,例如也可以利用该空间通过插入式等设置用于供内框架安装的部件、鼻托部(鼻垫)等。

以下,参照示意性地表示的图10A~图10C,对上述的具有螺纹紧固固定部SF的中央部102a固定一对导光装置20(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的情况的一个例子更加具体地进行说明。首先,在该情况下,如各图中的例如图10A所示,使一对导光装置20的螺纹紧固部SS1、SS2与具有三个螺纹紧固孔HC、H1、H2的螺纹紧固固定部SF(保持件MF)中的、第一孔H1以及第二孔H2对应,与此同时进行一对导光装置20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即两者所成的角度、高度位置等的姿势调整。然后,如图10B以及图10C所示,针对三个螺纹紧固孔HC、H1、H2,通过构成螺纹紧固固定部SF的螺钉SC1~SC3进行螺纹紧固,从而维持一对导光装置20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并固定。在该情况下,一对导光装置20中的作为一方的板状的前端部的突起部TP1通过螺钉SC1与螺钉SC3的紧固而与板状的保持件MF面抵接并被面状按压,作为另一方的板状的前端部的突起部TP2也相同地,通过螺钉SC2与螺钉SC3的紧固而与板状的保持件MF面抵接并被面状按压。另外,在该情况下,一对导光装置20被保持件MF的固定面FF1与中央支承部MP侧的面在三处通过螺纹紧固边面状按压边固定,从而在前后方向(在图中为Z方向)成为厚壁的构造,进而组装变得稳固。另外,除了突起部TP1、TP2具有某种程度的高度方向(在图中为Y方向)的厚度并在该方向进行螺纹紧固之外,例如保持件MF使用某种程度的厚度的不锈钢(SUS),从而在高度方向也成为厚壁的构造,进而组装变得稳固。另外,特别地,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图10C所示,保持件MF在中央孔HC的位置且在高度方向(Y方向)具有凹凸,从而成为中央孔HC的位置向中央支承部MP侧突出的形状。由此,中央孔HC处的紧固能够左右可靠且均等地施加,从而能够期待提高螺纹紧固固定的强度、稳定性。另外,形成在左右各一点合计两点固定上述左右一对导光装置20,并在框架部102的中央固定另一点的三点紧固,从而能够实现边进行左右的导光定位边在中央部一点可靠地进行固定的三点紧固。这与例如四点紧固相比能够容易进行定位,并且也容易应用于边进行根据需要的位置调整等边进行固定的方式。据此,形成有厚壁构造的中央部102a。此外,如上,虽在三处进行螺纹紧固,但若能够实现固定的精度的稳定性确保等,则也可以在四处以上的位置进行螺纹紧固。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架部102中,将厚壁构造的中央部102a设为在作为第一导光部的第一光学部件101a与作为第二导光部的第二光学部件101b之间与双方连接,通过该中央部102a能够对第一光学部件101a与第二光学部件101b的相对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与例如形成假设通过框架的部分一体地担负光学系统整体的支承固定的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框架部102的轻型化和/或小型化以及装置整体的轻型化和/或小型化,并且,能够通过中央部102a抑制双眼观察时的左右的图像显示的偏移。

以下,参照图11等,对作为左右的各导光部的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导光装置20)中的与中央部102a的连接侧(前端侧)和作为相反一侧(基端侧)的投影透镜30等的组装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对作为导光部的导光装置20(在图示的例子中为第二光学部件101b)向镜筒部39的组装进行说明的图。在该情况下,如图所示,导光装置20在高度方向(Y方向),在设置于收纳投影透镜30的镜筒部39的上侧的第一孔K1与下侧的第二孔K2的两处被螺纹紧固固定。即,导光装置20与第一孔K1以及第二孔K2对应地分别形成U字构造的螺纹紧固部SK1、SK2。此外,虽省略图示以及说明,但作为另一方的导光部的导光装置20(第一光学部件101a)也相同。参照图12A~图12C对以上的构成的导光部(一对导光装置20)以及与其对应的一对镜筒部39向框架部102的组装进行说明。图12A~图12C是与图3A对应的图,删除一部分的构成来进行描绘,从而根据图3A所示的状态明确各部的情况。首先,如图12A所示,若仅表示光学系统,则一对显示装置100A、100B分别具备:第一图像显示装置80a以及第二图像显示装置80b、第一投影透镜30a以及第二投影透镜30b、第一导光装置20a以及第二导光装置20b即第一光学部件101a以及第二光学部件101b。其中,如图12B所示,第一投影透镜30a以及第二投影透镜30b收纳于第一镜筒部39a以及第二镜筒部39b,并且,第一导光装置20a以及第二导光装置20b组装固定于第一镜筒部39a以及第二镜筒部39b。此外,在第一镜筒部39a以及第二镜筒部39b设置有用于向框架部102进行固定的螺钉承载孔HB1、HB2。另外,如图12C所示,第一镜筒部39a以及第二镜筒部39b相对于框架部102的第一周边部102c以及第二周边部102d例如与螺孔HA1、HA2等对应地具有螺钉承载孔HB1、HB2,从而在该位置被螺纹紧固固定。若从导光部的相对的位置的固定的观点总结以上情况,则作为第一导光部以及第二导光部的第一导光装置20a以及第二导光装置20b在基端侧,分别与分别收纳第一投影透镜30a以及第二投影透镜30b的第一镜筒部39a以及第二镜筒部39b连接,经由第一镜筒部39a以及第二镜筒部39b与框架部102的第一周边部102c以及第二周边部102d分别连接并被固定。在以上的情况下,在佩戴各导光装置20时,使接近鼻子的中央侧在中央部102a固定,并且在佩戴时使接近耳朵的周边侧在第一周边部102c或者第二周边部102d固定,从而能够在分离的两处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左右的图像显示的偏移抑制。

其他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如上,作为图像显示装置80,能够利用各种装置,例如,也能够是使用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构成,也能够代替由液晶显示设备等构成的图像显示元件,而使用数字微镜设备等。

在上述的说明中,虽将第二面S12的半透半反镜层形成例如金属反射膜、电介质多层膜,但能够置换成平面或者曲面的全息图元件。

在上述的说明中,虽导光部件10等沿眼睛并排的横向延伸,但也能够将导光部件10配置为沿纵向延伸。在该情况下,导光部件10具有非串联而并联地平行配置的构造。

在上述的说明中,仅对使图像光与外界光重叠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例如不重叠而能够切换仅为图像光的方式与仅为外界光来进行观察的虚像显示装置中应用。

另外,也可以使本申请实用新型的技术与由显示器和拍摄装置构成的所谓的视频透视的产品对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