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盒式光分路器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87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盒式光分路器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式光分路器框,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盒式光分路器框。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FTTH建设中,对于盒式光分路器的安放装置主要用钣金件制作,采用挤压式固定结构,加工周期长,成本较高,且固定不牢。针对目前市面上各厂家盒式光分路器尺寸的差异,传统装置也无法做到兼容。只能做到横向固定,并不能做到纵向固定。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安装方便、具有上下限位功能的便于安装的盒式光分路器框,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安装不方便、不具备上下限位功能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安装不方便、不具备上下限位功能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具有上下限位功能的便于安装的盒式光分路器框。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便于安装的盒式光分路器框,包括有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上下限位装置、安装框、弹簧和网状压板,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下部开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可放置安装框,安装框左右两壁顶部中心对称开有凹槽,安装框内左右两壁均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弹簧,弹簧内侧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网状压板,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上部设有上下限位装置。

优选地,上下限位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转杆、蜗杆、滑轨、滑块、齿条、压条、第二轴承座、转轴、蜗轮和齿轮,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右壁上部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杆,转杆左端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蜗杆左侧的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内后壁设有滑轨,滑轨前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块,滑块右端设有齿条,齿条底端设有压条,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内后壁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位于齿条右侧和蜗杆下方,第二轴承座内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轴,转轴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和齿轮,齿轮位于蜗轮后侧,蜗轮与蜗杆啮合,齿轮与齿条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弹性条,压条底部设有弹性条。

优选地,安装框左右两壁开有透气孔。

优选地,压条的宽度小于凹槽的宽度,压条的形状呈长方形。

优选地,安装槽的数量为5个或者更多,可根据需求设置。

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安装时,将安装框从安装槽内取出,然后将盒式光分路器放在安装框内,网状压板和弹簧的设置能适应盒式光分路器的厚度偏差,通用性强,能兼容市面上的大小两种上盒式光分路器,并能将盒式光分路器进行横向固定,网板能有效散热,当固定好盒式光分路器时,将安装框放回安装槽内,然后调节上下限位装置将安装框纵向固定。如此,能消除在受到外部振动力时,盒式光分路器有可能从其中脱出的可能,并且安装过程简单,无需使用外部工具便能进行拆装。

因为上下限位装置包括有第一轴承、转杆、蜗杆、滑轨、滑块、齿条、压条、第二轴承座、转轴、蜗轮和齿轮,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右壁上部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杆,转杆转动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蜗杆左侧的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内后壁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滑轨,滑轨前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块,滑块右端设有齿条,齿条底端设有压条,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内后壁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位于齿条右侧和蜗杆下方,第二轴承座内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轴,转轴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和齿轮,齿轮位于蜗轮后侧,蜗轮与蜗杆啮合,齿轮与齿条啮合,当需要进行固定限位时,转动转杆,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带动蜗轮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转轴逆时针转动,使得齿轮逆时针转动,带动齿条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压条向下运动,对安装框内的盒式光分路器进行纵向固定。当需要取出安装框内的盒式光分路器时,反方向转动转杆,带动蜗杆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蜗轮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转轴顺时针转动,使得齿轮顺时针转动,带动齿条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压条向上运动,然后取走安装框即可。整个过程平稳精准,能有效进行限位,并且设置有蜗轮蜗杆,使得限位功能不会受非人力因素影响,更好地达到限位效果。

因为还包括有弹性条,压条底部设有弹性条,弹性条能更好保护盒式光分路器,避免因操作不当而损坏盒式光分路器。

因为安装框左右两壁开有透气孔,提高散热效果。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状压板和弹簧的设置能适应盒式光分路器的厚度偏差,通用性强,能兼容市面上的大小两种上盒式光分路器,并能将盒式光分路器进行横向固定,网板能有效散热。上下限位装置操作过程中平稳精准,能有效进行限位,并且设置有蜗轮蜗杆,使得限位功能不会受非人力因素影响,更好地达到限位效果,能消除在受到外部振动力时,盒式光分路器有可能从其中脱出的可能,并且安装过程简单,无需使用外部工具便能进行拆装,达到了安装方便、具有上下限位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框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下限位装置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下限位装置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框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2-安装槽,3-上下限位装置,31-第一轴承,32-转杆,33-蜗杆,34-滑轨,35-滑块,36-齿条,37-压条,38-第二轴承座,39-转轴,310-蜗轮,311-齿轮,312-弹性条,4-安装框,5-凹槽,6-弹簧,7-网状压板,8-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便于安装的盒式光分路器框,如图1-6所示,包括有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1、上下限位装置3、安装框4、弹簧6和网状压板7,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1下部开有安装槽2,安装槽2内可放置安装框4,安装框4左右两壁顶部中心对称开有凹槽5,安装框4内左右两壁均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弹簧6,弹簧6内侧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网状压板7,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1上部设有上下限位装置3。

上下限位装置3包括有第一轴承31、转杆32、蜗杆33、滑轨34、滑块35、齿条36、压条37、第二轴承座38、转轴39、蜗轮310和齿轮311,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1右壁上部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设有第一轴承31,第一轴承31内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杆32,转杆32左端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33,蜗杆33左侧的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1内后壁设有滑轨34,滑轨34前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块35,滑块35右端设有齿条36,齿条36底端设有压条37,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1内后壁设有第二轴承座38,第二轴承座38位于齿条36右侧和蜗杆33下方,第二轴承座38内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轴39,转轴39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310和齿轮311,齿轮311位于蜗轮310后侧,蜗轮310与蜗杆33啮合,齿轮311与齿条36啮合。

还包括有弹性条312,压条37底部设有弹性条312。

安装框4左右两壁开有透气孔8。

压条37的宽度小于凹槽5的宽度,压条37的形状呈长方形。

安装槽2的数量为5个或者更多,可根据需求设置。

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安装时,将安装框4从安装槽2内取出,然后将盒式光分路器放在安装框4内,网状压板7和弹簧6的设置能适应盒式光分路器的厚度偏差,通用性强,能兼容市面上的大小两种上盒式光分路器,并能将盒式光分路器进行横向固定,网板能有效散热,当固定好盒式光分路器时,将安装框4放回安装槽2内,然后调节上下限位装置3将安装框4纵向固定。如此,能消除在受到外部振动力时,盒式光分路器有可能从其中脱出的可能,并且安装过程简单,无需使用外部工具便能进行拆装。

因为上下限位装置3包括有第一轴承31、转杆32、蜗杆33、滑轨34、滑块35、齿条36、压条37、第二轴承座38、转轴39、蜗轮310和齿轮311,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1右壁上部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设有第一轴承31,第一轴承31内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杆32,转杆32转动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杆33,蜗杆33左侧的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1内后壁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滑轨34,滑轨34前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块35,滑块35右端设有齿条36,齿条36底端设有压条37,盒式光分路器框本体1内后壁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38,第二轴承座38位于齿条36右侧和蜗杆33下方,第二轴承座38内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轴39,转轴39上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310和齿轮311,齿轮311位于蜗轮310后侧,蜗轮310与蜗杆33啮合,齿轮311与齿条36啮合,当需要进行固定限位时,转动转杆32,带动蜗杆33转动,进而带动蜗轮310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转轴39逆时针转动,使得齿轮311逆时针转动,带动齿条36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压条37向下运动,对安装框4内的盒式光分路器进行纵向固定。当需要取出安装框4内的盒式光分路器时,反方向转动转杆32,带动蜗杆33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蜗轮310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转轴39顺时针转动,使得齿轮311顺时针转动,带动齿条36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压条37向上运动,然后取走安装框4即可。整个过程平稳精准,能有效进行限位,并且设置有蜗轮310蜗杆33,使得限位功能不会受非人力因素影响,更好地达到限位效果。

因为还包括有弹性条312,压条37底部设有弹性条312,弹性条312能更好保护盒式光分路器,避免因操作不当而损坏盒式光分路器。

因为安装框4左右两壁开有透气孔8,提高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