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倍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233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变倍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变倍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摄像光学系统在数字照相机、摄像机、监视用照相机和电视会议系统的照相机等等宽范围的领域中使用。在这种摄像光学系统中使用变焦光学系统。作为变焦光学系统,存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变焦光学系统。专利文献1的变焦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变焦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32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2155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50093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3中,无法同时实现广角端的大视场角的确保、较小的f数的确保以及各像差的良好校正。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是鉴于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确保广角端的大视场角和较小的f数、而且对各像差进行良好校正的变倍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变倍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第4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各透镜组在变倍时、对焦时和手抖校正时中的至少一个时点相对于相邻的透镜组进行不同的相对运动。并且,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具有:光学系统;以及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光学系统形成在摄像面上的像转换为电信号,光学系统是上述变倍光学系统中的任意一方。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可以确保广角端的大视场角和较小的f数、而且对各像差进行良好校正的变倍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2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3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4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5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6的变倍光学系统的镜头剖视图。图7是实施例1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像差图。图8是实施例2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像差图。图9是实施例3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像差图。图10是实施例4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像差图。图11是实施例5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像差图。图12是实施例6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像差图。图13是摄像装置的剖视图。图14是摄像装置的前方立体图。图15是摄像装置的后方立体图。图16是摄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内部电路的结构框图。图17是示出电视会议系统的结构的图。标号说明g1:第1透镜组;g2:第2透镜组;g3:第3透镜组;g4:第4透镜组;g5:第5透镜组;g6:第6透镜组;s:开口光圈;c:玻璃罩;i:像面;1:单眼无反照相机;2:拍摄光学系统;3:镜筒的安装件;4:摄像元件面;5:背面监视器;12:输入设备;13:控制部;14、15:总线;16:摄像驱动电路;17: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8:处理器;19:存储装置;20:显示器;21:设定信息存储用存储器;22:总线;24:cds/adc;40:数字照相机;41:拍摄光学系统;42:拍摄用光路;45:快门按钮;47:液晶显示监视器;49:摄像传感器;100:电视会议系统;110、120、130:电视会议装置;111、121、131:主体;112、122、132:照相机;113、123、133:显示器;119、129、139:会议参加者;119’、129’、139’:会议参加者的影像;140:广域网(wan)。具体实施方式在实施例的说明之前,对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另外,在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时,示出具体例进行说明。但是,与后述实施例的情况同样,这些例示的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所包含的方式中的一部分,在该方式中存在大量的变化。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例示的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校正了”在与像差校正有关时,意味着像差量成为容许值以下。并且,在与手抖校正有关时,意味着由于手抖而产生的像的抖动量成为容许值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已经叙述了相同结构的技术意义的情况下,省略说明。并且,关于条件式的技术意义,例如,条件式(1)的技术意义和条件式(1-*)(*为数字)的技术意义相同,所以,省略条件式(1-*)的技术意义的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透镜成分意味着单透镜或接合透镜。基本结构存在第1基本结构、第2基本结构和第3基本结构。在第1基本结构中,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第4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各透镜组在变倍时、对焦时和手抖校正时中的至少一个时点相对于相邻的透镜组进行不同的相对运动。在第2基本结构中,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各透镜组在变倍时、对焦时和手抖校正时中的至少一个时点相对于相邻的透镜组进行不同的相对运动,以无限远物体合焦时的第1透镜组与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比在广角端更宽的方式,第2透镜组移动。在第3基本结构中,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第6透镜组,第6透镜组具有负透镜和正透镜,各透镜组在变倍时、对焦时和手抖校正时中的至少一个时点相对于相邻的透镜组进行不同的相对运动,以无限远物体合焦时的第1透镜组与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比在广角端更宽的方式,第2透镜组移动,开口光圈位于第2透镜组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与第3透镜组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之间、或者与第3透镜组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相邻。在第1基本结构、第2基本结构和第3基本结构中,各透镜组可以在变倍时、对焦时和手抖校正时中的至少一个时点相对于相邻的透镜组进行不同的相对运动。“一个以上的时点”是指变倍时、对焦时或手抖校正时中的至少一方。在第1基本结构、第2基本结构和第3基本结构中,将可以与相邻的透镜独立地进行运动的最小单位的透镜的集合设为一个透镜组。一个透镜组包含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例如,在以“在变倍时,间隔变化”这样的观点来划分透镜组的情况下,可以划分成4个透镜组。这里,在第4透镜组内存在一个对焦透镜组、一个手抖校正透镜组、以及既不是对焦透镜组也不是手抖校正透镜组的透镜组。该情况下,对焦透镜组和手抖校正透镜组视为与相邻的组进行不同运动的透镜组。因此,第4透镜组视为由至少3个透镜组构成。其结果,当以“与相邻的组进行不同运动”这样的观点来划分透镜组时,可以划分成至少6个透镜组。第4透镜组可以位于第3透镜组与第5透镜组之间。第3透镜组的屈光力和第5透镜组的屈光力均可以是正屈光力。第4透镜组的屈光力可以是负屈光力,所以,可以增大第4透镜组的横倍率。如果可以增大透镜组的横倍率,则可以增大透镜组的移动量与像面中的像的移动量的比,并且可以实现透镜组的小径化和轻量化。透镜组的移动存在沿着光轴的方向的移动和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移动。在变倍时和对焦时进行沿着光轴的方向的透镜组的移动。如果可以增大透镜组的横倍率,则还可以增大变倍作用和对焦灵敏度。在手抖校正时进行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的透镜组的移动。如果可以增大透镜组的横倍率,则可以增大手抖校正灵敏度。如上所述,可以增大第4透镜组的横倍率。由此,在变倍、对焦和手抖校正中均可以使用第4透镜组。并且,在变倍、对焦和手抖校正中,第4透镜组均具有较大横倍率,这有助于光学系统的小型化。这样,可以增大第4透镜组的横倍率,由此可以使光学系统整体小型化。第2基本结构和第3基本结构具有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第3透镜组、第4透镜组和第5透镜组。该情况下,可以使屈光力的排列成为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和正屈光力。因此,在第2基本结构和第3基本结构中,以第3透镜组为中心,屈光力的排列对称。其结果,可以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并且可以确保广角端的大视场角和高变倍比。这里,例如,将半视场角超过25度的情况称为大视场角。并且,例如,将变倍比超过5.5倍的情况称为高变倍比。但是不限于该值。在第2基本结构和第3基本结构中,在变倍域的宽范围内,屈光力的排列大致对称或对称。因此,可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全长的缩短化和变倍域的宽范围内的像差校正。关于像差校正,主要可以在变倍域的宽范围内对像面弯曲和彗差进行校正。在光学系统中,第1透镜组的直径最大。当在变倍光学系统中使用第2基本结构和第3基本结构时,可以使第4透镜组的屈光力为负屈光力,可以使第5透镜组的屈光力为正屈光力,所以,可以利用这2个透镜组构成放大光学系统。其结果,可以实现第1透镜组的小径化。这样,在第2基本结构和第3基本结构中,在具有大视场角和高变倍比的光学系统中,可以确保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和良好的成像性能如果可以增大各透镜组的屈光力,则可以增大变倍作用。如果可以增大变倍作用,则可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全长缩短和光学系统的小径化。但是,当增大变倍作用时,在确保较小的f数的情况下,很难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确保良好的成像性能。第2透镜组可以涉及广角端的大视场角的确保。当可以增大变倍作用时,容易在第2透镜组中产生倍率色差。即使在第2透镜组中产生倍率色差,如果可以抑制光学系统整体的倍率色差的产生,则可以进一步扩大广角端的视场角,并且可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和较小的f数的确保。在第3基本结构中,开口光圈可以位于第2透镜组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与第3透镜组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之间。或者,开口光圈可以配置成与第3透镜组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相邻。由此,在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组中分别可以实现小径化。并且,如上所述,可以以第3透镜组为中心使屈光力的排列大致对称,所以,可以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在从第5透镜组到像面之间,广角端的轴上光束与轴外光束的分离状态与第2透镜组相似。如果可以在从第5透镜组到像面之间配置透镜组,则可以利用该透镜组产生倍率色差。此时,可以使该透镜组中的倍率色差的产生方向与第2透镜组中的倍率色差的产生方向相反。在第3基本结构中,可以在从第5透镜组到像面之间配置第6透镜组。第6透镜组具有负透镜和正透镜。因此,使用负透镜和正透镜,可以使第6透镜组中的倍率色差的产生方向与第2透镜组中的倍率色差的产生方向相反。这样,可以使第6透镜组具有倍率像差的校正作用,所以,可以利用第6透镜组对第2透镜组中产生的倍率色差进行校正。其结果,可以实现倍率色差的校正和广角域的高变倍化。但是,当对倍率色差进行重点校正时,可能产生像散和彗差。由此,当仅重点抑制倍率色差时,可能对成像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可以在第6透镜组的物体侧配置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由此,可以利用第5透镜组抑制倍率色差以外的产生。如果可以使第5透镜组和第6透镜组分开,则可以一并提高第5透镜组中的像差校正作用和第6透镜组中的像差校正作用。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1基本结构,并且,第4透镜组可以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4),-2.0≦ft/fw+13.38×tan(ωhw/2)-21.0≦140(34)其中,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t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ωhw是广角端的水平方向的全视场角。当用手保持摄像装置时,根据情况,可能由于手抖而使摄像装置振动。当由于手抖而对光学系统施加振动时,由于该振动的影响而无法得到鲜明的像。为了得到更加鲜明且高分辨率的像,也可以在光学系统内进行手抖校正。例如,在将摄像装置固定在三脚架上的情况下、或者将摄像装置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墙上的情况下,当在进行固定的一侧产生振动时,该振动可能传递到摄像装置。也可以视为这种振动与基于手抖的振动相同。由此,也可以视为这种情况下的振动包含在基于手抖的振动中。如上所述,在变倍、对焦和手抖校正中均可以使用第4透镜组。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可以使第4透镜组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可以进行手抖校正。例如,在监视照相机中,有时确认广角端的视野范围,并且放大规定区域而详细确认规定区域内。在考虑得到更加详细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变倍比。在变倍光学系统中,拍摄区域可能与f×tanω成比例(f是焦距、ω是视场角)。因此,随着广角端的水平视场角变窄,拍摄区域内的信息量可能与视场角的tan成比例减少。即,信息量的减少率成为视场角的变化率以上。在广角端的水平视场角较窄的情况下,相对于广角端的水平视场角较宽的情况而言,提高变倍比,进一步缩窄望远端的视场角,由此可以补偿信息量。当高于条件式(34)的下限值时,得到充分的信息量。第2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1基本结构,并且,以无限远物体合焦时的第1透镜组与第2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比在广角端更宽的方式,第2透镜组移动,第4透镜组可以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3),-1.5≦ft/fw+126.52×tan(ωhw/2)-101.91≦140(33)其中,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t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ωhw是广角端的水平方向的全视场角。条件式(33)的技术意义与条件式(34)的技术意义相同。第3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2基本结构,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7-1)、(30-1),-5.0≦sfg5≦0.91(27-1)0.6≦fnow≦1.79(30-1)其中,sfg5用以下的式子表示,sfg5=(rg5f+rg5r)/(rg5f-rg5r)rg5f是第5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rg5r是第5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fnow是广角端的f数。当高于条件式(27-1)的下限值或低于条件式(27-1)的上限值时,第5透镜组中的各像差的产生量不会增大。例如,球差的产生、像散的产生和彗差的产生不会增大。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并且,在利用第5透镜组进行对焦或手抖校正的情况下,至近距离的球差和像面的偏移增大。并且,当为了进行手抖校正而使透镜组移动时,球差的非对称性和像散的非对称性增大。因此,很难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当高于条件式(30-1)的下限值时,可以利用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分别抑制广角端附近的球差的产生和像散的产生。在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的情况下,各透镜组不会大型化。因此,可以使光学系统小型化。当低于条件式(30-1)的上限值时,可以在广角端确保充分的明亮度。因此,例如,在监视照相机中,在阴天时的监视和夜间的监视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图像。第4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2基本结构,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8)、(29)、(30-1),26.9°≦ωhw/2≦75°(28)5.5≦ft/fw≦120(29)0.6≦fnow≦1.79(30-1)其中,ωhw是广角端的水平方向的全视场角,ft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当高于条件式(28)的下限值时,可以对宽范围进行摄像。因此,例如,在监视照相机中,死角减少。在电视会议用的照相机中,即使是狭窄的房间,也可以一次拍摄多人。当低于条件式(28)的上限值时,第1透镜组的直径不会增大,所以,可以使光学系统小型化。当高于条件式(29)的下限值时,得到高精细的像。因此,例如,监视照相机中,可以鲜明地拍摄汽车的号牌和人物的面部等。当低于条件式(29)的上限值时,可以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其结果,可以使光学系统小型化。第5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2基本结构,并且,第4透镜组可以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9)、(30-1),5.5≦ft/fw≦120(29)0.6≦fnow≦1.79(30-1)其中,ft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第6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3基本结构,并且,在变倍时,第4透镜组可以固定,第4透镜组可以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012≦dg5g6aw/fg5≦5.0(1)其中,dg5g6aw是广角端的第5透镜组与第6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fg5是第5透镜组的焦距。可以以变倍功能的观点、对焦功能的观点和手抖校正功能的观点来记述透镜组的运动。“在变倍时,第4透镜组可以固定”是仅以变倍功能的观点来记述第4透镜组的运动。因此,“在变倍时,第4透镜组可以固定”例如可以包含如下方式:为了进行变倍且同时进行手抖校正而使第4透镜组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以及为了进行变倍且同时进行对焦而使第4透镜组在沿着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第4透镜组的横倍率较大,所以,优选单纯进行第4透镜组的位置的控制。在变倍时也可以使用第4透镜组,但是,在变倍时,第4透镜组因此而固定。由此,在变倍时不会产生第4透镜组的位置的误差。其结果,可以维持高成像性能,并且高精度地进行手抖校正。可以使第4透镜组轻量化,所以,可以以较高追随性进行手抖校正。当高于条件式(1)的下限值时,可以得到像散的校正效果和彗差的校正效果。当低于条件式(1)的上限值时,第5透镜组的光轴上的厚度和第6透镜组的光轴上的厚度的合计减少。在比第5透镜组更靠物体侧,在变倍时,透镜组移动。当2个透镜组的厚度的合计减少时,移动的透镜组的可动空间增大。因此,可以得到高变倍比。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第3基本结构,并且,在变倍时,第6透镜组可以固定,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0.014≦dg5g6aw/fg5≦5.0(1-1)其中,dg5g6aw是广角端的第5透镜组与第6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fg5是第5透镜组的焦距。入射到第6透镜组的光线的高度在变倍时变化。在变倍时,当固定第6透镜组时,可以同时减少入射到第6透镜组的中心光束直径的变化和周边光线高的变化。其结果,容易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范围内抑制倍率色差的变动,容易确保较小的f数。中心光束直径是指在像面的中心成像的光束的直径。周边光线高是指在像面的周边成像的光线的高度。当使透镜组在像面附近移动时,容易由于透镜组的移动而产生灰尘。第6透镜组可以位于像面附近。当第6透镜组无法沿着光轴移动时,可以减少灰尘的产生。在像面配置摄像元件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灰尘对摄像面的附着。可以在第6透镜组附近配置在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的透镜组(以下称为“对焦用透镜组”)。当在变倍时固定第6透镜组时,也可以不在第6透镜组的附近配置变倍用的致动器。由此,可以在对焦用透镜组的附近配置对焦用的致动器。其结果,可以实现对焦单元的小型化。对焦单元例如可以由对焦用的透镜组和对焦用的致动器构成。如上所述,可以以变倍功能的观点、对焦功能的观点和手抖校正功能的观点来记述透镜组的运动。“在变倍时,第6透镜组可以固定”是仅以变倍功能的观点来记述第6透镜组的运动。因此,“在变倍时,第6透镜组可以固定”例如可以包含如下方式:为了进行变倍且同时进行手抖校正而使第6透镜组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以及为了进行变倍且同时进行对焦而使第6透镜组在沿着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和第2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4透镜组可以具有负屈光力。由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和第2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可以使屈光力的排列成为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和正屈光力。因此,得到第2基本结构和第3基本结构中说明的作用效果。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5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开口光圈可以位于第2透镜组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与第3透镜组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之间。或者,开口光圈可以配置成与第3透镜组中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相邻。由此,可以得到第3基本结构中说明的作用效果。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5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可以在从第5透镜组到像面之间配置第6透镜组。第6透镜组可以具有负透镜和正透镜。由此,可以得到第3基本结构中说明的作用效果。在第3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4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和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4透镜组可以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可以得到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说明的作用效果。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6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变倍时,第6透镜组可以固定。由此,可以得到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说明的作用效果。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5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012≦dg5g6aw/fg5≦5.0(1)其中,dg5g6aw是广角端的第5透镜组与第6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fg5是第5透镜组的焦距。条件式(1)的技术意义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4透镜组可以在沿着光轴的方向和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移动。如上所述,可以使第4透镜组轻量化。在变倍、对焦和手抖校正中,均可以以高精度和高追随性进行变倍、对焦和手抖校正。并且,可以使光学系统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变倍时,第4透镜组可以在沿着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可以以高精度和高追随性进行变倍。并且,可以使光学系统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以无限远物体合焦时的第3透镜组与第4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在望远端比在广角端更宽的方式,在变倍时,第4透镜组可以移动。可以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进行像面位置的校正。其结果,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变倍时,第4透镜组可以在向物体侧移动后,向像侧移动。该情况下,第4透镜组以向物体侧凸出的轨迹进行移动。因此,可以对中间焦距状态下的像面位置的变动进行校正。并且,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5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变倍时,第4透镜组可以固定。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5透镜组可以在沿着光轴的方向和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移动。可以在第5透镜组的像侧配置第6透镜组。这样,可以使第5透镜组更靠近物体侧。在第5透镜组的物体侧配置第4透镜组,所以,第5透镜组成为接近第4透镜组的状态。该情况下,第4透镜组的屈光力为负屈光力、第5透镜组的屈光力为正屈光力,所以,可以增大第5透镜组的横倍率。如上所述,如果可以增大透镜组的横倍率,则可以增大透镜组的移动量与像面中的像的移动量的比,并且可以实现透镜组的小径化和轻量化。第5透镜组的横倍率较大,所以,在变倍、对焦和手抖校正中均可以使用第5透镜组。并且,在变倍、对焦和手抖校正中,第5透镜组均具有较大横倍率,这有助于光学系统的小型化。这样,可以增大第5透镜组的横倍率,由此可以使光学系统整体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变倍时,第5透镜组可以在沿着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可以以高精度和高追随性进行变倍。并且,可以使光学系统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对焦时,第5透镜组可以在沿着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可以以高精度和高追随性进行对焦。并且,可以使光学系统小型化。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变倍时,第5透镜组与第6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可以恒定。在变倍时,可以固定第6透镜组。该情况下,如果可以使第5透镜组与第6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恒定,则在变倍时,可以固定第5透镜组。第5透镜组的横倍率较大,所以,优选单纯进行第5透镜组的位置的控制。在变倍时也可以使用第5透镜组,但是,在变倍时,第5透镜组因此而固定。由此,在变倍时不会产生第5透镜组的位置的误差。其结果,可以维持高成像性能,并且高精度地进行手抖校正和对焦。可以使第5透镜组轻量化,所以,可以以较高追随性进行手抖校正和对焦。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可以在变倍时恒定。在变倍时,当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移动时,光学系统整体的重心位置可能变化。当光学系统整体的重心位置变化时,拍摄时的姿态有时从变倍前的姿态变化。这样,在变倍时,当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移动时,有时很难以恒定的姿态进行拍摄。在变倍时,如果可以使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恒定,则在变倍时,可以不移动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在变倍时,如果可以不移动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则可以减少拍摄时的姿态的变化来进行变倍。并且,在外观上,镜筒中将不存在可动的部分。由此,当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和镜筒构成光学单元时,可以构成耐久性、防尘性和防水性更高的光学单元。例如,将该光学单元用于监视照相机时,可以将监视照相机长期设置在室外。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0.0≦δss/ltlw≦0.11(2)其中,δss是变倍时的开口光圈的移动量的最大值,ltl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通过满足条件式(2),可以减少由于变倍而引起的f数的急剧变化。其结果,可以减少变倍时的开口光圈的开口径的变化量。并且,在f数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维持光量变动较少的状态。并且,也可以在开口光圈的开口径的变更中使用电气单元。作为电气单元,例如具有传递电信号的电线。在变倍时,伴随开口光圈的移动,电信号的传递路径即电线的长度可能变化。通过满足条件式(2),可以减小开口光圈的移动量,所以,可以减少电线的长度的变化。其结果,可以实现具有耐久性较高的构造的电气单元。δss/ltlw=0意味着开口光圈的位置固定。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1.30≦|fg2/fw|≦4.50(3)其中,fg2是第2透镜组的焦距,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当高于条件式(3)的下限值时,在轴外光线中从第1透镜组入射到第2透镜组的光线的角度减小。其结果,可以使第1透镜组小径化。并且,广角端附近的倍率色差的产生量和扭曲的产生量均减小。当低于条件式(3)的上限值时,第2透镜组的屈光力减小,所以,可以确保大视场角。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0.065≦fg2×pg1g2a≦0.190(4)其中,pg1g2a用以下的式子表示,pg1g2a=1/rg1b-1/rg2frg1b是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rg2f是所述第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当高于条件式(4)的下限值时,在广角端附近,主要可以减小像散的产生和扭曲的变化。其结果,可以使广角端的视场角广角化。当低于条件式(4)的上限值时,可以减小第2透镜组的屈光力。因此,即使扩大广角端的视场角,也可以使第2透镜组小径化。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0.11≦(ltlt-ltlw)/ltlw≦0.11(5)其中,ltlt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ltl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当高于条件式(5)的下限值时,可以实现高变倍比的确保,并且可以抑制广角端附近的像面弯曲的增大,而且,可以抑制望远端附近的球差的增大。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当低于条件式(5)的上限值时,可以抑制变倍时的第1透镜组的移动量的增大。如果可以抑制第1透镜组的移动量的增大,则可以在拍摄时的姿态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变倍。因此,可以进行稳定的拍摄。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4.0≦fg1/fw≦35(6)其中,fg1是第1透镜组的焦距,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当高于条件式(6)的下限值时,入射光瞳的位置不会远离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而至像侧。因此,即使扩大广角端的视场角,第1透镜组的直径也不会大径化。其结果,可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当低于条件式(6)的上限值时,可以增大由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得到的变倍效果,所以,可以确保高变倍比。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0.30≦fg1/ft≦2.5(7)其中,fg1是第1透镜组的焦距,fw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条件式(7)的技术意义与条件式(6)的技术意义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3.5≦|fg1/fg2|≦9.1(8)其中,fg1是第1透镜组的焦距,fg2是第2透镜组的焦距。条件式(8)的技术意义与条件式(6)的技术意义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1.0≦fg3/fw≦8.0(9)其中,fg3是第3透镜组的焦距,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当高于条件式(9)的下限值时,主要是第3透镜组中的球差的产生量减少。因此,在广角端,可以确保较小的f数。当低于条件式(9)的上限值时,第3透镜组的变倍作用增加。其结果,可以确保高变倍比。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14%<dtw<5%(10)其中,dtw是广角端的最大视场角处的畸变量,用以下的式子表示,dtw=(ihw1-ihw2)/ihw2×100(%)ihw1是广角端的包含最大视场角的光线在内的光束在像面上成像时的实际像高,ihw2是广角端的包含最大视场角的光线在内的光束在像面上成像时的近轴像高,ihw1、ihw2均是无限远物点合焦时的像高。当高于条件式(10)的下限值时,像的失真减小,所以,可以准确拍摄被摄体。或者,即使以电气方式进行扭曲的校正,图像周边部的图像也不会大幅被拉伸。因此,可以防止图像周边部的图像的劣化。当低于条件式(10)的上限值时,针对不产生扭曲的状态得到的视场角变宽。因此,在广角端得到充分的信息量。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1透镜组可以具有负透镜和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由此,可以提高变倍比,而且,可以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减少色差的产生。并且,可以在第1透镜组中配置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由此可以减少变倍时的像散的变动。其结果,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得到稳定的成像性能。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1透镜组可以具有负透镜和2枚正透镜。由此,可以抑制望远端附近的第1透镜组的球差的产生。其结果,可以提高变倍比。进而,可以使正透镜中的至少一枚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这样,可以抑制球差的产生,并且可以减少变倍时的像散的变动。其结果,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可以得到稳定的成像性能。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2枚正透镜均可以是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由此,可以减少变倍时的像散的变动。其结果,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可以得到稳定的成像性能。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可以除了2枚正透镜以外,还具有一枚正透镜。由此,可以增大第1透镜组中的屈光力。其结果,可以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3透镜组可以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为了提高变倍比并减小f数,只要可以在使用的波长域较宽的范围内对球差进行校正即可。第3透镜组可以位于开口光圈附近。该情况下,在第3透镜组中,与球差的校正的关系较大。如果可以在第3透镜组中配置正透镜和负透镜,则可以对球差进行校正。对球差进行校正后,即使移动透镜组,也可以抑制伴随移动而引起的像差变动。可以使第3透镜组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可以维持高成像性能并进行手抖校正。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以无限远物体合焦时在望远端比在广角端更位于物体侧的方式,第3透镜组可以移动。由此,可以增大第3透镜组的变倍作用。其结果,可以提高变倍比。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变倍时,第3透镜组可以固定。当使透镜组移动时,由于移动机构所具有的晃动,有时在透镜组停止时的位置产生偏差。第3透镜组对变倍作用的帮助较大。因此,在变倍时固定第3透镜组。由此,关于第3透镜组的位置,可以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抑制从设计上的位置的偏移。其结果,可以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另外,即使第3透镜组在变倍时固定,也可以相当于对焦透镜组和手抖校正透镜组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3透镜组可以具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的规定的正透镜,63≦νdg3p1≦100(11)其中,νdg3p1是规定的正透镜的阿贝数。当高于条件式(11)的下限值时,第3透镜组中的轴上色差的产生减少。因此,即使提高变倍比,也可以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确保良好的成像性能。例如,在要得到超过10倍的变倍比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确保良好的成像性能。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3透镜组可以具有第1正透镜和接合透镜,接合透镜由正透镜和负透镜构成。通过接合透镜,可以提高轴上色差的校正效果和倍率色差的校正效果。而且,主要是在第1正透镜和接合透镜的接合面中,可以提高球差的校正效果和彗差的校正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接合透镜的形状可以是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通过接合透镜,可以提高轴上色差的校正效果和倍率色差的校正效果。而且,主要是在第1正透镜和接合透镜中,可以提高球差的校正效果和彗差的校正效果。可以在接合透镜的像侧配置双凸形状的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成分。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球差的校正效果和彗差的校正效果。其结果,可以提高变倍比,并且可以减小f数。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之间,可以使第3透镜组与第4透镜组的相对位置或第4透镜组与第5透镜组的相对位置变化。由此,即使提高变倍比,也可以对像面弯曲进行校正。例如,在变倍比超过10倍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像面弯曲进行校正。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4透镜组可以具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的规定的负透镜,51≦νdg4n1≦100(12)其中,νdg4n1是所述规定的负透镜的阿贝数。当高于条件式(12)的下限值时,可以减小对焦时的色差的变动即轴上色差的变动和倍率色差的变动。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作为抑制色差的产生的方法,存在与负透镜相比将高色散的正透镜配置在第4透镜组中的方法。但是,当在第4透镜组中配置正透镜时,第4透镜组的重量可能增加。通过满足条件式(12),也可以不将高色散的正透镜配置在第4透镜组中。该情况下,可以防止第4透镜组的重量增加。由此,在利用第4透镜组进行对焦的情况下,容易进行高速的对焦。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1.5≦sfg4≦1.8(13)其中,sfg4用以下的式子表示,sfg4=(rg4f+rg4r)/(rg4f-rg4r)rg4f是第4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rg4r是第4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当高于条件式(13)的下限值或低于条件式(13)的上限值时,第4透镜组中的各像差的产生量减小。例如,球差的产生、像散的产生和彗差的产生减小。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当满足条件式(13)时,在利用第4透镜组进行对焦或手抖校正的情况下,至近距离的球差和像面的偏移减小。并且,即使为了进行手抖校正而使透镜组移动,球差的非对称性和像散的非对称性也不容易增大。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4透镜组可以由一枚负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可以为了进行对焦或手抖校正而移动。通过利用一枚透镜构成第4透镜组,可以实现第4透镜组的轻量化。这样,在对焦时和手抖校正时,可以使第4透镜组高速移动。即,可以进行追随性较高的对焦和追随性较高的手抖校正。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透镜组的位置的控制。因此,可以实现拍摄精度和速度的提高。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5透镜组可以由不具有空气间隔的透镜成分构成。由此,可以减小第5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的厚度。该情况下,可以扩大第5透镜组的物体侧的空间和像侧的空间。并且,可以抑制高次的倍率色差的产生。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6透镜组可以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由此,可以减小第6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的厚度。该情况下,可以扩大第6透镜组的物体侧的空间。第6透镜组的负透镜和正透镜可以接合。由此,可以抑制高次的彗差和高次的像散的产生。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5透镜组由一枚正透镜构成,第6透镜组可以由一枚负透镜和一枚正透镜构成。由此,在第5透镜组和第6透镜组中,分别可以减小光轴方向的厚度。该情况下,可以扩大第5透镜组的两侧的空间。在使第5透镜组的位于物体侧的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的情况下,可以扩大移动空间。其结果,可以确保高变倍比。第5透镜组可以为了进行对焦或手抖校正而移动。通过利用一枚透镜构成第5透镜组,可以实现第5透镜组的轻量化。这样,在对焦时和手抖校正时,可以使第5透镜组高速移动。即,可以进行追随性较高的对焦和追随性较高的手抖校正。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透镜组的位置的控制。因此,可以实现拍摄精度和速度的提高。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0.5≦fg5/fg56w≦2.5(14)其中,fg5是第5透镜组的焦距,fg56w是广角端的第5透镜组与第6透镜组的合成焦距。当高于条件式(14)的下限值时,像散的校正和彗差的校正不容易过度。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当低于条件式(14)的上限值时,像散的校正和彗差的校正不容易不足。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0.5≦|fg5/fg4|≦2.5(15)其中,fg4是第4透镜组的焦距,fg5是第5透镜组的焦距。当高于条件式(15)的下限值时,像散的校正和彗差的校正不容易过度。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当低于条件式(15)的上限值时,像散的校正和彗差的校正不容易不足。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并且,对焦时的像面位置的变动减小,所以,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6),0.026≦dg56aw/fg56w≦0.4(16)其中,dg56aw是广角端的第5透镜组与第6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fg56w是广角端的第5透镜组与第6透镜组的合成焦距。当高于条件式(16)的下限值时,可以充分得到像散的校正效果和彗差的校正效果。当低于条件式(16)的上限值时,第5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的厚度不会增加。该情况下,变倍时移动的透镜组的可动空间增大。因此,可以得到高变倍比。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7),0.1≦dg56aw/fw≦2.0(17)其中,dg56aw是广角端的第5透镜组与第6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条件式(17)的技术意义与条件式(16)的技术意义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8),0.3≦|mgg4backw×(mgg4w-1)|≦1.5(18)其中,mgg4w是广角端的第4透镜组的横倍率,mgg4backw是广角端的规定的光学系统的横倍率,规定的光学系统是由比第4透镜组更靠像侧的全部透镜构成的光学系统,横倍率是无限远物体合焦时的横倍率。当高于条件式(18)的下限值时,不存在像散的校正和彗差的校正不足的倾向。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并且,在使第4透镜组移动来进行手抖校正的情况下,手抖校正灵敏度不会过低。该情况下,第4透镜组的移动量不会增大,所以,可以使手抖校正时的追随性良好。当低于条件式(18)的上限值时,像散的校正和彗差的校正不会过度。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5透镜组由一枚正透镜构成,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9),52≦νdg5p≦100(19)其中,νdg5p是第5透镜组的正透镜的阿贝数。当高于条件式(19)的下限值时,可以进行倍率色差的校正。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在使第5透镜组移动来进行手抖校正的情况下,色差的产生不会增大。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0),18.5≦νdg6n≦50(20)其中,νdg6n是第6透镜组的负透镜的阿贝数中的最小的阿贝数。当高于条件式(20)的下限值时,可以抑制2次频谱的产生。该情况下,可以进行倍率色差的校正。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开口光圈可以位于第2透镜组与第3透镜组之间。由此,特别是可以一并实现第1透镜组的小径化和第2透镜组的小径化。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变倍时,开口光圈可以固定。在变倍时,当使开口光圈移动时,有时在开口光圈的移动停止时的位置产生偏差。当开口光圈的停止位置产生偏差时,f数的值变化。在变倍时,如果可以固定开口光圈,则不会在开口光圈的位置产生偏差。该情况下,可以使f数的值稳定。其结果,在f数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确保稳定的光量。并且,也可以在开口光圈的开口径的变更中使用电气单元。作为电气单元,例如具有传递电信号的电线。当在变倍时固定开口光圈时,可以减小开口光圈的移动量,所以,可以减少电线的长度的变化。其结果,可以实现具有耐久性较高的构造的电气单元。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1),2.3≦fg1/fg3≦7(21)其中,fg1是第1透镜组的焦距,fg3是第3透镜组的焦距。当高于条件式(21)的下限值时,第3透镜组的变倍作用增加。因此,可以得到高变倍比。当低于条件式(21)的上限值时,可以抑制第3透镜组中的球差的产生和彗差的产生。因此,得到较小的f数。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2),0.5≦|fg3/fg4|≦2.0(22)其中,fg3是第3透镜组的焦距,fg4是第4透镜组的焦距。当高于条件式(22)的下限值时,第4透镜组中的像面弯曲的校正效果增强。因此,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当低于条件式(22)的上限值时,第4透镜组中的像散的产生量不会增加。因此,不容易产生由于组装误差而使像成为单侧模糊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3),0.25≦fg2/fg4≦1.5(23)其中,fg2是第2透镜组的焦距,fg4是第4透镜组的焦距。当高于条件式(23)的下限值时,基于第2透镜组的倍率色差不会增加。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当低于条件式(23)的上限值时,第2透镜组的变倍作用增加。因此,可以得到高变倍比。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4),0.25≦|fg2/fg3|≦1.5(24)其中,fg2是第2透镜组的焦距,fg3是第3透镜组的焦距。条件式(24)的技术意义与条件式(23)的技术意义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负透镜和正透镜,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与第1透镜组的负透镜接近,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5),-0.1≦fg1×pg1npa≦0.27(25)其中,fg1是第1透镜组的焦距,pg1npa用以下的式子表示,pg1npa=1/rg1nb-1/rg1pfrg1nb是第1透镜组的负透镜的像侧透镜面的曲率半径,rg1pf是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物体侧透镜面的曲率半径。当高于条件式(25)的下限值时,在望远端附近,像散的产生量不会增大。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当低于条件式(25)的上限值时,望远端附近的球差的产生量不会增大。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第1透镜组的负透镜和第1透镜组的正透镜可以接合。这样,在2个透镜的组装时,可以减少相对位置的误差。因此,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6),2.5≦fg5/fw≦15(26)其中,fg5是第5透镜组的焦距,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当高于条件式(26)的下限值时,像散的校正和彗差的校正不容易过度。因此,在增大了视场角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当低于条件式(26)的上限值时,不容易成为像散的校正和彗差的校正不足的倾向。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4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7),-1.9≦sfg5≦0.95(27)其中,sfg5用以下的式子表示,sfg5=(rg5f+rg5r)/(rg5f-rg5r)rg5f是第5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rg5r是第5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条件式(27)的技术意义与条件式(27-1)的技术意义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变倍时,开口光圈可以仅在一个方向上移动或可以固定。在变倍时,开口光圈可以沿着光轴移动。在变倍时,当开口光圈的移动方向在中途反转时,开口光圈相对于像面的位置有时产生误差。例如,在使用齿轮的移动机构中,由于齿隙而产生位置的误差。在变倍时,通过使开口光圈的移动方向仅为一个方向,可以始终使开口光圈的位置稳定。f数伴随变倍而变化。如果可以使开口光圈的位置稳定,则可以使开口光圈的位置与设计时的位置一致或大致一致。其结果,可以减小使f数变化时的误差。当减小f数时,容易产生光斑。在变倍时,如果可以固定开口光圈的位置,则可以进一步减小使f数变化时的误差。其结果,可以减轻光斑的产生。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3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5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8),26.9°≦ωhw/2≦75°(28)其中,ωhw是广角端的水平方向的全视场角。条件式(28)的技术意义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3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6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和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9),5.5≦ft/fw≦120(29)其中,ft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条件式(29)的技术意义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2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6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和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0),0.6≦fnow≦1.84(30)其中,fnow是广角端的f数。条件式(30)的技术意义与条件式(30-1)的技术意义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1),0.7≦fnot≦5.1(31)其中,fnot是望远端的f数。当高于条件式(31)的下限值时,可以利用第1透镜组、第2透镜组和第3透镜分别抑制望远端附近的球差的产生和像散的产生。在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的情况下,各透镜组不会大型化。因此,可以使光学系统小型化。当低于条件式(31)的上限值时,可以在望远端确保充分的明亮度。因此,例如,在监视照相机中,在阴天时的监视和夜间的监视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图像。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2),-20≦ft/fw+143.9×tan(ωhw/2)-121.88≦140(32)其中,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t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ωhw是广角端的水平方向的全视场角。条件式(32)的技术意义与条件式(34)的技术意义相同。第1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3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3),-1.5≦ft/fw+126.52×tan(ωhw/2)-101.91≦140(33)其中,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t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ωhw是广角端的水平方向的全视场角。条件式(33)的技术意义如上所述。第2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第7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4),-2.0≦ft/fw+13.38×tan(ωhw/2)-21.0≦140(34)其中,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t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ωhw是广角端的水平方向的全视场角。条件式(34)的技术意义与条件式(32)的技术意义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5),-3≦ft/fw+80.72×tan(ωhw/2)-62.0≦140(35)其中,f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t是望远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ωhw是广角端的水平方向的全视场角。条件式(35)的技术意义与条件式(32)的技术意义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可以在从第5透镜组到像面之间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如果可以增大各透镜组的屈光力,则可以增大变倍作用。如果可以增大变倍作用,则可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全长缩短和光学系统的小径化。但是,当增大变倍作用时,在确保较小的f数的情况下,很难在变倍域较宽的范围内确保良好的成像性能。第2透镜组可以涉及广角端的大视场角的确保。当可以增大变倍作用时,容易在第2透镜组中产生倍率色差。即使在第2透镜组中产生倍率色差,如果可以抑制光学系统整体的倍率色差的产生,则可以进一步扩大广角端的视场角,并且可以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和较小的f数的确保。在从第5透镜组到像面之间,广角端的轴上光束与轴外光束的分离状态与第2透镜组相似。如果可以在从第5透镜组到像面之间配置透镜,则可以利用该透镜产生倍率色差。此时,可以使该透镜组中的倍率色差的产生方向与第2透镜组中的倍率色差的产生方向相反。可以在从第5透镜组到像面之间配置正透镜和负透镜。使用负透镜和正透镜,可以使正透镜和负透镜中的倍率色差的产生方向与第2透镜组中的倍率色差的产生方向相反。这样,可以使正透镜和负透镜具有倍率像差的校正作用,所以,可以利用正透镜和负透镜对第2透镜组中产生的倍率色差进行校正。其结果,可以实现倍率色差的校正和广角域起的高变倍化。但是,当对倍率色差进行重点校正时,可能产生像散和彗差。由此,当仅重点抑制倍率色差时,可能对成像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在接近第4透镜组的部分,在从第5透镜组到像面的范围内,像差校正能力提高。可以在最接近第4透镜组的部分配置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成分。由此,可以利用透镜成分抑制倍率色差以外的产生。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6),0.04≦σg1/ltlw≦0.33(36)其中,σg1是第1透镜组的厚度,ltlw是广角端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全长。当高于条件式(36)的下限值时,可以充分确保第1透镜组的屈光力。因此,可以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在低于条件式(36)的上限值而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变倍时的第2透镜组的移动空间。因此,可以在广角侧确保大视场角,并且还可以确保高变倍比。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在对焦时,第4透镜组和第5透镜组均可以移动。由此,可以提高对焦于至近距离物体时的成像性能。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7),0.01≦|fg5/fg6|≦3.0(37)其中,fg5是第5透镜组的焦距,fg6是第6透镜组的焦距。在第5透镜组与第6透镜组之间,产生像散的校正作用和倍率色差的校正作用。当高于条件式(36)的下限值或低于条件式(36)的上限值时,该像散的校正作用和倍率色差的校正作用增强。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光学系统;以及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光学系统形成在摄像面上的像转换为电信号,光学系统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提供可以得到高画质图像的摄像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可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8),2.5mm≦rimg≦40mm(38)其中,rimg是摄像元件上的像圈的半径。监视照相机中使用的光学系统可以具有高分辨率,以确保充分的信息量。高分辨率例如是指高清分辨率或高于高清分辨率的分辨率。为了得到这种分辨率,摄像元件的像素数例如至少为250万像素以上、300万像素以上或800万像素即可。当高于条件式(30)的下限值时,在确保高分辨率的情况下,也不会使像素间距过小。该情况下,可以确保摄像元件的高感光度。因此,可以得到良好的图像。作为摄像装置,例如存在数字照相机、摄像机、监视照相机、电视会议系统的照相机等。数字照相机或摄像机中的拍摄需求例如可能存在两种拍摄需求。第一种拍摄需求是希望拍摄较大建造物这样的需求或希望进行将广大背景作为背景(back)的纪念拍摄这样的需求。第二种拍摄需求是希望利用一个拍摄镜头进行从宽范围的拍摄到被摄体的放大拍摄这样的需求。为了满足第一种拍摄需求,可以进一步扩大光学系统的视场角。为了满足第二种拍摄需求,可以进一步提高光学系统的变倍比。作为满足两种拍摄需求的光学系统,例如存在半视场角为33度以上、变倍比为5倍以上的变倍光学系统。具有这种规格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在各种拍摄场景进行使用,所以,可以说是容易使用的变倍光学系统。作为监视照相机中的需求,可能有可以进行更宽范围的监视、可以进行更高倍率的监视的需求。例如,更高倍率的监视可以容易进行号牌的数字的确定和人物的确定等。并且,作为电视会议系统中的需求,可能有可以掌握会议室整体的状况、可以详细掌握会议室的一部分状况的需求。因此,在摄像装置中,针对广角端的视场角较大、变倍比超过5倍的光学系统的需求可能较高。并且,在数字照相机或摄像机中,有时机动性是很重要的。这里,机动性例如是指携带的容易性、手持拍摄时的稳定性、对焦速度的高速性等。为了使装置的机动性优良,光学系统小型、轻量即可。并且,在监视照相机中,有时设置监视照相机的场所受限,所以,有时在光学系统中要求小型化和细径化。并且,当由于手抖而使摄像装置振动时,在拍摄速度较慢的情况下,有时由于该振动的影响而使图像变得不鲜明。为了得到鲜明的图像,可以减小f数。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主要可以用于使用电子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的光学系统。该情况下,半视场角可以是36度以上。进而,半视场角也可以是40度以上,进而可以是42度以上。半视场角与焦距的对应关系如下所述。半视场角焦距40度以上25.7mm以下42度以上24mm以下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确保广角端的大视场角和较小的f数,而且,可以对各像差进行良好地校正。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机动性和设置自由度优良,并且,光学系统小型化和细径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可以提供在不会错失拍摄机会的稳定拍摄和迅速拍摄中有效的摄像光学系统。上述变倍光学系统和光学装置可以同时满足多个结构。由此,可以得到良好的变倍光学系统和光学装置。并且,结构的组合是任意的。并且,关于各条件式,可以仅限定进一步进行限定的条件式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将条件式(1-1)~(38)中的至少一方与本实施方式的变倍光学系统的基本结构进行组合。在该组合中,可以不包括条件式(1)。关于各条件式,可以如下所述变更下限值或上限值。关于条件式(1)、(1-1)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013、0.014、0.02、0.023、0.025、0.034、0.035、0.04、0.045、0.046、0.05、0.06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3.8、2.6、1.4、0.6、0.5、0.3、0.25、0.17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设置如下。上限值可以是0.11、0.1、0.065、0.03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3)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1.4、1.5、1.52、1.6、1.8、2.0、2.2、2.5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4.3、4.2、4.1、4.0、3.8、3.6、3.5、3.2、2.76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4)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06、-0.059、-0.053、-0.05、-0.048、-0.04、-0.02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0.15、0.11、0.08、0.074、0.05、0.035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5)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089、-0.068、-0.048、-0.03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0.083、0.055、0.05、0.028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6)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5.6、6.0、7.2、8.0、8.8、10、10.45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31、30、27、25、22、18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7)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33、0.36、0.38、0.41、0.50、0.60、0.70、0.80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2.3、2.2、2.0、1.9、1.8、1.6、1.29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8)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4.0、4.5、4.6、5.1、5.6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8.7、8.5、8.4、8.0、7.4、6.9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9)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1.5、1.9、2.0、2.4、2.5、2.8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7.5、7.4、7.0、6.7、6.5、6.1、5.5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10)设置如下(单位为“%”)。下限值可以是-12.5、-11.0、-9.5、-8.0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2.7、0.49、-1.8、-4.1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11)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64、65、66、67、69、70、74、80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95、91、86、82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12)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52、53、54、55.52、56、59、63、65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95、91、86、82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13)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1.1、-1.0、-0.8、-0.71、-0.60、-0.50、-0.32、0.07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5、1.3、1.2、1.1、1.0、0.90、0.80、0.70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14)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59、0.6、0.68、0.7、0.77、0.8、0.86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2.2、2.0、1.8、1.7、1.6、1.44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15)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58、0.6、0.66、0.7、0.74、0.83、0.9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2.2、2.0、1.9、1.8、1.6、1.34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16)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03、0.04、0.05、0.06、0.07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0.4、0.35、0.3、0.28、0.24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17)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12、0.13、0.15、0.18、0.20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7、1.5、1.2、0.97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18)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35、0.4、0.42、0.5、0.55、0.67、0.79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4、1.3、1.2、1.1、1.0、0.94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19)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54、55、56、58、59、63、67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95、91、86、82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0)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19、20、23、25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47、45、42、40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1)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2.5、2.6、2.8、3.0、3.30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6.5、6.2、5.5、5.4、4.6、3.83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2)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56、0.63、0.69、0.7、0.75、0.85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8、1.7、1.6、1.5、1.4、1.26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3)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2、0.29、0.33、0.35、0.37、0.40、0.53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6、1.3、1.2、1.1、1.0、0.9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4)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31、0.35、0.38、0.4、0.44、0.45、0.51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3、1.2、1.1、1.0、0.9、0.65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5)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08、-0.05、-0.03、-0.01、0.00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0.2、0.15、0.1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6)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2.70、2.89、3.0、3.09、3.1、3.2、3.28、4.0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2.7、12、10、10.4、8.1、8.0、7.0、5.80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7)、(27-1)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1.7、-1.5、-1.4、-1.2、-0.98、-0.97、-0.8、-0.7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0.8、0.7、0.6、0.5、0.4、0.3、-0.3、0.27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8)设置如下(单位为“°(度)”)。下限值可以是28.8、30.74、32.65、34、34.57、37、39、41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67、59、51、43.05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29)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6.9、7.0、8.3、9.5、9.8、11.1、12、13.5、14、21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00、81、80、63、60、45、44、40、35、30、26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30)、(30-1)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65、0.76、0.8、0.9、1.1、1.26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8、1.79、1.78、1.75、1.70、1.65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31)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8、1.0、1.2、1.3、1.7、1.97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5.0、4.9、4.8、4.7、4.6、4.3、4.0、3.5、4.48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32)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14.4、-10、-8.7、-6.0、-5.0、-4.0、-3.1、0.0、1.0、2.6、4.5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12、100、83、75、60、55、50、45、40、27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33)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1.5、3.0、4.0、4.5、5.0、6.0、7.0、7.5、8.0、9.0、10.6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13、100、85、75、60、58、50、45、40、30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34)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1.2、-0.4、0.4、1.1、2.0、3.5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20、108、90、77、70、60、50、45、40、14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35)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1.6、4、6.1、8、9、10.7、12、14、15.3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112、100、84、75、60、56、50、45、40、28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36)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050、0.059、0.069、0.08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0.3、0.25、0.2、0.15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37)设置如下。下限值可以是0.016、0.022、0.028、0.03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2.4、1.9、1.3、0.70中的任意一方。关于条件式(38)设置如下(单位为“mm”)。下限值可以是2.7、2.90、3.0、3.1、3.30、3.4、3.5、3.8、4.1中的任意一方。上限值可以是31、22、13、4.00中的任意一方。下面,根据附图对变倍光学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该实施例不限定本发明。对各实施例的镜头剖视图进行说明。(a)示出广角端的镜头剖视图,(b)示出中间焦距状态的镜头剖视图,(c)示出望远端的镜头剖视图。对各实施例的像差图进行说明。(a)示出广角端的球差(sa),(b)示出广角端的像散(as),(c)示出广角端的畸变(dt),(d)示出广角端的倍率色差(cc)。并且,(e)示出中间焦距状态的球差(sa),(f)示出中间焦距状态的像散(as),(g)示出中间焦距状态的畸变(dt),(h)示出中间焦距状态的倍率色差(cc)。并且,(i)示出望远端的球差(sa),(j)示出望远端的像散(as),(k)示出望远端的畸变(dt),(l)示出望远端的倍率色差(cc)。镜头剖视图和像差图均是无限远物体合焦时的图。第1透镜组用g1表示,第2透镜组用g2表示,第3透镜组用g3表示,第4透镜组用g4表示,第5透镜组用g5表示,第6透镜组用g6表示,开口光圈(明亮度光圈)用s表示,像面(摄像面)用i表示。并且,可以在第6透镜组g6与像面i之间配置摄像元件的玻璃罩c。实施例1的变倍光学系统构成为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具有正屈光力的第6透镜组g6。开口光圈s配置在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第1透镜组g1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2、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3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和正弯月形透镜l2被接合。第2透镜组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4、双凹负透镜l5、双凸正透镜l6构成。第3透镜组g3由双凸正透镜l7、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8、双凸正透镜l9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8和双凸正透镜l9被接合。第4透镜组g4由双凹负透镜l10构成。第5透镜组g5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第6透镜组g6由双凹负透镜l12、双凸正透镜l13构成。这里,双凹负透镜l12和双凸正透镜l13被接合。在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固定,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第3透镜组g3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向像侧移动,第5透镜组g5向像侧移动,第6透镜组g6固定。开口光圈s固定。在对焦时,第5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在手抖校正时,第4透镜组g4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双凹负透镜l5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7的两侧面、双凹负透镜l10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11的两侧面这合计8面设为非球面。实施例2的变倍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具有正屈光力的第6透镜组g6构成。开口光圈s配置在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第1透镜组g1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2、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3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和正弯月形透镜l2被接合。第2透镜组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4、双凹负透镜l5、双凸正透镜l6构成。第3透镜组g3由双凸正透镜l7、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8、双凸正透镜l9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8和双凸正透镜l9被接合。第4透镜组g4由双凹负透镜l10构成。第5透镜组g5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第6透镜组g6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2、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13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2和正弯月形透镜l13被接合。在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固定,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第3透镜组g3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第5透镜组g5和第6透镜组g6固定。开口光圈s固定。在对焦时,第5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在手抖校正时,第4透镜组g4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双凹负透镜l5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7的两侧面、双凹负透镜l10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11的两侧面这合计8面设为非球面。实施例3的变倍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具有正屈光力的第6透镜组g6构成。开口光圈s配置在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第1透镜组g1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2、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3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和正弯月形透镜l2被接合。第2透镜组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4、双凹负透镜l5、双凸正透镜l6构成。第3透镜组g3由双凸正透镜l7、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8、双凸正透镜l9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8和双凸正透镜l9被接合。第4透镜组g4由双凹负透镜l10构成。第5透镜组g5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第6透镜组g6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2、双凸正透镜l13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2和双凸正透镜l13被接合。在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固定,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第3透镜组g3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向物体侧移动后、向像侧移动,第5透镜组g5和第6透镜组g6固定。开口光圈s固定。在对焦时,第5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在手抖校正时,第4透镜组g4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双凹负透镜l5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7的两侧面、双凹负透镜l10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11的两侧面这合计8面设为非球面。实施例4的变倍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具有正屈光力的第6透镜组g6构成。开口光圈s配置在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第1透镜组g1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2、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3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和正弯月形透镜l2被接合。第2透镜组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4、双凹负透镜l5、双凸正透镜l6构成。第3透镜组g3由双凸正透镜l7、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8、双凸正透镜l9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8和双凸正透镜l9被接合。第4透镜组g4由双凹负透镜l10构成。第5透镜组g5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第6透镜组g6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2、双凸正透镜l13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2和双凸正透镜l13被接合。在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向像侧移动后、向物体侧移动,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第3透镜组g3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第5透镜组g5和第6透镜组g6固定。开口光圈s固定。在对焦时,第5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在手抖校正时,第4透镜组g4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双凹负透镜l5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7的两侧面、双凹负透镜l10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11的两侧面这合计8面设为非球面。实施例5的变倍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具有正屈光力的第6透镜组g6构成。开口光圈s配置在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第1透镜组g1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2、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3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和正弯月形透镜l2被接合。第2透镜组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4、双凹负透镜l5、双凸正透镜l6构成。第3透镜组g3由双凸正透镜l7、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8、双凸正透镜l9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8和双凸正透镜l9被接合。第4透镜组g4由双凹负透镜l10构成。第5透镜组g5由双凸正透镜l11、凸面朝向像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2构成。这里,双凸正透镜l11和负弯月形透镜l12被接合。第6透镜组g6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3、双凸正透镜l14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3和双凸正透镜l14被接合。在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固定,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第3透镜组g3向物体侧移动,第4透镜组g4向物体侧移动后、向像侧移动,第5透镜组g5和第6透镜组g6固定。开口光圈s固定。在对焦时,第5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在手抖校正时,第4透镜组g4或第5透镜组g5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双凹负透镜l5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7的两侧面、双凹负透镜l10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11的物体侧面这合计7面设为非球面。实施例6的变倍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g1、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具有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g4、具有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g5、具有负屈光力的第6透镜组g6构成。开口光圈s配置在第2透镜组g2与第3透镜组g3之间。第1透镜组g1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1、双凸正透镜l2、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3、凸面朝向物体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4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1和双凸正透镜l2被接合。第2透镜组g2由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5、双凹负透镜l6、双凸正透镜l7构成。第3透镜组g3由双凸正透镜l8、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9、双凸正透镜l10构成。这里,负弯月形透镜l9和双凸正透镜l10被接合。第4透镜组g4由双凹负透镜l11构成。第5透镜组g5由双凸正透镜l12构成。第6透镜组g6由双凹负透镜l13、双凸正透镜l14构成。这里,双凹负透镜l13和双凸正透镜l14被接合。在变倍时,第1透镜组g1固定,第2透镜组g2向像侧移动,第3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g4固定,第5透镜组g5向物体侧移动后、向像侧移动,第6透镜组g6固定。开口光圈s固定。在对焦时,第5透镜组g5沿着光轴移动,在手抖校正时,第4透镜组g4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负弯月形透镜l5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8的两侧面、双凹负透镜l11的两侧面、双凸正透镜l12的两侧面这合计8面设为非球面。表1示出以2个基准划分透镜组的结果。可以根据是否相对于相邻位置的透镜进行不同的相对运动来划分透镜组。相对于相邻位置的透镜的相对运动在变倍时、对焦时或手抖校正时不同。在以变倍时的相对运动为基准进行划分的情况下、以对焦时的相对运动为基准进行划分的情况下和以手抖校正时的相对运动为基准进行划分的情况下,透镜组的划分不同。例如,在实施例2中,在以变倍时的相对运动为基准进行划分的情况下,如下所述。第1透镜组:l1、l2、l3第2透镜组:l4、l5、l6第3透镜组:l7、l8、l9第4透镜组:l10、l11、l12、l13在以对焦时的相对运动为基准进行划分的情况下,如下所述。第1透镜组:l1、l2、l3、l4、l5、l6、l7、l8、l9第2透镜组:l10第3透镜组:l11、l12、l13在以手抖校正时的相对运动为基准进行划分的情况下,如下所述。第1透镜组:l1、l2、l3、l4、l5、l6、l7、l8、l9、l10第2透镜组:l11第3透镜组:l12、l13这样,在以变倍时的相对运动为基准进行划分的情况下、以对焦时的相对运动为基准进行划分的情况下和以手抖校正时的相对运动为基准进行划分的情况下,透镜组的组数和一个透镜组中包含的透镜的枚数不同。当设由最少透镜枚数构成的透镜的集合为一个透镜组时,在以变倍时、对焦时和手抖校正时的间隔变化为基准的情况下,如下所述。第1透镜组:l1、l2、l3第2透镜组:l4、l5、l6第3透镜组:l7、l8、l9第4透镜组:l10第5透镜组:l11第6透镜组:l12、l13在表1中,设仅利用变倍时的间隔变化来划分透镜组的情况为“划分1”,利用变倍时、对焦时和手抖校正时的间隔变化来划分透镜组的情况为“划分2”。【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划分16组4组5组4组4组5组划分26组6组6组6组6组6组下面,示出上述各实施例的数值数据。在面数据中,r是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d是各透镜面间的间隔,nd是各透镜的d线处的折射率,νd是各透镜的阿贝数,*记号是非球面。并且,在变焦数据中,f是变倍光学系统的焦距,fno.是f数,ω是半视场角,ih是像高,ltl是光学系统的全长,bf是后焦距。后焦距是对从最靠像侧的光学面到近轴像面的距离。全长是对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距离加上后焦距而得到的值。we是广角端,st是中间焦距状态,te是望远端。并且,在设光轴方向为z、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为y、圆锥系数为k、非球面系数为a4、a6、a8、a10、a12…时,非球面形状用以下的式子表示。z=(y2/r)/[1+{1-(1+k)(y/r)2}1/2]+a4y4+a6y6+a8y8+a10y10+a12y12+…并且,在非球面系数中,“e-n”(n为整数)表示“10-n”。另外,这些各值的记号在后述实施例的数值数据中也是通用的。数值实施例1单位mm面数据非球面数据第8面k=0.0000a4=1.4190e-004,a6=-5.0390e-006,a8=1.1656e-007,a10-1.4459e-009,a12=6.9370e-012,a14=0.0000e+000第9面k=0.0000a4=3.1502e-005,a6=-4.6522e-006,a8=1.1052e-007,a10=-1.3514e-009,a12=6.5108e-012,a14=0.0000e+000第13面k=0.0000a4=-1.1778e-005,a6=-1.4823e-007,a8=3.9038e-009,a10=-1.2515e-010,a12=5.4754e-013,a14=0.0000e+000第14面k=0.0000a4=1.6142e-005,a6=-9.8514e-008,a8=-4.7755e-009,a10=2.6274e-011,a12=-2.5866e-013,a14=0.0000e+000第18面k=0.0000a4=-4.4383e-004,a6=4.0371e-006,a8=1.3468e-007,a10=-4.6965e-009,a12=6.9962e-011,a14=0.0000e+000第19面k=0.0000a4=-5.4052e-004,a6=-1.3916e-006,a8=3.0352e-007,a10=-8.0286e-009,a12=1.0508e-010,a14=0.0000e+000第20面k=0.0000a4=-3.4323e-005,a6=-3.0201e-006,a8=2.2878e-008,a10=-9.9332e-010,a12=0.0000e+000,a14=0.0000e+000第21面k=0.0000a4=2.7302e-004,a6=-3.3353e-006,a8=7.7118e-009,a10=-3.8748e-010,a12=0.0000e+000,a14=0.0000e+000变焦数据各组焦距f1=58.51995f2=-9.45149f3=15.19986f4=-15.9238f5=13.14017f6=389.62769数值实施例2单位mm面数据非球面数据第8面k=0.0000a4=2.1520e-004,a6=-6.4489e-006,a8=9.7910e-008,a10=-7.9110e-010,a12=2.5549e-012,a14=0.0000e+000第9面k=0.0000a4=1.3630e-004,a6=-6.1502e-006,a8=9.1768e-008,a10=-6.2920e-010,a12=1.4410e-012,a14=0.0000e+000第13面k=0.0000a4=-1.3970e-005,a6=4.7758e-007,a8=-1.3134e-008,a10=8.1039e-011,a12=0.0000e+000,a14=0.0000e+000第14面k=0.0000a4=2.9296e-005,a6=1.9795e-007,a8=-9.9355e-009,a10=6.0400e-011,a12=0.0000e+000,a14=0.0000e+000第18面k=0.0000a4=-3.4204e-004,a6=9.6433e-006,a8=4.7726e-009,a10=-1.8121e-009,a12=0.0000e+000,a14=0.0000e+000第19面k=0.0000a4=-5.1284e-004,a6=5.8114e-006,a8=7.5767e-008,a10=-2.2253e-009,a12=0.0000e+000,a14=0.0000e+000第20面k=0.0000a4=-1.1498e-006,a6=-2.2945e-006,a8=4.0844e-009,a10=-5.8297e-011,a12=0.0000e+000,a14=0.0000e+000第21面k=0.0000a4=3.1930e-004,a6=-2.8428e-006,a8=4.3333e-009,a10=7.6108e-012,a12=0.0000e+000,a14=0.0000e+000变焦数据各组焦距f1=56.59748f2=-9.95663f3=15.24881f4=-13.96397f5=14.28508f6=65.84716数值实施例3单位mm面数据非球面数据第8面k=0.0000a4=1.5897e-004,a6=-4.6243e-006,a8=6.0294e-008,a10=-4.3744e-010,a12=1.4215e-012,a14=0.0000e+000第9面k=0.0000a4=5.4622e-005,a6=-4.8681e-006,a8=6.2006e-008,a10=-4.3749e-010,a12=1.3677e-012,a14=0.0000e+000第13面k=0.0000a4=-8.0152e-007,a6=-3.4395e-007,a8=9.0517e-009,a10=-1.4953e-010,a12=9.3464e-013,a14=0.0000e+000第14面k=0.0000a4=2.4705e-005,a6=-4.0759e-007,a8=1.0962e-008,a10=-2.0152e-010,a12=1.4434e-012,a14=0.0000e+000第18面k=0.0000a4=1.5541e-004,a6=-6.7393e-006,a8=2.3846e-007,a10=-5.0744e-009,a12=5.5675e-011,a14=0.0000e+000第19面k=0.0000a4=1.4156e-004,a6=-9.5105e-006,a8=3.6964e-007,a10=-8.9290e-009,a12=1.0492e-010,a14=0.0000e+000第20面k=0.0000a4=2.1326e-005,a6=-1.5883e-006,a8=2.2701e-008,a10=-3.9311e-010,a12=1.3883e-012,a14=0.0000e+000第21面k=0.0000a4=8.9785e-005,a6=-2.2240e-006,a8=4.2912e-008,a10=-8.1741e-010,a12=4.8550e-012,a14=0.0000e+000变焦数据各组焦距f1=69.5426f2=-10.66131f3=21.0955f4=-16.72209f5=22.00062f6=35.18717数值实施例4单位mm面数据非球面数据第8面k=0.0000a4=1.5897e-004,a6=-4.6243e-006,a8=6.0294e-008,a10=-4.3744e-010,a12=1.4215e-012,a14=0.0000e+000第9面k=0.0000a4=5.4622e-005,a6=-4.8681e-006,a8=6.2006e-008,a10=-4.3749e-010,a12=1.3677e-012,a14=0.0000e+000第13面k=0.0000a4=-8.0152e-007,a6=-3.4395e-007,a8=9.0517e-009,a10=-1.4953e-010,a12=9.3464e-013,a14=0.0000e+000第14面k=0.0000a4=2.4705e-005,a6=-4.0759e-007,a8=1.0962e-008,a10=-2.0152e-010,a12=1.4434e-012,a14=0.0000e+000第18面k=0.0000a4=1.5541e-004,a6=-6.7393e-006,a8=2.3846e-007,a10=-5.0744e-009,a12=5.5675e-011,a14=0.0000e+000第19面k=0.0000a4=.4156e-004,a6=-9.5105e-006,a8=3.6964e-007,a10=-8.9290e-009,a12=1.0492e-010,a14=0.0000e+000第20面k=0.0000a4=2.1326e-005,a6=-1.5883e-006,a8=2.2701e-008,a10=-3.9311e-010,a12=1.3883e-012,a14=0.0000e+000第21面k=0.0000a4=8.9785e-005,a6=-2.2240e-006,a8=4.2912e-008,a10=-8.1741e-010,a12=4.8550e-012,a14=0.0000e+000变焦数据各组焦距f1=69.5426f2=-10.66131f3=21.0955f4=-16.72209f5=22.00062f6=35.18716数值实施例5单位mm面数据非球面数据第8面k=0.0000a4=1.5897e-004,a6=-4.6243e-006,a8=6.0294e-008,a10=-4.3744e-010,a12=1.4215e-012,a14=0.0000e+000第9面k=0.0000a4=5.4622e-005,a6=-4.8681e-006,a8=6.2006e-008,a10=-4.3749e-010,a12=1.3677e-012,a14=0.0000e+000第13面k=0.0000a4=-8.0152e-007,a6=-3.4395e-007,a8=9.0517e-009,a10=-1.4953e-010,a12=9.3464e-013,a14=0.0000e+000第14面k=0.0000a4=2.4705e-005,a6=-4.0759e-007,a8=1.0962e-008,a10=-2.0152e-010,a12=1.4434e-012,a14=0.0000e+000第18面k=0.0000a4=1.5541e-004,a6=-6.7393e-006,a8=2.3846e-007,a10=-5.0744e-009,a12=5.5675e-011,a14=0.0000e+000第19面k=0.0000a4=1.4156e-004,a6=-9.5105e-006,a8=3.6964e-007,a10=-8.9290e-009,a12=1.0492e-010,a14=0.0000e+000第20面k=0.0000a4=-4.0000e-005,a6=-8.0000e-007,a8=2.4500e-008,a10=-4.0300e-010,a12=1.6334e-012,a14=9.5550e-015变焦数据各组焦距f1=69.5426f2=-10.66131f3=21.0955f4=-16.72209f5=22.3873f6=31.96736数值实施例6单位mm面数据非球面数据第8面k=0.0000a4=1.4563e-004,a6=-8.1300e-006,a8=2.4155e-007,a10=-4.3334e-009,a12=3.2588e-011,a14=0.0000e+000第9面k=0.0000a4=4.2136e-005,a6=-2.1915e-005,a8=9.8346e-007,a10=-3.7075e-008,a12=-8.9279e-011,a14=0.0000e+000第15面k=0.0000a4=-6.8790e-005,a6=-9.3832e-008,a8=3.1300e-010,a10=-1.0048e-012第16面k=0.0000a4=1.1899e-004,a6=-4.1425e-007,a8=3.6636e-009,a10=-5.2358e-012,a12=0.0000e+000,a14=0.0000e+000第20面k=0.0000a4=1.4274e-004,a6=-3.1072e-006,a8=7.8038e-008,a10=-8.8650e-010,a12=7.2486e-012,a14=-5.0943e-014第21面k=0.0000a4=6.8931e-005,a6=-1.5697e-006,a8=1.3021e-008,a10=8.2153e-010,a12=8.8275e-012,a14=-3.6668e-013第22面k=0.0000a4=-5.9011e-005,a6=-1.2149e-007,a8=-1.4798e-007,a10=0.0000e+000,a12=0.0000e+000,a14=0.0000e+000第23面k=0.0000a4=7.2308e-005,a6=1.6790e-006,a8=-3.2715e-007,a10=4.4426e-009,a12=0.0000e+000,a14=0.0000e+000变焦数据各组焦距f1=45.45958f2=-6.61814f3=12.30182f4=-16.3426f5=18.32165f6=-218.10859接着,下面揭示各实施例中的条件式的值。在条件式(1-1)的值中对应有以下的(1)所记载的值。在条件式(27-1)的值中对应有以下的(27)所记载的值。在条件式(30-1)的值中对应有以下的(30)所记载的值。图13是作为电子摄像装置的单眼无反照相机的剖视图。在图13中,可以在单眼无反照相机1的镜筒内配置拍摄光学系统2。安装件3可以使拍摄光学系统2相对于单眼无反照相机1的机身进行拆装。作为安装件3,可以使用螺旋型的安装件或卡口型的安装件等。在该例子中,使用卡口型的安装件,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单眼无反照相机1的机身上配置摄像元件面4、背面监视器5。另外,作为摄像元件,可以使用摄像传感器、小型的ccd或cmos等。而且,作为单眼无反照相机1的拍摄光学系统2,例如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1~6所示的变倍光学系统。图14、图15示出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概念图。图14是作为摄像装置的数字照相机40的前方立体图,图15是其后方立体图。该数字照相机40的拍摄光学系统41可以使用本实施例的变倍光学系统。该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40可以包含位于拍摄用光路42上的拍摄光学系统41、快门按钮45、液晶显示监视器47等。当按压配置在数字照相机40的上部的快门按钮45时,与其联动地,可以通过拍摄光学系统41、例如实施例1的变倍光学系统进行拍摄。由拍摄光学系统41形成的物体像可以形成在设于成像面附近的摄像传感器(光电转换面)上。通过处理器,由该摄像传感器接受的物体像可以作为电子图像显示在设于照相机背面的液晶显示监视器47上。并且,所拍摄的电子图像可以记录在存储器中。图16是示出数字照相机40的主要部分的内部电路的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述处理器例如可以由cds/adc24、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处理器18等构成。存储器可以由存储装置19等构成。如图16所示,数字照相机40可以具有输入设备12、与该输入设备12连接的控制部13、经由总线14和15而与该控制部13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的摄像驱动电路16和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处理器18、存储装置19、显示器20和设定信息存储用存储器21。上述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处理器18、存储装置19、显示器20和设定信息存储用存储器21可以经由总线22相互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并且,可以在摄像驱动电路16上连接摄像传感器49和cds/adc24。输入设备12可以具有各种输入按钮和开关。可以将经由这些输入按钮和开关从外部(照相机使用者)输入的事件信息通知给控制部13。控制部13例如是由cpu等构成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内置有未图示的程序存储器,可以根据程序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对数字照相机40整体进行控制。摄像传感器49由摄像驱动电路16进行驱动控制,可以将经由拍摄光学系统41形成的物体像的每个像素的光量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到cds/adc24。cds/adc24是如下电路:可以对从摄像传感器49输入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且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将仅进行了该放大和数字转换后的影像原始数据(拜尔数据、以下称为raw数据。)输出到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例如可以是由sdram等构成的缓存,也可以是暂时存储从cds/adc24输出的raw数据的存储装置。处理器18是如下电路:可以读出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中存储的raw数据或存储装置19中存储的raw数据,根据由控制部13指定的画质参数,以电气方式进行包含畸变校正在内的各种图像处理。存储装置19例如可以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装配由闪存等构成的卡型或盘型的记录介质,在这些闪存中记录保持从暂时存储用存储器17转送的raw数据和由处理器18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显示器20由液晶显示监视器47等构成,可以显示所拍摄的raw数据、图像数据和操作菜单等。可以在设定信息存储用存储器21中具有预先存储各种画质参数的rom部以及存储通过输入设备12的输入操作而从rom部中读出的画质参数的ram部。图17示出电视会议系统的结构。电视会议系统100可以具有多个电视会议装置110、120、130。而且,电视会议装置110、120、130可以分别与网络例如广域网(wan)140连接。电视会议装置110可以具有主体111、照相机112、显示器113。同样,电视会议装置120和电视会议装置130也可以具有同样的单元。照相机112例如可以具有实施例1的变倍光学系统和摄像传感器。可以通过照相机112进行会议参加者和会议资料的拍摄。电视会议装置110、120、130可以配置在相互分开的地点(远程地)。因此,会议参加者119、129、139各自的影像可以经由广域网(wan)140发送到其他会议参加者使用的电视会议装置。其结果,可以在显示器113中显示会议参加者129的影像129’和会议参加者139的影像139’。并且,与影像的发送一起,还可以发送声音。显示器123、133也同样。这样,通过使用电视会议系统100,即使相互的地点为远程地,会议参加者119、129、139也可以分别确认自身以外的会议参加者的状况和发言内容并进行会议。另外,各地点使用的电视会议装置不是必须为相同装置。另外,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取各种变形例。并且,不是必须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形状枚数。并且,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不是必须配置玻璃罩。并且,在各透镜组内或各透镜组外,也可以配置上述各实施例中未图示的透镜、即实质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适用于可以确保广角端的大视场角和较小的f数、而且对各像差进行良好校正的变倍光学系统和具有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