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56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电子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显示装置都存在液晶层和与液晶层相贴合的驱动层,以及贴合于驱动层与液晶层相背离一侧的背光源。大多数情况下,驱动层相对液晶层的边缘和背光源的边缘存在凸出部分。由于驱动层该凸出的部分上下两侧均无支撑结构,导致驱动层该凸出的部分悬空设置,从而驱动层该凸出部分容易断裂损坏,导致显示装置的结构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稳固的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层和保护层,所述驱动层用以电连接电路板并驱动液晶变换取向,所述保护层具有朝向用户的出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离的入光面,所述保护层的入光面与所述驱动层相贴合,所述保护层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上述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通过所述保护层的入光面与所述驱动层相贴合,所述保护层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所述保护层对所述驱动层进行补强,使得所述驱动层得到支撑,从而所述驱动层不易断裂,使得所述显示装置结构稳固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层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制作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制作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100,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驱动层10和保护层20,所述驱动层10用以电连接电路板并驱动液晶变换取向。所述保护层20具有朝向用户的出光面21和与所述出光面21相背离的入光面22,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与所述驱动层10相贴合,所述保护层20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1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装置100应用于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

通过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与所述驱动层10相贴合,所述保护层20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10,所述保护层20对所述驱动层10进行补强,使得所述驱动层10得到支撑,从而所述驱动层10不易断裂,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0结构稳固可靠。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层10具有开关器件区11和连接于所述开关器件区11一侧的导电区12。所述开关器件区11通过设置开关器件驱动液晶变换液晶取向。所述开关器件区11可以透过光线,从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0可以显示画面内容。所述导电区12通过电连接电路板获取电信号。所述保护层20可以透过光线,所述保护层20对所述驱动层10进行保护。所述保护层20覆盖所述开关器件区11和所述导电区12,所述驱动层10的开关器件区11和导电区12均可以受所述保护层20应力支撑。而所述开关器件11和所述导电区12均设有应力敏感器件,从而使得所述驱动层10的应力敏感器件受保护,即所述驱动层10不易损毁,从而使得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安全性提高。所述出光面21朝向用户,即所述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线穿过所述保护层20从所述出光面21穿出。而所述入光面22背向用户,即所述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光线从所述入光面22入射至所述保护层20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显示层,所述显示层用以显示图像,所述驱动层10层叠于所述显示层,并驱动所述显示层进行显示。所述显示层层叠于所述驱动层10与所述保护层20相背离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层包括液晶层30,所述液晶层30固定于所述驱动层10与所述保护层20相背离一侧,所述驱动层10具有相对所述液晶层30边缘凸出的部分,所述驱动层10相对所述液晶层30边缘凸出的部分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层30通过变换液晶取向而选择光线通过或阻挡,从而在所述液晶层30上显示出各种图案画面。所述液晶层30在所述驱动层1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开关器件区11相重合,所述开关器件区11上的开关器件驱动所述液晶层30变换液晶取向。所述导电区12构成所述驱动层10相对所述液晶层30边缘凸出的部分。所述液晶层30具有第一面31和相对所述第一面31设置的第二面32。所述第一面31贴合于所述驱动层10。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靠近所述液晶层30的第二面32。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从所述第二面32入射至所述第一面31,并在所述第一面31上显示出图案画面。所述液晶层30包括两层配向膜33、位于所述两层配向膜33之间的液晶34和封装所述液晶34的封装胶35,所述封装胶35构成所述液晶层30的边缘。所述封装胶35和两层所述配向膜33构成液晶盒,所述液晶层30填充于液晶盒内。所述驱动层10的导电区12相对所述封装胶35凸出。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驱动层10包括驱动基板13、开关器件14和导电端子15,所述开关器件14排布于所述驱动基板13与所述液晶层30正对的区域,所述开关器件14用以驱动所述液晶层30变换液晶取向,所述导电端子15固定于所述驱动基板13相对所述液晶层30边缘凸出的区域,并电连接所述开关器件14,所述导电端子15还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基板13与所述液晶层30正对的区域与所述驱动层10的开关器件区11相重合。所述驱动基板13相对所述液晶层30边缘凸出的区域与所述驱动层10的导电区12相重合。具体的,所述驱动基板13包括与所述开关器件区11相重合的开关阵列部131、位于所述开关阵列部131横向一侧的第一导电部132和位于所述开关阵列部131纵向一侧的第二导电部133。所述开关器件14为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器件。所述开关阵列部131上阵列有多个所述开关器件14。所述第一导电部132对应纵向上多排开关器件14排布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51。所述第二导电部133对应横向上多列开关器件14排布多个第二导电端子152。所述驱动层10还包括连接所述驱动基板13横向上多个开关器件14的第一数据线161和连接所述驱动基板13纵向上多个开关器件14的第二数据线162。所述第一数据线161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导电部132上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51。所述第二数据线162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导电部133上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52。所述驱动层10的第一导电端子15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52均经电路板电连接于移动终端的主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5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52均为应力敏感器件,而所述保护层20对所述第一导电部132和所述第二导电部133应力支撑,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5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52的安全性,即保证了所述驱动层1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显示层还包括第一偏光片40,所述第一偏光片40固定于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驱动层10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片40对透过所述液晶层30的光线进行偏振,使得透过所述第一偏光片40的光线形成用户可观察的图像。所述第一偏光片40在所述驱动层1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开关器件区11相重合。即所述驱动层10存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的边缘存在凸出的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偏光片40还可以层叠于所述保护层20和所述驱动层10之间。所述第一偏光片40覆盖所述驱动层10,所述第一偏光片40对所述驱动层10相对所述液晶层30边缘凸出的部分进行支撑。所述驱动层10通过所述第一偏光片40贴合于所述保护层20,增强了所述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稳固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所述显示层还包括第二偏光片50,所述第二偏光片50固定于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偏光片50将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偏振后入射至所述液晶层30内,使得所述液晶层30可以对所述第二偏关片50的光线进行处理。所述第二偏光片50在所述液晶层3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液晶层30相重合。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所述显示层还包括滤光层60。所述滤光层60层叠于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所述滤光层60在所述液晶层3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液晶层3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滤光层60对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滤光后,使得形成彩色的光线入射至所述液晶层30。所述滤光层60包括层叠于所述液晶层30的色素层61和层叠于所述色素层61与所述液晶层相背离一侧的滤光基板62。所述色素层61排列有多个像素,每一像素由至少两个子像素构成。并且每一像素与所述驱动层10的开关器件14相对应。所述滤光基板62为cf(colorfilter,彩色滤光)基板。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先经过所述滤光基板62后在经过所述色素层61。所述色素层61层叠于所述第二偏光片5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滤光基板62还可以贴合于所述第二偏光片50,所述色素层61层叠于所述滤光基板62与所述第二偏光片50相背离一侧。所述显示装置100的光源光线先经过所述色素层61后在经过所述色素层6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背光源70,所述背光源70固定于所述滤光层6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所述背光源70在所述滤光层6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6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70由导光板和固定于导光板周侧的led灯构成。所述背光源70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滤光层60、第二偏光片50、液晶层30、第一偏光片40、驱动层10和保护层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滤光层60还可以与所述液晶层30相贴合。所述第二偏光片50贴合于所述滤光层6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所述背光源70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50、滤光层60、液晶层30、第一偏光片40、驱动层10和保护层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述滤光层60还可以与所述驱动层10相贴合。所述第一偏光片40层叠于所述滤光层6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所述液晶层30贴合于所述第一偏光片40与所述滤光层60相背离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50贴合于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第一偏光片40相背离一侧。所述背光源70贴合于所述第二偏光片5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所述背光源70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50、液晶层30、第一偏光片40、滤光层60、驱动层10和保护层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所述保护层20、驱动层10、第一偏光片40、滤光层60、液晶层30、第二偏光片50和背光源70依次层叠。所述背光源70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50、液晶层30、滤光层60、第一偏光片40、驱动层10和保护层20。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20包括透光基板和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集成于所述透光基板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透光基板为玻璃盖板。所述出光面21和所述入光面22均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上。所述透光基板可以透过从所述驱动层10出射的光线。所述触控基板用以接收用户触控信息,从而触发所述显示装置100向移动终端发送触控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所述保护层20包括透光基板23和与所述透光基板23相叠合的触控基板24。所述触控基板24贴合于所述透光基板23。所述出光面21设置于所述透光基板23与所述触控基板24相背离一侧。所述入光面22设置于所述触控基板24与所述透光基板23相背离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所述显示层包括有机发光层230,所述驱动层10为阳极层,所述有机发光层230层叠于所述驱动层10与所述保护层20相背离一侧。所述驱动层10具有相对所述有机发光层230边缘凸出的部分,所述驱动层10相对所述有机发光层230边缘凸出的部分电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显示层还包括阴极层240,所述阴极层240层叠于所述有机发光层23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并与所述驱动层10共同驱动所述有机发光层230显示。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层10通过蒸镀工艺成型于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上。所述驱动层10与所述阴极层240电连接,并且对所述有机发光层230形成电场,从而驱动所述有机发光层230发光显示图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6,所述显示层还包括空穴传输层250和电子传输层260,所述空穴传输层250层叠于所述驱动层10和所述有机发光层230之间,所述电子传输层260层叠于所述驱动层10和所述阴极层240之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200,所述移动终端200包括所述显示装置100。所述移动终端200还包括壳体81、主板82和电路板83。所述显示装置100固定于所述壳体81上。所述主板82和所述电路板83固定于所述壳体81内,所述电路板83电连接于所述主板82和所述显示装置100之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制作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01:成型保护层20,所述保护层20具有朝向用户的出光面21和与所述出光面21相背离一侧的入光面22。

本实施方式中,成型所述保护层20的步骤中,通过沉积工艺成型所述透光基板23以及将所述触控基板集成于所述透光基板23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型所述保护层20的步骤中,还可以是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透光基板23后,再通过沉积工艺在所述透光基板23的一侧成型所述触控基板24。

s102:在所述保护层10的入光面22上成型出驱动层10,其中,所述保护层20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层10通过真空沉积工艺成型于所述保护层20。先在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上贴合所述驱动基板13。然后在所述驱动基板13的开关阵列部131上沉积所述开关器件14、第一数据线161和第二数据线162。最后在所述驱动基板13的第一导电部132和第二导电部133上组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51和第二导电端子152。通过将所述保护层20作为基板,对所述驱动层10进行沉积成型,方便所述驱动层10成型,节省了制作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层10仅设置开关器件14、第一数据线161、第二数据线162和导电端子15。在成型所述驱动层10的步骤中,直接在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上沉积所述开关器件14、第一数据线161、第二数据线162和导电端子15。

s103:在所述驱动层10与所述保护层20相背离一侧成型第一偏光片40,所述驱动层10存在相对所述第一偏光片40边缘凸出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片40通过光学粘胶粘贴于所述驱动层10上。

s104: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成型液晶层30,所述液晶层30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偏光片40。

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上沉积一层所述配向膜31,然后在所述配向膜31上成型所述封装胶33,然后在所述封装胶33内侧填充所述液晶32,最后沉积一层所述配向膜31对所述液晶层32进行封装。

s105:在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成型滤光层60,所述滤光层60在所述液晶层3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液晶层3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先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滤光基板62,然后在所述滤光基板62上沉积所述色素层61。最后,将所述色素层61和所述滤光基板62共同贴合于所述液晶层30的配向膜3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先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滤光基板62,然后将所述滤光基板62贴合于所述液晶层30的配向膜31,最后在所述滤光基板62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沉积所述色素层61。

s106:在所述滤光层6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成型第二偏光片50,所述第二偏光片50在所述滤光层6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60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偏光片50通过光学粘胶粘贴于所述驱动层10上。

s107:在所述第二偏光片50与所述滤光层60相背离一侧制作背光源70,所述背光源70在所述第二偏光片5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6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70通过光学粘胶粘接于所述第二偏光片50。

请参阅图19,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所述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s201:成型保护层20,所述保护层20具有朝向用户的出光面21和与所述出光面21相背离一侧的入光面22。

本实施方式中,成型所述保护层20的步骤中,通过沉积工艺成型所述透光基板23以及将所述触控基板集成于所述透光基板23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型所述保护层20的步骤中,还可以是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透光基板23后,再通过沉积工艺在所述透光基板23的一侧成型所述触控基板24。

s202:成型驱动层10。

本实施方式中,先制作所述驱动基板13,然后在所述驱动基板13上沉积所述开关器件14、第一数据线161、第二数据线162、第一导电端子151和第二导电端子152。所述驱动基板13的长宽尺寸小于所述保护层20的长宽尺寸。

s203:在所述驱动层10一侧成型第一偏光片40,所述驱动层10存在相对所述第一偏光片40边缘凸出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片40通过光学粘胶粘贴于所述驱动层10的开关器件14一侧。

s204: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成型液晶层30,所述液晶层30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第一偏光片40。

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偏光片40上沉积一层所述配向膜31,然后在所述配向膜31上成型所述封装胶33,然后在所述封装胶33内侧填充所述液晶32,最后沉积一层所述配向膜31对所述液晶层32进行封装。

s205:在所述液晶层3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成型滤光层60,所述滤光层60在所述液晶层3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液晶层3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先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滤光基板62,然后在所述滤光基板62上沉积所述色素层61。最后,将所述色素层61和所述滤光基板62共同贴合于所述液晶层30的配向膜3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先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滤光基板62,然后将所述滤光基板62贴合于所述液晶层30的配向膜31,最后在所述滤光基板62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沉积所述色素层61。

s206:在所述滤光层60与所述液晶层30相背离一侧成型第二偏光片50,所述第二偏光片50在所述滤光层6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60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偏光片50通过光学粘胶粘贴于所述驱动层10上。

s207:在所述第二偏光片50与所述滤光层60相背离一侧制作背光源70,所述背光源70在所述第二偏光片5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滤光层60相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70通过光学粘胶粘接于所述第二偏光片50。

s208:将所述驱动层10与所述第一偏光片40相背离一侧贴合于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所述保护层20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10。

请参阅图20,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所述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s301:成型保护层20,所述保护层20具有朝向用户的出光面21和与所述出光面21相背离一侧的入光面22。

本实施方式中,成型所述保护层20的步骤中,通过沉积工艺成型所述透光基板23以及将所述触控基板集成于所述透光基板23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成型所述保护层20的步骤中,还可以是通过辊压成型工艺成型所述透光基板23后,再通过沉积工艺在所述透光基板23的一侧成型所述触控基板24。

s302:成型驱动层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层10为阳极层。所述驱动层10采用蒸镀工艺成型于所述保护层20的入光面22。

s303:在所述驱动层10与所述保护层20相背离一侧成型空穴传输层250,所述驱动层10存在相对所述空穴传输层250边缘凸出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层10相对所述空穴传输层250边缘凸出的部分电连接电路板,从而使得所述驱动层10接收电信号,进而驱动显示层进行显示。

s304:在所述空穴传输层250与所述驱动层10相背离一侧成型有机发光层230,所述有机发光层230在所述空穴传输层25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空穴传输层250相重合。

s305:在所述有机发光层230与所述空穴传输层250相背离一侧成型电子传输层260,所述电子传输层260在所述有机发光层23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有机发光层230层相重合。

s306:在所述电子传输层260与所述有机发光层230相背离一侧成型阴极层240,所述阴极层240在所述电子传输层260的正投影区域与所述电子传输层260相重合。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通过所述保护层的入光面与所述驱动层相贴合,所述保护层完全覆盖所述驱动层,所述保护层对所述驱动层进行补强,使得所述驱动层得到支撑,从而所述驱动层不易断裂,使得所述显示装置结构稳固可靠。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