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亮膜及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35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亮膜及背光组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具体涉及增亮膜及应用其之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增亮膜的发展,大多在于提高光利用效率,例如提高树脂折射率,或提高耐磨耐刮擦特性,例如改变微结构外型,这些增亮膜的应用,功能都在于对背光源的有效利用,并没有对外界光利用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增亮膜,该增亮膜以其棱镜结构获得来自背光源的光学增益,将背光源的光充分利用的同时,实现对外界环境光线的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增亮膜,包括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入射到第一表面上,入射光通过第二表面离开;以及光路径调制部件,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设置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上;以及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底部,所述反射层包含远离光路径调制部件的第一光学面以及与光路径调制部件贴合的第二光学面,所述反射层用以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二光学面上的光以及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一光学面的环境光。进一步地,所述光路调整部件为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包括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在一起形成了脊部和槽,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以v字形或者倒三角形排布在所述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的宽度为小于1/5所述棱镜结构斜面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占所述棱镜结构斜面宽度的1/8

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彼此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的垂直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内角范围为60度到130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与基部基材一体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具有圆弧形横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选自金属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银和铝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有益效果:

增亮膜以其棱镜结构获得来自背光源的光学增益,棱镜尖端对光学增益效率有直接影响,本发明保留棱镜尖端结构,以保证其光学效益。在棱镜谷底光学效益贡献率较低区域制作一金属反射层,此反射层的目的在于反射部分棱镜谷底的光和部分外界环境光线。由于金属反射层上下表面均具有反射特性,因此,原本可通过棱镜谷底区域的光线,并不会损失,而是反射回增亮膜并回收循环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增亮膜,除了原本增亮膜对背光源的光学增益外,还具有对外界环境光的再利用效益。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显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增亮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另一种增亮膜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考图1,揭露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增亮膜100,其包括基材210,光路径调制部件220以及反射层260,基材210包括第一表面251和第二表面252;光路径调制部件220设置所述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52上;反射层260设置在光路径调制部件220的底部,反射层260包含远离光路径调制部件220的第一光学面310以及与光路径调制部件220贴合的第二光学面320。请参考图1,l1为背光模组的灯源(未示出)发出的入射光,入射光l1从基材210的第一表面251入射,入射光l1一部分通过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52离开并经光路径调制部件220调制后射出;一部分光a被反射层260反射返回,返回的光a通过背光模组的反光板(未示出)反射后被光路径调制部件220再次利用;l2为外界环境光源的入射光,入射光l2一部分光b直接被反射层260反射。

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方式中,光路径调制部件220为棱镜结构;棱镜结构为三棱镜,彼此平行连接,且棱镜结构包括第一倾斜面221和第二倾斜面222,其在一起形成脊部240和槽230;反射层260用以反射入射到第二光学面320上的光以及反射外界入射到所述第一光学面310的环境光。所述反射层260截面呈倒三角形排布在所述槽230的底部,所述反射层260的宽度为小于1/5所述棱镜结构斜面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260的宽度占所述棱镜结构斜面宽度的1/8。所述棱镜结构具有相同的尺寸,或者可以为不同尺寸,不同形状,所述三棱镜垂直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内角范围为60到130度,所述反射层260选自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银和铝中一种或者多种。

请参考图2,揭露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增亮膜100,增亮膜100包括基材210,光路径调制部件220及反射层260;所述基材210包括第一表面251和第二表面252,光入射到第一表面251上,入射光通过第二表面252离开;本实施例中,光路径调制部件220为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设置所述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52上,所述棱镜结构包括第一倾斜面221和第二倾斜面222,其在一起形成脊部240和槽230;所述反射层260设置在棱镜结构槽230的底部,所述反射层260包含远离光路径调制部件220的第一光学面310以及与光路径调制部件220贴合的第二光学面320,所述反射层260用以部分地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二光学面320上的光以及部分地反射外界环境入射到所述第一光学面310的光,所述反射层260以v字形排布在所述槽230的底部,所述反射层260的宽度为小于1/5所述棱镜结构斜面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层260的宽度占所述棱镜结构斜面宽度的1/8,所述棱镜结构为三棱镜,彼此平行连接,所述棱镜结构具有相同的尺寸,或者可以为不同尺寸,不同形状,所述三棱镜垂直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内角范围为60到130度,所述反射层260选自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银和铝中一种或者多种。

请继续参考图2,l1为背光模组的灯源的入射光,入射光l1从基材的第一表面251上入射,入射光一部分通过基材210的第二表面252离开;一部分光a被反射层260返回,返回的光a通过反光板被棱镜结构再次利用;l2为外界光源的入射光,入射光l2一部分光c直接被反射层260反射,一部分光b被反射层260反射回棱镜结构并进入到反光板被棱镜结构再次利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增亮膜100的光路径调制部件220还可以设置为具有弧形横截面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企图据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之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亮膜,包括基材,所述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光入射到第一表面上,入射光通过第二表面离开;以及光路径调制部件,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设置所述基材的第二表面上;以及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光路径调制部件底部,所述反射层包含远离光路径调制部件的第一光学面以及与光路径调制部件贴合的第二光学面,所述反射层用以部分地反射入射到所述第二光学面上的光以及部分地反射外界环境入射到所述第一光学面的光,所述增亮膜除了原本增亮膜对背光源的光学增益外,还具有对外界环境光的再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丁清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张家港保税区康得菲尔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23
技术公布日:2017.09.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