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99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调节物距时,都是同时移动两个镜片,使得镜片和显示屏组件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以此来调节物距,使得用户能够看清显示屏组件显示的画面。但是这种同时移动镜片的方式,使得左右物距只能同时调节,对于左右两只眼睛近视度数不同的用户来说,在物距调节完之后,必然会有一只眼睛看不清显示屏组件的显示,不能达到很好的观影效果,致使沉浸感差,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由于左右物距只能同时调整,对于左右两只眼睛近视度数不同的用户来说,不能的达到很好的观影效果,致使沉浸感差,影响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机壳、设置于所述机壳上的左侧镜片、与所述左侧镜片并排设置于所述机壳上的右侧镜片、与所述左侧镜片相面对设置并且用于显示影像的左侧显示屏组件、与所述右侧镜片相面对设置并且用于显示影像的右侧显示屏组件、一侧与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连接和另一侧与所述机壳连接且用于调节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和所述左侧镜片之间距离的左侧物距调节组件以及一侧与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连接和另一侧与所述机壳连接且用于调节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和所述右侧镜片之间距离的右侧物距调节组件,其中,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和所述左侧镜片之间的距离为左侧物距,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和所述右侧镜片之间的距离为右侧物距,所述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运动以调节所述左侧物距并且驱动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运动以调节所述右侧物距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机壳滑动配合,所述调节杆具有通过相对于所述机壳滑动来切换至与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配合而与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分离的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配合而与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分离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具有通过相对于所述机壳滑动来切换至与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和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均配合的第三位置,其中,所述调节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经过所述第三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接孔,所述调节杆穿设于所述滑接孔内且能够于所述滑接孔内滑动以及转动,所述调节杆包括主体杆、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杆靠近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一侧且用于与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配合的左侧主动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杆靠近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一侧且用于与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配合的右侧主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主动件包括左侧主动齿轮;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面向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左侧螺纹孔,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调节杆配合的第一左侧传动组件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和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并用于驱动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相对所述左侧镜片移动的第二左侧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左侧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的第一左侧传动杆、固定于所述第一左侧传动杆上且用于与所述左侧主动齿轮啮合的左侧从动齿轮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左侧传动杆靠近所述第二左侧传动组件一端的第一左侧锥齿轮,所述第二左侧传动组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和另一端旋合于所述第一左侧螺纹孔的第一左侧螺杆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左侧螺杆靠近所述第一左侧锥齿轮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左侧锥齿轮啮合的第二左侧锥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面向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左侧螺纹孔,所述第一左侧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左侧传动杆远离所述第一左侧锥齿轮一端的第三左侧锥齿轮,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左侧传动组件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和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并用于驱动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相对所述左侧镜片移动的第四左侧传动组件,所述第三左侧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的第三左侧传动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左侧传动杆靠近所述第三左侧锥齿轮一端且与所述第三左侧锥齿轮啮合的第四左侧锥齿轮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左侧传动杆远离所述第四左侧锥齿轮一端的第五左侧锥齿轮,所述第四左侧传动组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和另一端旋合于所述第二左侧螺纹孔的第二左侧螺杆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左侧螺杆靠近所述第五左侧锥齿轮一端且与所述第五左侧锥齿轮啮合的第六左侧锥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主动件包括右侧主动齿轮;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面向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右侧螺纹孔,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调节杆配合的第一右侧传动组件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和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并用于驱动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相对所述右侧镜片移动的第二右侧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右侧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的第一右侧传动杆、固定于所述第一右侧传动杆上且用于与所述右侧主动齿轮啮合的右侧从动齿轮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右侧传动杆靠近所述第二右侧传动组件一端的第一右侧锥齿轮,所述第二右侧传动组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和另一端旋合于所述第一右侧螺纹孔的第一右侧螺杆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右侧螺杆靠近所述第一右侧锥齿轮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右侧锥齿轮啮合的第二右侧锥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面向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右侧螺纹孔,所述第一右侧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右侧传动杆远离所述第一右侧锥齿轮一端的第三右侧锥齿轮,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右侧传动组件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和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并用于驱动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相对所述右侧镜片移动的第四右侧传动组件,所述第三右侧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的第三右侧传动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右侧传动杆靠近所述第三右侧锥齿轮一端且与所述第三右侧锥齿轮啮合的第四右侧锥齿轮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右侧传动杆远离所述第四右侧锥齿轮一端的第五右侧锥齿轮,所述第四右侧传动组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和另一端旋合于所述第二右侧螺纹孔的第二右侧螺杆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右侧螺杆靠近所述第五右侧锥齿轮一端且与所述第五右侧锥齿轮啮合的第六右侧锥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面向所述左侧镜片的一侧设有左侧导向孔,所述机壳于面向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的一侧设有向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延伸并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左侧导向孔的左侧导向柱。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面向所述右侧镜片的一侧设有右侧导向孔,所述机壳于面向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的一侧设有向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延伸并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右侧导向孔的右侧导向柱。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杆上设置有沿其周向方向环绕设置的第一环槽、沿其周向方向环绕设置的第二环槽以及沿其周向方向环绕设置的第三环槽,所述第一环槽、所述第三环槽以及所述第二环槽沿所述主体杆的轴向方向并排依次设置,所述机壳上还设有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滑接孔并且与所述滑接孔连通的限位孔,所述机壳包括设有所述滑接孔以及所述限位孔的机壳主体以及容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且向所述滑接孔弹性伸缩的限位组件,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卡接于所述第一环槽,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卡接于所述第二环槽,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卡接于所述第三环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用于调节左侧物距的左侧物距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右侧物距的右侧物距调节组件以及可以驱动左侧物距调节组件和右侧物距调节组件分别运动的调节杆,以此实现对左侧物距和右侧物距的分别调节,具体地,当需要调节左侧物距时,可以推动调节杆抵达第一位置使得调节杆与左侧物距调节组件配合而与右侧调节组件分离,这样就可以单独调节左侧物距,当需要调节右侧物距时,可以推动调节杆抵达第二位置使得调节杆与右侧物距调节组件配合而与左侧调节组件分离,这样就可以单独调节右侧物距,通过对左、右侧物距的单独调节,对于两眼近视程度不同的用户来说,左右两侧可以分别进行调整,从而可以达到左右眼均可以清晰的观赏影片的效果,沉浸感好,用户体验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侧显示屏组件和右侧显示屏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侧物距调节组件和右侧物距调节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将调节杆滑动至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将调节杆滑动至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将调节杆滑动至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壳与左侧物距调节组件和右侧物距调节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

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机壳10、设置于所述机壳10上的左侧镜片20、与所述左侧镜片20并排设置于所述机壳10上的右侧镜片30、与所述左侧镜片20相面对设置并且用于显示影像的左侧显示屏组件40、与所述右侧镜片30相面对设置并且用于显示影像的右侧显示屏组件50、一侧与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连接和另一侧与所述机壳10连接且用于调节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和所述左侧镜片20之间距离的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以及一侧与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连接和另一侧与所述机壳10连接且用于调节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和所述右侧镜片30之间距离的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其中,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和所述左侧镜片20之间的距离为左侧物距,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和所述右侧镜片30之间的距离为右侧物距,所述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和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运动以分别调节左侧物距和右侧物距的调节杆80,所述调节杆80与所述机壳10滑动配合并且能够滑动至与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配合而与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分离的第一位置以及与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配合而与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分离的第二位置。

请参见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用于调节左侧物距的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用于调节右侧物距的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以及可以驱动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和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分别运动的调节杆80,以此实现对左侧物距和右侧物距的分别调节,具体地,当需要调节左侧物距时,可以推动调节杆80抵达第一位置使得调节杆80与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配合而与右侧调节组件分离,这样就可以单独调节左侧物距,当需要调节右侧物距时,可以推动调节杆80抵达第二位置使得调节杆80与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配合而与左侧调节组件分离,这样就可以单独调节右侧物距,通过对左、右侧物距的单独调节,对于两眼近视程度不同的用户来说,左右两侧可以分别进行调整,从而可以达到左右眼均可以清晰的观赏影片的效果,沉浸感好,用户体验佳。

请参见图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80与所述机壳10滑动配合并且能够滑动至与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和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均配合的第三位置,其中,所述调节件80从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经过所述第三位置,基于此结构,当对左右物距同时进行调节也可以让左右眼清晰观影时,可以将调节杆80滑动至第三位置,使得调节杆80与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和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均配合,这样即可以同时调节左右物距,提高物距调节效率。

请参见图5至图8,进一步地,所述机壳10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接孔111,所述调节杆80穿设于所述滑接孔111内且能够于所述滑接孔111内滑动以及转动,所述调节杆80包括主体杆81、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杆81靠近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一侧且用于与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配合的左侧主动件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主体杆81靠近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一侧且用于与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配合的右侧主动件。具体地,调节杆80安装于滑接孔111内,并且可以在滑接孔111内做滑动运动以抵达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当调节杆80抵达第一位置时,左侧主动件与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配合而右侧主动件与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分离,当调节杆80抵达第二位置时,右侧主动件与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配合而左侧主动件与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分离,当调节杆80抵达第三位置时,左侧主动件与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配合并且右侧主动件与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也配合,以此实现以下三个功能:1.单独调节左侧物距;2.单独调节右侧物距;3.同时调节左侧物距和右侧物距。

请参见图5和图6,进一步地,所述左侧主动件包括左侧主动齿轮82;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面向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的一侧设有第一左侧螺纹孔41,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调节杆80配合的第一左侧传动组件61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和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并用于驱动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相对所述左侧镜片20移动的第二左侧传动组件62,所述第一左侧传动组件61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的第一左侧传动杆611、固定于所述第一左侧传动杆611上且用于与所述左侧主动齿轮82啮合的左侧从动齿轮612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左侧传动杆611靠近所述第二左侧传动组件62一端的第一左侧锥齿轮613,所述第二左侧传动组件62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和另一端旋合于所述第一左侧螺纹孔41的第一左侧螺杆621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左侧螺杆621靠近所述第一左侧锥齿轮613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左侧锥齿轮613啮合的第二左侧锥齿轮622。具体地,第一左侧螺杆621与第一左侧螺纹孔41通过螺纹配合,第一左侧螺杆621在第一左侧螺纹孔41内转动时可以推动左侧显示屏组件40前后运动,以此来调节左侧显示屏组件40和左侧镜片20之间的距离,实现左侧物距的调节。具体地,当需要调节左侧物距时,推动调节杆80移动使得左侧主动齿轮82与左侧从动齿轮612啮合,然后转动调节杆80,左侧主动齿轮82带动左侧从动齿轮612旋转,进而使得第一左侧锥齿轮613旋转,第一左侧锥齿轮613与第二左侧锥齿轮622啮合,最终实现第一左侧螺杆621于第一左侧螺纹孔41内的旋转,实现左侧物距的调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施例通过锥齿轮的啮合结构将水平方向的转动运动转化为前后方向的转动运动,提高例了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将头戴式显示设备向更加精巧化设计。

请参见图5和图6,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面向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左侧螺纹孔42,所述第一左侧传动组件61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左侧传动杆611远离所述第一左侧锥齿轮613一端的第三左侧锥齿轮614,所述左侧物距调节组件60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左侧传动组件63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和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并用于驱动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相对所述左侧镜片20移动的第四左侧传动组件64,所述第三左侧传动组件6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的第三左侧传动杆63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左侧传动杆631靠近所述第三左侧锥齿轮614一端且与所述第三左侧锥齿轮614啮合的第四左侧锥齿轮632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左侧传动杆631远离所述第四左侧锥齿轮632一端的第五左侧锥齿轮633,所述第四左侧传动组件64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和另一端旋合于所述第二左侧螺纹孔42的第二左侧螺杆641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左侧螺杆641靠近所述第五左侧锥齿轮633一端且与所述第五左侧锥齿轮633啮合的第六左侧锥齿轮6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左侧显示屏组件40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左侧螺杆641来推动左侧显示屏组件40的运动,其与第一左侧螺杆621同步推动左侧显示屏组件40移动,使得左侧显示屏组件40移动的过程更加平稳,并且,能够保证左侧显示屏组件40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倾斜,避免所显示的影像局部虚化的情况,具体地,在第一左侧传动组件61旋转的过程中,第三左侧锥齿轮614会带动第四左侧锥齿轮632旋转,进而使得第五左侧锥齿轮633带动第六左侧锥齿轮642旋转,最终实现第二左侧螺杆641于第二左侧螺纹孔42内的转动,实现对左侧显示屏组件40运动的驱动。

请参见图5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右侧主动件包括右侧主动齿轮83;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面向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的一侧设有第一右侧螺纹孔51,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调节杆80配合的第一右侧传动组件71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和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并用于驱动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相对所述右侧镜片30移动的第二右侧传动组件72,所述第一右侧传动组件71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的第一右侧传动杆711、固定于所述第一右侧传动杆711上且用于与所述右侧主动齿轮83啮合的右侧从动齿轮712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右侧传动杆711靠近所述第二右侧传动组件72一端的第一右侧锥齿轮713,所述第二右侧传动组件72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和另一端旋合于所述第一右侧螺纹孔51的第一右侧螺杆721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右侧螺杆721靠近所述第一右侧锥齿轮713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右侧锥齿轮713啮合的第二右侧锥齿轮722。具体地,第一右侧螺杆721与第一右侧螺纹孔51通过螺纹配合,第一右侧螺杆721在第一右侧螺纹孔51内转动时可以推动右侧显示屏组件50前后运动,以此来调节右侧显示屏组件50和右侧镜片30之间的距离,实现右侧物距的调节。具体地,当需要调节右侧物距时,推动调节杆80移动使得右侧主动齿轮83与右侧从动齿轮712啮合,然后转动调节杆80,右侧主动齿轮83带动右侧从动齿轮712旋转,进而使得第一右侧锥齿轮713旋转,第一右侧锥齿轮713与第二右侧锥齿轮722啮合,最终实现第一右侧螺杆721于第一右侧螺纹孔51内的旋转,实现右侧物距的调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锥齿轮的啮合结构将水平方向的转动运动转化为前后方向的转动运动,提高例了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将头戴式显示设备向更加精巧化设计。

请参见图5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面向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右侧螺纹孔52,所述第一右侧传动组件71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右侧传动杆711远离所述第一右侧锥齿轮713一端的第三右侧锥齿轮714,所述右侧物距调节组件70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右侧传动组件73以及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和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并用于驱动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相对所述右侧镜片30移动的第四右侧传动组件74,所述第三右侧传动组件7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的第三右侧传动杆73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右侧传动杆731靠近所述第三右侧锥齿轮714一端且与所述第三右侧锥齿轮714啮合的第四右侧锥齿轮732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右侧传动杆731远离所述第四右侧锥齿轮732一端的第五右侧锥齿轮733,所述第四右侧传动组件74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10和另一端旋合于所述第二右侧螺纹孔52的第二右侧螺杆741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右侧螺杆741靠近所述第五右侧锥齿轮733一端且与所述第五右侧锥齿轮733啮合的第六右侧锥齿轮7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右侧显示屏组件50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右侧螺杆741来推动右侧显示屏组件50的运动,其与第一右侧螺杆721同步推动右侧显示屏组件50移动,使得右侧显示屏组件50移动的过程更加平稳,并且,能够保证右侧显示屏组件50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倾斜,避免所显示的影像局部虚化的情况,具体地,在第一右侧传动组件71旋转的过程中,第三右侧锥齿轮714会带动第四右侧锥齿轮732旋转,进而使得第五右侧锥齿轮733带动第六右侧锥齿轮742旋转,最终实现第二右侧螺杆741于第二右侧螺纹孔52内的转动,实现对右侧显示屏组件50运动的驱动。可以理解地,当调节杆80抵达第三位置时,请参见图8,左侧主动齿轮82应当与左侧从动齿轮612啮合,同时,右侧主动齿轮83应当与右侧从动齿轮712也啮合。

请参见图2至图4,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面向所述左侧镜片20的一侧设有左侧导向孔43,所述机壳10于面向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的一侧设有向所述左侧显示屏组件40延伸并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左侧导向孔43的左侧导向柱13。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面向所述右侧镜片30的一侧设有右侧导向孔53,所述机壳10于面向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的一侧设有向所述右侧显示屏组件50延伸并且滑动连接于所述右侧导向孔53的右侧导向柱14。通过设置左侧导向柱13和右侧导向柱14分别为左侧显示屏组件40和右侧显示屏组件50的移动提供导向,使得显示屏组件的运动更加平稳。

请参见图9至图10,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杆81上设置有沿其周向方向环绕设置的第一环槽811、沿其周向方向环绕设置的第二环槽812以及沿其周向方向环绕设置的第三环槽813,所述第一环槽811、所述第三环槽813以及所述第二环槽812沿所述主体杆81的轴向方向并排依次设置,所述机壳10上还设有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滑接孔111并且与所述滑接孔111连通的限位孔112,所述机壳10包括设有所述滑接孔111以及所述限位孔112的机壳主体11以及容设于所述限位孔112内且向所述滑接孔111弹性伸缩的限位组件12,所述调节杆8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12卡接于所述第一环槽811,所述调节杆8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12卡接于所述第二环槽812,所述调节杆80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限位组件12卡接于所述第三环槽813。这样,在调节左侧物距时,限位组件12卡接在第一环槽811,避免在调节时,调节杆80沿其轴向方向移动,使其移到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造成误操作。调节右侧物距以及同时调节左右侧物距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防止误操作。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12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孔112靠近所述滑接孔111一端的滚珠121、固定设置于所述限位孔112远离所述滑接孔111一端的抵挡件122以及一端顶推所述滚珠121和另一端顶推所述抵挡件122的弹性件123,所述弹性件123为弹簧。滚珠121在弹簧的顶推作用下,可以卡接在第一环槽811、第二环槽812以及第三环槽813内,在用力推动调节杆80时,可以实现滚珠121在第一环槽811、第二环槽812以及第三环槽813之间切换,使得调节杆80抵达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