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4865发布日期:2018-06-19 23:4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大多数采用被动散热的方式,其解决散热的手段大多是,先将发热芯片的热量传导至设备壳体上,然后通过壳体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去。

但是由于用户在使用虚拟现实头戴设备时,会经常触摸壳体,所以要求壳体的温度并不能太高,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能把过多的热量传导至设备壳体,这样限制了虚拟现实头戴设备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设备,该设备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同时具有温度适宜的触摸外壳,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头戴设备,包括内壳以及设在所述内壳内侧的发热部件和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分别与所述发热部件和所述内壳内壁相接触设置;还包括包裹在所述内壳外侧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镂空结构,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留有空气流通用间隙。

优选方式为,所述外壳内壁上设置有凸出的筋条,所述筋条抵在所述内壳外壁上。

优选方式为,所述内壳内侧还设置有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前方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避让孔。

优选方式为,所述外避让孔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筋条,所述筋条环绕所述外避让孔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述外壳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外壳、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前外壳位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前方,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扣合后环设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侧面。

优选方式为,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与所述发热部件连接的散热器,以及与所述散热器相接触设置的均热板,所述均热板设在所述内壳的内壁上。

优选方式为,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均热板之间设置有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固定在所述内壳上,且所述均热板上设置有避让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内避让孔。

优选方式为,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以及设在所述散热基板两侧的翼板,所述散热基板与所述发热部件连接设置,两所述翼板分别与所述均热板接触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述均热板为石墨片、铝箔片或铜箔片。

优选方式为,所述发热部件包括通过中框固定在所述内壳的主板,以及设在所述主板上的发热芯片,所述发热芯片与所述散热器接触设置,且所述发热芯片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填充有导热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包括内壳以及设在内壳内侧的发热部件和导热组件,导热组件分别与发热部件和内壳内壁相接触设置;还包括包裹在内壳外侧的外壳,外壳上设置有镂空结构,且外壳与内壳之间留有空气流通用间隙。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工作时,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组件上,导热组件再传导至内壳上,而内壳上的热量被外壳和内壳之间流动空气带走,散到空气中去。因热量较少的传导到外壳上,使用户体验时触摸外壳,不会产生不舒适的触感。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牛顿冷却定律,通过提高内壳温度的方式,来提升散热能力。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既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又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触摸面。

由于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凸出的筋条,筋条抵在内壳外壁上;通过筋条方便的在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间隙,结构简单。

由于外壳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外壳、上外壳和下外壳,前外壳位于摄像头模组的前方,上外壳和下外壳扣合后环设在摄像头模组的侧面;使外壳组装方便,提高了效率。

由于导热组件包括与发热部件连接的散热器,以及与散热器相接触设置的均热板,均热板设在内壳的内壁上;散热器上的热量通过接触传导给均热板上,该均热板再将热量均匀分散在内壳上,使散热面积增大,进一步提高了散热能力。

由于散热器和均热板之间围成的空间内容纳摄像头模组,该摄像头模组固定在内壳上,且均热板上设置有避让摄像头模组的内避让孔;在传导热量的同时,保持了结构紧凑,组装方便的优势。

由于发热部件包括通过中框固定在内壳的主板,以及设在主板上的发热芯片,发热芯片与热散热相接触设置,且发热芯片和散热器之间填充有导热材料;该导热材料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即提高了散热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头戴设备,用户体验触摸面温度不易过高,导致设备散热能力受限的技术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在内壳的外侧再加一层外壳,让内壳作为主散热面,外壳作为用户触摸面,使本实用新型既提升了散热能力,又保证了用户触摸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头戴设备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头戴设备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头戴设备的外壳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0-前外壳,12-上外壳,14-下外壳,16-镂空结构,18-筋条,2-内壳,3-导热组件,30-均热板,31-散热器,32-导热材料,4-摄像头模组,5-绑带,7-发热部件,70-发热芯片,71-主板,8-中框,90-卡扣,9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头戴设备,包括内壳2以及设在内壳2内侧的发热部件7和导热组件3,导热组件3分别与发热部件7和内壳2内壁相接触设置;还包括包裹在内壳2外侧的外壳1,外壳1上设置有镂空结构16,且外壳1与内壳2之间留有空气流通用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工作时,发热部件7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导热组件3上,导热组件3再传导至内壳2上,而内壳2上的热量被外壳1和内壳2之间流动空气带走,散到空气中去;这样用户触摸外壳1时、不会产生不舒适的触感。因内壳2不作为触摸面,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当物体表面与周围存在温差时,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散失的热量与温度差成正比),去提高内壳2的温度,使头戴设备的散热能力得到提升。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既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又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触摸面。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头戴设备可为VR头戴设备,当然不限VR头戴设备。VR头戴设备的内壳2上设置有绑带5,通过该绑带5将VR头戴设备绑在头部。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发热部件7包括通过中框8固定在内壳2内侧的主板71,以及设在主板71上的发热芯片70,发热芯片70通过导热材料32与散热器31接触设置,进一步的,导热材料32为导热硅脂等导热材料。其中导热材料32提高了热传导的能力,使发热芯片70的热量能够高效率的传导至散热器31上。

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导热组件3,包括与发热部件7连接的散热器31,以及与散热器31相接触设置的均热板3,均热板3设在内壳2的内壁上。上述散热器31和均热板3之间围成的空间内容纳摄像头模组4,摄像头模组4通过螺丝锁附在内壳2上,且均热板3上设置有避让摄像头模组4的内避让孔;进一步的,散热器31包括散热基板以及设在散热基板两侧的L形翼板,散热基板与发热部件7连接设置,两翼板分别与均热板3接触设置。具体是发热芯片70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器31的散热基板上,再由两侧的翼板传导至均热板3上,均热板3将热量均匀化,增大了散热面积。另外,散热器31的结构,使摄像头模组4容纳在均热板3和散热器31之间,使整体结构紧凑,设计合理。

上述均热板3可为石墨片、铝箔片或铜箔片等导热板。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外壳1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外壳10、上外壳12和下外壳14,前外壳10位于摄像头模组4的前方,上外壳12和下外壳14扣合后环设在摄像头模组4的侧面,摄像头模组4对应的前外壳10上设置有外避让孔。另外,外壳1和内壳2之间可通过过盈配合进行组装,或者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组装。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外壳1,其前外壳10、上外壳12和下外壳14通过卡钩结构扣合在一起,上外壳12的一侧设置有卡扣90,对应侧的下外壳14上设置有卡块91,扣合时卡块91卡设在卡扣90上,实现了上外壳12和下外壳14一侧的扣合,而另一侧可在上外壳12上设置卡块,下外壳14上设置卡扣,同样利用卡扣和卡扣的卡合实现了另一侧的扣合。而前外壳1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卡扣或卡块,对应的上外壳12和下外壳14上设置卡块或卡扣,通过卡扣和卡块的卡合,实现了外壳1的组装。当然,外壳1的装配方式不限上述所列举的。

本实施例外壳1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出的筋条18,筋条18抵在内壳2外壁上,当外壳1与内壳2过盈配合装配时,筋条18可使外壳1和内壳2之间保持一段距离,形成空气流通的间隙。进一步的,外避让孔的内侧设置有筋条18,筋条18环绕外避让孔设置。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VR头戴设备,主板71上的发热芯片70所产生的热量经散热器31传导至内壳2上,内壳2上的热量经均热板30均匀散开,然后通过热对流及热辐射传递给内壳2和外壳1之间的空气,其中大部分热量由空气携带经外壳1的镂空结构16(圆孔)传递到外界空气中去,由于空气导热系数极低,因此即使空气温度较高也不会对用户的触摸造成不适,少部分热量传递给外壳1,外壳1温度较低,可作为用户触摸面。这样,既散去了大量的热又不会因外壳1过热而烫伤用户,大幅提升了虚拟现实设备的散热能力。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头戴设备结构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