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8113发布日期:2018-12-19 05:3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基于于2017年6月1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115382的在先申请主张享有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有像素的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周边区域,在周边区域配置用于驱动像素的周边电路。

近年来,对用于将显示装置窄边框化的技术进行了各种研究。为了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化,需要使周边电路的布局变得高效,减小周边区域的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施方式提供能够实现窄边框化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2为示出与触摸检测功能有关的显示装置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3为示出沿着图2的线iii-iii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图4为示出显示面板的角部附近的周边电路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5为示出图2所示的公共电极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6为示出沿着图2的线vi-vi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其是示出端子区域等的图。

图7为示出多条扫描线和多个缓冲电路的俯视图。

图8为示出上述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而言,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显示区域、位于上述显示区域外侧的端子区域、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边、和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边,上述第二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并且具有沿上述第一边延伸的第五边、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七边。上述端子区域被上述第三边与上述第七边夹着。上述第一基板在上述第一边与上述第三边之间具有第一圆角。上述第二基板在上述第五边与上述第七边之间具有第三圆角。上述第三圆角的曲率半径小于上述第一圆角的曲率半径。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显示区域、位于上述显示区域外侧的端子区域、和四个边,所述第二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且具有四个边。上述第一基板在相邻两边的直线部之间具有第一曲线部。上述第二基板在相邻两边的直线部之间具有第三曲线部。上述端子区域位于上述第三曲线部与上述第一曲线部之间。上述第三曲线部比上述第一曲线部短。

以下,针对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公开的内容不过是一个例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保持发明的主旨的同时的适当变更而能够容易想到的方案,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与实际情形相比,有时对附图中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进行示意性表示,但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与各图中,对于发挥关于已述的图而在前文描述过的构成要素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参考标记,有时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例,例示具备触摸检测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可用于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终端、手机终端、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车载设备、游戏设备等各种装置。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主要构成还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具有电泳元件等的电子纸型的显示装置、应用了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电子机械系统)的显示装置、或者应用了电致变色的显示装置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与图像显示有关的构成还适用于不具备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dsp的构成例的俯视图。图中,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为相互交叉的方向,第三方向z为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的方向。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相互交叉。在本说明书中,将朝向示出第三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的方向称为上方(或者,简称为上),将朝向与箭头的前端相反的方向称为下方(或者,简称为下)。

显示装置dsp具备显示面板pnl、布线基板f和控制器ct。显示面板pnl具备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和配置在第一基板sub1及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液晶层lc(详细而言,参见图3)。此外,显示面板pnl具备能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显示区域da的外侧的周边区域(非显示区域)sa。在本实施方式中,周边区域sa具有围绕显示区域da的边框状的形状。

显示面板pnl具有:端部e1;相对于显示区域da而言位于端部e1的相反侧的端部e2;端部e3;相对于显示区域da而言位于端部e3的相反侧的端部e4;和相对于显示区域da而言位于端部e2的相反侧的端部e5。在图1的例子中,端部e1、e2以及e5沿着第一方向x而延伸,端部e3以及e4沿着第二方向y而延伸。在各端部e2、e3以及e4处,在俯视下,第一基板sub1以及第二基板sub2各自的缘部对齐。

端部e1相当于第一基板sub1的缘部。端部e5相当于第二基板sub2的缘部。端部e5位于比端部e1靠显示区域da的那侧的位置。显示面板pnl在端部e1与e5之间具有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不相对的端子区域na(或非相对区域)。端部e1、e2、e3以及e4与四边形的第一基板sub1的四个边相当。端部e2、e3、e4以及e5与四边形的第二基板sub2的四个边相当。

在第一基板sub1中,端部e3为第一边,端部e4为第二边,端部e1为第三边,端部e2为第四边。在第二基板sub2中,端部e3为第五边,端部e4为第六边,端部e5为第七边,端部e2为第八边。

第一基板sub1具有位于端子区域na侧的两个角部(两个第一角部)c1、和两个角部(两个第二角部)c2。在第一基板sub1的对角线上,角部c1与角部c2相对。一个角部c1位于端部e1与e3之间,另一个角部c1位于端部e1与e4之间。一个角部c2位于端部e2与e3之间,另一个角部c2位于端部e2与e4之间。

第二基板sub2具有位于端子区域na侧的两个角部(两个第三角部)c3、和两个角部(两个第四角部)c4。在第二基板sub2的对角线上,角部c3与角部c4相对。一个角部c3位于端部e5与e3之间,另一个角部c3位于端部e5与e4之间。一个角部c4位于端部e2与e3之间,另一个角部c4位于端部e2与e4之间。在俯视下,各个角部c4与对应的角部c2重合。

显示区域da为四边形,并且具有四个边、和四个角部(四个第五角部)c5。图中的单点划线与显示区域da的外缘相当,该外缘包含角部c5。

图1的例子中,各角部c1~c5均带有弧形,为圆形。因此,也可将各角部c1~c5称为圆部、圆角、曲线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角部c1至c5为圆弧状。但是,各角部c1至c5的外缘不限于圆弧状,只要沿着曲线而延伸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角部c1及c2的外缘形成第一基板sub1的轮廓的一部分,角部c3及c4的外缘形成第二基板sub2的轮廓的一部分。

角部c1为第一圆角(第一曲线部),角部c2为第二圆角(第二曲线部),角部c3为第三圆角(第三曲线部),角部c4为第四圆角(第四曲线部),角部c5为第五圆角(第五曲线部)。

显示面板pnl在显示区域da中具备多条扫描线g、和多条信号线s。各扫描线g分别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在第二方向y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各信号线s分别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在第一方向x上隔开间隔地排列。

在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多个像素px位于显示区域da。像素px与图中由虚线围成的区域相当。像素px包含彼此颜色不同的多个子像素sp。作为一个例子,像素px包含红色的子像素spr、绿色的子像素spg、和蓝色的子像素spb。但是,像素px的构成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例如,像素px也可以进一步包含白色的子像素等。在本公开文本中,有时将子像素简称为像素。

各子像素sp具备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和公共电极ce。公共电极ce例如在遍及多个子像素sp的范围内形成,并由多个子像素sp共用。开关元件sw与扫描线g、信号线s、及像素电极pe电连接。

显示面板pnl在周边区域sa中具备:连接有各扫描线g的扫描线驱动器gd1、gd2、和连接有各信号线s的信号线驱动器sd。扫描线驱动器gd1配置在显示区域da与端部e3之间,扫描线驱动器gd2配置在显示区域da与端部e4之间。信号线驱动器sd配置在显示区域da与端部e5之间。扫描线驱动器gd1、gd2中的一者也可以省略。

图1的例子中,在端部e3侧的角部c5的附近,扫描线驱动器gd1设置在与上述角部c5同样地以圆弧状弯曲的区域。在端部e4侧的角部c5的附近,扫描线驱动器gd2设置在与上述角部c5同样地以圆弧状弯曲的区域。在端子区域na侧的角部c5的附近,信号线驱动器sd设置在与上述角部c5同样地以圆弧状弯曲的区域。左下的角部c5的附近处的信号线驱动器sd的端部位于扫描线驱动器gd1与显示区域da之间。右下的角部c5的附近处的信号线驱动器sd的端部位于扫描线驱动器gd2与显示区域da之间。

扫描线驱动器gd1、gd2对各扫描线g供给扫描信号,并驱动各扫描线g。信号线驱动器sd对各信号线s供给图像信号,并驱动各信号线s。若向与某开关元件sw对应的扫描线g供给扫描信号,并且向与该开关元件sw连接的信号线s供给图像信号,则与该图像信号对应的电压被施加至像素电极pe。另一方面,向公共电极ce施加与直流的公共信号(公共电压)相应的电压。此时,根据在像素电极pe与公共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的大小,液晶层lc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利用上述这样的动作,从而在显示区域da显示图像。

在端子区域na中,沿着端部e1而设置有连接端子组t。连接端子组t具有沿着端部e1而排列的多个连接端子。布线基板f连接于连接端子组t。在图1的例子中,在布线基板f上安装有控制器ct。控制器ct具备:控制扫描线驱动器gd1、gd2以及信号线驱动器sd的显示驱动器r1、和触摸检测用的检测驱动器r2。显示驱动器r1以及检测驱动器r2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显示驱动器r1及检测驱动器r2也可以安装于第一基板sub1。另外,显示驱动器r1及检测驱动器r2也可以安装于不同部件。

图2为示出与触摸检测功能有关的构成例的显示装置dsp的俯视图。显示装置dsp具备多个检测电极rx。各检测电极rx在显示区域da中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此外,在图2的例子中,在显示区域da中配置有多个公共电极ce。各公共电极ce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

各公共电极ce除了作为用于图像显示的电极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作为传感器电极的功能,该传感器电极用于与各检测电极rx一同检测接近显示区域da的物体。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下述构成:在第一基板sub1上配置各公共电极ce,在第二基板sub2上配置各检测电极rx。但是,设置独立于公共电极ce的传感器电极的构成也可适用于显示装置dsp。另外,检测电极rx以及公共电极ce(或传感器电极)的配置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是多个检测电极rx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多个公共电极ce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另外,公共电极ce(或传感器电极)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基板sub2。另外,也可以在透明基材(其配置于显示面板pnl的显示面)上设置独立于检测电极rx以及公共电极ce的传感器电极。

图2的例子中,第一基板sub1在周边区域sa具备:焊盘p、和将焊盘p与连接端子组t的连接端子电连接的引线(leadwire)l1。各检测电极rx穿过连接孔h而与焊盘p电连接。焊盘p经由引线l1而与连接端子组t的连接端子电连接。例如,如图示那样,从端部e2数起,第奇数个检测电极rx与配置在端部e3和显示区域da之间的焊盘p连接,第偶数个检测电极rx与配置在端部e4和显示区域da之间的焊盘p连接。

图3为示出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显示面板pnl的剖面图。第一基板sub1具备: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第一基材10;第一绝缘层11;第二绝缘层12;第三绝缘层13;第一取向膜al1;和上述公共电极ce及像素电极pe。第一基板sub1也具备上述的扫描线g、信号线s、开关元件sw等,在图3中省略图示。

第一绝缘层11配置在第一基材10之上。焊盘p及引线l1配置在第一绝缘层11之上。第二绝缘层12覆盖焊盘p及引线l1。虽未详述,但焊盘p及引线l1既可以位于同一层,也可以位于不同层。另外,也可以是引线l1的一部分位于与焊盘p相同的层。

各公共电极ce配置在第二绝缘层12之上。第三绝缘层13覆盖各公共电极ce以及第二绝缘层12。各像素电极pe配置在第三绝缘层13之上,并隔着第三绝缘层13而与公共电极ce相对。第一取向膜al1覆盖各像素电极pe及第三绝缘层13。

第二基板sub2具备:玻璃基板或树脂基板等第二基材20、遮光层bm、滤色器cf、保护层(overcoatlayer)oc、和第二取向膜al2。遮光层bm位于周边区域sa、并且配置在第二基材20之下。滤色器cf至少位于显示区域da、并且配置在第二基材20及遮光层bm之下。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基板sub2除了具备上述遮光层bm以外,还可进一步具备配置在显示区域da的子像素之间的遮光层。滤色器cf包含与上述子像素spr、spg、spb对应的颜色的着色层。保护层oc覆盖遮光层bm及滤色器cf。需要说明的是,保护层oc根据需要利用即可。第二取向膜al2覆盖保护层oc。需要说明的是,滤色器cf也可以配置于第一基板sub1。

第一基板sub1及第二基板sub2通过位于周边区域sa的的密封材料sl而得以接合。液晶层lc形成于由第一取向膜al1、第二取向膜al2、及密封材料sl围成的空间。

检测电极rx配置在第二基材20之上。上述的连接孔h贯通第二基材20、遮光层bm、第二取向膜al2、密封材料sl、第一取向膜al1、第三绝缘层13、及第二绝缘层12。连接孔h也可以进一步贯通焊盘p。连接孔h例如如图示那样是朝向焊盘p而前端变细的锥状,但不限于该例。连接孔h的内部配置有导电性的连接部件c。检测电极rx与焊盘p经由连接部件c而电连接。

像素电极pe及公共电极ce可由例如ito(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检测电极rx、焊盘p以及引线l1可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金属材料形成。在检测电极rx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例如可使用将单层或多层结构的金属细线配置成筛网状、波形而得到的电极图案。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剖面结构仅为一例,除此以外,可在显示面板pnl上应用各种构成。例如,公共电极ce可以配置在像素电极pe与液晶层lc之间,也可以配置在与像素电极pe相同的层,还可以配置于第二基板sub2。另外,在连接孔h的位置处也可以不配置第一取向膜al1、及第二取向膜al2。

以上的构成中,在检测电极rx与公共电极ce之间形成第一电容。另外,若导体、或用户的手指等具有导电性的物体接近显示区域da,则在该物体与检测电极rx之间形成第二电容。检测驱动器r2将用于物体检测的、交流的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供给至公共电极ce,并驱动公共电极ce。此时,经由第一电容而从检测电极rx向检测驱动器r2输出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根据第二电容的有无、第二电容的大小而变化。因此,基于上述检测信号,检测驱动器r2即可检测有无物体接近检测电极rx、物体向检测电极rx的接近程度、及显示区域da中的物体的坐标位置。

此处所述的检测方式例如称为互电容式。但是,物体的检测方式不限于互电容式,也可以是自电容式。在自电容式中,向检测电极rx供给驱动信号,并且从检测电极rx读取检测信号,基于该检测信号可检测有无物体接近检测电极rx、物体向检测电极rx的接近程度、及显示区域da中的物体的坐标位置。另外,在自电容式中,也可以向公共电极ce供给驱动信号、从公共电极ce读取检测信号。

接下来,针对配置在周边区域sa的周边电路(扫描线驱动器gd1、gd2、信号线驱动器sd等)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4为示出显示面板pnl的左下的角部的附近的周边电路的构成例的俯视图。扫描线驱动器gd1具备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30、和多个缓冲单元40,对各移位寄存器单元30各连接1个缓冲单元40,并且所述缓冲单元40连接有至少一条扫描线g。各移位寄存器单元30构成控制用于向各扫描线g依次供给扫描信号的时机的移位寄存器。缓冲单元40包括至少一个缓冲电路41。缓冲电路41在移位寄存器单元30的控制下向扫描线g供给扫描信号(扫描电压)。

第一基板sub1在周边区域sa中具备视频线组vg(其包括多条视频线v)。视频线组vg沿信号线驱动器sd配置。构成视频线组vg的各视频线v经由上述连接端子组t以及布线基板f而与显示驱动器r1电连接。在图4的例子中,在视频线组vg与显示区域da之间配置有信号线驱动器sd。此外,在扫描线驱动器gd1与显示区域da之间、信号线驱动器sd所位于的区域中,视频线组vg在扫描线驱动器gd1与信号线驱动器sd之间延伸。

信号线驱动器sd具备多个选择器单元50。各选择器单元50包括至少一个选择器电路51(选择器开关)。在选择器电路51上连接有n条视频线v、和比n条多的m条(m>n)信号线s。在一个例子中,n=2且m=6。选择器电路51以时分方式来切换与视频线v连接的信号线s。由此,可利用数量比配置在显示区域da中的信号线s少的视频线v来向各信号线s供给图像信号。

连接上述检测电极rx和连接端子组t的引线l1沿第一基板sub1的缘部配置。即,在引线l1与显示区域da之间存在扫描线驱动器gd1、信号线驱动器sd、及视频线组vg。引线l1在角部c1的附近处与角部c1同样地以圆弧状弯曲。在图4的例子中,引线l1与第一基板sub1的外缘之间的距离在遍及整体的范围内是一定的,但也可以是局部不同。例如,也可以是在角部c1的附近处,引线l1与第一基板sub1的外缘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端部e1而增大。

扫描线驱动器gd1及信号线驱动器sd在显示区域da的端子区域na侧的角部c5的附近处设置于沿着角部c5而弯曲的区域。扫描线驱动器gd1的一部分及信号线驱动器sd的一部分沿着左下的角部c5的外缘设置,并且位于比显示区域da的端子区域na侧的边eda1的延长线el1靠上述角部(左下的角部)c5侧的位置。另外,扫描线驱动器gd1的一部分及信号线驱动器sd的一部分位于比最接近端部e3的显示区域da的边eda2的延长线el2靠上述角部(左下的角部)c5侧的位置。换言之,扫描线驱动器gd1的一部分及信号线驱动器sd的一部分位于由左下的角部c5的外缘、延长线el1、和延长线el2围成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关注的是左下的角部c5的附近的区域,但对于右下的角部c5的附近的区域中的、右下的角部c5、扫描线驱动器gd2的一部分与信号线驱动器sd的一部分的关系而言,也是同样的。

但是,端子区域na侧的第五角部c5、扫描线驱动器gd与信号线驱动器sd的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是端子区域na侧的两个第五角部c5之中的一个第五角部c5、扫描线驱动器gd、与信号线驱动器sd的关系为上述关系。这种情况下,扫描线驱动器gd的一部分及信号线驱动器sd的一部分沿着端子区域na侧的两个第五角部c5之中的至少一个第五角部c5的外缘而设置、且位于比延长线el1靠上述第五角部c5侧的位置、位于比延长线el2靠上述第五角部c5侧的位置。

关于各选择器单元50中包含的选择器电路51的数量,越靠近信号线驱动器sd的端部的选择器单元50中选择器电路51的数量变得越少。由此,关于各选择器单元50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而言,越靠近信号线驱动器sd的端部的选择器单元50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变得越小。

在图4的例子中,视频线组vg为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部分与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部分交替重复的阶梯状,并且相对于每一阶而配置一个选择器单元50。但是,也可以相对于一阶而配置多个选择器单元50。另外,视频线组vg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在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这里,作为一例,在各移位寄存器单元30及各缓冲单元40之中,关注移位寄存器单元30a、30b、30c、和与它们连接的缓冲单元40a、40b、40c。移位寄存器单元30a与移位寄存器单元30b相邻,移位寄存器单元30b与移位寄存器单元30c相邻。另外,缓冲单元40a与缓冲单元40b相邻,缓冲单元40b与缓冲单元40c相邻。

将移位寄存器单元30a与移位寄存器单元30b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定义为dx11,将移位寄存器单元30b与移位寄存器单元30c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定义为dx12,将移位寄存器单元30a与移位寄存器单元30b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隔定义为dy11,将移位寄存器单元30b与移位寄存器单元30c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隔定义为dy12。在该情况下,在图4的例子中,间隔dx11与间隔dx12彼此不同。具体而言,为dx11<dx12、各移位寄存器单元30a、30b在第一方向x上没有错开,因此间隔dx11为零。此外,在图4的例子中,间隔dy11与间隔dy12彼此不同。具体而言,dy11<dy12。作为其他例子,各移位寄存器单元30a、30b、30c可以以成为dx11>dx12的方式配置,也可以以成为dy11≥dy12的方式配置。

与间隔dx11、dx12同样地,在图4的例子中,缓冲单元40a与缓冲单元40b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同缓冲单元40b与缓冲单元40c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彼此不同。另外,与间隔dy11、dy12同样,缓冲单元40a与缓冲单元40b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隔、同缓冲单元40b与缓冲单元40c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隔彼此不同。缓冲单元40a、40b、40c各自以左下的角部c5的外缘之前的沿第一方向x的间隔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为阶梯状。

此外,作为一例,在各选择器单元50之中,关注选择器单元50a、50b、50c。选择器单元50a与选择器单元50b相邻,选择器单元50b与选择器单元50c相邻。各选择器单元50a、50b、50c在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上彼此错开。选择器单元50a位于比选择器单元50b靠信号线驱动器sd的端部侧的位置,选择器单元50b位于比选择器单元50c靠信号线驱动器sd的端部侧的位置。在第一方向x上,选择器单元50a的宽度小于选择器单元50c的宽度。

将选择器单元50a与选择器单元50b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定义为dx21,将选择器单元50b与选择器单元50c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定义为dx22,将选择器单元50a与选择器单元50b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隔定义为dy21,将选择器单元50b与选择器单元50c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隔定义为dy22。

在该情况下,在图4的例子中,间隔dx21与间隔dx22彼此不同。具体而言,dx21<dx22。另外,在图4的例子中,间隔dy21与间隔dy22大致一致。作为其他例子,各选择器单元50a、50b、50c以成为dx21≥dx22的方式配置,也可以以间隔dy21与间隔dy22彼此不同的方式配置。选择器单元50a、50b、50c各自以左下的角部c5之前的沿第二方向y的间隔成为大致相同的方式配置为阶梯状。

如上所述,通过在端子区域na侧的角部c5的附近调节各移位寄存器单元30以及各缓冲单元40在各方向x、y上的间隔,从而能够获得沿上述角部c5以圆弧状弯曲的布局的扫描线驱动器gd1。同样地,通过在端子区域na侧的角部c5的附近调节各选择器单元50在各方向x、y上的间隔,从而能够获得沿上述角部c5以圆弧状弯曲的布局的信号线驱动器sd。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相邻的两个单元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dx11、dx12、dx21、dx22等)相当于这些单元各自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心间的距离。另外,相邻的两个单元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隔(dy11、dy12、dy21、dy22等)相当于这些单元各自在第二方向y上的中心间的距离。

图1所示的显示区域da的左上的角部c5的附近处的扫描线驱动器gd1的构成与左下的角部c5的附近处的扫描线驱动器gd1的构成相同。另外,显示区域da的右下的角部c5的附近处的扫描线驱动器gd(gd2)、信号线驱动器sd、视频线组vg、及引线l1的构成与左下的角部c5的附近处的它们的构成相同。此外,显示区域da的右上的角部c5的附近处的扫描线驱动器gd2的构成与左上的角部c5的附近处的扫描线驱动器gd1的构成相同。周边区域sa之中显示区域da的四个角部c5的附近处的构成不限于这里所例示的构成,可考虑所配置的电路、布线的布局而适当变更。

接下来,针对图2所示的公共电极ce的具体构成例,参照图5的俯视图进行说明。这里,针对作为圆部的左下的角部c5的附近处的各部件进行说明。公共电极ce0、ce1、ce2、ce3依次沿第一方向x排列、分别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公共电极ce0、ce3的宽度比公共电极ce1、ce2宽,在一个例子中,公共电极ce0的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w0为公共电极ce1的宽度w1的约2倍。这里,虽未详述,但通过应用上述宽度的公共电极,从而在能够切换互电容式与自电容式的传感器功能中,可使两种方式中的传感器中心一致,另外,可改善自电容式中的各公共电极处的电容的不均衡。

开关单元60连接于公共电极ce0,开关单元61连接于公共电极ce1,开关单元62连接于公共电极ce2,开关单元63连接于公共电极ce3。包含开关单元60至63的多个开关单元构成传感器电极驱动器sed(其驱动多个公共电极(多个传感器电极)ce)。开关单元60至63各自在图中由虚线围绕。开关单元60至63选择性地向各自连接的公共电极供给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第二驱动信号为不同于第一驱动信号的信号。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驱动信号为在显示区域da中显示图像时所需的直流的公共信号。另外,第二驱动信号为物体检测时所需的交流的驱动信号。

公共电极ce0、ce1、ce2分别具备沿着角部c5的阶梯状的外缘。如上所述,扫描线驱动器gd1的一部分沿着角部c5而设置于弯曲的区域中,在显示区域da之中,向位于边eda1附近的扫描线g供给扫描信号。任意开关单元均配置在不同于扫描线驱动器gd1的区域。因此,公共电极ce0及开关单元60不能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扫描线驱动器gd1和公共电极ce0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公共电极ce1及开关单元60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同样地,公共电极ce2及开关单元61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另外,开关单元62的一部分和公共电极ce2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开关单元62的其他部分和公共电极ce3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开关单元63的几乎全部和公共电极ce3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

这里,关注开关单元61及62。开关单元61具备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开关电路611、612、……。开关单元62具备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开关电路621、622……。在开关单元62中,开关电路621至623和公共电极ce2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开关电路624及625的电路组和公共电极ce3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各开关电路的构成及其功能实质上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开关电路各自在图中以向右斜上的斜线表示。关于密封材料sl与左下的角部c5之间的沿第二方向y的间隔,间隔w61(其包括配置有开关单元61的区域)大于间隔w62(其包括配置有开关单元62的区域)。因此,开关单元61适合配置于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开关电路。

图中以向右斜下的斜线表示的部分相当于上述的选择器电路51。在各个选择器电路51上连接有视频线v。选择器电路51及视频线v与任意公共电极均不重合。也即,公共电极ce0至ce3均不仅在显示区域da延伸、还在周边区域sa延伸,但是,没有延伸至比与配置于周边区域sa的选择器电路51重合的位置更接近密封材料sl的那侧。因此,公共电极ce0至ce3也不与视频线v(其位于比选择器电路51靠密封材料sl侧的位置)重合,从而可抑制在其与视频线v之间形成不期望的电容。

在图示的例子中,开关单元60及61与任意视频线v均不交叉。开关单元62与视频线v交叉。例如,若关注与公共电极ce2邻接的选择器电路,则选择器电路51a位于开关单元61与公共电极ce2之间。连接于选择器电路51a的视频线va位于开关单元61与开关单元62之间。选择器电路51b位于开关单元62与公共电极ce2之间。连接于选择器电路51b的视频线vb位于开关单元62的开关电路621与开关电路622之间。

接下来,对显示面板pnl的剖面结构进行说明。特别地,对端子区域na中的显示面板pnl的剖面结构进行说明。图6为示出沿图2的线vi-vi的显示装置dsp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并且是示出端子区域na等的图。

如图6所示,连接端子组t的连接端子t1包括第一层cl1、第二层cl2、第三层cl3、及第四层cl4,具有叠层结构。另外,第一绝缘层11具有绝缘层11a及绝缘层11b。开关元件sw的半导体层位于第一基材10与绝缘层11a之间。扫描线g及第一层cl1位于绝缘层11a与绝缘层11b之间。因此,可由同一材料同时形成扫描线g及第一层cl1。

信号线s及第二层cl2位于绝缘层11b与第二绝缘层12之间。因此,可由同一材料同时形成信号线s及第二层cl2。第二层cl2通过形成在绝缘层11b的接触孔而与第一层cl1接触。第二层cl2形成连接端子t1的一部分。

第二绝缘层12设置在除形成连接端子组t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公共电极ce位于第二绝缘层12之上,第三层cl3位于第二绝缘层12及第二层cl2之上。第三层cl3与第二层cl2接触。可由同一材料同时形成公共电极ce及第三层cl3。金属层m1位于公共电极ce之上。金属层m2位于第二绝缘膜12之上,并通过形成在第二绝缘膜12的接触孔而与第二层cl2接触。可由同一材料同时形成金属层m1及金属层m2。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层m1及金属层m2一体地形成。

第三绝缘层13设置在除形成连接端子组t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像素电极pe位于第三绝缘层13之上,第四层cl4位于第三层cl3之上并且与第三层cl3接触。可由同一材料同时形成像素电极pe及第四层cl4。

绝缘层il形成在第二基材20、及检测电极rx之上,并覆盖检测电极rx。

布线基板f经由作为导电材料的各向异性导电膜8而安装在第一基板sub1的端子区域na。布线基板f具备芯基板200、和配置在芯基板200的下表面侧的连接布线100。

包含偏光板的第一光学元件od1位于第一基材10之下。包含偏光板的第二光学元件od2位于绝缘层il之上。第一光学元件od1及第二光学元件od2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相位差板。

接下来,针对多条扫描线g进行说明。图7为示出多条扫描线g和多个缓冲电路41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由于显示区域da具有圆形的角部c5,因此在显示区域da中,扫描线g的长度产生偏差。因此,在显示区域da中扫描线g越短,则在周边区域sa中扫描线g越长。换言之,在显示区域da中扫描线g越短,则自缓冲电路41至显示区域da的扫描线g的长度le越大。

对于周边区域sa之中显示区域da的左下的角部c5的附近的扫描线g而言,长度lea1、长度lea2、及长度lea3彼此不同。长度lea1为自缓冲电路41至边eda2的扫描线g的长度,比长度lea2及长度lea3中的任一者均短(lea1<lea2,lea1<lea3)。长度lea2及长度lea3均为自缓冲电路41至角部c5的外缘的长度。具有长度lea3的扫描线g位于比具有长度lea2的扫描线g靠边eda1侧的位置。因此,长度lea3比长度lea2长(lea3>lea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况对于周边区域sa之中显示区域da的右下的角部c5的附近的扫描线g、左上的角部c5的附近的扫描线g、及右上的角部c5的附近的扫描线g而言均是同样的。例如,在周边区域sa之中右下的角部c5的附近的扫描线g中,leb1<leb2<leb3。

由于上述情况,能够减轻扫描线g的负载的偏差。

接下来,针对包括扫描线驱动器gd1、gd2、信号线驱动器sd、及传感器电极驱动器sed的第一基板sub1、和包含遮光层bm的第二基板sub2进行说明。图8为示出显示面板pnl的俯视图。

如图8所示,右下的角部c3的外缘位于比右下的角部c1的外缘靠显示区域da侧的位置。同样地,左下的角部c3的外缘位于比左下的角部c1的外缘靠显示区域da侧的位置。在俯视下,各角部c4的外缘与对应的角部c2的外缘重合。

第一基板sub1的角部c1及c2、和第二基板sub2的角部c4分别具有曲率半径ra1。自不必说,各个角部c2的曲率半径与各个角部c4的曲率半径是相同的。第二基板sub2的角部c3分别具有曲率半径ra2。显示区域da的角部c5分别具有曲率半径ra3。曲率半径ra1、ra2、ra3彼此不同。例如,在上述曲率半径之中,曲率半径ra1最大,曲率半径ra2最小(ra1>ra3>ra2)。角部c3比各个角部c1、角部c2、及角部c4小。作为一例,可举出ra1=5.7mm、ra2=4.7mm、ra3=5.0mm。但是,各角部c1至c5的关系不限于这里所例示的关系。

遮光层bm具有框状的形状,并且设置于显示区域da的外侧的周边区域sa。遮光层bm的内侧的缘部(edge)形成显示区域da与周边区域sa的边界。扫描线驱动器gd1、gd2、信号线驱动器sd、及传感器电极驱动器sed位于周边区域sa,并被遮光层bm覆盖。传感器电极驱动器sed的一部分与端子区域na侧的两个角部c5的外缘相对。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电极驱动器sed的一部分也可以与端子区域na侧的两个角部c5之中的至少一个角部c5的外缘相对。

遮光层bm包括沿显示区域da的四个边而延伸的四个延伸部bm1、bm2、bm3、bm4。延伸部bm1位于显示区域da与端部e5之间且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并具有宽度wi1。延伸部bm2位于显示区域da与端部e2之间且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并具有宽度wi2。延伸部bm3位于显示区域da与端部e3之间且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并具有宽度wi3。延伸部bm4位于显示区域da与端部e4之间且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并具有宽度wi4。端子区域na具有宽度wi5。

宽度wi3、wi4为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宽度wi1、wi2、wi5为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延伸部bm1的宽度wi1大于端子区域na的宽度wi5(wi1>wi5)。例如,遮光层bm的角部c5与角部c3之间的宽度大于端子区域na的角部c3与角部c1之间的宽度。宽度wi1也可以大于宽度wi2。例如,角部c5与角部c3之间的宽度可以大于角部c4与显示区域da(角部c5)之间的宽度。

在与端子区域na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延伸部bm3、bm4的宽度wi3、wi4分别大于端子区域na的宽度wi5(wi3>wi5,wi4>wi5)。延伸部bm1的宽度wi1大于两个延伸部bm3、bm4的宽度wi3、wi4中的任一者(wi1>wi3,wi1>wi4)。作为一个例子,可举出wi1=0.9mm、wi2=wi3=wi4=0.7mm、wi5=0.6mm。但是,各宽度wi1至wi5的关系不限于这里例示的关系。

接下来,对用于得到第一基板sub1的轮廓及第二基板sub2的轮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制造显示面板pnl时,准备包括多个第一基板sub1的第一母基板、和包括多个第二基板sub2的第二母基板,以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一对一相对的方式将第一母基板和第二母基板接合。然后,利用切割机,将第一母基板和第二母基板分别机械切割。由此,可从第一母基板与第二母基板的接合体切断得到多个显示面板pnl、调整显示面板pnl的外形。

第一基板sub1的轮廓、第二基板sub2的轮廓可借助利用切割机的一笔画出(日文:一筆書き)来调节。这是由于,在第一基板sub1及第二基板sub2中,直线状的端部e并非彼此直接相连,而是直线状的端部e与圆形的角部c直接相连。换言之,无需使切割机的刃的朝向转换90°来将切割机的刃修正为抵接基板,就能够在此情况下得到第一基板sub1的轮廓、第二基板sub2的轮廓。

另外,也不存在下述情况:为了得到第二基板sub2的轮廓而用切割机进行切割的轨道、与为了得到第一基板sub1的轮廓而用切割机进行切割的轨道发生交叉。因此,与上述轨道彼此交叉的情况相比,可得到制造良品率高的显示面板pnl。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能够实现窄边框化的显示装置。

说明了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