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导光板侧反射条贴附防溢胶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6601发布日期:2019-01-02 21:25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导光板侧反射条贴附防溢胶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导光板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玻璃导光板侧反射条贴附防溢胶治具。



背景技术:

在显示模组中,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导光并通过反射条将光线反射至出光面,反射条通常贴附于导光板的侧面或底面上。目前,导光板侧面反射条贴附主要采用纯手工操作,通过手指对反射条进行定位,反射条贴附在导光板侧面位置不平整,常常出现偏移的状况,导致反射条底面粘胶溢出到导光板上、下表面上,影响玻璃导光板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玻璃导光板侧反射条贴附防溢胶治具,设置独特的结构,能够对侧面反射条贴附过程进行定位,防止反射条溢出的粘胶附着在导光板上、下表面上。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玻璃导光板侧反射条贴附防溢胶治具,包括手柄,手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手柄垂直设置的转轴,转轴上套设有与转轴旋转连接的防溢胶滚轮,防溢胶滚轮上设置有环形槽。

优选地,防溢胶滚轮包括相对设置的轮板A和轮板B,轮板A和轮板B与环形槽相邻一侧面均设置有圆台部。

优选地,手柄长度为20cm。

优选地,转轴与防溢胶滚轮通过轴承连接。

优选地,环形槽表面粘接有硅胶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玻璃导光板侧反射条贴附防溢胶治具,设置独特的装配结构,将反射条拉直且对准导光板侧反射条贴附面,手握手柄,将防溢胶滚轮靠近反射条,反射条将嵌入环形槽上并贴合在玻璃导光板侧面上,通过上下推动防溢胶滚轮,防溢胶滚轮将转动起来,反射条将在环形槽的按压及定位作用下被贴附在玻璃导光板侧面上。由于反射条被卡在环形槽中,反射条贴附时粘胶不会溢出到导光板上、下面上。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侧面反射条贴附过程进行定位,防止反射条溢出的粘胶附着在导光板上、下表面上,提升反射条贴附精度,避免反射条贴附时偏移。在轮板A和轮板B与环形槽相邻一侧面设置圆台部,防止反射条贴附时轮板A和轮板B侧面与导光板上、下面接触而造成导光板磨损,并防止粘附在圆台部上的粘胶粘附到导光板上、下面上。将手柄长度设置为20cm,提升本防溢胶治具使用手感及反射条贴附精度。转轴与防溢胶滚轮通过轴承连接,提升防溢胶滚轮转动流畅性,提升防溢胶治具使用寿命。在环形槽表面粘接硅胶片,利用硅胶片良好的弹性,提升反射条与导光板侧面的贴附紧密性,并防止防溢胶滚轮磨损反射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溢胶治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防溢胶治具贴附导光板侧反射条的过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手柄1、转轴2、防溢胶滚轮3、环形槽30、轮板A31、轮板B32、圆台部33、玻璃导光板4、反射条5。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玻璃导光板侧反射条贴附防溢胶治具,包括手柄1,手柄1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手柄1垂直设置的转轴2,转轴2上套设有与转轴2旋转连接的防溢胶滚轮3,防溢胶滚轮3上设置有环形槽30。

具体使用时,将反射条5拉直且对准玻璃导光板4侧反射条贴附面,手握手柄1,将防溢胶滚轮3靠近反射条5,反射条5将嵌入环形槽30上并贴合在玻璃导光板4侧面上,通过上下推动防溢胶滚轮3,防溢胶滚轮3将转动起来,反射条5将在环形槽30的按压及定位作用下被贴附在玻璃导光板4侧面上。由于反射条5被卡在环形槽30中,反射条5贴附时粘胶不会溢出到玻璃导光板4上、下面上。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导光板侧面反射条贴附过程进行定位,防止从反射条5溢出的粘胶附着在导光板上、下表面上,提升侧面反射条贴附精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防溢胶滚轮3包括相对设置的轮板A31和轮板B32,轮板A31和轮板B32与环形槽30相邻一侧面均设置有圆台部33。在轮板A31和轮板B32与环形槽30相邻一侧面设置圆台部33,圆台部33可对玻璃导光板4上、下面进行避让,防止反射条5贴附时轮板A31和轮板B32侧面与玻璃导光板4上、下面接触而造成玻璃导光板4磨损,并防止粘附在圆台部33上的粘胶粘附到玻璃导光板4上、下面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手柄1长度为20cm。将手柄1长度设置为20cm,可提升本防溢胶治具使用手感及提升反射条贴附精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转轴2与防溢胶滚轮3通过轴承连接。转轴2与防溢胶滚轮3通过轴承连接,可提升防溢胶滚轮3转动流畅性,提升本防溢胶治具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实施例,环形槽30表面粘接有硅胶片。在环形槽30表面粘接硅胶片,利用硅胶片良好的弹性,提升反射条5与玻璃导光板4侧面的贴附紧密性,并防止防溢胶滚轮3磨损反射条5。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1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