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0219阅读:1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背光模组中,光源一般采用的是LED灯。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背光模组中所使用的LED的数量逐渐地减少,相邻两个LED的间距就相应地增加,从而导致显示器的萤火虫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结构,能够调节入射光的入射方向,使导光板的发光辉度均匀化,有效改善了显示器的萤火虫现象。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结构,所述导光板具有靠近光源设置的侧入光面、及与所述侧入光面相邻并垂直设置的顶出光面;所述侧入光面具有用于调整入射光的入射方向的光调整结构;

所述光调整结构包括基础面、及多个相对于所述基础面凸起的条形的凸条、和/或多个相对于所述基础面凹陷的凹槽;多个所述凸条和/或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侧入光面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所述侧入光面的正对所述光源的位置为中心,相邻两个所述凸条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中心的方向依次减小;

和/或所述凹槽的宽度沿远离所述中心的方向依次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条的相对于所述基础面的高度沿远离所述中心的方向依次增大;

和/或所述凹槽的相对于所述基础面的深度沿远离所述中心的方向依次增大。

其中,所述凸条的相对于所述基础面的高度的尺寸范围为100μm~1000μm。

其中,所述凹槽的相对于所述基础面的深度的尺寸范围为100μm~100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结构,通过导光板的侧入光面的光调整结构对入射光的入射方向进行调节,使导光板的发光辉度均匀化,有效改善了显示器的萤火虫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导光板;11-侧入光面;12-顶出光面;2-光源;3-基础面;4-凸条;5-凹槽;d-相邻两个凸条之间的间距;d’-凹槽的宽度;h-凸条的相对于基础面的高度;h’-凹槽的相对于基础面的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2所示,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结构,导光板1具有靠近光源2设置的侧入光面11、及与侧入光面11相邻并垂直设置的顶出光面12;侧入光面11具有用于调整入射光的入射方向的光调整结构;其中,光调整结构包括基础面3、及多个相对于基础面3凸起的条形的凸条4、和/或多个相对于基础面3凹陷的凹槽5;多个凸条4和/或多个凹槽5沿侧入光面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凸条4可呈矩形、楔形、V形或半圆形等;凹槽5的内部形状可为矩形、半圆形或V形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侧入光面11的正对光源2的位置为中心,相邻两个凸条4之间的间距d沿远离中心的方向依次减小;

和/或凹槽5的宽度d’沿远离中心的方向依次减小。

通过调整相邻两个凸条4之间的间距d、和或凹槽5的宽度d’,使靠近中心的亮光区的部分入射光通过折射将光线传输至相对远离中心的暗光区域,从而使导光板1的发光辉度均匀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凸条4的相对于基础面3的高度h沿远离中心的方向依次增大;

和/或凹槽5的相对于基础面3的深度h’沿远离中心的方向依次增大。

通过调整凸条4的相对于基础面3的高度h、和/或凹槽5的相对于基础面3的深度h’,进一步使靠近中心的亮光区的部分入射光通过折射向暗光区传输光线,从而使导光板1的发光辉度进一步均匀化。

优选地,凸条4的相对于基础面3的高度h的尺寸范围为100μm~1000μm。

优选地,凹槽5的相对于基础面3的深度h’的尺寸范围为100μm~1000μm。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导光板的入光面结构,通过导光板1的侧入光面11的光调整结构对入射光的入射方向进行调节,使导光板1的发光辉度均匀化,从而有效改善显示器的萤火虫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