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224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单元;其中,所述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三种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单元;所述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个入光侧,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设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像素单元;所述导光板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大于所述导光板非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质量。
【专利说明】
_种显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液晶显示装置等非自主发光的显示装置中,通常由背光单元为显示装置提供光线,在侧入光式背光单元中,一般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经过导光板的作用,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将侧面光源转换成朝向显示屏的光源,经由光学膜层透过显示屏,来实现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功能。
[0003]背光单元中,一般多采用多颗发光二极管串联或者并联,并由相应的控制单元提供给各发光二极管稳定的电流,以使得各发光二极管保持稳定的亮度,维持各种图像的正常显示。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质量。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0006]显示面板和背光单元;
[0007]其中,所述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
[0008]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三种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单元;所述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个入光侧,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设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像素单元;
[0009]所述导光板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大于所述导光板非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0011 ] 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用于减小显示面板边角处偏色的所述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入光侧边角处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非边角处的网点密度。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入光侧边角处对应的所述光源的发光单元密度大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非边角处对应的所述光源的发光单元密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芯片用于调节所述显示面板边角处偏色的所述像素单元对应的伽马曲线伽马值。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处理芯片用于调节所述显示面板边角处偏色的所述像素单元对应的图像数据灰阶值。
[0016]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
[0017]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尺寸为10um-GOOum。
[0018]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单元为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尺寸为5um-30umo
[0019]进一步的,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发光单元集成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并通过封装材料进行整体封装。
[0020]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个预设区域,N为正整数,且I,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
[0021]背光控制单元,所述背光控制单元获取各所述预设区域所对应的图像数据信号,根据各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信号计算得出各所述预设区域对应图像的色度和亮度信息,并根据所述色度和亮度信息控制所述发光单元为各所述预设区域提供光线。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导光板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大于导光板非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并通过处理芯片减小显示面板边角处偏色的所述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解决了显示装置边角处偏色的问题,提高了图像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背光控制单元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进入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1和背光单元12;其中,背光单元12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入光侧。参考图2,背光单元12包括光源110和导光板120。光源110包括至少三种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单元111。导光板120包括至少一个入光侧,发光单元111与导光板120的入光侧相对设置。导光板120边角处121的入射光线强度大于导光板120非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参考图3,显示面板11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像素单元130。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处理芯片13,处理芯片13与显示面板11电连接,用于减小显示面板11边角处偏色的像素单元130的驱动电压。
[0033]本实施例通过使导光板120边角处121的入射光线强度大于非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并减小显示面板11边角处偏色的像素单元130的驱动电压,解决了由于光源110的两端存在混色不完全,导致的显示装置边角处混色不完全,即在显示装置边角处存在偏色的问题。
[0034]示例性的,若所述显示装置的边角处偏红色,则可以减小显示面板11边角处红色的像素单元130的驱动电压,从而减小边角处显示的图像中红色的亮度,并调节导光板120边角处121的入射光线强度,使其大于导光板120非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从而克服显示装置边角处偏红色的现象,并且保证显示装置所有显示区域亮度均匀,提高图像显示质量。
[0035]具体的,设置导光板120边角处121的入射光线强度大于非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的方式有多种,下面就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0036]参考图2,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光板120入光侧边角处121对应的光源110的发光单元密度大于入光侧非边角处对应的光源110的发光单元密度,来增大边角处121的光线强度,进而使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亮度均匀。
[0037]此外,继续参考图2,还可以调整导光板120的网点密度,使导光板120入光侧边角处121的网点密度大于入光侧非边角处的网点密度,以此来增大边角处121的光线强度,进而使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亮度均匀。
[0038]图2中仅示例性的调整了导光板120入光侧边角处121两个三角形区域的网点密度,调整网点密度的区域的形状以及区域的大小并不做具体限定,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网点的具体密度。
[0039]需要说明的是,减小显示面板11边角处偏色的像素单元130的驱动电压也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就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0040]参考图3,可以通过处理芯片13调节显示面板11边角处偏色的像素单元130对应的伽马曲线伽马值。通过调节伽马曲线的伽马值可以降低偏色的像素单元130的图像数据对应的驱动电压,从而降低相应的偏色颜色的亮度。示例性的,若显示装置边角处偏红色,则调整显示面板11相应边角处的红色像素单元的伽马值,从而减小边角处显示的图像中红色的亮度,克服偏红色。
[0041 ] 此外,还可以通过处理芯片13调节显示面板11边角处偏色的像素单元130对应的图像数据灰阶值。通过调节图像数据灰阶值可以降低偏色的像素单元130的图像数据对应的驱动电压,从而降低相应的偏色颜色的亮度,克服偏色。
[0042]图2仅不例性的展不了具有一个入光侧的导光板120的不意图,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20还可以具有多个入光侧。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导光板120具有两个入光侧,每一个入光侧设置一光源110,每一光源110包括至少三种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单元111。
[0043]具体的,由于光源110的两端混色不完全,显示装置的四个边角区域可能存在偏色。参考图3,对于存在偏色的边角区域,通过处理芯片13调节显示面板11对应边角处偏色像素单元130的伽马曲线伽马值或调节偏色像素单元130对应的图像数据灰阶值,降低偏色像素单元130的驱动电压,可以克服显示装置边角区域偏色的问题。参考图4,通过增大导光板120边角处121的网点密度或增大光源110两端发光单元111的密度,可以使导光板120边角处121的光线亮度大于非边角处的光线亮度,使显示装置在整个显示区域亮度均匀,提高图像显示质量。
[004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源的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5,发光单元111包括红色发光单元R、绿色发光单元G和蓝色发光单元B。其中,红色发光单元R、绿色发光单元G和蓝色发光单元B的排列方式可以有多种情形,如以图中所示的RGBRGBRGB……的方式进行排列,还可以RBGRBGRBG……,RRBGRRBGRRBG……等方式进行排列,各发光单元111的排列方式视具体的情形而定,在此亦不作特殊限定。
[0045]进一步的,显示面板包括N个预设区域,N为正整数,且N 2 1,背光单元还包括:背光控制单元,背光控制单元获取各预设区域所对应的图像数据信号,根据各预设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信号计算得出各预设区域对应图像的色度和亮度信息,并根据各预设区域对应图像的色度和亮度信息控制发光单元为各预设区域提供光线。相应的,导光板包括与显示面板对应的N个预设区域,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背光控制单元的背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导光板120包括分为N个预设区域,背光控制单元140通过分析计算得出每一预设区域所对应图像的色度和亮度信息,并根据各预设区域所对应图像的色度和亮度信息得出控制进入每一预设区域的各种发光单元111所发出光线的脉宽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1n)信号,根据该HVM信号控制发光单元111发出所需光线,因HVM信号对各发光单元所需能量进行调制,使得光源110的能量能够合理分配,从而降低了背光单元的整体功耗,如当某一预设区域所对应的色度和亮度信息中,红色分量为Xl%,绿色分量为X2%,蓝色分量为X3%时,可按照Xl,X2,X3之间的比值确定分别提供给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以及蓝色发光单元的电流值,从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尤其是当进行单色显示时,只需为提供所显示颜色的相应发光单元111提供电流,而提供其他颜色的各发光单元111可以关闭,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背光单元的功耗。此外,光线在各预设区域内可以呈收敛式传播,即光线进入导光板后,其传播方向基本保持为进入导光板时的传播方向,朝向其他方向的散射较小,使得背光源的能量进一步降低的同时,提升了显示画面的对比度。另外,图6中仅示例性的展示了显示面板分为N个并排排列的长方形区域时导光板120对应的分区情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分为N个矩阵排列的区域,或者以其他方式排列的区域,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46]导光板120的预设区域Al、A2、……AN中,每一预设区域与数个发光单元111相对,图6中所示的发光单元111仅为示意性举例,每一预设区域所对应的发光单元111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此不作特殊限定。
[0047]继续参考图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同一预设区域的发光单元111中,具有同一颜色的发光单元111之间彼此串联,即红色发光单元R相互串联,绿色发光单元G相互串联,以及蓝色发光单元B相互串联,而对应于不同预设区域的发光单元111之间相互独立,从而可以避免不同预设区域之间相互干扰。
[00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光单元111可以为发光二极管芯片,即图中所示的R、G、B发光单元分别为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可选的,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尺寸优选为100um-300um。因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尺寸较小,导光板的一预设区域可对应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从而使得进入预设区域的光线分布均匀,提供更加精确的画面显示。
[0049]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另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111也可以为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即R、G、B发光单元111分别为红色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绿色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蓝色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其中,可选的,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尺寸为5um-30um,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为形成于基底上的尺寸为纳米级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基底可以为硅片或者其他材料,在此不作特殊限定。形成于基底上后,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再被转印至光源处,作为发光单元111。因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尺寸极小,其作为发光单元111可使导光板的一预设区域对应多个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从而使得进入预设区域的光线分布均匀,提供更加精确的画面显示。
[0050]此外,本实施例的一些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111也可以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单兀,即R、G、B发光单兀111分别为红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单兀、绿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单元以及蓝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单元,因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发光材料为纳米晶体,故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尺寸可以为纳米级别,使得导光板的一预设区域可对应多个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单元,从而使得进入预设区域的光线分布均匀,提供更加精确的画面显示。
[005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背光单元还包括印刷电路板,参考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发光单元111集成于印刷电路板150上,并通过封装材料160进行整体封装。封装材料160为透明材料,可以为硅胶、硅酮胶以及环氧树脂等形成的透明胶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取封装材料160的折射率为nl,导光板的折射率为n2,则-5% < (nl-n2)/n2 < 5%,即封装材料160与导光板的折射率相等或者近似相等。
[0052]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进入导光板的光路示意图,参考图8,其中,箭头所示为光线的传播方向,当封装材料160的折射率nl与导光板120的折射率η2相等或者近似相等时,根据折射率的计算公式,nl/n2 = sin02/sin01jlj01 ? Θ2,即光线由封装材料160进入导光板120后,其传播方向未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可使光线从发光单元射出,经过封装材料160进入导光板120时,在封装材料160与导光板120的入光表面之间的界面处的全内反射减小甚至消除,使得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全部或者接近全部进入导光板120,减少光线的损失。
[0053]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主权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和背光单元; 其中,所述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 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光源包括至少三种发出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单元;所述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个入光侧,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相对设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像素单元; 所述导光板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大于所述导光板非边角处的入射光线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用于减小所述显示面板边角处偏色的所述像素单元的驱动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边角处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非边角处的网点密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边角处对应的所述光源的发光单元密度大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非边角处对应的所述光源的发光单元密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芯片用于调节所述显示面板边角处偏色的所述像素单元对应的伽马曲线伽马值。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芯片用于调节所述显示面板边角处偏色的所述像素单元对应的图像数据灰阶值。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尺寸为100um-300umo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为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纳米线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尺寸为5um-30umo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发光单元集成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并通过封装材料进行整体封装。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个预设区域,N为正整数,且N 2 I,所述背光单元还包括; 背光控制单元,所述背光控制单元获取各所述预设区域所对应的图像数据信号,根据各所述预设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信号计算得出各所述预设区域对应图像的色度和亮度信息,并根据所述色度和亮度信息控制所述发光单元为各所述预设区域提供光线。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5485193SQ20162026772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周井雄, 周瑞渊, 曹兆铿, 刘莹, 朱娟
【申请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