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0721发布日期:2019-01-15 23:4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实现自拍功能,屏幕上常设有前置摄像头,但是将前置摄像头设在屏幕上,则使得手机无法实现100%全面屏占比。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实现100%全面屏占比,相关技术中指出,可以将前置摄像头设置为弹出形式,即在使用时弹出,而不使用时,收纳在手机内的舱室内。但是,此种手机的结构复杂,加工难度高,制造成本高,前置摄像头的动作可靠性不高,而且经常性的弹出容易引发前置摄像头的磕碰损坏等问题。此外,为保证摄像头顺利弹出,手机上难免设置避让缝隙,此缝隙容易进水、进灰,影响手机整机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屏下摄像。

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包括:LCD本体,所述LCD本体包括预设区域;背光板,所述背光板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背光板上具有与所述预设区域相对的穿孔;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摄像头与所述穿孔相对设置以通过所述穿孔和所述预设区域获取外界光线;以及补光源,所述补光源设在所述LCD本体的背侧,所述补光源环绕所述摄像头设置且用于通过所述穿孔向所述预设区域射光。由此,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屏下摄像,满足100%全面屏占比设计需求。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部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部件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后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LCD本体1、背光板2、补光源3以及摄像头4。

如图2所示,背光板2、补光源3以及摄像头4均设置在LCD本体1的背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0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子设备100朝向用户的一面为“正侧”,电子设备100背离用户的一侧为“背侧”。

如图2所示,LCD本体1包括预设区域101A,背光板2上具有与预设区域101A相对的穿孔20,摄像头4与穿孔20相对设置以通过穿孔20和预设区域101A获取外界环境中的光线,如图3所示,补光源3环绕摄像头4设置且用于通过穿孔20向预设区域101A射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与预设区域101A相对的穿孔20”指的是:沿LCD本体1的厚度方向投影(即沿着图2中所示的从正侧到背侧的方向投影),穿孔20的投影与预设区域101A完全重合;此外本文所述的“摄像头4与穿孔20相对设置”指的是:沿LCD本体1的厚度方向投影(即沿着图2中所示的从正侧到背侧的方向投影),摄像头4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预设区域101A内。

也就是说,如图2和图3所示,将背光板2上与预设区域101A相对的部分挖去形成一个穿孔20,从而使得背光板2不为LCD本体1的预设区域101A提供光源,但是该挖去的穿孔20的部位可以通过环绕摄像头4设置的补光源3为预设区域101A提供光源,以在不需要使用摄像头4时将补光源3点亮。

由此,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具有如下显示控制方法。该显示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电子设备100至少实现前摄像模式和前显示模式两种模式,其中,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前显示模式下,点亮背光板2和补光源3;在前摄像模式下,点亮背光板2、熄灭补光源3,同时控制预设区域101A内的全部像素开启。

也就是说,当电子设备100执行前显示模式时,点亮背光板2,背光板2向LCD本体1除预设区域101A以外的部分(简称常显示区域101B)射光,使常显示区域101B能够显示,同时点亮补光源3,补光源3向LCD本体1的预设区域101A射光,使预设区域101A能够显示,这样通过背光板2和补光源3的同时点亮,可以为整个LCD本体1提供光源,以使预设区域101A和常显示区域101B都显示,从而使得LCD本体1能够显示完整的画面。

当电子设备100执行前摄像模式时,背光板2仍然处于点亮状态、以继续向LCD本体1的常显示区域101B射光,使常显示区域101B能够显示,但是此时需要将补光源3熄灭、以停止向LCD本体1的预设区域101A射光,使预设区域101A停止显示,同时控制预设区域101A的全部像素开启,使得电子设备100正侧环境中的光线可以透过LCD本体1的预设区域101A和穿孔20进入摄像头4成像,从而实现前摄像功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补光源3的可选方案”、“补光源3与穿孔20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摄像头4与穿孔20的相对位置关系”均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选择,后文中将进行详细介绍,这里不作赘述。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将摄像头4隐藏在LCD本体1的背侧实现前摄像模式,从而无需在LCD本体1上开设用于安装摄像头4的孔洞,进而满足电子设备100%全面屏占比的设计要求。而且,通过设置环绕摄像头4的补光源3为无背光的预设区域101A补光,从而在结束前摄像模式后,可以使得LCD本体1显示完整的画面。

简言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实现屏下隐藏摄像头4,达到屏下摄像的效果,满足100%全面屏占比的设计要求,避免现有技术中弹出式前置摄像头的种种不足,同时满足电子设备100的正常显示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补光源3可以为环绕摄像头设置的多个点光源31(点光源的定义为公知常识)。由此,补光源3的结构简单、小巧,容易布置。而且,点光源31射出的光线发散性好,可以有效且全面地覆盖预设区域101A,使得在前摄像模式和前显示模式下,预设区域101A均可以良好显示,提高LCD本体1的整体显示效果。

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光源作为补光源3。例如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补光源3为环绕摄像头4设置的环形面光源32(面光源的定义为公知常识),同时,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将面光源32射出的光线导向预设区域101A的导光结构5。由此,考虑到面光源32射出的光为平行光,而非球形发散光,通过设置导光结构5,可以使得面光源32射出的光能够充分、全面、有效、均匀地覆盖预设区域101A,从而确保在前显示模式下,预设区域101A可以良好显示,提高LCD本体1的整体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摄像头4的至少部分位于穿孔20内。由此,摄像头4可以巧妙地利用穿孔20内的空间,从而提高摄像头4与穿孔20配合的紧凑性,使得电子设备100整体的结构紧凑性大幅提高,满足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发展要求,更加便于用户持握使用。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摄像头4还可以完全不位于穿孔20内(如图5所示),以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穿孔20的孔深H0小于摄像头4的高度H1,以使摄像头4的一部分位于穿孔20内、摄像头4的另一部分位于穿孔20外。也就是说,摄像头4的高度H1超过穿孔20的孔深H0,从而使得摄像头4无法完全收纳在穿孔20内。由此,便于摄像头4的拆装和引线布局。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摄像头4的高度H1还可以小于穿孔20的孔深H0,这样,摄像头4可以完全收纳在穿孔20内,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整体的结构紧凑性,满足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发展要求,更加便于用户持握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补光源3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穿孔20内。由此,摄像头4可以巧妙地利用穿孔20内的空间,从而提高补光源3与穿孔20配合的紧凑性,使得电子设备100整体的结构紧凑性大幅提高,满足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发展要求,更加便于用户持握使用。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补光源3还可以完全不位于穿孔20内(如图5所示),以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穿孔20的孔深H0小于补光源3的高度H2,以使补光源3的一部分位于穿孔20外,也就是说,补光源3的高度H2超过穿孔20的孔深H0,从而使得补光源3无法完全收纳在穿孔20内。由此,便于补光源3的拆装和引线布局。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补光源3的高度H2还可以小于穿孔20的孔深H0,这样,补光源3可以完全收纳在穿孔20内,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整体的结构紧凑性,满足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发展要求,更加便于用户持握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沿LCD本体1的厚度方向投影(即沿着图2中所示的从正侧到背侧的方向投影),补光源3的投影完全位于预设区域101A内。由此,补光源3可以充分地利用穿孔20内的空间,从而提高补光源3与穿孔20配合的紧凑性,使得电子设备100整体的结构紧凑性大幅提高,满足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发展要求,更加便于用户持握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即穿孔20的截面轮廓)由直线段和/或曲线段围成,也就是说,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可以由曲线段围成(例如图6),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也可以由直线段围成(例如图7),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还可以由直线段和曲线段共同围成(例如图8)。由此,可以根据LCD本体1的形状、以及预设区域101A在LCD本体1上的布置位置,灵活设计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以达到最优的显示和摄像效果。

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示例中,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即穿孔20的截面轮廓)可以为矩形、或圆形(如图6所示)、或正多边形(如图7所示)、或椭圆形、或半圆形、或跑道形(如图8所示)等等,由此,方便加工且外观美观。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预设区域101A的截面轮廓(即穿孔20的截面轮廓)还可以构造为其他异形形状、例如月牙形等,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要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预设区域101A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例如,预设区域101A可以位于LCD本体1的顶角102处(如图3所示)、LCD本体1的正中心104中(如图7所示)、LCD本体1一个边沿103内侧的中央(如图8所示)的至少一处,也就是说,预设区域101A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预设区域101A可以位于LCD本体1的顶角102处(如图3所示)、预设区域101A还可以位于LCD本体1的正中心104(如图7所示)、预设区域101A也可以位于LCD本体1一个边沿103内侧的中央(如图8所示)。由此,可以满足不同实际需求,满足电子设备100的灵活性设计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LCD本体1为矩形(如图3所示),由此方便加工,且电子设备100整体简约、大方。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LCD本体1还可以构造为其他形状,例如异型(例如图7)、三角形、圆形等等,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实际需求,满足电子设备100的灵活性设计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预设区域101A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预设区域101A处的摄像头4为多个。也就是说,预设区域101A为一个或者多个,其中至少一个预设区域101A处的摄像头4为多个。由此,可以满足前景双摄或者前景多摄的要求,达到更优的前摄像效果,丰富电子设备100的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预设区域101A为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预设区域101A处设有至少一个摄像头4。由此,可以充分地利用空间,满足前景双摄或者前景多摄的要求,达到更优的前摄像效果,丰富电子设备100的功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补光源3和背光板2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部件,不但在物理结构上相互独立,而且在电控上也相互独立,不能将这两者理解为同一个部件的两个部分。本文所述的“LCD”指的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简称)。“LCD本体1”可以包括用来形成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11(即CF)、用来实现驱动电路和显示像素电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即TFT)、以及设在彩色滤光片11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之间的液晶13。“背光板2”可以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导光板、反射片、框架等。通过背光板2、补光源3向LCD本体1照射光线,可以使得LCD本体1实现颜色种类和明暗的画面显示(显示画面的原理为公知,即通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的电极控制液晶13反转,实现背光板2或补光源3的光通过,彩色滤光片11不同色阻决定光透过后的颜色,从而实现画面的显示),其中,背光板2为LCD本体1提供面光源,补光源3为LCD本体1提供面光源或点光源。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构成、工作原理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作详细描述,仅作简要介绍。具体而言,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各种能够从外部获取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计算设备或信息显示设备等。下面,以手机为例对本申请所适用的电子设备1000进行介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存储器、输入单元、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传感器、音频电路、处理器、投影单元、电池等部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