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3D棱镜结构的玻璃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5067发布日期:2019-06-19 02:2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3D棱镜结构的玻璃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导光板,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3D棱镜结构的玻璃导光板。



背景技术:

在玻璃、光学级亚克力等板材的背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或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网点获得导光板,光线从导光板的端面入射,光线到达各个导光网点时会向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导光板是组成面发光模组的核心部件,面发光模组常用于显示器、灯具等产品。

玻璃导光板常使用油墨印刷的方式形成导光网点,能够提高玻璃导光板整体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形成的导光网点为半球状的导光网点,光线在导光网点中发生反射、折射后会从玻璃导光板的正面出射,法线垂直于玻璃导光板的正面,从玻璃导光板正面出射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大,较多光线偏向玻璃导光板两侧以较大的角度出射,由于用户使用过程是直接面向玻璃导光板的正面,所以通过现有技术的玻璃导光板形成的面光源亮度不足,能量浪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3D棱镜结构的玻璃导光板,玻璃导光板形成的面光源亮度足够大,且光能的利用率高。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3D棱镜结构的玻璃导光板,包括玻璃板,玻璃板的背面设有若干导光网点,导光网点为凸出于玻璃板背面的导光油墨点,每个导光网点远离玻璃板的一面上均设有若干V型凹槽。

进一步的,导光网点的厚度为200~350μm。

进一步的,V型凹槽的深度为35~45μm。

进一步的,V型凹槽的槽口宽度为90~110μm。

进一步的,导光网点远离玻璃板的一侧设有反射片,反射片的大小与玻璃板的大小匹配。

进一步的,玻璃板的正面覆盖有增量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3D棱镜结构的玻璃导光板,在导光网点的背面设置特殊的3D棱镜结构,光线经过3D棱镜结构反射、折射后从玻璃导光板的正面出射,能够确保最终出射的大部分光线与法线之间具有较小的夹角,从而确保大部分光线能够落入人眼的视角范围内,可确保玻璃导光板形成的面光源亮度足够大,且光能的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玻璃板10、导光网点20、V型凹槽21、反射片31、增亮膜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3D棱镜结构的玻璃导光板,包括玻璃板10,玻璃板10的背面设有若干导光网点20,优选地,导光网点20呈阵列分布,导光网点20为凸出于玻璃板10背面的导光油墨点,每个导光网点20远离玻璃板10的一面上均设有若干V型凹槽21,优选地,所有V型凹槽21并排设置,V型凹槽21为3D棱镜结构,能够使导光网点20的反射、折射效果更集中,从而能够确保最终从玻璃导光板出射的光线与玻璃导光板正面之间的夹角更加接近90度,能够使玻璃导光板形成的发光面亮度更高。

使用时,光源设置于玻璃板10的侧端面,光线从玻璃板10的侧端面射入,光线进入导光网点20,V型凹槽21对光线进行反射,该部分光线以接近垂直于玻璃板10正面的方向出射,用户观看通常正对导光板的正面,使人眼能够获得亮度更高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导光网点的背面设置特殊的3D棱镜结构,光线经过3D棱镜结构反射、折射后从玻璃导光板的正面出射,能够确保最终出射的大部分光线与法线之间具有较小的夹角,从而确保大部分光线能够落入人眼的视角范围内,可确保玻璃导光板形成的面光源亮度足够大,且光能的利用率高。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网点20的厚度为200~350μm。

基于上述实施例,V型凹槽21的深度为35~45μm,设置V型凹槽21的深度与导光网点20的厚度匹配,可确保钢辊压痕以较小的压力工作,能够避免钢辊压痕时使导光网点20被压扁,从而能够有效确保导光网点20具有符合要求的立体结构。

基于上述实施例,V型凹槽21的槽口宽度为90~110μm。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网点20远离玻璃板10的一侧设有反射片31,反射片31的大小与玻璃板10的大小匹配,即反射片31的上表面积与玻璃板10的上表面积相等,确保反射片31能够有效反射从玻璃导光板背面射出的光线,从导光网点20透射出来的光线经过反射片31反射后能够重新进入玻璃板10,可有效确保光能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玻璃板10的正面覆盖有增量膜32,增亮膜32能够有效增强玻璃导光板所形成发光面的亮度,优选地,玻璃板10的正面设有磨砂扩散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玻璃导光板整体的匀光效果,从而确保玻璃导光板所形成发光面的亮度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材料准备:准备玻璃板10,对玻璃板10进行清洗和烘干;

B、网点印刷:通过丝印网版对玻璃板10的背面印刷导光油墨;

C、初步固化:采用UV灯对导光油墨进行半固化,获若干得半固态油墨点,半固态油墨点为可变形的固液混合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优选地,UV灯的发光波长为365nm、光强为400J/cm2

D、棱镜成型:通过钢辊加压的方式对半固态油墨点进行压痕,半固态油墨点远离玻璃板10的一面形成若干V型凹槽21;

E、完全固化:采用UV灯对半固态油墨点进一步固化,半固态油墨点完全固化后形成导光网点20,获得玻璃导光板,优选地,UV灯的发光波长为365nm、光强为300J/cm2

F、清洁烘干:对玻璃导光板进行清洗、烘干,优选地,玻璃导光板经过六道清水冲洗和三道风刀干燥,风刀干燥能够有效对V型凹槽21、导光网点20等凹凸的结构进行有效的干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