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曲边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5297发布日期:2019-08-16 21:3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曲边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曲边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显示器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产品,为了追求更好的使用体验,现在的显示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长方形,而出现了具有曲边的异形结构显示器。曲边显示器中的背光模组同样也为与显示器一致的曲边结构,传统的背光模组下壳及中框一般都是采用冲压成型的金属件,但是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制作曲边下壳或中框时,下壳或中框的侧边只能做成多段独立的结构,否则会发生挤料形变。多段独立的结构下壳或中框相邻两段之间存在空隙,无法做到连续,由此导致模组从空隙处漏光、粉尘从空隙处进入背光模组内部影响模组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具有曲边的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曲边的背光模组,包括下壳、侧入式光源、膜片组件和中框,所述侧入式光源和膜片组件均设置在下壳内,所述下壳与中框通过卡扣结构卡合;所述下壳和中框具有一致的曲边,所述下壳和/或中框为冲压成形件,所述下壳与中框相互卡合的曲边之间粘接有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胶条包括底部和侧立边,所述底部粘接在下壳的外侧底面上,所述侧立边粘接在下壳的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侧立边为多段分段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膜片组件包括依次叠设的反射膜、导光板、散光膜和增光膜,所述散光膜上靠近侧入式光源一侧设置有遮光条,所述增光膜上靠近侧入式光源一侧设置有反光面朝向增光膜的反射条。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条为反光膜材料裁切成的条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除靠近侧入式光源一侧的侧面外,其他三个侧面至少有一个侧面设置有反光铝膜。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散光膜和增光膜上均设置有与限位柱匹配的限位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膜和增光膜还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增光膜包括多层,位于下层的增光膜上设置有固定开口,所述散光膜上粘接双面胶,所述双面胶粘接下层增光膜并从下层增光膜上的固定开口露出与上层增光膜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增光膜中最上层的增光膜设置有凸耳,所述凸耳与下壳之间通过单面胶粘接。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背光模组具有曲边,采用冲压成形来制作曲边结构的下壳和/或中框时,曲边只能做成多段独立的结构,相邻两段之间存在空隙,无法做到连续,本实用新型在下壳与中框安装时,所述下壳与中框相互卡合的曲边之间粘接胶条,可以堵住下壳和中框曲边上的空隙,起到避免模组漏光和粉尘进入模组内部污染模组的作用;还可以增加下壳与中框卡扣扣合的摩擦力,使得下壳与中框卡合更牢固,不易产生外翻等不良;另外,下壳和中框均采用金属材料,可以提高产品的抗负荷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具有曲边的背光模组整体一个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具有曲边的背光模组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具有曲边的背光模组整体另一个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具有曲边的背光模组下壳与胶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5,一种具有曲边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至少具有一个曲边,本实施例中模组的三边为直边,另外有一边为曲边。背光模组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膜片组件3和中框4,所述侧入式光源2和膜片组件3均设置在下壳1内。侧入式光源2可以选用侧发光LED制作的PFC灯条,通过导热双面胶21贴附在下壳1的内底面一侧,根据需要可以设置直边旁或曲边旁,本实施例中的背面模组从直边入光,侧入式光源2设置在下壳1内的直边旁。所述膜片组件3设置在下壳1内,所述下壳1与中框4通过卡扣结构卡合,将膜片组件3压固在下壳1内。

参阅图1~4,所述下壳1和中框4具有外形一致的曲边,从而可以安装在一起形成三边为直边、另外有一边为曲边的背光模组。为了保证模组的散热性能和结构强度,所述下壳1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冲压成形件,例如铁质件或铝质件,最好中框4也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冲压成形件。采用冲压成形来制作曲边结构时,曲边只能做成多段独立的结构,相邻两段之间存在空隙,无法做到连续。因此下壳1与中框4安装时,所述下壳1与中框4相互卡合的曲边之间粘接胶条5,即可堵住下壳1和中框4曲边上的空隙,起到避免模组漏光和粉尘进入模组内部污染模组的作用;还可以增加下壳1与中框4卡扣扣合的摩擦力,使得下壳1与中框4卡合更牢固,不易产生外翻等不良。

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胶条5可以采用直条形的结构,只粘住下壳1的外侧面。为了进一步提高胶条5粘接的可靠性,最好采用如下方式:所述胶条5包括底部51和侧立边52,所述底部51粘接在下壳1的外侧底面上,所述侧立边52粘接在下壳1的外侧面上,从而胶条5与下壳1粘接的面积更大,粘接更加牢固稳定。另外,由于模组该侧面为曲边,而外底面为平面,为了方便胶条5的裁切制作,所述侧立边52采用多段分段式结构,各段分别连接在底部51上,从而可以通过平面结构的胶片裁切制作胶条5,制作更加容易。胶条5的各个分段结构与下壳1曲边侧面上的间隙对应,中框侧面有间隙时,也要保证各段侧立边52能遮住中框侧面的间隙,而且侧立边52的长度还要延伸到中框4或下壳1的卡扣处,保证卡扣处也可以被贴到。

参阅图1,所述膜片组件3包括依次叠设的反射膜31、导光板32、散光膜33和增光膜34,所述反射膜31可以粘贴在下壳1的内侧底面上。所述散光膜33上靠近侧入式光源2一侧设置有遮光条35,所述增光膜34上靠近侧入式光源2一侧设置有反光面朝向增光膜34的反射条36,遮光条35和反射条36一起起到遮光作用,来消除背光模组上靠近侧入式光源一侧产生的亮斑,使得背光模组的视觉效果更好。遮光条35可以采用白色带状结构片,长度与所在侧边的长度一致,在光线进入到散光膜上时第一次遮光。反射条36可以在光线将增光膜处理后再次起到遮光效果,并且采用反光条可以将光线反射回增光膜重复利用,增加模组的亮度。所述反射条36可以采用反光膜材料裁切成的条状结构。

参阅图1,所述导光板32上除靠近侧入式光源2一侧的侧面外,其他三个侧面至少有一个侧面设置有反光铝膜37,可以设置在远离侧入式光源2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两侧,还可以三侧都设置。设置反光铝膜37既可以保证背光模组不易漏光,也可以将到达导光板32侧面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部再次被利用,提高模组的亮度。

参阅图1,所述导光板32上设置有限位柱321,所述散光膜33和增光膜34上均设置有与限位柱321匹配的限位开口38,从而方便导光板32、散光膜33和增光膜34之间的定位和安装。所述限位柱321和限位开口38最好设置两组以上,限位效果更好。为了方便导光板32与散光膜33和增光膜34之间的安装,所述散光膜33和增光膜34还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开口39,安装时可以借助定位治具,将定位治具放置在合适位置,通过散光膜33和增光膜34设置的定位开口39与定位治具配合,散光膜33和增光膜34安装更容易、快捷。

参阅图1,所述增光膜34包括多层,例如本实施例中设置两层,分别为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下增光膜上设置有固定开口310,所述散光膜33上粘接双面胶311,所述双面胶311的长度可以粘接下增光膜并从下增光膜上的固定开口310露出与上层增光膜34粘接,从而可以通过一条双面胶粘接三层膜片,粘接更方便和快捷。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膜片与下壳之间粘接的可靠性,所述增光膜34中最上层的增光膜34设置有凸耳341,所述凸耳341与下壳1之间通过单面胶342粘接。

另外,中框4上设置有缓冲泡棉胶41来方便安装液晶屏,在泡棉胶41上方还设置有保护膜,用于在模组进入下游组装成显示器前保护模组不被污染。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