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5170发布日期:2020-05-29 13:2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塑胶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塑胶透镜组以及成像镜头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塑胶透镜组以及成像镜头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电脑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相机模块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相机模块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相机模块除了在光学设计上的品质提升外,在制造组装精密度也需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揭示内容的塑胶透镜组、成像镜头模块及电子装置,其透过于二枚塑胶透镜间设置粘合胶水涂层及光学间隙层,可单独调整较远视场的成像光线汇聚情形,而不会影响到中心视场的聚光品质,有助于调整塑胶透镜组特定视场的聚光解像力。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塑胶透镜组,包含至少二塑胶透镜以及至少一粘合胶水涂层。至少二塑胶透镜包含一第一塑胶透镜以及一第二塑胶透镜。第一塑胶透镜具有一第一光学有效部以及一第一周边部,其中第一周边部环绕第一光学有效部。第二塑胶透镜具有一第二光学有效部以及一第二周边部,其中第二周边部环绕第二光学有效部。粘合胶水涂层设置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并粘合第一塑胶透镜与第二塑胶透镜,其中至少一光学间隙层形成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粘合胶水涂层较光学间隙远离第一光学有效部的中心。光学间隙层的折射率为na,粘合胶水涂层的折射率为ng,其满足下列条件:0.52<na/ng<1.0。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光学间隙层可为一空气夹层。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光学间隙层于靠近塑胶透镜组的中心轴的宽度为d,光学间隙层靠近粘合胶水涂层的最大宽度为et,其满足下列条件:0<et/d<0.90。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et/d<0.40。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粘合胶水涂层的中间厚度为etm,其满足下列条件:0.02mm<etm<0.12mm。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光学间隙层的折射率为na,粘合胶水涂层的折射率为ng,其满足下列条件:0.56<na/ng<0.80。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光学间隙层的折射率为na,粘合胶水涂层的折射率为ng,第一塑胶透镜的折射率为n1,其满足下列条件:na/ng<na<n1/na。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粘合胶水涂层最远离光学间隙层的最大宽度为ett,粘合胶水涂层的中间厚度为etm,其满足下列条件:0.1<ett/etm<1.5。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光学间隙层靠近粘合胶水涂层的最大宽度为et,粘合胶水涂层的中间厚度为etm,其满足下列条件:0.1<et/etm<1.5。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1<et/etm<1.0。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光学间隙层由靠近中心处往周边处渐缩。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粘合胶水涂层的二表面皆为非球面。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光学间隙层的二表面皆为非球面。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光学间隙层距离中心轴最远处与中心轴的垂直距离为yet,第一塑胶透镜面对粘合胶水涂层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12,其满足下列条件:yet/y12<0.95。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yet/y12<0.85。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其中光学间隙层距离中心轴最远处与该中心轴的垂直距离为yet,第二塑胶透镜面对粘合胶水涂层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21,其满足下列条件:yet/y21<0.95。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yet/y21<0.85。

根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塑胶透镜组,可还包含一对正结构,用以将第一塑胶透镜与第二塑胶透镜互相对正,其中光学间隙层、粘合胶水涂层以及对正结构依序由该塑胶透镜组的中心轴往远离中心轴的方向远离。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前述的塑胶透镜组。

依据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中参数的示意图;

图1c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中参数的另一示意图;

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中参数的示意图;

图2c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中参数的另一示意图;

图3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的示意图;

图3b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中参数的示意图;

图3c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中参数的另一示意图;

图4a绘示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b绘示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4c绘示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5绘示本揭示内容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6绘示本揭示内容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40、50、60

成像镜头模块:100、200、300、41、51、61

塑胶透镜组:41a

镜筒:101、201、301

光圈:202、302

光阑:203

第一透镜:110、210、310

第二透镜:120、220、320

第三透镜:230、330

第四透镜:240、340

第五透镜:150、250、350

第六透镜:260、360

第七透镜:270、370

第八透镜:280

第一塑胶透镜:130、160

第二塑胶透镜:140、170

粘合胶水涂层:102a、102b、204、304

光学间隙层:103a、103b、205、305

滤光元件:285、385

成像面:190、290、390

电子感光元件:195、295、395、42

光路:l11、l12、l13

光学防手震组件:44

感测元件:45

辅助光学元件:46

成像信号处理元件:47

使用者界面:48

触控屏幕:48a

按键:48b

d:光学间隙层于靠近塑胶透镜组的中心轴的宽度

et:光学间隙层靠近粘合胶水涂层的最大宽度

etm:粘合胶水涂层最远离光学间隙层的最大宽度

ett:粘合胶水涂层的中间厚度

yet:光学间隙层距离中心轴最远处与中心轴的垂直距离

y12:第一塑胶透镜面对粘合胶水涂层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

y21:第二塑胶透镜面对粘合胶水涂层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塑胶透镜组,包含至少二塑胶透镜以及至少一粘合胶水涂层。至少二塑胶透镜包含第一塑胶透镜以及第二塑胶透镜,其中第一塑胶透镜具有第一光学有效部以及第一周边部,其中第一周边部环绕第一光学有效部,第二塑胶透镜具有第二光学有效部以及第二周边部,其中第二周边部环绕第二光学有效部。粘合胶水涂层设置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并粘合第一塑胶透镜与第二塑胶透镜,其中至少一光学间隙层形成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粘合胶水涂层较光学间隙远离第一光学有效部的中心。光学间隙层的折射率为na,粘合胶水涂层的折射率为ng,其满足下列条件:0.52<na/ng<1.0。通过使两枚塑胶透镜之间的光学间隙层形成在光学有效区的中心,而粘合胶水涂层位于靠近周边部的光学有效部,且光学间隙层的折射率小于粘合胶水涂层的折射率,可使较远视场的成像光线通过较高折射率的介质,而靠近中心视场的成像光线通过折射率较低的介质。如此,可单独调整较远视场的成像光线汇聚情形,而不会影响到中心视场的聚光品质,有助于调整塑胶透镜组特定视场的聚光解像力。

光学间隙层的折射率为na,粘合胶水涂层的折射率为ng,其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56<na/ng<0.80。通过光学间隙层与粘合胶水涂层间更显著的比例配置,可对较远视场的成像光线做更多调整,以修正至预期的聚光品质。

前述光学间隙层可为一空气夹层。借此,可仅使用粘合胶水涂层(如胶水涂层材料)而达到调整不同视场之间的折射率,不需要额外的光学材料。

光学间隙层于靠近塑胶透镜组的中心轴的宽度为d,光学间隙层靠近粘合胶水涂层的最大宽度为et,其满足下列条件:0<et/d<0.90。由于光学间隙层具有不均匀厚度,通过前述配置有助于成像光线的汇聚,靠近中心轴的部分较宽也可防止粘合胶水涂层往透镜中心靠近。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et/d<0.40。借此,可维持更显著的宽度比例,有效控制粘合胶水涂层往远离透镜中心的方向流动。

粘合胶水涂层的中间厚度为etm,其满足下列条件:0.02mm<etm<0.12mm。借此,维持薄厚度的粘合胶水涂层,可避免其干燥过程在粘合胶水涂层内部产生应力而拉扯透镜,减少多余应力残留,并避免气泡堆积在其中。

光学间隙层的折射率为na,粘合胶水涂层的折射率为ng,第一塑胶透镜的折射率为n1,其满足下列条件:na/ng<na<n1/na。通过配置第一塑胶透镜的折射率大于粘合胶水涂层的折射率,可减少第一塑胶透镜与第二塑胶透镜之间发生面反射的耀光(flare)情形。必须说明的是,光学间隙层的折射率na可为1。

粘合胶水涂层最远离光学间隙层的最大宽度为ett,粘合胶水涂层的中间厚度为etm,其满足下列条件:0.1<ett/etm<1.5。借此,使粘合胶水涂层中间区域的厚度不至于过薄,不易发生粘合胶水涂层材料溢流出塑胶透镜,而导致预填满粘合胶水涂层材料的区域出现填胶不足的瑕疵。

光学间隙层靠近粘合胶水涂层的最大宽度为et,粘合胶水涂层的中间厚度为etm,其满足下列条件:0.1<et/etm<1.5。借此,使粘合胶水涂层中间区域的份量较饱满,不易发生粘合胶水涂层材料往光学间隙层流动的情形。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1<et/etm<1.0。通过进一步配置较佳的宽度比例,可减少气泡堆积于粘合胶水涂层的情形。

光学间隙层可由靠近中心处往周边处渐缩。借此,可提供窄口化的光学间隙层设计,避免产生内部面反射的情形。

粘合胶水涂层的二表面可皆为非球面。借此,可调整成像光线的聚光品质,有效改善像弯曲的情形。

光学间隙层的二表面可皆为非球面。通过光学间隙层的非球面特性,可进一步对应于塑胶透镜设计有反曲点,有效改善离轴像差。

光学间隙层距离中心轴最远处与中心轴的垂直距离为yet,第一塑胶透镜面对粘合胶水涂层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12,其满足下列条件:yet/y12<0.95。借此,使得少部分较远视场的成像光线通过粘合胶水涂层,可改善像弯曲而不会影响近视场的光线。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yet/y12<0.85。借此,可进一步使大部分远视场的成像光线通过粘合胶水涂层,透过粘合胶水涂层的折射率大于光学间隙层的折射率使远视场的光线获得更多调整的余裕。

光学间隙层距离中心轴最远处与中心轴的垂直距离为yet,第二塑胶透镜面对粘合胶水涂层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21,其满足下列条件:yet/y21<0.95。借此,使得少部分较远视场的成像光线通过粘合胶水涂层,可改善像弯曲而不会影响近视场的光线。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yet/y21<0.85。借此,可进一步使大部分远视场的成像光线通过粘合胶水涂层,透过粘合胶水涂层的折射率大于光学间隙层的折射率使远视场的光线获得更多调整的余裕。

塑胶透镜组可还包含一对正结构,用以将第一塑胶透镜与第二塑胶透镜互相对正,其中光学间隙层、粘合胶水涂层以及对正结构依序由塑胶透镜组的中心轴往远离中心轴的方向远离。借此,有助于改善二粘合塑胶透镜的歪斜情形,并可达到密封的作用,改善粘合胶水涂层材料溢出的情形。

上述本揭示内容塑胶透镜组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本揭示内容再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前述的塑胶透镜组。借此,可针对特定视场提供较佳的聚光解像力。

本揭示内容再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借此,可提供一种较佳成像品质的电子装置。

<第一实施例>

图1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00的示意图。成像镜头模块100包含塑胶透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95,其中塑胶透镜组包含镜筒101、多个透镜以及成像面190,多个透镜设置于镜筒101中,成像面190位于镜筒101的像侧,电子感光元件195则设置于成像面190。

详细来说,多个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一塑胶透镜130、第二塑胶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一塑胶透镜160以及第二塑胶透镜170,其中塑胶透镜组包含至少二塑胶透镜,而第一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数量为四,即二枚第一塑胶透镜110、160以及二枚第二塑胶透镜120、170。

第一塑胶透镜130具有第一光学有效部(未另标号)以及一第一周边部(未另标号),其中第一周边部环绕第一光学有效部。第二塑胶透镜140具有第二光学有效部(未另标号)以及第二周边部(未另标号),其中第二周边部环绕第二光学有效部。成像镜头模块100包含粘合胶水涂层102a,其设置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并粘合第一塑胶透镜130与第二塑胶透镜140,其中光学间隙层103a形成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粘合胶水涂层102a较光学间隙层103a远离第一光学有效部的中心。

第一塑胶透镜160具有第一光学有效部(未另标号)以及一第一周边部(未另标号),其中第一周边部环绕第一光学有效部。第二塑胶透镜170具有第二光学有效部(未另标号)以及第二周边部(未另标号),其中第二周边部环绕第二光学有效部。成像镜头模块100包含粘合胶水涂层102b,其设置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并粘合第一塑胶透镜160与第二塑胶透镜170,其中光学间隙层103b形成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粘合胶水涂层102b较光学间隙层103b远离第一光学有效部的中心。

详细来说,光学间隙层103a、103b为空气夹层,其由靠近中心处往周边处渐缩。粘合胶水涂层102a、102b的二表面皆为非球面。光学间隙层103a、103b的二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一实施例中,光学间隙层103a、103b的折射率为na,粘合胶水涂层102a、102b的折射率为ng,其满足下列条件:0.52<na/ng<1.0。详细来说,光学间隙层103a的折射率na=1,粘合胶水涂层102a的折射率为ng=1.485,na/ng=0.673;光学间隙层103b的折射率na=1,粘合胶水涂层102b的折射率为ng=1.485,na/ng=0.673。另外,第一塑胶透镜130、160的折射率为n1,其数值分别为1.669、1.669,并皆分别满足na/ng<na<n1/na。

配合参照图1b以及图1c,其分别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00中参数的示意图。由图1b及图1c可知,光学间隙层103a于靠近塑胶透镜组的中心轴的宽度为d,光学间隙层103a靠近粘合胶水涂层102a的最大宽度为et,粘合胶水涂层102a最远离光学间隙层103a的最大宽度为ett,粘合胶水涂层102a的中间厚度为etm,光学间隙层103a距离中心轴最远处与中心轴的垂直距离为yet,第一塑胶透镜130面对粘合胶水涂层102a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12,第二塑胶透镜140面对粘合胶水涂层102a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21,其满足下列表1a中的数据。

再配合参照图1b以及图1c,其分别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100中参数的示意图。由图1b及图1c可知,光学间隙层103b于靠近塑胶透镜组的中心轴的宽度为d,光学间隙层103b靠近粘合胶水涂层102b的最大宽度为et,粘合胶水涂层102b最远离光学间隙层103b的最大宽度为ett,粘合胶水涂层102b的中间厚度为etm,光学间隙层103b距离中心轴最远处与中心轴的垂直距离为yet,第一塑胶透镜160面对粘合胶水涂层102b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12,第二塑胶透镜170面对粘合胶水涂层102b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21,其满足下列表1b中的数据。

<第二实施例>

图2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200的示意图。成像镜头模块200包含塑胶透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295,其中塑胶透镜组包含镜筒201、多个透镜、滤光元件285以及成像面290,多个透镜设置于镜筒201中,成像面290位于镜筒201的像侧,电子感光元件295则设置于成像面290。

详细来说,多个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第七透镜270以及第八透镜280,其中塑胶透镜组包含至少二塑胶透镜,而第二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数量为八,其中第七透镜270定义为第一塑胶透镜,第八透镜280定义为第二塑胶透镜。另外,塑胶透镜组还包含光圈202及光阑203,其中光圈202设置于第一透镜210与第二透镜220之间,光阑203设置于第三透镜230与第四透镜240之间。

第一塑胶透镜(即第七透镜270)具有第一光学有效部(未另标号)以及一第一周边部(未另标号),其中第一周边部环绕第一光学有效部。第二塑胶透镜(即第八透镜280)具有第二光学有效部(未另标号)以及第二周边部(未另标号),其中第二周边部环绕第二光学有效部。成像镜头模块200包含粘合胶水涂层204,其设置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并粘合第一塑胶透镜与第二塑胶透镜,其中光学间隙层205形成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粘合胶水涂层204较光学间隙层205远离第一光学有效部的中心。由图2a可知,光路l11为成像光线未通过粘合胶水涂层204的路径,光路l12为成像光线通过粘合胶水涂层204的路径,光路l13则为成像光线通过光学间隙层205的路径。由此可知,可透过粘合胶水涂层204的配置,调整较远视场的成像光线汇聚情形,不会影响到中心视场的聚光品质。

详细来说,光学间隙层205为空气夹层,其由靠近中心处往周边处渐缩。粘合胶水涂层204二表面皆为非球面。光学间隙层205的二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二实施例中,光学间隙层205的折射率为na,粘合胶水涂层204的折射率为ng,其满足下列条件:0.52<na/ng<1.0。详细来说,光学间隙层205的折射率na=1,粘合胶水涂层204的折射率为ng=1.485,na/ng=0.673。另外,第一塑胶透镜(即第七透镜270)的折射率为n1,其数值为1.544,并满足na/ng<na<n1/na。

配合参照图2b以及图2c,其分别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200中参数的示意图。由图2b以及图2c可知,光学间隙层205于靠近塑胶透镜组的中心轴的宽度为d,光学间隙层205靠近粘合胶水涂层204的最大宽度为et,粘合胶水涂层204最远离光学间隙层205的最大宽度为ett,粘合胶水涂层204的中间厚度为etm,光学间隙层205距离中心轴最远处与中心轴的垂直距离为yet,第一塑胶透镜(即第七透镜270)面对粘合胶水涂层204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12,第二塑胶透镜(即第八透镜280)面对粘合胶水涂层204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21,其满足下列表2a中的数据。

另外,再配合参照下列表2b以及表2c。

表2b为图2a第二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21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2c为第二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4-a20则表示各表面第4-20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第三实施例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二实施例的表2b及表2c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第三实施例>

图3a绘示依照本揭示内容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00的示意图。成像镜头模块300包含塑胶透镜组(未另标号)以及电子感光元件395,其中塑胶透镜组包含镜筒301、多个透镜、滤光元件385以及成像面390,多个透镜设置于镜筒301中,成像面390位于镜筒301的像侧,电子感光元件395则设置于成像面390。

详细来说,多个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以及第七透镜370,其中塑胶透镜组包含至少二塑胶透镜,而第三实施例中,塑胶透镜的数量为八,其中第三透镜330定义为第一塑胶透镜,第四透镜340定义为第二塑胶透镜。另外,塑胶透镜组还包含光圈302,其中光圈302设置于第一透镜310与第二透镜320之间。

第一塑胶透镜(即第三透镜330)具有第一光学有效部(未另标号)以及一第一周边部(未另标号),其中第一周边部环绕第一光学有效部。第二塑胶透镜(即第四透镜340)具有第二光学有效部(未另标号)以及第二周边部(未另标号),其中第二周边部环绕第二光学有效部。成像镜头模块300包含粘合胶水涂层304,其设置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并粘合第一塑胶透镜与第二塑胶透镜,其中光学间隙层305形成于第一光学有效部与第二光学有效部之间,粘合胶水涂层304较光学间隙层305远离第一光学有效部的中心。由图3a可知,光路l12为成像光线通过粘合胶水涂层304的路径,光路l13则为成像光线通过光学间隙层305的路径。由此可知,可透过粘合胶水涂层304的配置,调整较远视场的成像光线汇聚情形,不会影响到中心视场的聚光品质。

详细来说,光学间隙层305为空气夹层,其由靠近中心处往周边处渐缩。粘合胶水涂层304二表面皆为非球面。光学间隙层305的二表面皆为非球面。

第三实施例中,光学间隙层305的折射率为na,粘合胶水涂层304的折射率为ng,其满足下列条件:0.52<na/ng<1.0。详细来说,光学间隙层305的折射率na=1,粘合胶水涂层304的折射率为ng=1.485,na/ng=0.673。另外,第一塑胶透镜(即第三透镜330)的折射率为n1,其数值为1.669,并满足na/ng<na<n1/na。

配合参照图3b以及图3c,其分别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300中参数的示意图。由图3b以及图3c可知,光学间隙层305于靠近塑胶透镜组的中心轴的宽度为d,光学间隙层305靠近粘合胶水涂层304的最大宽度为et,粘合胶水涂层304最远离光学间隙层305的最大宽度为ett,粘合胶水涂层304的中间厚度为etm,光学间隙层305距离中心轴最远处与中心轴的垂直距离为yet,第一塑胶透镜(即第三透镜330)面对粘合胶水涂层304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12,第二塑胶透镜(即第四透镜340)面对粘合胶水涂层304的光学有效部最大半径为y21,其满足下列表3a中的数据。

另外,再配合参照下列表3b以及表3c。

<第四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4a及图4b,其中图4a绘示本揭示内容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40的示意图,图4b绘示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的另一示意图。由图4a及图4b可知,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4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40包含依据本揭示内容的成像镜头模块41,其中成像镜头模块41可为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模块,但不以其为限。成像镜头模块41可包含塑胶透镜组41a以及电子感光元件42,电子感光元件42设置于塑胶透镜组41a的成像面(图未绘示)。借此,有助于满足现今电子装置市场对于搭载于其上的成像镜头模块的量产及外观要求。

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40的使用者界面48进入拍摄模式,其中第四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可为触控屏幕48a、按键48b等。此时成像镜头模块41汇集成像光线在电子感光元件42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成像信号处理元件(imagesignalprocessor,isp)47。

配合参照图4c,其绘示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的方块图,特别是电子装置40中的相机方块图。由图4a至图4c可知,因应电子装置40的相机规格,电子装置40可还包含光学防手震组件44,进一步地,电子装置40可还包含至少一个辅助光学元件46及至少一个感测元件45。辅助光学元件46可以是补偿色温的闪光灯模块、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45可具有感测物理动量与作动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计、陀螺仪、霍尔元件(halleffect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有利于电子装置40中成像镜头模块41配置的自动对焦功能及光学防手震组件44的发挥,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揭示内容的电子装置4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dynamic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resolution)录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触控屏幕直接目视到相机的拍摄画面,并在触控屏幕上手动操作取景范围,以达成所见即所得的自动对焦功能。

再者,由图4b可知,成像镜头模块41、电子感光元件42、光学防手震组件44、感测元件45及辅助光学元件46可设置在软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49a上,并透过连接器49b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47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当前的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具有轻薄的趋势,将成像镜头模块与相关元件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再利用连接器将电路汇整至电子装置的主板,可满足电子装置内部有限空间的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并获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成像镜头模块的自动对焦功能通过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获得更灵活的控制。在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0可包含多个感测元件45及多个辅助光学元件46,感测元件45及辅助光学元件46设置在软性电路板49a及另外至少一个软性电路板(未另标号),并透过对应的连接器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47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感测元件及辅助光学元件亦可依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载板上。

此外,电子装置4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unit)、储存单元(storage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第五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5,其绘示本揭示内容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50的示意图。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50是一平板电脑,电子装置50包含依据本揭示内容的成像镜头模块51,其中成像镜头模块51包含塑胶透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塑胶透镜组的成像面(图未揭示)。

<第六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6,其绘示本揭示内容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60的示意图。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装置60是一穿戴式装置,电子装置60包含依据本揭示内容的成像镜头模块61,其中成像镜头模块51包含塑胶透镜组(图未揭示)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塑胶透镜组的成像面(图未揭示)。

虽然本揭示内容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内容,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揭示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揭示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