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单元和包括鼓单元的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7754发布日期:2019-10-14 18:4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鼓单元和包括鼓单元的鼓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应用要求于3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8-067899的优先权,通过整体引用将其内容合并在本文中。

本公开的方面涉及一种鼓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激光打印机和发光二极管(led)打印机。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显影剂盒和鼓单元。鼓单元包括多个感光鼓。每个感光鼓能够绕着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鼓轴线旋转。显影剂盒可以从鼓单元移除。当显影剂盒附接至鼓单元时,显影剂盒的显影辊接触鼓单元的感光鼓。

鼓单元包括用于保持多个显影剂盒的框架,和用于锁定保持在框架中的显影剂盒的锁定杆。每个显影剂盒附接至框架的相应的槽。每个锁定杆可以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绕着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枢轴线枢转。当锁定杆位于锁定位置时,显影剂盒被锁定在框架上。当锁定杆位于释放位置时,显影剂盒可从框架移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每个锁定杆绕着枢轴线从锁定位置枢转至释放位置,该图像形成设备在保持在框架中的显影剂盒之间为每个锁定杆设置了间隙。在此结构中,相邻的显影剂盒不能布置成互相靠近。需要用于在安置感光鼓的方向上缩小鼓单元的尺寸的技术。

响应以上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针对一种鼓单元,包括布置成互相靠近的相邻的显影剂盒,并且因此在安置感光鼓的方向上缩小尺寸。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具有下述结构的鼓单元。该鼓单元包括感光鼓、框架和锁定杆。感光鼓能够绕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鼓轴线旋转。框架包括位于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第一侧板和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侧板间隔开的第二侧板。框架在第一方向上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框架保持显影剂盒。锁定杆能够移动,并且在某些示例中,能够绕着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枢轴线枢转。锁定杆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处显影剂盒被锁定在框架上,在释放位置处显影剂盒从框架解锁。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具有下述结构的鼓单元。该鼓单元包括感光鼓、框架和锁定杆。感光鼓能够绕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鼓轴线旋转。框架包括位于框架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第一侧板和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侧板间隔开的第二侧板。框架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感光鼓。锁定杆被接收在框架的第一侧板的开口中。锁定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锁定杆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地定位。锁定杆的第二端能够移动,并且在一些示例中能够绕着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枢轴线枢转。锁定杆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枢转,在锁定位置处锁定杆的第二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在释放位置处锁定杆的第二端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二侧板从第一侧板延伸。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具有下述结构的鼓单元。鼓单元包括多个感光鼓、框架、多个锁定杆。多个感光鼓中的每一个能够绕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鼓轴线旋转。多个感光鼓被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安置。框架包括位于框架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第一侧板和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侧板间隔开的第二侧板。框架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多个感光鼓。框架保持多个显影剂盒。多个锁定杆中的每一个能够移动,并且在一些示例中,由框架可枢转地支撑并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开。多个锁定杆中的每一个能够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多个锁定杆中的每一个被定位成使得从第一方向观察时由框架保持的相应的显影剂盒的第一外表面完全地与锁定杆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概念图;

图2是鼓单元和显影剂盒的立体图;

图3是显影剂盒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与图3不同的方向观察的显影剂盒的立体图;

图5是在显影剂盒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处的显影剂盒的侧视图;

图6是在显影剂盒的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处的显影剂盒的侧视图;

图7是鼓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图示在显影剂盒附接至鼓单元期间的鼓单元的内部结构的鼓单元的侧视图;

图9是图示显影剂盒附接至鼓单元的鼓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0是在显影剂盒附接至鼓单元期间的显影剂盒的侧视图;

图11是附接至鼓单元的显影剂盒的侧视图;

图12是描述在显影剂盒附接至鼓单元期间的互相作用的力的示意图;

图13是图示在显影剂盒附接至鼓单元期间的锁定杆的鼓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图示当显影剂盒附接至鼓单元时鼓单元的立体图;

图15是处于释放位置的图13中所示的锁定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此处的第一方向指的是沿着感光鼓的鼓轴线的方向。此处的第二方向指代安置多个感光鼓的方向。此处的第三方向指的是附接至鼓单元的显影剂盒的每一端面的纵向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彼此相交(在一些实施例中成直角)。

1.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概念图。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是激光打印机或发光二极管(led)打印机。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鼓单元3和多个显影剂盒1。鼓单元3包括被构造成保持显影剂盒1的框架。

图2是鼓单元3和显影剂盒1的立体图。显影剂盒1可以单独地附接至鼓单元3。保持显影剂盒1的鼓单元3被构造成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00(参见图1)的本体壳体101上。每个显影剂盒1容纳不同颜色(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或黑色)的调色剂(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100用从显影剂盒1供送的调色剂在打印片状物的记录表面上形成(输出)图像。本实施例中的鼓单元3保持四个显影剂盒1。在一些实施例中,鼓单元3可以保持一至三个或五个以上的显影剂盒1。

2.显影剂盒的结构

图3和4是显影剂盒1的立体图。图5和6示出在显影剂盒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面。如图3至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剂盒1包括外壳11、显影辊12、拌搅器(未示出)和联接器24。

外壳11是被构造成容纳调色剂的壳体。外壳11具有被构造成容纳调色剂的室(未示出)。外壳1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外壳11具有第一外表面111和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外表面111的第二外表面112。第一外表面111是外壳11的第一方向上的一个端面(第一端面)。第一外表面111的纵向方向对应于第三方向。第二外表面112是在第一方向上的外壳11的另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二外表面112的纵向方向对应于第三方向。外壳11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113和在第三方向上远离第一端113的第二端114。

显影辊12可以绕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辊轴线旋转。显影辊12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外壳11的第一外表面111和外壳11的第二外表面112之间。相比于第二端114,显影辊12在第三方向上更接近第一端113。

更具体地,显影辊12包括显影辊体和显影辊轴12c。显影辊体是圆柱形,显影辊轴12c是圆柱形。显影辊轴12c穿过显影辊体的中心延伸。显影辊轴12c与显影辊体一起旋转。显影辊轴12c具有由外壳11的两个端面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

显影辊12(显影辊体)具有暴露表面12a和覆盖表面12b。暴露表面12a位于暴露在外壳11外部的显影辊12的第二方向上的一端(第一端)。覆盖表面12b位于显影辊12的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第二端),在外壳11内部。当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时,显影辊12的外周表面(暴露表面12a)接触感光鼓31的外周表面。

拌搅器(未示出)可以绕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拌搅器轴线旋转。拌搅器包括多个搅动叶片。拌搅器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外壳11的第一外表面111和外壳11的第二外表面112之间。在第三方向上,相比于显影辊12,拌搅器定位成更接近外壳11的第二端114。拌搅器旋转以搅伴包含在外壳11的室中的调色剂。

图3和5中所示的联接器24接收由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本体施加的驱动力。联接器24可以绕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联接器轴线旋转。相比于显影辊12,联接器24在第三方向上更接近外壳11的第二端114。联接器24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凹部115。当附接至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1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本体壳体101上时,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本体壳体101的驱动轴被接收在凹部115中。这样以相互之间不旋转的方式将联接器24连接至驱动轴。驱动轴的旋转使联接器24旋转。然后,联接器24的旋转使显影辊12和拌搅器旋转。

3.鼓单元的结构

现在将主要参考图7描述鼓单元3的结构。图7是鼓单元3的立体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鼓单元3是鼓盒。如图7至9所示,鼓单元3包括多个感光鼓31、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和拉出板35。在本实施例中,鼓单元3包括四个感光鼓31。

感光鼓31将从显影剂盒1供送的调色剂转印至打印片状物。感光鼓31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安置。每个感光鼓31是圆柱形。每个感光鼓31具有外周表面。每个感光鼓3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感光鼓31的外周表面涂覆有感光材料。每个感光鼓31可以绕着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鼓旋转轴线旋转。

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和拉出板35一同限定用于保持感光鼓31的框架38。框架38具有位于该框架的第三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与重力相反的方向)上的一端的开口。

第一侧板33支撑感光鼓31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第一侧板33垂直于第一方向延伸。第一侧板33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一侧板33是板。第一侧板33包括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有四个)显影剂盒保持器30。显影剂盒保持器3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侧板33的内表面。显影剂盒保持器30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安置。第一侧板3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接收显影剂盒1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在第一外表面111处的一端)。

第二侧板34支撑感光鼓31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第二侧板34垂直于第一方向延伸。第二侧板34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侧板34是板。第二侧板34包括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有四个)显影剂盒保持器(未示出)。显影剂盒保持器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侧板34的内表面。第二侧板34的显影剂盒保持器的数量等于第一侧板3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的数量。第二侧板34的显影剂盒保持器接收显影剂盒1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第二外表面112处的一端)。

拉出板35连接第一侧板33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和第二侧板34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拉出板35垂直于第二方向延伸。拉出板35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拉出板35是板。拉出板35具有手柄36。手柄36位于拉出板35的第二方向上的外侧表面。手柄36由用户抓紧以将鼓单元3拉出或推入本体壳体101。

当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时,外壳11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由第一侧板3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保持,并且外壳11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由第二侧板34的显影剂盒保持器保持。当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时,显影辊12的外周表面(暴露表面12a)接触感光鼓31的外周表面。

具有以上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100以下述方式在打印片状物上形成图像。在联接器24以及感光鼓31旋转时,调色剂通过显影辊12从外壳11的室被供送至感光鼓31的外周表面。根据形成在感光鼓31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保持在显影辊12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从显影辊12移动至感光鼓31。因此静电潜像出现在感光鼓31的外周表面。然后感光鼓31将调色剂转印至打印片状物上。

4.用于附接和移除的详细结构

现在将参考图3至15描述用于将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和从其移除的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图8是图示在一个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期间鼓单元3的内部结构的鼓单元3的侧视图。图9是图示其中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的内部结构的鼓单元3的侧视图。图10是在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期间的显影剂盒1的侧视图。图11是附接至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的显影剂盒1的侧视图。图12是描述在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期间的互相作用的力的示意图。图13是图示在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期间的锁定杆48的鼓单元3的立体图。图14是图示当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时的锁定杆48的鼓单元3的立体图。图15是处于释放位置的图13中所示的锁定杆48的放大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剂盒1包括第一凸起13、第一环14、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第二凸起16、第二环17、第一突起18、第三凸起19、第二压力接收表面21、第四凸起22和第二突起23。

第一凸起13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起13是与外壳11分离的组件,并且被固定至外壳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3可以是与外壳11一体的。第一凸起13可以与外壳11一起移动。第一凸起13位于第一外表面111。更具体地,第一凸起13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外表面111向外突出。如后文的详细描述,第一凸起13承受显影剂盒1的重量。第一凸起13在第二和第三方向上远离显影辊12。如后文的详细描述,当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时,第一凸起13由鼓单元3的支撑表面41(稍后描述)支撑。

第一环14是圆筒形的。第一环14可以绕着第一凸起13旋转。第一环14是中空的。第一环14接纳第一凸起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14可以不是圆筒形的。例如,第一环14可以是多边形的。显影剂盒1可以不包括第一环14。在此情况下,第一凸起13的外周表面可以用作第一环。

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具有沿着绕着第一方向上的直线的弧线弯曲的弧形表面。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外表面111的内侧。在第二方向上,相比于第一凸起13,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位于距显影辊12更远处。

第一凸起13在第三方向上位于距显影辊12第一距离d1处。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在第三方向上位于距显影辊12第一距离d1或小于第一距离d1的第二距离d2(d2≤d1)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6所示,第三方向上的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和显影辊12之间的距离大体等于第一距离d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可以被定义为在第一凸起13的外表面和显影辊1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二距离d2可以被定义为在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的外表面和显影辊1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同地限定这些距离。例如,第一距离d1可以是在第一凸起13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12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二距离d2可以是在由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的外表面限定的圆弧的中心和显影辊12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可以是在第一凸起13的外表面和显影辊轴12c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二距离d2可以是在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的外表面和显影辊轴12c的外周表面之间的距离。

第二凸起16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凸起16是与外壳11分离的组件,并且被固定至外壳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起16可以是与外壳11一体的。第二凸起16可以与外壳11一起移动。第二凸起16位于第一外表面111。更具体地,第二凸起16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外表面111向外突出。相比于第一凸起13,第二凸起16在第二和第三方向上定位成进一步远离显影辊12。换句话说,第二凸起16在第二方向上对于第一凸起13来说与显影辊12相对。第二凸起16在第三方向上对于第一凸起13来说与显影辊12相对。如后文的详细描述,当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时,第二凸起16接收第三方向上的自第二端114指向第一端113的按压力。

第二环17是圆筒形的,并且可以绕着第二凸起16旋转。第二环17是中空的。第二环17接收第二凸起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环17可以不是圆筒形的。例如,第二环17可以是多边形的。显影剂盒1可以不包括第二环17。在此情况下,第二凸起16的外周表面可以用作第二环。

第一突起18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一突起18位于显影辊12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更具体地,第一突起18位于显影辊轴12c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第一突起18是与显影辊12分离的组件,并且被附接至显影辊12。更具体地,第一突起18是与显影辊轴12c分离的组件,并且被附接至显影辊轴12c。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突起18可以是与显影辊12一体的。更具体地,第一突起18可以是与显影辊轴12c一体的。如后文的详细描述,当显影剂盒1被附接至鼓单元3时,第一突起18接触鼓单元3的引导件49。因此第一突起18将显影剂盒1定位于鼓单元3。

图4和6中所示的第三凸起19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凸起19是与外壳11分离的组件,并且被固定至外壳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凸起19可以是与外壳11一体的。第三凸起19可以与外壳11一起移动。第三凸起19位于第二外表面112。更具体地,第三凸起19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二外表面112向外突出。第三凸起19在第一方向上如第一凸起13一样位于轴线处。显影剂盒1包括可以绕着第三凸起19旋转的第三环。如后文的详细描述,第三凸起19和第一凸起13一同承受显影剂盒1的重量。

第二压力接收表面21具有沿着绕着第一方向上的直线的弧线弯曲的弧形表面。第二压力接收表面21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第二压力接收表面21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外表面112的内侧。当在第一方向上观察时,第二压力接收表面21与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重叠。换句话说,第二压力接收表面21在第二方向上相比于第三凸起19距显影辊12更远。

第三凸起19在第三方向上位于距显影辊12第一距离d1处。第二压力接收表面21在第三方向上位于距显影辊12第一距离d1或小于第一距离d1的第二距离d2(d2≤d1)处。

第四凸起22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的第四凸起22是与外壳11分离的组件,并且被固定至外壳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凸起22可以是与外壳11一体的。第四凸起22可以与外壳11一起移动。第四凸起22位于第二外表面112。更具体地,第四凸起22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二外表面112向外突出。第四凸起22位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与第一凸起13相同的轴线处。显影剂盒1具有可以绕着第四凸起22旋转的环。

第二突起23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突起23位于显影辊12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更具体地,第二突起23位于显影辊轴12c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第二突起23是与显影辊12分离的组件,并且被附接至显影辊12。更具体地,第二突起23是与显影辊轴12c分离的组件,并且被附接至显影辊轴12c。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突起23可以是与显影辊12一体的。更具体地,第二突起23可以是与显影辊轴12c一体的。第二突起23位于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与第一突起18相同的轴线处。如后文的详细描述,第二突起23和第一突起18一同将显影剂盒1定位于鼓单元3。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包括第一侧板3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和第二侧板34的显影剂盒保持器。更具体地,如图8和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侧板3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和第二侧板34的显影剂盒保持器各自包括支撑件46、按压构件47、锁定杆48和引导件49。第一侧板33的每个显影剂盒保持器30中的支撑件46、按压构件47、锁定杆48和引导件49与第二侧板34的相应的显影剂盒保持器中的这些组件配对。将主要描述第一侧板3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而不重复地描述第二侧板34的显影剂盒保持器。

如图10所示,支撑件46具有支撑表面41。支撑件46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侧板33的内表面突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表面41面对与重力相反的方向。支撑表面41是垂直于第三方向的平坦表面。当显影剂盒1被附接至显影剂盒保持器30时,支撑表面41通过第一环14支撑第一凸起13。

按压构件47具有第一按压表面42。按压构件47位于第一侧板33的内表面。第一按压表面42是大体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第一按压表面42可以在第二方向上滑动。按压构件47包括作为弹性构件的弹簧(未示出)。当第一按压表面42在第二方向上没有受到按压力时,弹簧具有第二长度l2。换句话说,当显影剂盒1还未附接至鼓单元3时弹簧具有第二长度l2。当显影剂盒1已被附接至鼓单元3时,第一按压表面42压靠在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以朝向第二方向上的鼓单元的第二端滑动。这使弹簧缩短至第一长度l1,第一长度l1小于第二长度l2(l1<l2)。具有第一长度l1的弹簧在第二方向上朝向鼓单元3的第一端按压第一按压表面42。当显影剂盒1被附接至显影剂盒保持器30时,第一按压表面42接触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以对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施加按压力,该按压力在第二方向上从鼓单元3的第二端指向第一端。

锁定杆48可以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此处所示的示例中,锁定杆48可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枢转。锁定杆48具有第二按压表面43和引导表面51。引导表面51是弧形的。第二按压表面43是与引导表面51连续的平坦表面。当锁定杆48处于锁定位置时,引导表面51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侧板33和第二侧板34之间,并且第二按压表面43大体垂直于第三方向并面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当锁定杆48处于释放位置时,相比于当锁定杆48处于锁定位置时,引导表面51进一步远离第二侧板34。当显影剂盒1插入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中时,第二按压表面43经由第二环17接触第二凸起16。这样对第二凸起16施加从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指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的按压力。锁定杆48防止显影剂盒1在冲击或振动下轻易地分离。

引导件49具有第一引导表面44和第二引导表面45。引导件49位于第一侧板33的内表面。引导件49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一侧板33的内侧表面突出。第一引导表面44是大体垂直于第三方向的平坦表面。当显影剂盒1绕着第一凸起13旋转时,引导件49接触第一突起18。因此引导件49将显影剂盒1定位于鼓单元3。

第二引导表面45具有平坦表面和与平坦表面连续的倾斜表面。平坦表面大体垂直于第三方向。在第二方向上的倾斜表面的一端连接至平坦表面。该倾斜表面从倾斜表面的第二方向上的一端朝向倾斜表面的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斜向第三方向上的另一端。当显影剂盒1绕着第一凸起13旋转时,第二引导表面45在第三方向与第一突起18间隔开。这防止显影剂盒1与鼓单元3极大地不对准。

5.锁定装置的详细结构

现在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杆48的结构。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装置包括锁定杆48。

如图8至10所示,锁定杆48被安置在对应于要被附接至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1的位置。位于第一侧板33的锁定杆48与位于第二侧板34的相应的锁定杆48配对。将主要地描述位于第一侧板33的锁定杆48而不重复地描述位于第二侧板34的锁定杆48。

第一侧板33具有位于第一侧板3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与重力相对的一端)的多个开口33a。多个开口33a在第二方向上彼此间隔。每个开口33a是矩形的,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过第一侧板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3具有四个开口33a以接收四个要被附接至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1。锁定杆48通过每个开口33a露出。

详细地,每个开口33a由位于第一侧板33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的第一侧板33的第一内壁和位于第一侧板33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的第一侧板33的第二内壁限定。锁定杆48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的枢轴(未示出)。锁定杆48可以绕着枢轴枢转。

锁定杆48包括弧形引导表面51。锁定杆48可以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绕着枢轴线枢转。当锁定杆48处于锁定位置时,引导表面51在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侧板33和第二侧板34之间。当锁定杆48处于释放位置时,相比于当锁定杆48处于锁定位置时,引导表面51在第一方向上进一步远离第一侧板33。

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杆48对附接至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1施加按压力,该按压力从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指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这防止显影剂盒1在冲击或振动下轻易地与鼓单元3分离。

处于释放位置的锁定杆48允许显影剂盒1插入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之内或从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移除。

在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期间,锁定杆48的引导表面51引导显影剂盒1(第一外表面111和第二外表面112)。

锁定杆48包括弹簧(未示出),当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时,该弹簧施加从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指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的按压力。换句话说,锁定杆48被弹力持续地朝向锁定位置按压。

6.附接显影剂盒的互相作用的力

现将主要参考图8至15描述在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期间互相作用的力。

为了将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用户首先握住显影剂盒1以将外壳11的第一端113面对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并且将外壳11的第二端114面对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接着用户将显影剂盒1从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朝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参见图8)插入显影剂盒保持器(第一侧板33的显影剂盒保持器30和第二侧板34的显影剂盒保持器)。结果,锁定杆48的引导表面51与第二凸起16(第二环17)接触,导致锁定杆48的引导表面51在鼓单元3中向外枢转。以此方式,锁定杆48朝向释放位置枢转并且显影剂盒1的端面(第一外表面111和第二外表面112)沿着弧形引导表面51被引导。结果,用户朝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平滑地推动显影剂盒1。

然后,第一凸起13经由第一环14被支撑表面41支撑。支撑表面41承受显影剂盒1的重量。

随着在锁定杆48抵抗锁定杆48的弹簧施加的按压力从锁定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期间用户朝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推动显影剂盒1,第二凸起16比锁定杆48更远的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移动。然后锁定杆48在其弹簧施加的按压力下枢转至锁定位置。然后锁定杆48在其弹簧施加的按压力下移动至锁定位置,因此导致第二按压表面43对第二凸起16(第二环17)施加从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指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的按压力。

更具体地,第二凸起16(第二环17)接触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杆48的第二按压表面43以从第二按压表面43接收在第三方向上从外壳11的第二端114指向外壳11的第一端113的按压力。在该位置,第一凸起13被位于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的支撑表面41支撑。这些相对的力导致绕着第一凸起13的显影剂盒1中的转矩。这使显影剂盒1绕着鼓单元3中的第一凸起13稍稍旋转,并且使显影辊12朝向感光鼓31移动。在显影辊12朝向感光鼓31移动时,第一突起18接触第一引导表面44以阻止显影剂盒1绕着第一凸起13旋转。这样确定了显影辊12和感光鼓31之间的接触角,并且适当地将显影辊12相对于感光鼓31定位。换句话说,显影剂盒1位于鼓单元3中。

在用户将显影剂盒1从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朝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插入鼓单元3中时,第一按压表面42被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推动以抵抗按压构件47的弹簧的按压力朝向鼓单元3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移动。在显影剂盒1绕着第一凸起13稍微地旋转的同时或随后,第一压力接收表面15因此从第一按压表面42接收在第二方向上由覆盖表面12b指向暴露表面12a的按压力。在该位置,支撑表面41接收通过第一凸起13施加的显影剂盒1的重量。当第一凸起13被支撑表面41支撑时,第一凸起13(第一环14)因此朝向鼓单元3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滑动。这使显影辊12进一步朝向感光鼓31移动,并且允许显影辊12(显影辊体)的外周表面以适当的接触压力接触感光鼓31的外周表面。在此位置,支撑表面41承受显影剂盒1的重量。显影剂盒1的重量更不可能影响显影辊12和感光鼓31之间的接触压力。换句话说,显影辊12和感光鼓31之间的接触压力仅由按压构件47的弹簧施加的按压力和锁定杆48的弹簧施加的按压力决定。这防止显影辊12和感光鼓31之间的接触压力根据显影剂盒1中剩余的调色剂量而显著地变化。

就在显影辊12(显影辊体)的外周表面接触感光鼓31的外周表面之前,第一突起18在第三方向上被保持在第一引导表面44和第二引导表面45之间(参见图10)。此结构将显影辊12适当地相对于感光鼓31定位。包括在第二引导表面45中的倾斜表面在第一引导表面44和第二引导表面45之间平滑地引导显影辊12。

以上述方式,当显影剂盒1被附接至鼓单元3时,显影剂盒1相对于鼓单元3被适当地定位。当显影剂盒1被附接至鼓单元3时,锁定杆48处于锁定位置,限制显影剂盒1朝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在与重力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按压表面43因此锁定显影剂盒1。显影剂盒1因此在施加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振动或冲击下不会轻易地与鼓单元3分离。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允许显影剂盒1可靠地附接至鼓单元3和从其移除以及可靠的锁定。

为了从鼓单元3移除显影剂盒1,在第一外表面111和第二外表面112沿着弧形引导表面51的曲线移动的期间,锁定杆48临时地朝向释放位置枢转以将显影剂盒1朝向鼓单元3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杆48可以绕着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枢轴线枢转。为了使显影剂盒1附接至鼓单元3或从其移除,锁定杆48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切换。此结构允许锁定杆48中的每一个被定位成使得在第一方向上观察时由框架38保持的相应的显影剂盒的第一外表面111或第二外表面112完全地与锁定杆48重叠。换句话说,锁定杆48中的每一个整体地位于相应的显影剂盒1的第三外表面和第四外表面之间。第三外表面在第一方向上在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之间延伸。第四外表面在第一方向上在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之间延伸。第四外表面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三外表面间隔。这消除了锁定杆48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显影剂盒1之间枢转所需的间隙,并且因此允许相邻的显影剂盒1更接近彼此。鼓单元3在安置感光鼓31的方向上缩小了尺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