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2665发布日期:2019-08-27 21:2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一般将位于电子装置一侧的背光源电路板引出,焊接到转接电路板上,再由转接电路板焊接到对侧的主电路板,从而实现背光源的供电。然而如此,转接电路板贯穿整个背光模组,导致整机需要做避位考量。而且,在机械性测试过程中,背光源电路板的伸出端结构存在折断和划伤的风险。另外,这样导致背光模组的制造工艺增加了两道焊接工序,工艺复杂,增大了虚焊漏焊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包括:

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形成有导通线路;

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屏的模组电路板,所述导通线路与所述模组电路板电连接;

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屏一侧的背光源;和

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穿设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并与所述背光源和所述导通线路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主电路板和上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模组电路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在液晶显示屏形成导通线路,且背光源通过导电元件穿设于液晶显示屏与导通线路连接,从而连接到模组电路板。这样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背光源与导通线路的连接,还可以避免额外设置转接电路板来连接背光源和模组电路板,工艺简单、结构简洁,可以节省空间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沿ii-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制造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图1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增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0、主电路板10、显示模组20、液晶显示屏22、边缘221、开口223、液晶层222、导电层224、边缘部位2241、导通线路2242、中间部位2243、焊盘2245、第一通孔2246、第二通孔2247、滤光层226、偏光层228、模组电路板24、背光源26、胶带261、背光源电路板262、发光部264、导电元件28、驱动芯片29、缓冲件30、框体11、增光层12、增光区122、通孔1222、第一透光区124、第一增光膜126、第二增光膜128、扩散膜14、光扩散区142、第二透光区144、导光板16、导光点162、第一导光部164、第二导光部166、反射片18、功能器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包括主电路板10和显示模组20。

示例性的,电子装置100可以为移动或便携式并执行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设备中的任何一种(图1中只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形态)。

具体地,电子装置10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system(苹果系统),基于androidsystem(安卓系统)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iphone(苹果手机))、膝上型电脑、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入耳式耳机、吊坠、头戴式耳机等。

电子装置100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眼镜、电子衣服、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纹身、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eadmountdisplay,hmd))。

主电路板10集成了电子装置100的主要电路系统。主电路板10可以提供接合点以供显示模组20、处理器、存储器等部件接合。

请参阅图2和图3,显示模组20包括液晶显示屏22、模组电路板24、背光源26、导电元件28、驱动芯片29和缓冲件30。

请一并参阅图4,液晶显示屏22形成有导通线路2242。具体地,液晶显示屏22包括液晶层222和铺设在液晶层222的导电层224,导电层224形成有导通线路2242和驱动电路(图未示),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液晶层222显示,模组电路板24连接导电层224并与驱动电路电连接。

如此,实现驱动液晶层222显示。具体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液晶层222的液晶分子的运动与排列,从而使得液晶显示屏22显示图像。

可以理解,在正常情况下,液晶分子排列是有秩序的。一旦给液晶施加电场,液晶分子的排列则被打乱,一部分液晶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液晶显示屏22通常设置有偏光层228,偏光层228会阻挡特定方向的光线,使得液晶显示屏22产生颜色深浅的差异,从而显示图像。在图2的示例中,偏光层228设置在滤光层226背离液晶层222的一侧。当然,偏光层228可以设置在滤光层226朝向液晶层222的一侧。另外,也可以在液晶层222相背的两侧分别设置偏光层228。在此不对偏光层228的数量和具体位置进行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采用透明导电金属制成导电层224,这样可以避免阻挡背光源26发出的光线。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导电层224的数量为三层,第一层导电层224为行扫描的栅极走线,材料为钼(mo)。第二层导电层224为竖向数据传输的走线,材料为钛(ti)-铝(al)-钛(ti)的复合材料。第三层导电层224为触控信号的走线,材料为钛(ti)-铝(al)-钛(ti)的复合材料。

当然,第二层导电层224的材料也可以为钼(mo)-铝(al)-钼(mo)的复合材料。第三层导电层224的材料也可以为钼(mo)-铝(al)-钼(mo)的复合材料。在此不对导电层224的具体数量进行限定,也不对导电层224的具体材料进行限定。

由于第二层导电层224的电阻相对较小,适合做长的走线,优选地,导通线路2242设置在第二层导电层224。当然,导通线路2242也可以设置在第三层导电层224。

本实施方式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导通线路2242设置在导电层224的边缘部位2241,驱动电路设置在导电层224的中间部位2243。导电层224的中间部位2243与液晶层222对应,导电层224的边缘部位2241凸出于液晶层222。如此,避免驱动电路与导通线路2242发生干涉,从而保证驱动电路与导通线路2242的正常工作。

另外,液晶显示屏22还包括覆盖液晶层222的滤光层226,滤光层226和导电层224分别位于液晶层222相背的两侧。如此,使得液晶显示屏22显示不同的颜色。具体地,可以在滤光层226通过红、绿、蓝三基色进行每个像素的调色,从而使得液晶显示屏22显示彩色图像。

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先在玻璃基板上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enhancedchemicalvapordeposition,pecvd)形成半导体膜或隔离膜,通过溅射镀膜的方法形成金属膜。然后用将沉积了薄膜的玻璃基板洗净。接着,在沉积了薄膜的玻璃基板上涂覆光刻胶,从而形成光阻层。此后可以烘烤一段时间,使得光刻胶的溶剂部分挥发,从而增加光阻材料与沉积了薄膜的玻璃基板的粘合度。然后,可以用紫外光通过电极图形掩膜版照射光刻胶表面,使得被照射的光刻胶发生反应,从而对光刻胶进行选择性曝光。接着,可以用显影剂将曝光部分的光刻胶清洗掉,并将溶解的光刻胶冲走。然后,进行加热烘烤,使未曝光的光刻胶更加坚固地依附在沉积了薄膜的玻璃基板上。最后,可以用酸刻液将无光刻胶覆盖的薄膜蚀刻掉,只留下光刻胶下方的薄膜。这样,被光刻胶覆盖的薄膜得以保存下来,形成导电层224。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导电层224可由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制成。

可以理解,电极图形掩膜版可以根据导通线路2242和驱动电路预先设计好,这样,则可以制造出与预先设计的电极图形掩膜版对应的导电层224。

导电层224形成之后,可以在形成了导电层224上涂覆密封胶水以形成密封胶框,并在密封胶框内注入液晶,从而形成液晶层222。可以理解,密封胶框可以防止液晶外流,从而保证液晶显示屏22的正常工作。

最后,可以将滤光片贴合到液晶层222上,以形成滤光层226。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滤光层226为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cf)。当然,滤光层226也可以为具有滤光功能的膜层。在此不对滤光层226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模组电路板24连接主电路板10。从而将显示模组20接合到主电路板10上,以使电子装置100通过主电路板10对显示模组20通信和通电。

另外,模组电路板24连接液晶显示屏22,导通线路2242与模组电路板24电连接。背光源26与导通线路2242电连接,并通过导通线路2242与模组电路板24电连接。如此,在液晶显示屏22形成导通线路2242,并通过导通线路2242连接背光源26和模组电路板24,避免额外设置转接电路板来连接背光源26和模组电路板24,工艺简单、结构简洁,可以节省空间并降低成本。

具体地,可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acf)将导通线路2242与模组电路板24的引脚一一对应地连接在一起。

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导通线路2242与模组电路板24电连接可以是,导通线路2242与模组电路板24直接相连,也可以导通线路2242与模组电路板24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背光源26和模组电路板24设置在电子装置100的相对两侧。如果按照相关技术额外设置转接电路板的方式来连接背光源26和模组电路板24,转接电路板会经过电子装置100的较大部分,因而电子装置100需要预留较多的空间对转接电路板进行避位。

而利用形成在液晶显示屏22的导通线路2242连接背光源26和模组电路板24,可以避免额外设置转接电路板,电子装置100无需预留较多的空间,还可以降低转接电路板的成本。

另外,可以在制造驱动电路时一并制造导通线路2242,工艺简单,容易实现。而且,由于导通线路2242形成在液晶显示屏22,液晶显示屏22可以增加导通线路2242的强度,降低导通线路2242断裂、损坏的风险,有利于提高导通线路2242的可靠性。

背光源26设置在液晶显示屏22一侧。背光源26包括背光源电路板262和设置在背光源电路板262的发光部264。发光部264例如为led光源,发光部264也可以呈带状。发光部264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2个等具体数量,在此不对发光部264的数量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发光部264通过胶带261固定在背光源电路板262上。

具体地,胶带261可以为灯条胶。灯条胶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耐划性,电气性能佳且与基材附着粘合性好,采用灯条胶固定发光部264,可以保证发光部264的可靠性。

导电元件28穿设于液晶显示屏22并与背光源26和导通线路2242连接。具体地,导电元件28与背光源电路板262和导通线路2242连接。如此,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背光源26与导通线路2242的连接。

可以理解,导电元件28穿设于液晶显示屏22从而连接设置在液晶显示屏22相背两侧背光源26和导通线路2242,使得背光源电路板262无需自液晶显示屏22的一侧伸出并弯折到液晶显示屏22另一侧。这样在避免背光源电路板262的弯折部分折断、划伤的同时,可以减小电子装置100的边框,有利于配合全面屏的趋势。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导电元件28包括导电银浆。如此,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导电元件28对背光源26和导通线路2242的电连接。当然,导电元件28还可以由导电胶、导电漆、导电金属或者其他材料制成。在此不对导电元件28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3和图4,液晶显示屏22开设有与导通线路2242对应的第一通孔2246,导电元件28设置在第一通孔2246。具体地,导电元件28穿设于第一通孔2246。

导通线路2242的一端形成有焊盘2245,焊盘2245形成有第二通孔2247,第二通孔2247与第一通孔2246连通,导电元件28穿设于第一通孔2246和第二通孔2247。

这样,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将导电元件28穿设于液晶显示屏22。具体地,第一通孔2246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第二通孔2247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第一通孔2246的形状与第二通孔2247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对第一通孔2246和第二通孔2247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6,在制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激光或者计算机数控系统(computernumericalcontrol,cnc)研磨的方式在焊盘2245和液晶显示屏22打孔,从而在液晶显示屏22形成第一通孔2246,在焊盘2245形成第二通孔2247。然后,可以在第一通孔2246和第二通孔2247中点设导电银浆。最后,可以将背光源电路板262热压绑定到液晶显示屏22下表面,使得焊盘2245和背光源电路板262通过导电元件28导通,从而使得背光源26和导通线路2242实现电性连接。

可选地,请参阅图7,液晶显示屏22的边缘221开设有开口223,导通线路2242延伸至开口223处,导电元件28穿设于开口223并与导通线路2242连接。如此,实现导电元件28穿设于液晶显示屏22并与背光源26和导通线路2242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背光源电路板262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采用柔性电路板作为背光源电路板262,可以减轻显示模组20的重量和体积。

在图4的示例中,背光源26包括多个led灯,多个led灯可以串联形成三排。焊盘2245的数量为4个,其中的一个焊盘2245为正极,其余的三个焊盘2245为负极。三排led灯均与焊盘2245的正极连接,另外,三排led灯分别与三个负极连接,如此可以实现给三排led灯供电。

当然,焊盘2245也可以为其他数量,在此不对焊盘2245的数量进行限定。

导通线路2242的另一端可以与模组电路板24预留的引脚连接。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acf)将导通线路2242的另一端与模组电路板24的引脚一一对应地连接在一起。这样,模组电路板24无需设置焊盘,可以为模组电路板24的走线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

驱动芯片29设置在模组电路板24,驱动芯片29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屏22工作。如此,实现对液晶显示屏22的驱动。

具体地,驱动芯片29可以集成电阻、调节器、比较器和功率晶体管等部件,通过控制驱动电流来驱动液晶显示屏22。进一步地,驱动芯片29的驱动方式可以为静态驱动,也可以为动态驱动。在此不对液晶显示屏22的具体驱动方式进行限定。

驱动芯片29可以通过导电膜291绑定在模组电路板24上,导电膜291可以随着模组电路板24弯折,从而有效减小显示模组20的下边框。进一步地,驱动芯片29可以通过cof(chiponfilm)工艺绑定在模组电路板24上。

缓冲件30设置在导电层224和背光源电路板262之间,缓冲件30可以在电子装置100受到外部冲击时保护电子装置100,避免电子装置100损坏。具体地,缓冲件30可以由泡棉、橡胶或其他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制成。

请一并参阅图8,显示模组20还可以包括框体11、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

框体11围绕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均与框体11固定连接。

具体地,框体11可以是胶框。更具体地,框体11可以是不透光的胶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先将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在模具中依序堆叠,然后在堆叠好的增光层12、扩散膜14、导光板16和反射片18与模具之间点胶,最后将胶固化以形成胶框。另外,框体11也可以是铁框。

增光层12包括增光区122和第一透光区124,第一透光区124的透光率大于增光区122的透光率,第一透光区124被配置为与设置在反射片18背离导光板16一侧的功能器件300对齐,以使功能器件30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透光区124出射至显示模组20外,和/或以使功能器件300接收从显示模组20外入射且经过第一透光区124的光线。可以理解,第一透光区124与功能器件300对齐,可以是第一透光区124在导光板16上的正投影覆盖功能器件300在导光板16上的正投影。

如此,利用第一透光区124来提高显示模组20的局部透光率,使得功能器件300可以通过第一透光区124向显示模组20外部发出光线及/或接收显示模组20外部的光线,从而保证功能器件300正常工作。

具体地,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摄像模组、光线感应器和指纹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例子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在另一个例子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和摄像模组;在又一个例子中,功能器件300包括距离传感器、摄像模组、光线感应器和指纹传感器。

功能器件300为距离传感器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一透光区124向显示模组20外发出光线并通过第一透光区124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从而可以检测电子装置100与物体的距离。

功能器件300为光线感应器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一透光区124接收显示模组20外的光线,以检测环境亮度。

功能器件300为摄像模组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一透光区124接收显示模组20外的光线,以获取外界图像。

功能器件300为指纹传感器时,功能器件300通过第一透光区124向显示模组20外发出光线,并通过第一透光区124接收手指反射回来的光线,从而可以检测指纹信息。

可以理解,功能器件300的数量为多个时,对应的第一透光区124的数量也为多个,并且多个第一透光区124与多个功能器件300一一对应。

另外,请参阅图9、图10和图11,第一透光区124可以在增光层12的任意位置,在此不对第一透光区124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透光区124在增光层12的右上角,如图9所示;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透光区124在增光层12的左下角,如图10所示;在又一个例子中,第一透光区124的中心与增光层12的中心重合,如图11所示。

另外,第一透光区12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矩形、梯形、不规则多边形等任意形状,在此不对第一透光区124的形状进行限定。

此外,请参阅图12和图13,增光层12可以包括一个第一透光区124,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透光区124,在此不对第一透光区124的数量进行限定。

在图11的例子中,增光层12包括1个透光区124;在图12的例子中,增光层12包括3个透光区124;在图13的例子中,增光层12包括5个透光区124。

请参阅图14、图15和图16,增光层12可以包括第一增光膜126和层叠设置在第一增光膜126朝向扩散膜14一侧的第二增光膜128,第一增光膜126和第二增光膜12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透光区124。

请注意,此处“第一增光膜126和第二增光膜12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透光区124”包括三种情况:

第一增光膜126包括第一透光区124,如图14所示;

第二增光膜128包括第一透光区124,如图15所示;

第一增光膜126包括有第一透光区124,第二增光膜128也包括有第一透光区124,且第一增光膜126上的第一透光区124与第二增光膜128上的第一透光区124对齐,如图16所示。

请参阅图17,增光区122可以形成有通孔1222,通孔1222中填设有透光材料以形成第一透光区124,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或增光区122与第一透光区124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第一透光区124容易形成,并且使得第一透光区124的透光率大于增光区122的透光率。

需要指出的是,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增光区122的透光率,透光材料例如为有机玻璃(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增光区122的材料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

请参阅图18,扩散膜14包括光扩散区142和第二透光区144,第二透光区144的透光率大于光扩散区142的透光率,光扩散区142与增光区122对齐,第二透光区144与第一透光区124对齐。

如此,第二透光区144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经过第一透光区124的光线在扩散膜14的损失,从而进一步增大经过第一透光区124的光线的透过率。

类似地,光扩散区142也可以形成有通孔,通孔中填设有透光材料以形成第二透光区144,透光材料的透光率大于90%;或光扩散区142与第二透光区144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9和图20,导光板16形成有呈阵列排布的导光点162,导光板16包括第一导光部164和第二导光部166,第一导光部164与增光区122对齐,第二导光部166与第一透光区124对齐,位于第二导光部166的导光点162的密度大于位于第一导光部164的导光点162的密度。如此,导光点162的设置方式可以补偿由于第一透光区124的透光率较高而产生的视觉差异。

可以理解,即使第一透光区124的透光率比增光区122更高,但是由于透光区124缺少增光结构,用户在观察时容易觉得第一透光区124比增光区122更暗,使得用户体验较差。而第二导光部166的导光点162的密度大于位于第一导光部164的导光点162的密度,这样可以增加第二导光部166在导光板16厚度方向的导光量从而增加显示模组20与第一透光区124对应区域的出光量,进而可以补偿第一透光区124的变暗,有利于降低用户在视觉上的不适。

具体地,导光点162可以为凹槽、凸起或通孔。导光点162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弧形、矩形、不规则多边形等。在此不对导光点162的形状进行限定。

另外,导光点162的排布可以是规律的,也可以是不规律的;导光板16可以包括一种形状的导光点162,也可以包括多种形状的导光点162。在此也不对导光点162的排布方式进行限定。

在图20的示例中,导光板16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导光点162。在图21的示例中,导光板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形成有多个导光点162。

请参阅图20,在第一导光部164朝向第二导光部166的方向a上,位于第一导光部164的导光点162的密度逐渐增大。或者,在第二导光部166朝向扩散膜14的表面中心向第一导光部164的方向上,第二导光部166的导光点162的密度逐渐减小。

如此,在第一导光部164朝向第二导光部166的方向a上,第一导光部164逐渐变亮,或者在第二导光部166向第一导光部164的方向上,第二导光部166逐渐变暗,从而确保在第一导光部164与第二导光部166的分界线位置处导光点162密度的平滑过度,避免导光板16传导出来的背光在第一导光部164与第二导光部166的分界线位置处出现突变,从而使得用户在视觉上更加舒适,进而提高用户体验。例如,显示模组20工作显示时,以显示模组20与第一透光区124对应的区域为中心,显示模组20向从中心处向周围显示的亮度平滑过渡变化,从而降低显示模组20的显示差异。

综合以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20。显示模组20包括液晶显示屏22、模组电路板24、背光源26和导电元件28,液晶显示屏22形成有导通线路2242。模组电路板24连接液晶显示屏22,导通线路2242与模组电路板24电连接。背光源26设置在液晶显示屏22一侧。导电元件28穿设于液晶显示屏22并与背光源26和导通线路2242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20,在液晶显示屏22形成导通线路2242,且背光源26通过导电元件28穿设于液晶显示屏22与导通线路2242连接,从而连接到模组电路板24。这样可以简单方便地实现背光源26与导通线路2242的连接,还可以避免额外设置转接电路板来连接背光源26和模组电路板24,工艺简单、结构简洁,可以节省空间并降低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