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背板、背板组件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0576发布日期:2019-10-23 02:0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外背板、背板组件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背板、背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一般是利用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配合,来实现显示操作。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一般由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前框、中框、背框等部件组成,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通过前框、中框和背框等部件定位固定在一起。

随着消费者对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在内的各种显示装置的需求不断提高,具有超薄、窄边框、外形美观等特点的显示装置逐渐成为流行趋势。所以,设计用于定位固定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结构,以实现具有超薄、窄边框、外形美观等特点的显示装置,逐渐成为研发人员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外背板、背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外背板,包括:

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外背板的第一侧;

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外背板的所述第一侧;

背面,所述背面位于所述外背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对;和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外背板的所述第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面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支撑面更靠近所述背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沿远离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凸起,以形成第一凸起面,所述第一凸起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之间。

例如,所述外背板还包括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外背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例如,所述外背板还包括接收槽,其中,所述接收槽包括:

第一槽侧面;

第二槽侧面,所述第二槽侧面与所述第一槽侧面平行;和

槽底面,所述槽底面连接所述第一槽侧面与所述第二槽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槽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共面,所述第二槽侧面具有连接所述槽底面的连接端部和远离所述槽底面的自由端部。

例如,所述接收槽位于所述外背板的所述第一侧。

例如,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中的连接孔。

例如,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中的轴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轴孔连通。

例如,所述连接孔具有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比所述第二孔部更靠近所述第一凸起面,所述第一孔部与所述第二孔部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孔部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孔部的孔径。

例如,所述外背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面的第一过渡面,其中,所述第一过渡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一凸起面;和/或,

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面的第二过渡面,其中,所述第二过渡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一凸起面。

例如,所述外背板具有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背板组件,包括:

上述的外背板;

第一背板,所述第一背板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和

第二背板,所述第二背板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例如,所述第二背板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凸起面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例如,所述外背板还包括接收槽,所述第二背板的一部分被容纳在所述接收槽中。

例如,所述第一背板具有朝向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第一背板背面,所述第一背板背面与第一支撑面彼此面对,并且,在所述第一背板背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之间设置有第一胶部。

例如,所述第一背板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第一背板侧面,所述外背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面的第一过渡面,并且所述第一过渡面支撑所述第一背板侧面。

例如,所述第二背板具有朝向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第二背板背面,所述第二背板背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面彼此面对,并且所述第二背板背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例如,所述第一背板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背板在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例如,所述第一背板包括玻璃背板,和/或,所述第二背板包括金属背板。

在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上述的背板组件;

轴构件;

底座;和

连接件,

其中,所述轴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背板组件的外背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背板组件的外背板与所述轴构件。

例如,所述轴构件包括:

枢转轴,所述枢转轴配合安装于所述底座;和

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从所述枢转轴朝向所述外背板突出,并且所述连接臂包括用于接收所述连接件的连接臂孔。

例如,所述背板组件的外背板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凸起部和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中的轴孔,所述轴孔用于容纳所述连接臂。

例如,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中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臂孔连通,并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臂孔的中心轴线重合,使得所述连接件适于插入连通的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臂孔中。

例如,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背板的朝向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第二背板背面上。

例如,所述外背板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凸起面的第二过渡面,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过渡面间隔开。

例如,所述外背板还包括接收槽,所述接收槽包括:

第一槽侧面;

第二槽侧面,所述第二槽侧面与所述第一槽侧面平行;和

槽底面,所述槽底面连接所述第一槽侧面与所述第二槽侧面,

所述第二槽侧面具有连接所述槽底面的连接端部和远离所述槽底面的自由端部,

并且其中,所述电路板面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过渡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槽底面至所述第二槽侧面的自由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外背板、背板组件和显示装置的结构,可以实现超薄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公开所作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公开有全面的理解。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外背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外背板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具有分体结构的外背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背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背板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所示的背板组件的部分i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背板组件的可转动角度;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第一背板、外背板和轴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第二背板、外背板和轴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外背板的第一凸起部附近的部件的连接关系;

图14是图9中的部分iii的局部放大图,其清楚地示出轴构件4与外背板1的连接关系;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的轴构件的主视图;以及

图16是示意性示出轴构件与底座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结构或区域的尺寸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诸如“上”、“下”、“左”、“右”、“内”、“外”等方向性术语用于表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需要理解的是,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它们表示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因此,这些方向性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文中,使用表述“显示面”、“显示侧”、“背面”、“背侧”来表示显示装置的各个部件所处的方位或者表示显示装置的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应该理解,“显示面”和“显示侧”分别指的是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各个部件面向用户的一面和一侧,“背面”和“背侧”分别指的是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各个部件背向用户的一面和一侧。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外背板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外背板的主视图。结合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外背板1可以包括连接部a和接收部b。

如图2所示,外背板1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面11、第二支撑面12和背面13,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位于外背板1的同一侧,即位于外背板1的面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图2中的左侧),背面13位于与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相对的一侧,即位于外背板1的背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图2中的右侧)。在本文中,将外背板1的面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图2中的左侧)称为外背板的第一侧,将外背板1的背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图2中的右侧)称为外背板的第二侧。

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面12比第一支撑面11更靠近背面13,即,第二支撑面12与背面13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支撑面11与背面13之间的垂直距离。例如,第一支撑面12、第一支撑面11和背面13彼此相互平行。

连接部a包括第一连接部al和第二连接部a2,第一连接部a1位于外背板1的第一侧,即面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第二连接部a2位于外背板1的第二侧,即背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a1包括第一凸起部15,第一凸起部15相对于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沿远离背面13的方向(即朝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凸起,以形成第一凸起面16。第一凸起面16位于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之间,并且相对于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更靠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在第一支撑面11与第一凸起面16之间形成第一过渡面17,在第二支撑面12与第一凸起面16之间形成第二过渡面18。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面16平行于第一支撑面11和第二支撑面12,第一过渡面17垂直于第一支撑面11和第一凸起面16,由此在第一支撑面11与第一凸起面16之间形成直角过渡部,即,直角台阶部;第二过渡面18垂直于第二支撑面12和第一凸起面16,由此在第二支撑面12与第一凸起面16之间形成直角过渡部,即,直角台阶部。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外背板1包括:第一支撑面11,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外背板的第一侧,即面向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第二支撑面12,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外背板的第一侧,即面向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背面13,所述背面位于所述外背板的第二侧,即背向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和第一连接部a1,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外背板的第一侧,即面向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面在垂直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即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支撑面更靠近所述背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起部15,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沿远离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凸起,以形成第一凸起面16,所述第一凸起面16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和所述第二支撑面12之间。通过这样的结构,所述凸起部不仅可以支撑背板,还可以加强连接部分的机械强度,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第一连接部a1还包括形成在第一凸起部15中的连接孔19,用于接收例如螺钉的连接件(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连接孔19可以包括第一孔部191和第二孔部192,第一孔部191可以用于接收所述螺钉的头部,第二孔部192可以用于接收所述螺钉的杆部。第一孔部191的孔径可以大于第二孔部192的孔径。例如,第一孔部191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所述螺钉的头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第二孔部192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所述螺钉的杆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a2包括第二凸起部105,第二凸起部105和第一凸起部15的位置对应,即,第二凸起部105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即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凸起部15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即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此处的“至少部分重叠”包括:第一凸起部15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落入第二凸起部105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第二凸起部105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落入第一凸起部15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以及第二凸起部105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凸起部15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完全重合。

更具体地,第二凸起部105自背面13远离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凸起,即沿朝向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凸起,以形成第二凸起面106。第二凸起面106与第一凸起面16的位置对应,即,第二凸起面106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即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凸起面16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即垂直于所述外背板的背面的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此处的“至少部分重叠”包括:第一凸起面16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落入第二凸起面106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第二凸起面106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落入第一凸起面16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以及第一凸起面16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凸起面106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完全重合。

如图2所示,第二凸起面106相对于背面13更远离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在背面13与第二凸起面106之间形成第三过渡面107,在背面13与第二凸起面106之间形成第四过渡面108。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面106平行于背面13,第三过渡面107和第四过渡面108均为弧面,即,在第二凸起面106与其两侧的背面13之间分别形成弧形过渡部。

第二连接部a2还包括形成在第二凸起部105中的轴孔109,用于接收轴结构(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如图2所示,轴孔109的孔径可以大于连接孔19的孔径,例如,大于第二孔部192的孔径。例如,轴孔109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所述轴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

继续参照图2,接收部b包括接收槽,例如,所述接收槽可以通过朝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弯折外背板1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接收槽可以具有u形形状。所述接收槽可以包括槽底面101、第一槽侧面102和第二槽侧面103,第一槽侧面102和第二槽侧面103分别位于槽底面101的两侧,即,第一槽侧面102位于槽底面101背离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第二槽侧面103位于槽底面101面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一侧。可选地,第一槽侧面102和第二槽侧面103彼此平行,槽底面101垂直于第一槽侧面102和第二槽侧面103。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槽侧面102与第二支撑面12共面,即,第一槽侧面102与第二支撑面12为一个面,该面可以统一称为第二支撑面12。第二槽侧面103在平行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尺寸(即图2中的高度)k1小于第二支撑面12在平行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尺寸(即图2中的高度)k3。

如图2所示,第二槽侧面103可以具有连接槽底面101的连接端部1031和远离槽底面101的自由端部1032。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外背板1具有一体结构,即,外背板1是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加工而成的。例如,外背板1可以由塑料构成,此时它可以通过例如注塑成型等一体成型工艺加工而成;外背板1可以由诸如铝、不锈钢等金属构成,此时它可以通过例如模具冲压等一体成型工艺加工而成。

可选地,参照图3,外背板1可以具有分体结构,例如,外背板1可以包括第一外背板构件1a和第二外背板构件1b,第一外背板构件1a和第二外背板构件1b均为l形构件。第一外背板构件1a可以包括上述连接部a和上述接收部b的一部分,第二外背板构件1b可以包括上述接收部b的另一部分,第一外背板构件1a和第二外背板构件1b在上述接收部b的槽底面101处连接,例如,通过螺钉等元件连接,或者通过胶带黏贴的方式连接,以形成所述外背板1。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外背板不仅用作显示装置的外壳,还用于支撑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等部件,有利于简化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背板组件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背板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所示的背板组件的部分i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参照图4、图5和图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背板组件可以包括外背板1、第一背板2和第二背板3。外背板1可以是根据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外背板。第二背板2可以是玻璃背板,第三背板3可以是由诸如铝、不锈钢等材料形成的金属背板。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结合使用玻璃背板和金属背板,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外形美观的背板组件,适应了显示装置的发展趋势。

第一背板2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尺寸(即厚度)t1可以大于第二背板3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尺寸(即厚度)t2。示例性地,第一背板2的厚度可以在1.8~2.2mm范围内,例如约2mm;第二背板3可以由铝制成,它的厚度可以在0.5~1.0mm范围内,例如约0.8mm,或者,第二背板3可以由不锈钢制成,它的厚度可以在0.3mm左右。

结合参照图2、图4、图5和图6,第一背板2被第一支撑面11支撑。第一背板2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支撑面11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具体地,第一背板2具有背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第一背板背面21,第一背板背面21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支撑面11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第一背板背面21与第一支撑面11彼此面对,并且,在第一背板背面21与第一支撑面11之间设置有第一胶部6,用于连接第一背板2与外背板1。例如,第一胶部6可以包括粘合胶,用于粘合第一背板2与外背板1。

第一背板2还具有面向第一凸起部15的第一背板侧面22,第一背板侧面22与第一过渡面17彼此面对,第一过渡面17支撑第一背板侧面22,由此,所述直角台阶部可以支撑第一背板2。有利地,对于大尺寸的显示装置,第一背板2的尺寸可能较大,相应地,第一背板2的重量较大,在此情况下,存在第一胶部6的粘结力不足以将第一背板连接固定在外背板上的可能性,即,存在第一背板往下移动的风险,通过设置所述直角台阶部支撑第一背板,避免了第一背板往下移动,有利于外背板对第一背板的支撑和固定。

继续参照图2、图4、图5和图6,第二背板3与第二支撑面12和第一凸起面16的位置对应。具体地,第二背板3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支撑面12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并且第二背板3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凸起面16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具体地,第二背板3具有背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第二背板背面31,第二背板背面31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二支撑面12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并且第二背板背面31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凸起面16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第二背板背面31与第二支撑面12彼此面对,并且,第二背板背面31与第一凸起面16彼此面对。

参照图4和图6,第一凸起部15设置为与第二背板3相对。并且,第二背板3的厚度小于第一背板2的厚度,第一凸起部15朝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凸起高度小于第一背板2与第二背板3之间的厚度差。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利用两块背板之间的厚度差设计出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不会额外增加背板组件的厚度,从而不会增加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有利于实现超薄的显示装置。

参照图6,第二背板背面31与第一凸起面16彼此面对,并且第二背板背面31与第一凸起面16之间形成有间隙d。该间隙d的值与例如第二背板3、第一凸起部15等部件的加工公差以及其材料的热胀冷缩特性相关。例如,该间隙d的值可以大于第二背板3和第一凸起部15的加工公差以及其材料在显示装置使用期间的最大受热膨胀量之和。

结合参照图2、图4和图6,第一支撑面11与第一凸起面16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沿垂直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为h1,第二支撑面12与第一凸起面16之间的垂直距离(即沿垂直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为h2,h1<h2。通过设计第一背板2的厚度t1、第二背板3的厚度t2以及第一凸起部15的凸起高度,可以调整h1、h2的值,从而设计该间隙d的值,以避免第二背板3与第一凸起部15相互干涉。

参照图4,第二背板3被外背板1的接收部b接收,即,容纳在所述接收槽中。例如,第二背板3还具有面向槽底面101的第二背板侧面32,槽底面101支撑第二背板侧面32,由此,接收部b也可以支撑第二背板3。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在图7和图8中,省略了显示装置的一部分元件(例如第一背板、第二背板、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等),以简化附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结合参照图7-9,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背板组件、轴构件4和底座7。具体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外背板1、第一背板2、第二背板3、轴构件4、连接件5和底座7。所述外背板1、第一背板2和第二背板3可以组成上述背板组件,其结构可以参照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描述。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的轴构件的主视图。结合参照图8和图15,轴构件4包括枢转轴41和连接臂42。枢转轴41可以包括弧形面411,枢转轴41沿平行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延伸,底座7具有接收枢转轴41的接收部71,使得枢转轴41可以配合安装于底座7。此处的“配合安装”指的是:枢转轴41可以与底座7配合,例如,枢转轴41的弧形面411可以与底座7的接收部71配合,并且枢转轴41安装在底座7上。连接臂42从枢转轴41朝向外背板1突出。连接臂42中形成有用于接收连接件5的连接臂孔421。例如,连接件5可以为螺钉。连接臂42插入轴孔109中。即,轴结构4的一端与底座7连接,另一端与外背板1连接。

图14是图9中的部分iii的局部放大图,其清楚地示出轴构件4与外背板1的连接关系。结合参照图7-9和图14,外背板1的第一凸起部15中的连接孔19可以与轴构件4的连接臂42中的连接臂孔421对齐,即,二者的中心轴线对齐或完全重合。这样,例如螺钉的连接件5可以依次插入连接孔19和连接臂孔421中。具体地,参照图14,例如螺钉的连接件5的头部51可以容纳在第一孔部191中,例如螺钉的连接件5的杆部52可以容纳在第二孔部192和连接臂孔421中。通过连接件的连接,将外背板1与轴构件4连接固定在一起。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第一背板、外背板和轴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1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第二背板、外背板和轴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外背板的第一凸起部附近的部件的连接关系。

结合参照图11-14,背光模组8和显示面板9可以被第一背板2和第二背板3共同支撑。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包括外背板1的背板组件通过连接件5与轴构件4连接固定,并且轴构件4与底座7配合安装。通过枢转轴的连接,背板组件可以相对于底座7枢转。由此,安装在所述背板组件上的显示面板也可以相对于底座7枢转。

参照图11,第一背板2被第一支撑面11支撑。具体地,第一背板2的第一背板背面21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支撑面11在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叠。第一背板背面21与第一支撑面11彼此面对,并且,在第一背板背面21与第一支撑面11之间设置有第一胶部6。

参照图12,第二背板3的第二背板背面31上设置有例如t-com电路板等电子器件的电路板34。具体地,第二背板背面31与第二支撑面12彼此面对,第二背板3的厚度小于第一背板2的厚度,由此,在第二背板背面31与第二支撑面1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35,电路板34可以位于该容纳空间35内。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避免额外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超薄的显示装置。

继续参照图12,电路板34面向第二支撑面12的面比第一凸起面16更远离显示装置的显示面。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避免额外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超薄的显示装置。

可选地,所述接收槽的深度(即槽底面101至第二槽侧面103的自由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k1小于电路板34面向第一凸起部15的侧面与第二过渡面18之间的垂直距离k2,以便于包括电路板34和第二背板3等部件的模组与外背板1的组装。具体地,在组装包括电路板34和第二背板3的模组与外背板1时,可以先将外背板1沿上下方向置于合适的位置,第二背板3的第二背板侧面32位于外背板1的第二槽侧面103的自由端面上方;然后,推动外背板1朝向第二背板3移动,由于k2>k1,所以第二背板3上的电路板34不会与外背板1上的第一凸起部15产生干涉;最后,推动外背板1向上移动,使得所述模组的一部分(例如第二背板3、电路板34等)能够被容纳在所述外背板的接收槽中,从而实现所述模组与外背板1的组装。

可选的,结合图3和图12,外背板1可以具有分体结构。此时,不要求k2>k1,就可以完成包括电路板34和第二背板3等部件的模组与外背板1的组装。所以,电路板34面向第一凸起部15的侧面与第二过渡面18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设计得足够小,只要保证电路板34与第一凸起部15之间的组装间隙以及它们的加工公差即可。在此情况下,可以减小外背板1的高度,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使得显示装置的外观更美观。

参照图13,例如螺钉的连接件5的头部51容纳在第一孔部191中,例如螺钉的连接件5的杆部52容纳在第二孔部192和连接臂孔421中。连接件5的头部51面向第二背板3的顶面与第一凸起面16大致平齐,即,连接件5的头部51完全沉入第一孔部191中。

结合参照图7-10,枢转轴41具有一条中心轴线as(图10中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例如,该中心轴线as可以位于弧形面411的圆心处。需要说明的是,该中心轴线as是一条假想的轴线。外背板1及其上的显示面板可以围绕该中心轴线as相对于底座7向下转动α1角度,以及围绕该中心轴线as相对于底座7向上转动α2角度,由此,外背板1及其上的显示面板相对于底座7的转动角度α=α1+α2。

结合参照图2、图10和图14,外背板1的第二凸起部105朝向显示装置的背面的凸起高度h3与外背板1的转动角度相关,凸起高度h3的值需要保证在外背板1转动时不与底座7相互干涉。

结合参照图8和图16,轴构件4还可以包括凸出结构45。底座7可以包括凹槽75,凹槽75可以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弧形槽。凸出结构45被接收在凹槽75中,可以沿凹槽75的表面滑动。通过设计所述弧形槽的角度,具体地,凹槽75可以具有第一止挡位置75a(图16示出为上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75b(图16示出为下止挡位置)。凸出结构45可以在第一止挡位置75a(图16示出为上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75b(图16示出为下止挡位置)之间转动。由此,该凹槽75可以限制凸出结构45的转动角度,从而限制外背板1及其上的显示面板相对于底座7的转动角度。

例如,上文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是诸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装置。当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局限于此,例如,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智能手机、可穿戴式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数码相框、导航仪、车载显示器、电子书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虽然本公开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