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41690发布日期:2020-02-14 23:1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tft-lcd由于其显示质量好,有害辐射低,显示面积大,轻薄等特点在当今显示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量子点作为一类发光效率高、色谱纯度高、发光波长可调的发光材料,目前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将其应用于tft-lcd可以大幅度提高lcd显示器的色域和色彩表现力。

如图1所示,现有的显示装置一般包括偏光片100、背光结构300级显示面板200。偏光片100为量子点偏光片,工作原理为蓝色背光激发红绿混合的量子点光学膜片,最终混合形成白光,由于红绿蓝的色谱纯度高,从而提升了lcd显示器的色域,但将量子点光学膜片放入背光中会损失量子点自身特有的大视角优势,基于此,量子点偏光片在提升lcd显示器色域的同时还保留了量子点自身的大视角优势。

由于量子点是发光的“球体”,所以量子点偏光片中朝向lcd面板的光会直接经过lcd面板后透出,但是朝向背光方向的光线会在经过扩散片、棱镜片、导光板等一系列光学膜片后到达反射片,经过反射片的反射作用,这些光线再次经过上诉一系列光学膜和lcd面板后才能透出,而这部分光在经过背光中光学膜片后会有大量的损失,从而导致整体的光效下降,因此改善这部分的光损失对于提升光效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存在的光损失严重,光效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结构;偏光片,与所述背光结构相对设置;以及光学膜片,设于所述偏光片靠近所述背光结构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为短通滤波片。

进一步地,所述短通滤波片透射波段为0~500纳米。

进一步地,所述短通滤波片反射波段为500纳米~1000纳米。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结构包括:反射片;光源层,设于所述反射片一侧的表面;第一扩散片,设于所述光源层远离所述反射片一侧的表面;棱镜片,设于所述第一扩散片远离所述光源层一侧的表面;以及第二扩散片,设于所述棱镜片远离所述第一扩散片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第二扩散片与所述偏光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偏光片包括红色量子点及绿色量子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背光模组。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结构、短通滤波片及偏光片;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短通滤波片一侧的表面。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在偏光片与背光结构之间设置短通滤波片,使得红光与绿光无法被透射,量子点偏光片中红绿量子点发出的红光与绿光被向上反射,可减少量子点发出的光线在背光模组中的损失,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光效。因为蓝光处于所述短通滤波片的透射波段范围内,所以蓝光可以无阻碍地穿过所述短通滤波片,进而激发红绿量子点,进一步提升显示装置的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短通滤波片的透射图谱;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部分组件标识如下:

100、偏光片;200显示面板;300、背光结构;

1、偏光片;2、光学膜片;3、背光结构;4、显示面板;

31、反射片;32、光源层;33、第一扩散片;34、棱镜片;35、第二扩散片;

s1、蓝光的透射谱;s2、绿光的透射谱;s3、红光的透射谱;s4、短通滤波片的透射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举例证明本发明可以实施,使得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更加清楚,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如何实施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下文实施例的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本文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

当某些组件,被描述为“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组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组件,所述组件置于所述中间组件上,且所述中间组件置于另一组件上。当一个组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组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组件通过一中间组件“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组件。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4。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偏光片1、光学膜片2及背光结构3。

偏光片1为红绿量子点偏光片,红绿量子点被激发后出红光及绿光,用以液晶显示屏的成像,偏光片1能将自然光转换成直线偏光,显示面板2内的每一个光点组内的光点独立负责所选颜色的显示与光线的亮度,偏光片1的作用在于,将入射而来的直线光用偏光的成分加以分离,使其中一部分通过,另一部分光束则是被偏光片吸收、反射、散射等使其隐蔽,使其分色减压,进而控制成像的图像效果。

光学膜片2设于偏光片1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2为短通滤波片,短通滤波片是一种不同折射率膜片交替叠加的多层结构光学膜,可以透过短波段光反射长波段光的光学膜片,通过折射率的调整和层数的设计可以实现波段的调整。

如图3所示,图示为所述短通滤波片的透射图谱,所述短通滤波片的透射波段为0~500纳米(nm),所述短通滤波片反射波段为500纳米~1000纳米。s1为蓝光的透射谱,蓝光的波段为400纳米~500纳米;s2为绿光的透射谱,绿光的波段为500纳米~560纳米;s3为红光的透射谱,红光的透射谱为560纳米~650纳米;s4为所述短通滤波片的透射谱,明显可见,蓝光处于所述短通滤波片的透射波段范围内,而绿光和红光处于所述短通滤波片的反射波段范围内,所以蓝光可透射,而绿光及红光则被反射。

当偏光片1中的红绿量子点发光时,红光及绿光向下入射到所述短通滤波片上时被向上反射,无需再经过背光模组中的扩散片、棱镜片等膜片,可减少量子点发光在背光模组中的损失,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光效。

背光结构3设于所述短通滤波片的下方,如图4所示,背光结构3包括反射片31、光源层32、第一扩散片33、棱镜片34以及第二扩散片35。

反射片31用以将从显示装置底面露出的光向上反射,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在同等面积发光亮度下,发光效率越高,显示装置的功耗越低。

光源层32设于发射片31的上表面,光源层32内设有多个发光源,所述发光源可发光,出射的光线部分向下出射,被下方的反射片31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光线与被反射回来的光线一起向上出射。

第一扩散片33设于光源层32的上表面,用以为显示装置提供一个均匀的面光源,扩散片的工作原理为借有扩散物质的折射和反射将光源雾化,并将光由小角度出光集中到正面,以提高正面辉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扩散片33为下扩散片,下扩散片主要是将从光源层32发出的光集中起来均匀投射到棱镜片34上。

棱镜片34设于第一扩散片33的上表面,棱镜片43中间设有多个小的三角,可使得光线在不同角度出射,棱镜片34亦为增亮片,是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的重要元件,棱镜片34为起到聚光作用,主要利用全反射和折射定律,将分散的光集中到一定角度范围内出射,从而提高该范围内的亮度。

第二扩散片35设于棱镜片34的上表面,且设于光学膜片2的下方,用以为显示装置提供一个均匀的面光源,扩散片的工作原理为借有扩散物质的折射和反射将光源雾化,并将光由小角度出光集中到正面,以提高正面辉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扩散片35为上扩散片,上扩散片的主要作用是将从棱镜片34射出的光雾化,并将光线均匀透出,同时也能起到保护棱镜片34的作用。

本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的技术效果在于,在偏光片与背光结构之间设置短通滤波片,使得红光与绿光无法被透射,量子点偏光片中红绿量子点发出的红光与绿光被向上反射,可减少量子点发出的光线在背光模组中的损失,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光效。因为蓝光处于所述短通滤波片的透射波段范围内,所以蓝光可以无阻碍地穿过所述短通滤波片,进而激发红绿量子点,进一步提升显示装置的光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