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0938发布日期:2020-03-24 21:0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

液晶显示器中的显示面板不能发光,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实现显示功能。背光模组通常包括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背光光源位于导光板的正下方,导光板的入光面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侧入式背光模组中,背光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导光板的侧面作为入光面,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延伸方向交叉。当背光模组体现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在背光光源朝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通常会设置扩散黑条,以对背光光源的光束进行遮挡,避免在背光光源朝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出现漏光的现象。

然而,由于背光模组通常通过遮光胶带与显示面板实现粘接,遮光胶带同时会与上述扩散黑条粘接,当遮光胶带由于外力的作用而被拉扯时,会将扩散黑条也一并拉扯而发生形变,导致扩散黑条对背光光源的光束遮挡的效果弱化,因此可能导致显示装置在背光光源位置出现亮暗不均的萤火虫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形变阻挡层能够有效阻挡扩散黑条被遮光胶带拉扯而发生形变的可能,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在led光源对应位置出现亮暗不均的萤火虫现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中心区和围绕所述中心区的边框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框,包括基底;

导光板,位于所述基底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交叉;

led光源,位于所述边框区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led光源包括多个led;

扩散片,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led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扩散片在所述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导光板在所述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并与各所述led在所述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扩散黑条,位于所述边框区,且位于所述扩散片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形变阻挡层,位于所述边框区,且位于所述扩散黑条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且所述形变阻挡层与所述扩散黑条之间不粘接;

遮光胶带,位于所述边框区,且位于所述形变阻挡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遮光胶带至少与所述形变阻挡层粘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led光源位于边框区且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在led光源和导光板远离基底的一侧设置有扩散片,用于为显示装置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在扩散片远离基底一侧的边框区设置有扩散黑条,led光源中各led的出光面虽然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但在边框区,led发出的光线部分会朝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射出,引入扩散黑条用于遮挡led发出的光线直接射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特别是,本申请在扩散黑条远离基底的一侧引入了形变阻挡层,且形变阻挡层与扩散黑条之间不粘接,遮光胶带与形变阻挡层粘接。当遮光胶带受到外力的拉扯作用时,由于该遮光胶带与扩散黑条之间引入了形变阻挡层,且该形变阻挡层与扩散黑条不粘接,即使该遮光胶带朝向远离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拉扯,拉扯作用力也不会将扩散黑条带起,也就是说扩散黑条将不会发生拉扯形变,仍能够对led发光的光线进行可靠地遮挡,大大降低了边框区有光线射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而导致显示装置出现亮暗不均的萤火虫现象的可能,因此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的遮光性能,同时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背光模组中的扩散黑条发生形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

图4所示为图3中背光模组的一种aa’截面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形变阻挡层的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图4实施例中沿方向b的一种俯视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形变阻挡层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8所示为图4实施例中沿方向b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9所示为图4实施例中沿方向b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0所示为图3中背光模组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图12所示为图11中显示装置的一种cc’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组400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背光模组400中的扩散黑条406发生形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400为侧入式背光模组,led光源401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402的侧面(也即导光板402的入光面),在led光源401的正上方设置有扩散黑条406,用于遮挡led光源401直接射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光线。背光模组中的背框409包括基底403与弯折部,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部404和第二弯折部405,第一弯折部404位于第二弯折部405和基底403之间。遮光胶带408粘接于第二弯折部405远离基底403的表面以及扩散黑条406远离led光源401的表面。由于背框409中弯折应力的影响,第二弯折部405极易出现变形上扬的现象,使得遮光胶带408受到拉扯作用而带起扩散黑条406,请参见图2,导致扩散黑条406发生形变而对led光源401的遮挡效果弱化,使得背光模组400的边框区出现漏光的现象,进而导致显示装置出现亮暗不均的萤火虫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形变阻挡层能够有效阻挡扩散黑条被遮光胶带拉扯而发生形变的可能,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在led光源对应位置出现亮暗不均的萤火虫现象。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俯视图,图4所示为图3中背光模组的一种aa’截面图,请参见图3和图4,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包括中心区11和围绕中心区11的边框区10,背光模组100包括:

背框20,包括基底21;

导光板30,位于基底21朝向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的一侧,导光板30包括入光面,入光面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交叉;

led光源40,位于边框区10且位于导光板30的入光面的一侧,led光源40包括多个led41;

扩散片50,位于导光板30和led41远离基底21的一侧,扩散片50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导光板30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并与各led41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扩散黑条60,位于边框区10,且位于扩散片50远离基底21的一侧;

形变阻挡层70,位于边框区10,且位于扩散黑条60远离基底21的一侧,且形变阻挡层70与扩散黑条60之间不粘接;

遮光胶带80,位于边框区10,且位于形变阻挡层70远离基底21的一侧,遮光胶带80至少与形变阻挡层70粘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100的俯视图中仅示出了背光模组100的部分结构,图4所示的背光模组100的截面图中,体现了背光模组100中各个膜层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此外,在扩散片50远离基底21的一侧设置有其他光学膜,例如棱镜片、增亮膜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具体地,本申请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为侧入式背光模组100,led光源40位于边框区10且位于导光板30的入光面的一侧;在led光源40和导光板30远离基底21的一侧设置有扩散片50,用于为显示装置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在扩散片50远离基底21一侧的边框区10设置有扩散黑条60,led光源40中各led41的出光面虽然朝向导光板30的入光面,但在边框区10,led41发出的光线部分会朝向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射出,引入扩散黑条60用于遮挡led41发出的光线直接射向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特别是,本申请在扩散黑条60远离基底21的一侧引入了形变阻挡层70,且形变阻挡层70与扩散黑条60之间不粘接,遮光胶带80与形变阻挡层70粘接。当遮光胶带80受到外力的拉扯作用时,由于该遮光胶带80与扩散黑条60之间引入了形变阻挡层70,且该形变阻挡层70与扩散黑条60不粘接,即使该遮光胶带80朝向远离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的方向拉扯,拉扯作用力也不会将扩散黑条60带起,也就是说扩散黑条60将不会发生拉扯形变,仍能够对led41发光的光线进行可靠地遮挡,大大降低了边框区10有光线射向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而导致显示装置出现亮暗不均的萤火虫现象的可能,因此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100的遮光性能,同时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中,形变阻挡层70的例如可以为无粘性的pi(polyimides,代表聚酰亚胺)或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代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这两种构成材料具备较好的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以及尺寸稳定性,设置于本申请中扩散黑条60和遮光胶带80之间,能够在遮光胶带80发生拉扯形变时,有效阻挡遮光胶带80带起扩散黑条60,从而有利于保证扩散黑条60的遮光性能,以提升背光模组100的遮光性能以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形变阻挡层70的一种俯视图,图6所示为图4实施例中沿方向b的一种俯视图,图6示出了体现背光模组100中led41、形变阻挡层70和扩散黑条60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5和图6,形变阻挡层70包括至少一个开口部71,沿垂直于基底21所在平面的方向,开口部71贯穿形变阻挡层70;遮光胶带80通过开口部71与扩散黑条60粘接。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5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中,在形变阻挡层70上设置贯穿该形变阻挡层70的开口部71,在形变阻挡层70远离基底21的一侧设置遮光胶带80时,遮光胶带80贯穿形变阻挡层70上的开口部71与扩散黑条60粘贴。通常,扩散黑条60与扩散片50远离基底21的一侧是粘贴在一起的,但是由于扩散片50并不固定,当扩散片50发生位移时,扩散黑条60可能会随着扩散片50的移动而移动。本申请通过开口部71,利用遮光胶带80对扩散黑条60进行固定,有利于避免扩散黑条60发生位移而减弱对led光源40中光束的遮挡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遮光胶带80仅通过小面积的开口部71和扩散黑条60实现粘接,扩散黑条60和遮光胶带80之间还有大部分面积的区域由形变阻挡层70隔离,因此,即使遮光胶带80收到外力的拉扯作用力,该拉扯作用力对扩散黑条60的影响也很小,也不会将扩散黑条60带起,因而同样有利于保证背光模组100中扩散黑条60的遮光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6,任意相邻两个led41之间包括第一间隔p,开口部71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间隔p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或位于第一间隔p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延伸区内,第一间隔p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led41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6,本申请将形变阻挡层70的开口部71在基底21的正投影设置于相邻两个led41之间的第一间隔p在基底21的正投影内或第一间隔p在基底21的正投影的延伸区内,避免形变阻挡层70的开口部71在基底21的正投影与led41在基底21的正投影交叠,此种设计方式,当遮光胶带80受到外力的拉扯时,该拉扯作用力将作用于扩散黑条60上与led41不交叠的区域,而不会作用于扩散黑条60上与led41交叠的区域,因此能够有效避免led41正前方的扩散黑条60被遮光胶带80带起的现象,更加有利于保证扩散黑条60对led41光束的遮挡作用,避免出现亮暗不均的萤火虫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5和图6,开口部71为条状结构,条状结构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为d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d2,第一间隔p沿第一方向的宽度为d0,其中,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0.8mm≥d1≥0.2mm,d0/2≥d2≥0.4mm。

具体地,当本申请中的开口部71的形状体现为图5和图6所示的条状结构时,若将条状结构沿第二方向的宽度d1设置为大于0.8mm时,会导致开口部71沿第二方向的宽度过大,进而导致遮光胶带80与扩散黑条60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当遮光胶带80受到外力拉扯时,其对扩散黑条60的拉扯作用力也将变大,不利于保证扩散黑条60的遮光稳定性。而若将条状结构沿第二方向的宽度设置为小于0.2mm时,又会导致遮光胶带80与扩散黑条60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不利于实现遮光胶带80对扩散黑条60的可靠固定。因此,本申请将条状结构沿第二方向的宽度设置为0.8mm≥d1≥0.2mm,既能够保证遮光胶带80对扩散黑条60的可靠固定,还有利于避免遮光胶带80受到拉扯时将扩散黑条60带起的现象,有利于保证扩散黑条60对led41光束的遮光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条状结构沿第二方向的宽度d1可以为0.3mm、0.4mm、0.5mm、0.6mm、0.7mm等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此外,若将条状结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d2设置为大于d0/2时,即大于第一间隔p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的一半时,同样会导致遮光胶带80与扩散黑条60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当遮光胶带80受到外力拉扯时,其对扩散黑条60的拉扯作用力也将变大,不利于保证扩散黑条60的遮光稳定性。而若将条状结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d2设置为小于0.4mm时,同样会导致遮光胶带80与扩散黑条60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不利于实现遮光胶带80对扩散黑条60的可靠固定。因此,本申请将条状结构沿第一方向的宽度设置为d0/2≥d2≥0.4mm,既能够保证遮光胶带80对扩散黑条60的可靠固定,还有利于避免遮光胶带80受到拉扯时将扩散黑条60带起的现象,有利于保证扩散黑条60对led41光束的遮光可靠性。

图5示出了开口部71位于形变阻挡层70的内部区域的情形,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形变阻挡层70的另一种俯视图,图8所示为图4实施例中沿方向b的另一种俯视图,图8体现背光模组100中led41、形变阻挡层70和扩散黑条60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形变阻挡层70包括与基底21平行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交的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包括多个凹陷部72,凹陷部72朝向led41的出光面所在的平面凹陷;凹陷部72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扩散黑条60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遮光胶带80通过凹陷部72与扩散黑条60粘接。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7和图8,该实施例示出了在形变阻挡层70的边缘位置设置凹陷部72的情形。该凹陷部72在形变阻挡层70上所发挥的作用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开口部71所发挥的作用相同,该实施例中凹陷部72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扩散黑条60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当在形变阻挡层70远离基底21的一侧贴付遮光胶带80时,遮光胶带80将贯穿该凹陷部72与扩散黑条60粘接,从而对扩散黑条60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凹陷部72的尺寸可参见上述开口部的尺寸,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9所示为图4实施例中沿方向b的另一种俯视图,图9体现led41、形变阻挡层70和扩散黑条60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第一侧面还包括与凹陷部72相邻设置的凸起部73,凸起部73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扩散黑条60不交叠。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9,本申请中的形变阻挡层70的第一侧面除包括凹陷部72外,还设置有凸起部73,该凸起部73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扩散黑条60在基底2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也就是说,在图9所示视角下,凸起部73是超出扩散黑条60设置的。本申请在形变阻挡层70中引入了超出扩散黑条60边缘的凸起部73,该凸起部73的引入增加了形变阻挡层70的面积,能够进一步阻隔遮光胶带80与扩散黑条60,提升扩散黑条60的遮光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9,形变阻挡层70包括与凸起部73对应的第一区q1和与凹陷部72对应的第二区q2,第一区q1和第二区q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led41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任意相邻两个led41之间包括第一间隔p,第一方向与第一间隔p的延伸方向相同;

led41在形变阻挡层7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q1,第一间隔p在形变阻挡层7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区q2。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9,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中,沿第二方向,形变阻挡层70包括交替排布的第一区q1和第二区q2,第一区q1和第二区q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形变阻挡层70中的凸起部73位于第一区q1,凹陷部72位于第二区q2,特别是,led41在形变阻挡层7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q1,可选地,在图9所示视角下,凸起部73位于led41的正上方,凹陷部位于相邻的两个led41之间。遮光胶带80仅通过凹陷部72对应的位置与扩散黑条60粘接,而与led41位置对应的第一区q1将遮光胶带80与led41进行了隔离,当遮光胶带80受到外力的拉扯作用时,此部分作用力可能会作用于在形变阻挡层7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区q2的扩散黑条60,而不会对在形变阻挡层7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q1的扩散黑条60造成影响或影响很小,也就是说不会对位于led41正上方的扩散黑条60造成影响或影响很小,确保此部分的扩散黑条60能够对led41发出的光束进行可靠遮挡,从而有利于提升扩散黑条60的遮光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中出现的亮暗不均的萤火虫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9,凸起部73和凹陷部72形成波浪形结构,波浪形结构的波峰位于凸起部73,波谷位于凹陷部72,波峰和波谷之间的高度差为s,其中0.4mm≤s≤0.8mm。

具体地,继续参见图9,当将波谷和波峰之间的距离范围设置得小于0.4mm时,可能会导致波谷在基底21的正投影与扩散黑条60在基底21的正投影的交叠面积减小,进而导致遮光胶带80与扩散黑条60的粘接面积变小,不利于遮光胶带80对扩散黑条60的可靠固定。而当将波谷和波峰之间的高度差s设置为大于0.8mm时,可能会导致波谷在基底21的正投影与扩散黑条60在基底21的正投影的交叠面积太大,进而导致遮光胶带80与扩散黑条60的粘接面积过大,当遮光胶带80收到外力拉扯时,极有可能带起扩散黑条60而减弱扩散黑条60的遮光性能。因此,本申请将波峰和波谷之间的高度差设置为0.4mm≤s≤0.8mm,既能保证遮光胶带80对扩散黑条60的可靠固定,又能有效避免遮光胶带80受到外力作用而将扩散黑条60带起的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扩散黑条60的遮光可靠性,有利于避免显示装置中出现亮暗不均的萤火虫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波峰和波谷之间的高度差可根据需要设置为0.5mm、0.6mm或0.7mm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沿垂直于基底21所在平面的方向,形变阻挡层70的厚度为h,0.012mm≤h≤0.025mm。

具体地,当将形变阻挡层70沿垂直于基底21所在平面的方向的厚度设置为小于0.012mm时,该厚度太小,无法有效起到阻挡扩散黑条60发生形变的作用;而当将形变阻挡层70沿垂直于基底21所在平面的方向的厚度设置为大于0.025mm时,该厚度又会过大,不利于背光模组100的薄形化设置。因此,本申请将形变阻挡层70的厚度设置为0.012mm≤h≤0.025mm时,既有利于阻挡遮光胶带80收到外力拉扯而导致扩散黑条60发生形变,又有利于满足背光模组100的薄形化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规格的背光模组100,本申请中的形变阻挡层70沿垂直于基底21所在平面的方向的厚可设置为0.013mm、0.015mm、0.018mm或0.02mm等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背框20还包括弯折部22,弯折部22的延伸方向和基底21的延伸方向交叉;遮光胶带80还与弯折部22朝向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的表面粘接。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中,本申请中的遮光胶带80除与形变阻挡层70远离基底21的表面粘接外,还与弯折部22朝向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的表面粘接,从而避免led光源40发出的光线从弯折部22与形变阻挡层70之间的缝隙中漏出,因而有利于提升背光模组100的遮光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背光中的弯折部22进行了两次弯折,包括两个子弯折部22;背框20中的弯折部22除体现为图4所示的结构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0,图10所示为图3中背光模组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该结构中,背框20中的弯折部22仅进行了一次弯折,弯折部22与基底21垂直,弯折部22远离基底21的表面与遮光胶带80粘接。图4和图10所示的背框20的结构均适用于本申请的背光模组100。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4,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包边胶带90,包边胶带90包覆于基底21远离导光板30的至少部分表面、弯折部22远离led光源40的至少部分表面以及遮光胶带80远离形变阻挡层70的至少部分表面。

具体地,请参见图4,本申请引入包边胶带90,将遮光胶带80远离基底21的至少部分表面、弯折部22远离led41的表面以及至少部分基底21进行统一包覆,有利于将背框20和遮光胶带80进行可靠固定,而且还能够起到遮光的作用,利用包边胶带90和遮光胶带80进行双重遮光,更加有利于提升背光模组100的遮光性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图,图12所示为图11中显示装置的一种cc’截面图,参见图11和图12,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201和背光模组100,显示面板201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一侧,该背光模组10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背光模组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led光源位于边框区且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在led光源和导光板远离基底的一侧设置有扩散片,用于为显示装置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在扩散片远离基底一侧的边框区设置有扩散黑条,led光源中各led的出光面虽然朝向导光板的入光面,但在边框区,led发出的光线部分会朝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射出,引入扩散黑条用于遮挡led发出的光线直接射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特别是,本申请在扩散黑条远离基底的一侧引入了形变阻挡层,且形变阻挡层与扩散黑条之间不粘接,遮光胶带与形变阻挡层粘接。当遮光胶带受到外力的拉扯作用时,由于该遮光胶带与扩散黑条之间引入了形变阻挡层,且该形变阻挡层与扩散黑条不粘接,即使该遮光胶带朝向远离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拉扯,拉扯作用力也不会将扩散黑条带起,也就是说扩散黑条将不会发生拉扯形变,仍能够对led发光的光线进行可靠地遮挡,大大降低了边框区有光线射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而导致显示装置出现亮暗不均的萤火虫现象的可能,因此有利于提高背光模组的遮光性能,同时有利于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