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收料型显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525发布日期:2019-08-23 23:3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收料型显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收料型显影机。



背景技术:

显影机是将晒制好的印版通过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程序将显影、冲洗、涂胶、烘干等工序一次性部分或全部完成的印刷处理设备。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4509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棕片显影机,其包括主机箱,主机箱的一端为进料口,主机箱远离进料口的一端为出料口,主机箱内设置有用于传送印版的传送板,主机箱表面设置有一层保温板,主机箱内部设置有加热箱,加热箱顶端设置有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第一传热板和第二传热板之间设置有传热室。

使用时,将印版由进料口输送至主机箱内,在主机箱内经过显影、冲洗、涂胶后,后由传动板将印版向靠近出料口的方向传送,同时,加热装置对印版进行加热以烘干,再由保温板对其进行保温,防止热量散失,提高加热效果,最后由出料口出料。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完成显影后的印版由出料口直接出料,需要由工人用手扶着印版,以避免印版掉落地面,不便于工人收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收料型显影机,达到便于收料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携收料型显影机,包括带有出料口的机体,所述机体的出料口处设置有用于输送印版的输送架,输送架上设置有输送装置,输送架远离机体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印版在机体内经过加工由出料口端出料,到达输送架,由输送架的输送装置将加工后的印版输送至收集箱内,整个过程无需工人用手扶着印版即可完成收料,达到便于收料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架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输送辊,多个输送辊之间设置有输送带,输送辊由动力件带动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件带动输送辊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传送,以将加工后的印版输送至收集箱内,输送带与输送辊的传送方式较简单,便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带设置有多个,多个输送带之间留有空隙,输送辊上设置有多个转轮,多个转轮与多个输送带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输送带之间留有空隙,代替一个完整的输送带,可减少输送带的面积,从而减少输送带的制造成本,同时可减少印版与输送带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减少输送带对印版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件包括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即可带动输送辊转动,电机的结构及原理简单,便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轮与输送辊之间为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多个输送带之间留有空隙,当印版的尺寸过小时,输送带很可能不能支撑起印版,此时,即可调节多个转轮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多个输送带之间的排列更为紧密,以便输送尺寸较小的印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拆卸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连接的连接方式较稳固,且螺栓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架远离机体的一端向地面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架的倾斜设置可减小印版由输送带落至收集箱内时出现弯折的可能性,便于将印版由输送带转移至收集箱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的横截面呈倒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印版由输送带转移至收集箱内时,收集箱底部的夹角可避免印版的底端随意滑动,提高收集印版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箱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移动收集箱时,可直接推动收集箱,则移动轮沿地面滚动,移动轮的设置可减小收集箱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转移收集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经过加工的印版可由出料口处被输送带传送至收集箱内,输送带及收集箱的设置可代替工人手动收料,达到便于收料的效果;

2.输送架的倾斜设置便于将印版输送至收集箱内,尽可能减小印版出现弯折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出料口;2、输送架;21、支撑杆;22、输送辊;221、转轮;2211、输送带;222、从动链轮;23、第一接近开关;24、第二接近开关;31、电机;311、主动链轮;3111、链条;4、收集箱;41、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显影机,包括带有进料口与出料口11的机体1,机体1的出料口11处设置有输送架2,输送架2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印版的输送带2211,输送架2远离出料口11处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4。

机体1立于地面,一端为进料口,远离进料口的一端开设有出料口11,出料口11远离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输送架2。输送架2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长度方向与出料方向一致,远离机体1的一端向地面倾斜,靠近四角处分别设置有竖直的支撑杆21,支撑杆21的底端固定于地面,顶端与输送架2的底端固定连接。

输送架2的两端设置有输送辊22。输送辊22的轴线与出料方向垂直,两端与输送架2转动连接,输送辊22由电机31带动转动。结合图2,电机31固定于输送架2的底端,电机31的输出轴的轴线与输送辊22的轴线一致,电机31输出轴的外壁套设有主动链轮311,输送辊22靠近电机31的一端的外壁套设有从动链轮222,主动链轮311与从动链轮222之间连接有共同的链条3111。

输送辊22的外壁套设有多个转轮221,转轮221的轴线与输送辊22的轴线一致,套设于输送辊22的外壁且与输送辊22为螺栓连接,多个转轮221沿输送辊22的轴线方向分布,每两个输送辊22上的多个转轮221为一一对应设置,每两个对应的转轮221之间连接有同一个输送带2211。

输送架2远离出料口11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4,收集箱4为横截面呈倒三角形且开口朝上的槽体,长度方向与地面平行,位于输送架2的下方,底端设置有四个移动轮41。

当输送带2211将印版输送至靠近收集箱4的一端时,印版将由输送带2211落至收集箱4内,即可完成收料,重复操作可实现持续收料,待收集箱4装满时,可推动收集箱4并将其推至所需位置处。移动轮41的设置可减收集箱4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移动收集箱4。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机体1内经过加工的印版由出料口11处出料,电机3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输送带2211将印版向靠近收集箱4的方向传送,当印版靠近收集箱4的一端时,电机31的输出轴停止转动,输送带2211停止传送,此时,印版由输送带2211落至收集箱4内,实现收料。整个过程无需工人手动操作即可实现,达到便于收料的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3,在输送架2靠近出料口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近开关23,远离出料口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近开关24。印版在机体1内加工后,将由出料口11移至输送带2211上,远离出料口11的端头位于第一接近开关23的上方时,第一接近开关23即可控制电机31的输出轴开始转动,带动主动链轮311转动,主动链轮311带动从动链轮222及输送辊22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2211将印版由出料口11向远离机体1的方向传送,当印版远离出料口11的端头经过第二接近开关24的上方时,第二接近开关24即可控制电机31的输出轴停止转动,使得输送带2211停止传送,从而将印版输送至远离出料口11的一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