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502发布日期:2019-08-23 23:36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短焦投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投影机使用的屏幕大部分是正投幕布,即将投影机放置在屏幕前方,借助屏幕的反射功能,将光线反射到人眼。投影机到屏幕之间不能有障碍物,因此,投影机到屏幕的距离决定了投影系统的占用面积。为了减少占用面积,现在的投影镜头逐步向短焦、超短焦镜头过渡。

短焦正投幕可以分为软幕和硬幕。软幕可卷曲,以黑栅(或线光栅)投影幕为主,纹理结构朝外。硬幕不可折叠,以菲涅尔投影幕为主,纹理结构朝里,抗环境光干扰效果更好。如图1所示,菲涅尔投影幕一般由抗划伤层1、着色层2、扩散层3、菲涅尔透镜层4、反射层5、吸光层6等六层结构组成。

抗划伤层可以提高屏幕表面硬度,阻挡一定力度的划伤损坏。着色一般是灰色,浅黑色等,可以大幅提高投影显示对比度。扩散层由透过率大于85%的树脂材料均匀添加扩散粒子(纳米级到微米级间)制成,起到对入射光的散射作用。菲涅尔透镜层的环带工作面为弧面,使投影机入射光线入射到弧面上的每一点均被平行反射。在具体实现上,菲涅尔透镜采用的是高透过率的光学树脂制作,先涂布湿膜,再通过精密模具模压或滚压,最后固化成型。反射层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铝、铜、银等,可由印刷、喷涂、涂敷或蒸镀等工艺制作,用于反射投影机入射光,形成正投投影效果。吸光层由一些不反光的深色材料制成,用于吸收透过菲涅尔透镜层的环境光,达到抗光的目的。

目前,在与投影屏幕配合的触控方式中,以红外触控方式较为常见。主要原因是采用红外触控方式制作简单、成本低。但是红外触控方式的触控感应精度低,效果不好,同时,红外触控框受限于红外LED灯的尺寸,边框又厚且宽。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通过依次设置的抗划伤层、着色层、扩散层、菲涅尔透镜层、反射层以及吸光层,还包括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上电极层、绝缘层以及下电极层。通过结合触控结构,使投影幕具备了触控功能。相比于常规的红外触控技术,具有高精度、快响应,且不影响边框结构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包括依次设置的抗划伤层、着色层、扩散层、菲涅尔透镜层、反射层以及吸光层,还包括触控结构;

所述触控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上电极层、绝缘层以及下电极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所述上电极层与反射层合为一层,所述反射层与吸光层之间设置绝缘层和下电极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所述吸光层和绝缘层合并为一层,且处于反射层和下电极层中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所述吸光层的后方设置保护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所述下电极层的后方设置保护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所述触控结构为电容触控结构或电磁触控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所述保护层为金属支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所述金属支撑板为铝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通过依次设置的抗划伤层、着色层、扩散层、菲涅尔透镜层、反射层以及吸光层,还包括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上电极层、绝缘层以及下电极层。通过结合触控结构,使投影幕具备了触控功能。相比于常规的红外触控技术,具有高精度、快响应,且不影响边框结构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投影幕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触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抗划伤层,2-着色层,3-扩散层,4-菲涅尔透镜层,5-反射层,6-吸光层,7-上电极层,8-绝缘层,9-下电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触控的正投短焦投影幕,包括依次设置的抗划伤层1、着色层2、扩散层3、菲涅尔透镜层4、反射层5以及吸光层6,还包括触控结构。

其中,抗划伤层1、着色层2、扩散层3、菲涅尔透镜层4、吸光层5均与常规的菲涅尔投影幕结构一致。

参见图2,所述触控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上电极层7、绝缘层8以及下电极层9。触控结构可以为电容触控结构,也可以为电磁触控结构。上电极层7、绝缘层8以及下电极层9合称即为感应膜。

由于菲涅尔投影幕的反射层6的材质均使用金属元素来反射投影光线,如铝、银、铜等,而触控结构的上电极层7与下电极层9的材质也为金属元素,如铝、银、铜等。因此,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层6可以同时充当触控结构的上电极层7。因此,整个结构简化为8层,即,所述上电极层7与反射层5合为一层,所述反射层5与吸光层6之间设置绝缘层8和下电极层9。

以电容触控结构为例,当将带有电荷的触控体靠近电容感应膜时,横向和纵向的电容电荷就会发生变化,因而能判断出触控体的位置。电磁触控结构的原理与电容触控结构类似,当带有电磁场的触控体靠近电磁感应膜时,横向和纵向的电动势就会发生变化,因而能判断出触控体的位置。

在设计如上金属电极图形时,考虑到最佳的反射层6的反射效果,除了必要的金属线路分离,应尽可能多的保留金属层材料。在完成此反射层制作后,然后覆盖一层绝缘膜,再在其上面制作一层金属图形电极,作为触控结构的下电极层9。在制作上、下金属电极图形时,可以采用半导体工艺,先在菲涅尔透镜层上镀一整面的金属膜,然后利用曝光显影蚀刻的工艺实现图形化;也可以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实现图形化的金属电极结构。至此,上电极层7(反射层6)、绝缘层8、下电极层9均已制作完成,触控结构已经形成,同时,菲涅尔投影幕的反射层结构也以制作完成。

参见图4,更好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投影幕的反射效果和结构简洁性,可将绝缘层5制作成吸光色如黑色或深色,在保持绝缘层防短路作用的同时,可作为吸光层6,取代菲涅尔投影幕的吸光层6结构。即,吸光层6和绝缘层8合并为一层,且处在反射层5(上电极层7)和下电极层9中间,整个结构共七层,更加简洁,同时,吸光层处在下电极层前面,可有效避免下电极层的无效反射。

更好的,所述投影幕的后方设有保护层,保护层通常为铝板等金属材质的支撑板,屏蔽来自屏幕后方的信号,避免其干扰触屏结构。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铝板设置在吸光层6之后;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铝板设置在下电极层9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幕结合了触控结构,因此,使投影幕具备了触控功能。相比于常规的红外触控技术,具有高精度、快响应,且不影响边框结构的优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设置的抗划伤层、着色层、扩散层、菲涅尔透镜层、反射层以及吸光层,还包括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上电极层、绝缘层以及下电极层。通过结合触控结构,使投影幕具备了触控功能。相比于常规的红外触控技术,具有高精度、快响应,且不影响边框结构的优势。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响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响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