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660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技术,具体涉及触控显示技术,尤其涉及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互电容触控显示面板,通常在阵列基板上设置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在与阵列基板对置的对置基板上设置多个触控检测电极。其中,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和上述多个触控检测电极均交叉设置。在显示期间触控驱动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

另外,在互电容触控显示面板中,往往在阵列基板上设置集成电路,以及向集成电路输送信号的主挠性电路板。触控驱动电极与集成电路电连接,以接收集成电路发送的触控驱动信号。为了使触控检测电极上的触控检测信号能够发送到集成电路中,往往设置与触控检测电极电连接的副挠性电路板。副挠性电路板一端通过信号线与各个触控检测电极的两端连接,副挠性电路板另一端与主挠性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相连接,以通过主挠性电路板向集成电路发送触控检测信号。

现有技术中,副挠性电路板与触控检测电极电连接的部分向阵列基板的正投影往往与主挠性电路板至少部分重合,这样,在绑定工序中,需要分两次绑定工序才能分别完成主挠性电路板与集成电路绑定和副挠性电路与对置基板的绑定。增加了生产时间以及生成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二基板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且第一基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集成电路;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挠性电路板和第二挠性电路板,第一挠性电路板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且第一挠性电路板与第一集成电路电连接;第二挠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部,第一端部包括多个第一引脚,各第一引脚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线与一条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第二触控信号线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第二挠性电路板的第一端部向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挠性电路板向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不相交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将与第二触控信号线连接的第二挠性电路板的第一端部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挠性电路板向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相交叠的位置处,使得在一次绑定工序中可以完成第二触控线与第二挠性电路板之间的引线绑定以及第一基板上的第一挠性电路板与集成电路之间的引线绑定,节省了生成时间。

此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挠性电路板的连接部与第一挠性电路板的连接部通过焊锡或者导电胶连接,可以节省将第二挠性电路板和第一挠性电路板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节约了生成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申请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第二挠性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又一个实施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结合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申请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100通常包括第一基板10,与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在第一基板10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12。第二基板20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21,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此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垂直相交,也可以非垂直相交。也就是说,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的每一个第一触控电极12和设置在第二基板上20的各个第二触控电极21均相互交叉。

相互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12和第二触控电极21分别构成平板电容的两个极板。多个条状的第一触控电极12和多个条状的第二触控电极21之间交叉的区域形成了在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中均匀分布的多个电容。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触控电极12例如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21例如可以为触控感应电极。在触控期间,第一触控电极12上传输触控驱动信号,第一触控电极12和第二触感电极21之间形成电容。当有手指触摸触控显示面板100的任意位置时,触摸点附近的第一触控电极12和第二触控电极21之间的耦合会发生变化,从而触控点附近的第一触控电极12和第二触控电极21之间电容量会发生变化。根据各第一触控电极12与各第二触控电极21之间交叉形成的多个电容的电容量发生变化与否可以推断出触控点的坐标。

第二触控电极21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20靠近第一基板10的一侧。优选的,第二触控电极21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20背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当第二触控电极21设置在第二基板20背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时,可以使得触控操作对第二触控电极21影响更强,使得触控面板对触控操作的反应更加精准。

第一基板10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集成电路13。第一集成电路例如可以生成触控驱动信号,或者接收触控检测信号。

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挠性电路板14和第二挠性电路板23。其中第一挠性电路板14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第一挠性电路板14与第一集成电路13电连接。上述第一挠性电路板14和第二挠性电路板23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可以在发生形变时不影响设置在其中的电路的性能。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第二挠性电路板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二挠性电路板23包括第一端部231,第一端部231包括多个第一引脚P。可选地,第二挠性电路板23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连接部C。第二挠性电路板23的各个第一引脚P与上述多个第二连接部C中的一个第二连接部C对应,且通过引线连接。

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挠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部231的各个第一引脚P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线22与一条第二触控电极21电连接。其中,第二触控信号线22形成在第二基板20上。具体地,第二触控信号线22包括第一端221和第二端222。各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二端222与设置在第二挠性电路板23上的一个第一引脚P对应连接。另外,各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第一端221与上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21中的一个第二触控电极21对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挠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部231与第一挠性电路板14之间不相交叠。也就是说第二挠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部231向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挠性电路板14向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不相交叠。这样设置第二挠性电路板23以及第二触控信号线22,可以在在引线绑定工艺过程中,引线绑定设备可以同时识别出第一挠性电路板和第一集成电路之间的引线绑定区域以及第二挠性电路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之间的引线绑定区域,因此通过一次绑定工序就可以完成第一集成电路13与第一挠性电路板14之间的引线绑定,以及第二挠性电路板23与第二触控信号线22之间的引线绑定。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由于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方向上的俯视图中,第二挠性电路板与第一挠性电路板至少部分重叠,在引线绑定工艺过程中,引线绑定设备无法同时识别出第一挠性电路板和第一集成电路之间的引线绑定区域和第二挠性电路板和第二触控信号线之间的引线绑定区域,因此需要经过两道绑定工序也即第一集成电路与第一挠性电路板之间引线的绑定工序,和第二挠性电路板与第二触控信号线之间引线的绑定工序才能完成第一集成电路与第一挠性电路板之间引线的绑定和第二挠性电路板与第二触控信号线之间引线的绑定。与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相比,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减少引线绑定工序步骤,节省了生产时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从垂直于显示面板平面的方向上看进去第二挠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部231与第一挠性电路板14之间的最短距离D的范围例如可以为2mm≤D≤10mm。也就是说,第二挠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部231向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挠性电路板14向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的最短距离D的范围可以为:2mm≤D≤10mm。由于绑定工艺设备的识别精度的需要,需要将第二挠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部231向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挠性电路板14向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的最短距离D设置的大于等于2mm。另外,D的数值越大,则第二挠性电路板23的长度越大,成本越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综合考虑引线绑定工艺设备的识别精度以及成本来设置D的数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挠性电路板14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图中未示出)。第一挠性电路板14上的各个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挠性电路板的各个第二连接部C一一对应且相互电连接。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第一挠性电路板14上的第一连接部例如可以为第一焊盘,第二挠性电路板23上的第二连接部C例如可以为第二焊盘。各个第一焊盘与其对应的第二焊盘例如可以通过焊锡电连接。使用焊锡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可以省却现有触控显示面板中用以将第一挠性电路板和第二挠性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器,节约了显示面板的成本。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第一挠性电路板14上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挠性电路板23上的第二连接部C之间例如可以通过导电胶电连接。使用导电胶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可以省却显示触控显示面板中用以将第一挠性电路板和第二挠性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器,节约成本。优选的,第一挠性电路板14上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挠性电路板23上的第二连接部C之间可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电连接。此处,各向异性导电胶例如可以包括多个相互绝缘的导电粒子,将各向异性导电胶涂覆在两个导体之间后,对两个导体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施加适当压力,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各向异性导电胶中的导电粒子的绝缘层破裂,各向异性导电胶才会导电,从而使得两个导体之间实现电气连接。也就是说,各向异性导电胶只在对其施加作用力的方向上导电,而在其他方向上不导电。使用各向性导电胶将第一挠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挠性电路板的第二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可以避免使用导电胶连接第一挠性电路板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挠性电路板的第二连接部时引起的多个第一连接部或者多个第二连接部短接的不良发生。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二挠性电路板23的形状例如可以为L形。值得指出的是,在实际工艺过程中,第二挠性电路板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其形状。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挠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部231沿第二方向的宽度W的范围可以为:5mm≤W≤30mm。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挠性电路板的第一端部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可以根据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条数、第一挠性电路板14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以及触控显示面板100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来进行设定。

在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2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16与第一集成电路13电连接。在触控期间,第一集成电路13用于通过与第一触控电极12之间的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16向第一触控电极12提供触控驱动信号;通过与第二触控信号线22以及第二挠性电路板23接收第二触控电极21发送的触控感应信号。在显示期间,各第一触控电极12复用为公共电极,第一集成电路13用于通过与第一触控电极12之间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16向各个第一触控电极12提供相同的公共电压信号。

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100例如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不局限于液晶显示面板,还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触控显示面板以及其他类型的触控显示面板。当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第一基板10例如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0例如可以为彩膜基板。第一基板上还包括扫描线和数据线,扫描线例如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一方向排布。数据线例如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布。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与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相同的第一触控电极12、第一集成电路13、第一触控信号线16、第一挠性电路板14、第二挠性电路板23、第二触控电极21、第二触控信号线22,其中,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分布与图2所示的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分布相同,此处不赘述。与图3所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第二触控信号线22越长,则其线宽越宽。第二触控信号线22越短,则其线宽越窄。由于金属导线的电阻值与其电导率、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成反比;另外第二触控信号线22往往是由同层金属刻蚀形成的,在同一触控显示面板100中的各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电导率和各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厚度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将各条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线宽根据其长度进行设置,使得各条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长度与线宽的比值相同。这样设置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好处是,可以使得各条第二触控信号线22的电阻相同,进而有利于形成各处的触控灵敏度相同的触控显示面板200。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图2所示显示面板相同,显示面板300包括第一基板10、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多个一触控电极12,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第二触控电极21,第一挠性电路板14,第二挠性电路板23,第二触控信号线22、第一集成电路13,第一触控信号线16,此处不赘述。与图2所不同的是,除了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集成电路13之外,第一基板上还包括第二集成电路15。第二集成电路15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16与各个第一触控电极12电连接。在触控期间,第二集成电路15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16依次向各个第一触控电极12发送触控驱动信号。第一集成电路13通第二挠性电路板23和第二触控信号线22接收第二触控电极发送的触控检测信号。在显示期间,第二集成电路15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16同时向各个第一触控电极12发送相同的公共电压信号。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触控显示装置400为手机,该触控显示装置400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除了包括触控显示面板之外,还可以包括其它的一些公知的结构,例如用于向触控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的背光单元。为了不模糊本申请的重点,将不再对这些公知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显示装置不限于图6所示的手机,还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设备等装置。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