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2099发布日期:2020-05-08 13:0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模组(lcdmodule,lcm)通常包括背光模组01和显示面板02,01背光模组(blacklightunit,blu)通常包括:背板011、设置在背板011之上的白反射片012、设置在白反射片012之上的导光板013、以及设置在背板011上的灯条(lightbarset)014等。其中,灯条014设置在导光板013的侧面,与导光板013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背板011包括一个底板0111和两个折弯结构,第一折弯结构0112垂直于底板所在平面,连接在底板0111的最外侧;第二折弯结构0113平行于底板0111所在平面,连接在第一折弯结构0112背离底板0111的一端,且向靠近底板0111的方向延伸。底板0111与两个折弯结构形成一倒u型的夹持结构(lgpholder)。

在组装背光模组01的过程中,先将灯条014放入夹持结构的倒u型部分内,且设置在背板011的底板0111上,再将导光板013与灯条014对位后,用夹持结构夹持住导光板013,以固定导光板013与灯条014的相对位置。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液晶显示模组组装完成后,若因灯条014的元件出现损坏,需要维修灯条014,或因导光板013与灯条014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导光板013与灯条014的位置,由于灯条014设置在夹持结构内,且导光板013被夹持结构夹持住,想要维修灯条014或调整灯条014与导光板013之间的位置,需要先将背光模组01与显示面板02分离,再将整个背光模组01的组件一一拆卸下来,才能对灯条014和导光板013进行维修或调整,之后再对背光模组01重新进行组装,这个过程容易造成背光模组01的组件的损耗,且十分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通过在背板结构的侧部开孔,从而可以在不拆卸背光模组中其他部件的基础下,对灯条进行维修或调整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条、导光板以及背板结构;其中,

所述灯条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器件,且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一侧;

所述背板结构包括第一底板、和与第一底板相连的侧部,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之上,所述侧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孔,所述开孔用于容纳所述灯条上的多个发光器件,以使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发出的光能够照射进所述导光板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通过在背板结构的侧部上开孔,以容纳灯条上的多个发光器件,从而若需要维修灯条或调整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开孔将灯条从背光模组中拆卸并进行维修,或通过开孔调整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避免需要拆卸整个背光模组才能对灯条进行维修,从而避免在拆卸背光模组的过程中造成背光模组中其他部件的损坏。

优选的是,所述侧部设置在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灯条一侧,且向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背板结构还包括上部,其与所述侧部背离所述第一底板一端相连,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且向背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背板结构还包括上部,其与所述侧部背离所述第一底板一端相连,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且向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底板、所述侧部和所述上部形成一第一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所述导光板,以固定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灯条的相对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侧部上开孔的数量,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的数量相对应;且各个开孔的形状与各个发光器件相适配。

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发光器件限定出一个出光区域;

所述侧部上具有一个开孔,所述开孔的形状与所述出光区域相适配。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第二底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侧部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侧部相连,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

所述第一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靠近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板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形成第二夹持结构,用于夹持所述灯条,以固定所述灯条与所述导光板的相对位置。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路板,用于驱动背光模组;

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实施例中背板结构与灯条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背板结构与灯条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实施例应用到显示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实施例应用到显示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实施例中支架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的理解。

如图2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灯条(lightbarset)1、导光板(lightguideplate,lgp)2以及背板结构(backbezel)3。

其中,灯条1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器件11,且灯条1设置在导光板2一侧。背板结构3包括第一底板31、和与第一底板31相连的侧部32,导光板3设置在第一底板31之上,背板结构3的侧部32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孔321,开孔321用于容纳灯条1上的多个发光器件11,以使多个发光器件11发出的光能够照射进导光板2内。

需要说明的是,背板结构3的侧部32设置在第一底板31的边缘处,其向背离第一底板31向上的方向延伸。导光板2设置在第一底板31上,且被背板结构3的侧部32包围在其中。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2可以包括为多边形的导光板,在导光板2的至少一个侧边相邻设置有灯条1。例如,导光板2可以是为矩形的导光板,具有4个侧边,在矩形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相邻设置有灯条1,具体地,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背光模组中的灯条1有可能发生损坏,或灯条1与导光板2之间的距离有可能发生变化,通过在背板结构3的侧部32上开孔,以容纳灯条1上的多个发光器件,从而若需要维修灯条1或调整灯条1与导光板2之间的距离,只需通过开孔321将灯条1从背光模组中拆卸后进行维修,或通过开孔321调整灯条1与导光板2之间的距离,避免需要拆卸整个背光模组才能对灯条1进行维修,从而避免在拆卸背光模组的过程中造成背光模组中其他部件的损坏。

具体地,背板结构3的侧部32设置在导光板2靠近灯条1一侧,且背板结构3的侧部32向背离第一底板31的方向延伸,例如可以向垂直于第一底板31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背板结构3的侧部32上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孔321,开孔321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以下举例说明。

方式一、

参见图2、图3,图3(a)为本实施例中背板结构3的侧视图,图3(b)为本实施例中灯条1的侧视图,图2中的背板结构3可以为图3所示的背板结构3沿a-b方向的剖切图,背板结构3的侧部32上开孔321的数量,与灯条1中多个发光器件11的数量相对应,且各个开孔321的形状与各个发光器件11相适配。例如,若灯条1上具有5个发光器件11,则背板结构3的侧部32上相应地具有5个开孔321,且开孔321的形状与发光器件11相适配,相邻的两个开孔321之间的间距,也与相邻的两个发光器件11之间的间距相适配,使得背板结构3的侧部32上的5个开孔321可以分别容纳灯条1上的5个发光器件11,使灯条1发出的光能够照射进导光板2内。

方式二、

参见图2、图4,图4(a)为本实施例中背板结构3的侧视图,图4(b)为本实施例中灯条1的侧视图,图2中的背板结构3可以为图4所示的背板结构3沿c-d方向的剖切图,灯条1上的多个发光器件11限定出一个出光区域101,背板结构3的侧部32上具有一个开孔321',该开孔321'的形状与上述出光区域101相适配。例如,若灯条1上具有5个发光器件11,5个发光器件11限定出一个矩形的出光区域101,该出光区域101的长边的长度l,等于5个发光器件11在平行于出光区域的长边方向上的宽度l1之和,加上5个发光器件中每两个相邻的发光器件之间的间距l2之和。该出光区域的短边的长度h,等于5个发光器件在平行于出光区域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h1。背板结构3的侧部32具有一个开孔321',该开孔321'的形状与5个发光器件11限定出的出光区域101相适配,也就是开孔321'的形状也为一个矩形,且矩形开孔的长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出光区域101,矩形开孔的短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出光区域101,以使该矩形开孔可以容纳灯条上的5个发光器件11,使灯条1发出的光能够照射进导光板2内。

综上所述,若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应用到显示装置中,对于不同的显示装置,所需的发光强度也不同,通过在背光模组中背板结构3的侧部32设置开孔321,且开孔321用于容纳灯条1上的多个发光器件11,从而若显示装置的发光强度需求发生变化,可以直接通过开孔321将灯条1从背光模组中拆卸下来,再对发光器件11的数量或发光器件11的发光强度进行调整,以满足显示装置的发光强度需求。

可选地,如图2所示,灯条1还可以包括灯条电路板12,多个发光器件11设置在灯条电路板12之上,灯条电路板12用于驱动多个发光器件11。

可选地,设置在灯条电路板12上的多个发光器件11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并且多个发光器件11可以是任意类型的led,例如微缩化发光二极管(microled),或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等。当然,多个发光器件11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发光器件,只要符合本实施例的原理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灯条电路板12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也可以是驱动基板等。当然,灯条电路板12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路板,只要符合本实施例的原理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反射层4,该反射层4例如可以是白反射片(whitereflector),反射层4设置在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和导光板2之间,在灯条1发出的光照射进导光板2内后,也会照射到第一底板31上,因此,在第一底板31和导光板2之间设置反射层4,可以通过反射层4将原本照射到第一底板31上的光反射进导光板2内,避免了灯条1发出的光被第一底板31吸收而影响灯条1的出光率。

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光学膜片(opticalfilms)5,光学膜片5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之上,灯条1发出的光经由导光板2折射为垂直于第一底板31向上的光后,照射进光学膜片5中,光学膜片5用于将导光板2发出的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使出光更均匀。

可选地,如图2所示,导光板包括显示区域和边缘区域,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边缘区域反射片6,其设置在导光板2的边缘区域之上,用于在灯条1的光照射进导光板2内后,将导光板2边缘区域的光反射进导光板2中,避免导光板2的边缘漏光,从而影响灯条1的出光率。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板结构3还可以包括上部33,背板结构3的上部33与背板结构3的侧部32背离第一底板31一端相连,背板结构3的上部33可以平行于第一底板31,且向背离导光板2的方向延伸。通过将背板结构3的上部33平行于第一底板31设置,且将背板结构3的上部33向背离导光板2的方向延伸,使设置在第一底板31上的导光板2不受到背板结构3的上部33的遮挡,从而在组装背光模组的过程中,能更方便地将导光板2与灯条1对位,且能够直接观察到导光板2与灯条1的对位情况。

可选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板结构3还可以包括上部33,背板结构3的上部33与背板结构3的侧部32背离第一底板31一端相连,背板结构3的上部33可以平行于第一底板31,且向靠近导光板2的方向延伸。从而背光结构3的第一底板31、背板结构3的侧部32和背板结构3的上部33形成一第一夹持结构,该第一夹持结构用于夹持导光板2,使导光板2不易发生位移,以更好地固定导光板2与灯条1的相对位置,避免因灯条1与导光板2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影响灯条1的出光率。

可选地,如图5、图6、图7所示,图7为支架结构7的俯视图,图5、图6中的支架结构可以为图7中所示的支架结构沿e-f方向的剖切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支架结构7。支架结构可以包括:第二底板71、第一部分72和第二部分73。

具体地,支架结构7的第二底板71与背板结构3的侧部32相对设置,且支架结构7的第一部分72和支架结构7的第二部分73与背板结构3的侧部32相连,灯条1设置在支架结构7的第二底板71上。支架结构7的第一部分72连接在支架结构7的第二底板71靠近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的一端,支架结构7的第二部分73连接在支架结构7的第二底板71背离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的一端,支架结构7的第一部分72和支架结构7的第二部分73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其中,支架结构7的第二底板71、支架结构7的第一部分72和支架结构7的第二部分73形成第二夹持结构,该第二夹持结构用于夹持灯条1,使灯条1不易发生位移,以固定灯条1与导光板2的相对位置,避免因灯条1与导光板2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影响灯条1的出光率。

可选地,如图5、图6所示,支架结构7的第一部分72可以包括一下拐角结构,支架结构7的第二部分73可以包括一上拐角结构,上拐角结构和下拐角结构相对设置。下拐角结构包括第一子结构和第二子结构,第一子结构连接在支架结构7的第二底板71靠近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的一端,且平行于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与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同层设置;第二子结构连接在第一子结构靠近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的一端,且垂直于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上拐角结构包括第三子结构和第四子结构,第三子结构连接在支架结构7的第二底板71背离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的一端,且平行于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第四子结构连接在第三子结构靠近背板结构3的侧部32的一端,且垂直于背板结构3的第一底板31。第四子结构与第二子结构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第四子结构与背板结构3的侧部32相连,第三子结构与背板结构3的侧部32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若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应用到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显示面板8,显示面板8与背光模组相对设置,且二者可以通过粘接层9相连,粘接层9设置在显示面板8与背光模组的边缘区域。若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面板,具体地,显示面板8自靠近背光模组到背离背光模组的方向上可以包括:下偏振片(bottompolarizer)81,设置在下偏振片81之上的阵列基板(array)82,设置在阵列基板82上的彩膜基板(colorfilter,cf)83,其中,彩膜基板83还包括黑矩阵层831,设置在彩膜基板83之上的上偏振片(toppolarizer)84。下偏振片81的面积小于阵列基板82的面积,粘接层9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82的边缘区域,背光模组通过粘接层9与显示面板8相连。

可选地,结合图5、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若背板结构3的上部33与背板结构3的侧部32背离第一底板31一端相连,背板结构3的上部33平行于第一底板31,并向背离导光板2的方向延伸,支架结构7的具体结构如上述,支架结构7设置在背板结构3的上部33之下,支架结构7与背板结构3的上部33相接,且其与背板结构3的侧部32相接,则粘接层9可以设置在背板结构3的上部33之上,显示面板8通过粘接层9与背光模组相接,从而背板结构3的上部33以及支架结构7共同支撑显示面板8,增强了背光模组对显示面板8的支撑强度。

可选地,结合图6、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若背板结构3的上部33与背板结构3的侧部32背离第一底板31一端相连,背板结构3的上部33平行于第一底板31,并向靠近导光板2的方向延伸,支架结构7的具体结构如上述,支架结构7与背板结构3的侧部32相接,且支架结构7的第二部分73与背板结构3的上部33同层设置,两者形成一平面,则粘接层9可以设置该平面之上,显示面板8通过粘接层9与背光模组相接,从而背板结构3的上部33以及支架结构7的第二部分73共同支撑显示面板8,增强了背光模组对显示面板8的支撑强度。且支架结构7的第二部分73与背板结构3的上部33形成的平面,增加了显示面板8与背光模组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显示面板8与背光模组的接触面的压强,使得在显示面板8受到按压时,能够降低显示面板8破碎的风险。

可选地,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电路板102,用于驱动背光模组,例如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电路板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电路板,具体地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5、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支架结构7还可以包括一支撑结构74,支撑结构74与支架结构7的第一底板71相连,上述电路板102设置在支撑结构74上。具体地,支撑结构74可以是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架结构7背离灯条1的一面的凸起结构,上述电路板102通过两个凸起结构与支架结构7相固定。当然,支撑结构74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由上述可知,由于支架结构7是单独设计于背板结构3之外的,因此支架结构7,尤其是支架结构7中的支撑结构74的材料可以是不同于背板结构3的材料,例如刚性强或厚度厚的金属材料,以使支撑结构7给电路板102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支架结构7发生变形,使支撑结构74向上翘曲,从而使设置在支撑结构74上的电路板102向上位移,导致电路板102的水平位置超过背光模组的上表面所在平面,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可选地,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包括一连接电路板103,该连接电路板103设置在电路板102背离支撑结构74一侧,该连接电路板103用于连接显示面板8与电路板102,使电路板102中的信号可以通过连接电路板103传递到显示面板8中。

相应地,本实施例还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背板结构3的侧部32上开孔,以容纳灯条1上的多个发光器件11,从而若需要维修灯条1或调整灯条1与导光板2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开孔321将灯条1从背光模组中拆卸并进行维修,或通过开孔321调整灯条1与导光板2之间的距离,避免需要拆卸整个背光模组才能对灯条1进行维修,从而避免在拆卸背光模组的过程中造成背光模组中其他部件的损坏。并且,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应用到显示装置中,对于不同的显示装置,所需的发光强度也不同,通过在背光模组中的背板结构3的侧部32设置开孔321,且开孔321用于容纳灯条1上的多个发光器件11,从而若显示装置的发光强度需求发生变化,可以直接通过开孔321将灯条1从背光模组中拆卸下来,再对发光器件的数量或发光器件的发光强度进行调整,以满足显示装置的发光强度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