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4647发布日期:2020-07-24 15:5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pon接入技术已成为全球ftth(光纤到户)全面推广的最主要解决方案。对于ftth(光纤到户)的接入安装,光纤快速连接器组件以其安装方便、快速、高效等优势,已成为目前ftth接入的最优选择方案。现有的光纤快速连接器组件中常见的有直通式(也称直插式或干式)和预埋式。其中,预埋式快速连接器组件,是在陶瓷插芯内孔中预埋一根光纤,一端与陶瓷插芯经研磨抛光后形成与正常连接器对接的端头,另一端则露出一定长度并保证端面平整,然后将露出端光纤安装在一个v型槽中,v型槽一般采用有机材料或金属材料,v型槽配备相应的光纤压贴块用来锁压外入光纤和预埋光纤的对接,对接时在v型槽中提前预置匹配凝胶,对接后将光缆锁紧。

采用预埋式光纤快速连接器组件进行现场安装时,需要用光缆夹块夹持光缆,光缆一端的包覆材料被除去而露出所需的外入光纤,在将光缆夹块插入到快速连接器主体外壳后端的同时,外入光纤沿着预设通道伸至v型槽并与预埋光纤实现对接。

现有技术中的光缆夹块在与快速连接器主体外壳后端接触之前,光缆上的外入光纤插入快速连接器主体外壳内时,由于此时光缆夹块的结构无导正作用,因此,在光缆夹块插入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外入光纤的端面撞到快速连接器主体外壳的内侧壁上,造成外入光纤端面损伤,与预埋光纤对接后增大了快速连接器的插入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有助于避免外入光纤与快速连接器时造成外入光纤的端面损伤,提高光缆夹块装配效率,降低快速连接器插入损耗的一种光纤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外壳和光缆夹块,所述连接器外壳设有用于容纳光缆夹块的容纳腔,所述光缆夹块设有沿光缆夹块轴向方向延伸的导向臂,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与导向臂配合引导光缆夹块定向移动的导向槽。

可选的,所述容纳腔两相对的内侧壁均开设有所述导向槽,所述光缆夹块设有两组导向臂分别对应所述导向槽。

可选的,所述光缆夹块包括夹块本体和盖体,所述夹块本体设有用于容纳光缆且横截面呈u型的凹槽,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凹槽的u型开口端形成用于夹紧光缆的夹紧腔。

可选的,所述夹块本体和盖体均设有所述导向臂,所述容纳腔两相对的内侧壁均开设有所述导向槽分别与夹块本体的导向臂和盖体的导向臂配合。

可选的,所述夹块本体包括底部以及连接于底部两侧的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所述盖体的第一侧端与第一侧壁部的上表面铰接,所述盖体的第二侧端与第二侧壁部的上表面卡接,以用于盖体相对夹块本体转动与凹槽形成所述夹紧腔。

可选的,所述盖体的一侧端与夹块本体通过榫接结构卡接。

可选的,所述夹紧腔至少一内侧壁设有若干用于卡紧光缆的卡接凸起。

可选的,所述导向槽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导向臂设有卡点用于与所述卡槽扣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器外壳开设有用于观测外入光纤与连接器预埋光纤对接时是否形成微弯结构的微弯观测窗口。

可选的,还包括插芯组件和锁扣,所述连接器外壳包括前套和后套,所述锁扣套设于插芯组件外侧,所述插芯组件套设于前套内,所述后套前部与前套后部扣接,所述微弯观测窗口开设于后套中部,所述容纳腔开设于后套后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臂与导向槽配合,一方面,在光缆通过光缆夹块插入光纤快速连接器与预埋光纤对接时,导向臂嵌入导向槽内,从而使光缆夹块在与光纤快速连接器对接过程中沿着导向槽移动,实现光纤对接移动时的导正作用,提高光纤通过光缆夹块与光纤快速连接器的预埋光纤连接的效率,同时提高光缆夹块与光纤快速连接器对接过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光缆夹块与光纤快速连接器对接过程中通过导向臂与导向槽进行导向,避免外入光纤与连接器预埋光纤对接过程中,外入光纤的端面与连接器外壳碰撞产生损伤,从而降低光纤对接后的插入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后套与光缆夹块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光缆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1中后套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2中光缆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3中光缆夹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连接器外壳,101、前套,102、后套,200、光缆夹块,201、夹块本体,201a、底部,201b,第一侧壁部,201c,第二侧壁部,202、盖体,300、插芯组件,400、锁扣;

1、容纳腔,2、导向槽,3、导向臂,4、凹槽,5、卡接凸起,6、卡槽,7、卡点,8、微弯观测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纵向”、“上”、“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在本实用新型中,后端为线缆夹块插入连接器外壳的插入端,前端为远离所述插入端的一端,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外壳100和光缆夹块200,连接器外壳100设有用于容纳光缆夹块200的容纳腔1,光缆夹块200设有沿光缆夹块200轴向方向延伸的导向臂3,容纳腔1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与导向臂3配合引导光缆夹块200定向移动的导向槽2。本实用新型的光纤连接结构适用于高精密光通信用sc、lc、apc型连接器,通过设置导向臂3与导向槽2配合,一方面,在光缆通过光缆夹块200插入连接器外壳100与预埋光纤对接时,导向臂3嵌入导向槽2内,从而使光缆夹块200在与连接器外壳100对接过程中沿着导向槽2移动,实现光纤对接移动时的导正作用,提高光纤通过光缆夹块200与连接器的预埋光纤连接的效率,同时提高光缆夹块200与连接器外壳100对接过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光缆夹块200与连接器外壳100对接过程中通过导向臂3与导向槽2进行导向,避免外入光纤与连接器预埋光纤对接过程中,外入光纤的端面与连接器外壳100碰撞产生损伤,从而降低光纤对接后的插入损耗。

参考图2和图4,其中,容纳腔1两相对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导向槽2,光缆夹块200设有两组导向臂3分别对应导向槽2,进一步加强光缆夹块200在于连接器外壳100对接时的定向稳定移动。

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光缆夹块200包括夹块本体201和盖体202,夹块本体201设有用于容纳光缆的凹槽4,盖体202盖设于凹槽4形成用于夹紧光缆的夹紧腔,便于与光缆进行组装时,通过将光缆卡入凹槽4中后,通过盖上盖体202,形成夹紧腔将光缆夹紧,组装方便。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导向臂3沿轴向延伸出夹块本体201,且导向臂延伸出夹块本体201的长度l+容纳腔1轴向长度s≥从夹块本体201沿导向臂3延伸方向伸出的外入光纤的长度k,优选的,l+s>k,从而保证了在外入光纤端面接触到连接器外壳100内壁前,导向臂3与导向槽2对接。

进一步的,夹块本体201和盖体202均设有导向臂3,容纳腔1两相对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导向槽2分别与夹块本体201的导向臂3和盖体202的导向臂3配合,有助于在夹块本体201和盖体202同时进入容纳腔1时,分别通过导向槽2导正夹块本体201和盖体202的位置,从而提高对接过程中光缆夹块200的移动稳定性,避免外入光纤端面与连接器外壳100内壁发生碰撞。

进一步的,夹紧腔至少一内侧壁设有若干用于卡紧光缆的卡接凸起5,有助于加强光缆卡入夹紧腔的稳定性,防止光缆的轴向移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卡接凸起5设置于凹槽4的两内侧壁上。

参考图2和图4,导向槽2内壁开设有卡槽6,导向臂3设有卡点7用于与卡槽6扣接,具体的,卡槽6设置于导向槽2的前端,使线缆夹块的导向臂3移动到导向槽2前端后通过卡点7与卡槽6扣接,实现线缆夹块与连接器外壳100的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外壳100开设有微弯观测窗口8,用于观测外入光纤与连接器预埋光纤对接时是否形成微弯结构,从而判断光纤与连接器的预埋光纤是否抵顶对接,方便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理解的是,光缆包括最里面的裸光纤,包裹裸光纤的涂层,再外面是外皮。外入光纤与连接器预埋光纤对接准确时,可通过微弯观测窗口8观测到仅含涂层部分的光纤会发生弯曲形成微弯结构。

参考图1,本实施例还包括插芯组件300和锁扣400,连接器外壳100包括前套101和后套102,锁扣400套设于插芯组件300外侧,插芯组件300套设于前套101内,后套102前部与前套101后部扣接,微弯观测窗口8开设于后套102中部,容纳腔1开设于后套102后部。

实施例2:

参考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盖体202盖设于夹块本体201上,且盖体202的一侧端与夹块本体201通过榫接结构卡接,盖体202和夹块本体201为分体式结构,减少加工工序,便于运输存放。

实施例3:

参考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夹块本体201包括底部201a以及连接于底部201a两侧的第一侧壁部201b和第二侧壁部201c,盖体202的第一侧端与第一侧壁部201b的上表面铰接,盖体202的第二侧端与第二侧壁部201c的上表面卡接,以用于盖体202相对夹块本体201转动与凹槽4形成夹紧腔,同时,具有减小体积的效果,且使用时转动盖体202即可与夹块本体201配合夹紧线缆,施工人员操作更方便。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臂3与导向槽2配合,一方面,在光缆通过光缆夹块200插入连接器外壳100与预埋光纤对接时,导向臂3嵌入导向槽2内,从而使光缆夹块200在与连接器外壳100对接过程中沿着导向槽2移动,实现光纤对接移动时的导正作用,提高光纤通过光缆夹块200与连接器的预埋光纤连接的效率,同时提高光缆夹块200与连接器外壳100对接过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光缆夹块200与连接器外壳100对接过程中通过导向臂3与导向槽2进行导向,避免外入光纤与连接器预埋光纤对接过程中,外入光纤的端面与连接器外壳100碰撞产生损伤,从而降低光纤对接后的插入损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