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70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敷设于地下、地面、空中或海底的光缆。特别涉及将许多光纤以SZ捻状地集合起来的包覆光缆。
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包覆光缆,是将若干光纤呈SZ捻状集合在内藏有抗张力体的中心构件的周围的包覆光缆。该光缆敷设在地下、地面或空中等。即使在敷设了光缆后,有时需要在光缆的中间部将外包皮除去或割裂,以取出(所谓的中间后分支)光缆中的一部分光纤使其进行分支。
内藏有呈SZ状延伸的若干光纤的光缆中,内藏着的各光纤的长度,比光缆本体长度(中心构件的长度也同样)长。因此,如果除去光纤形成的SZ轨迹的反转部(指光纤从S捻到Z捻、或从Z捻到S捻的反转部分)附近的外包皮,则可以不过度张拉地从光缆中顺利取出光纤。鉴于这一点,如果能从光缆外包皮的外侧判别光纤形成的SZ轨迹的反转部,则可提高光缆敷设后进行分支时的作业性。
与上述有关的技术,在美国专利第4828352号和美国专利第5729966号中已揭示。这些文献中记载的现有光缆,是将若干个光纤(光纤心线或管心线)呈SZ捻状集合在中心构件的周围。该集合着的光纤的周围,再用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外包皮包覆。在外包皮上,在与各光纤形成的SZ轨迹反转部对应位置处带有记号、文字等的反转部显示记号。
该光缆按以下顺序制造。即,从光纤的捻合工序到外包皮形成工序用一个制造生产线进行制造时,将显示记号形成装置配置在外包皮冷却水槽的下流侧。另外,取出表示为了将光纤捻合在中心构件的周围而使用的若干个反转目板之中的、位于最下流侧的反转目板的反转方向信号。根据该信号、中心构件的供给长度和规定的偏移长度,判断出反转部已到达显示记号形成装置时,由显示记号形成装置在外包皮上形成反转部显示记号。
另外,当光纤的捻合工序与外包皮形成工序分开时,则在光纤捻合工序中,与上述用一个生产线制造光缆时同样的方法判断反转部的位置,在卷绕在各光纤外周的包覆绕带上粘贴表示反转部位置的彩色带或金属带等。在外包皮形成工序中,在挤压成形外包皮之前,用颜色传感器、金属传感器等检测贴在包覆绕带上的彩色带等,根据该检测信号,在挤压成形的外包皮上形成反转部显示记号。发明概要但是,近年来,为了能安装许多光纤,采用具有2层构造的光纤。即,在中心构件的周围集合呈SZ捻状的光纤,在该光纤的周围,再集合若干呈SZ捻状的光纤。在敷设了这样的光缆后,要在光缆的中间部除去外包皮的一部分等取出光纤而进行分支时,有时希望从内层或外层的任一方取出光纤,有时希望从内层和外层双方取出光纤。这时,如果不能从光缆外包皮外侧判断内层侧反转部的位置和外侧层反转部的位置,则在光缆敷设后进行分支时的作业性很差。特别是内层侧光纤的SZ捻节距(相邻反转部彼此之间的距离的2倍)与外层侧光纤的SZ捻节距不同的光缆时,该问题尤为突出。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安装许多光纤、敷设后光纤的取出性良好的光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缆,使若干内层光纤以SZ捻状集合在中心构件的周围,在该集合着的内层光纤的外侧再集合呈SZ捻状的若干外层光纤,在它们的周围用外包皮包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包皮表面上,在与上述内层光纤和外层光纤分别形成的SZ轨迹的反转部相对应的位置上标记着可相互识别的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
该光缆具有多层构造,在中心构件的周围集合着呈SZ捻状的内层光纤,在该内层光纤的周围再集合着若干呈SZ捻状的外层光纤,所以,在该光缆中可安装极多的光纤。这里所说的“光纤”,是指光纤心线、带心线、带心线叠层体、管心线等的总称。另外,在包覆外层光纤周围的外包皮上标记着表示与内层反转部对应的位置的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和表示与外层反转部对应的位置的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另外,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可相互识别。
这样,在光缆中间部除去一部分外包皮取出光纤进行分支时,可从光缆的外包皮外侧分别独立地判断内层反转部和外层反转部。因此,在光缆敷设后为了进行分支而除去外包皮时,对于内层和外层双方,可容易地判断出作业上最适当的反转部的位置,所以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这样,由于能容易地看出最适合分支的部位、进行柔软的分支作业,所以,该光缆适合敷设在不得不缩短光缆的余长的场所(例如地下)。
当内层光纤的SZ捻节距与外层光纤的SZ捻节距不同时尤其有效。即,为了从光缆中取出内层侧的光纤,必然地也要先取出外层侧的光纤。这时,如果在外包皮上设置了可相互识别的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就能容易地在内层反转部和外层反转部接近或一致的部位除去外包皮。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光缆敷设后分支时的作业效率。
为了使内层光纤和外层光纤分别以SZ捻状集合,也可采用以下的构造。
即,中心构件是多槽支撑,在该多槽支撑的外周形成若干用于收容规定根数内层光纤的SZ状螺旋沟,分别内藏着规定根数外层光纤的若干光纤组件呈SZ捻状集合在多槽支撑的周围。这时,上述光纤组件最好备有内藏着外层光纤的单槽支撑。
另外,分别备有多个内藏规定根数内层光纤的内层光纤组件和内藏规定根数外层光纤的外层光纤组件,内层光纤组件呈SZ捻状集合在中心构件的周围,外层光纤组件呈SZ状地集合在内层光纤组件的周围。
这时,内层光纤组件和外层光纤组件最好分别备有内藏内层光纤或外层光纤的单槽支撑。另外,内层光纤组件或外层光纤组件最好分别备有内藏内层光纤和外层光纤的松动管(ル-スチコ-ブ)。
从以下的说明和附图中将更加理解本发明。这些仅是作为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可从以下的详细说明中了解到。但是,详细的说明以及特定的例子表示的是本发明的较好实施例,仅是作为示例进行表示的,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从这些详细的说明中能自明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改良。
图1是表示本发明光缆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光缆中所包含的光纤组件的断面图。
图3A~图3C是说明在图1所示光缆的外包皮上记载的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的平面图。
图4A~图4C是说明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的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5、图6是表示用于制造图1所示光缆的光缆生产线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光缆另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光缆中所包含的光纤组件的断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光缆又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图10A~图10C和图11A~图11C是分别说明反转部显示记号的其它实施例的平面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光缆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光缆第1实施例的断面图。该图中所示光缆1的中央配置着起中心构件作用的长条状圆柱构件2。该圆柱构件2用HDPE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外径为14mm。在圆柱构件2的中心,埋设着1根钢绞线3。该1根钢绞线3是将7根直径2mm的钢线捻合成的。在圆柱构件2的外周上设有9根分别呈SZ捻状(见图3)的内层光纤组件4i。各内层光纤组件4i的SZ捻节距(相邻反转部之间的距离的2倍长度)为700mm,SZ反转角φ为275°。
图2是表示光纤组件4的构造的图。如后所述,内层光纤组件4i和外层光纤组件4o具有相同构造,所以,这里作为光纤组件4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光纤组件4是将单槽支撑5和带心线叠层体6(光纤)组件化而形成的。单槽支撑5是用PBT树脂等制造成的1根笔直的长条状构件,其断面大致为U字形。单槽支撑5的底部和一对侧部形成可收容光纤心线、管心线、带心线等各种光纤的1根光纤收容部5a。单槽支撑5的各种尺寸是,Bu=6.0mm,bu=4.0mm,B1=5.0mm,b1=3.5mmm,D=5.0mm,d=4.5mm。
带心线叠层体6是将10片8心的带心线叠置而成的。带心线叠层体6收容在单槽支撑5的光纤收容部5a内。在收容着带心线叠层体6的单槽支撑5的周围卷绕着无纺布等的保护包覆绕带7。这样,单槽支撑5与带心线叠层体6被构成为组件化。通过把这样形成的各内层光纤组件4i呈SZ捻状的附着在圆柱构件2的周围,作为内层光纤的各带心线叠层体6i以SZ捻状集合在圆柱构件2的周围。
如图1所示,在圆柱构件2的外周面上呈SZ状地捻合着各内层光纤组件4i,在该各内层光纤组件4i的周围无间隙地卷绕着无纺布等的保护包覆绕带8。在保护包覆绕带8的周围呈SZ状地捻合着16根外层光纤组件4o。各外层光纤单元4o的SZ状捻节距为900mm,SZ反转角φ为275°。外层光纤组件4o与内层光纤组件4i同样地是将单槽支撑5o与带心线叠层体6o(外层光纤)组件化而形成的。
通过把各外层光纤组件4o呈SZ状地捻合在各内层光纤组件4i的周围,作为外层光纤的各带状心线叠层体6o呈SZ捻状地集合在各内层光纤组件4i的周围。这样,光缆1具有2层构造,即,若干内层光纤(带心线叠层体6i)以SZ捻状集合在圆柱构件2的周围,在该若干内层光纤维的周围再集合若干呈SZ捻状的外层光纤(带心线叠层体6o)。这样,该光缆1上可安装极多的光纤(带心线叠层体)。
呈SZ状地捻合在内层光纤组件4i周围的外层光纤组件4o的周围无间隙地卷绕着包覆绕带9。在包覆绕带9的周围设有由低密度聚乙稀形成的外径41mm的外包皮10。这样,光缆1的内部得到保护。如图1所示,该外包皮10中内藏着1根拉裂带11。
在光缆1的外包皮10的内部,如图3A所示,各内层光纤组件4i(带心线叠层体6i)形成呈SZ状延伸的轨迹(以下称为“内层SZ轨迹”)。该内层SZ轨迹内包含着内层光纤组件4i从S捻到Z捻或从Z捻到S捻的反转部分(以下称为“内层反转部Ri”)。同样,在光缆1的外包皮10内部,如图3B所示,各外层光纤组件4o(带心线叠层体6o)形成着呈S状延伸的轨迹(以下称为“外层SZ轨迹”)。在该外层SZ轨迹内包含着外层光纤组件4o从S捻到Z捻或从Z捻到S捻的反转部分(以下称为“外层反转部Ro”)。
这样,内藏着呈SZ状延伸的若干光纤组件4i、4o(带心线叠层体6i、6o)的光缆1中,各带心线叠层体6i、6o的长度比光缆1(中心构件2)的长度长。因此,只要除去各光纤组件4i、4o形成的SZ轨迹的反转部Ri、Ro附近的外包皮10,就可以不过度张拉地从光缆1中顺利取出光纤(带心线叠层体6i、6o)。
鉴于这一点,在该光缆1的外包皮10的表面上,如图3所示地配设着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该显示记号Mi表示与各内层光纤维组件4i(带心线叠层体6i)所形成的内层SZ轨迹的内层反转部Ri相对应的位置。同样地,在外包皮10的表面上配设着外层反转部的显示记号Mo,该显示记号Mo表示与外层光纤组件4o所形成的外层SZ轨迹中包含的外层反转部Ro相对应的位置。
该光缆1中,将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作为Mi,用印字装置等在外包皮10上标出文字“I”。另外,将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作为Mo,在外包皮10上标出文字“O”。这样,可识别出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考虑到作业时的识别性,最好将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设在以光缆1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同心圆全周上。
另外,如该光缆1这样,内层光纤组件4i的SZ捻节距Pi(700mm)与外层光纤组件4o的SZ捻间距Po(900mm)不同时,如图3A~图3B的右侧部分所示,内层反转部Ri与外层反转部Ro产生重叠部分。为此,该光缆1中,在与外包皮10的内层反转部Ri与内层反转部Ro重叠部分对应部位交替地标出表示内层反转部Ri的文字“I”和表示外层反转部Ro的文字“O”。
这样,根据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可看出内层反转部Ri和外层反转部Ro接近或一致的部位。因此,例如要从光缆1取出内层侧的带心线叠层体6i时,当然先要除去外侧的外层光纤组件4o(带心线叠层体6o),但是,在该光缆1中,由于可在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与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接近或一致的部位除去外包皮10,所以,可极大地提高在光缆敷设后进行分支时的作业效率。
这样,在光缆1中,在其中间部除去外包皮10的一部分等,取出并分支任何带心线叠层体6i、6o时,可以从光缆1的外包皮10的外侧,分别独立地判断内层反转部Ri和外层反转部Ro。因此,在敷设光缆1后为了进行分支作业而除去外包皮10时,可对内层和外层双方,判断作业上最适当的反转部Ri、Ro的位置,所以,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这样,由于能看见最适合于分支的部位,可进行柔软的分支作业,所以,该光缆1适合于敷设在不得不缩短光缆多余长度的场所(例如地下)。
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也可以如图4C所示那样地采用标识记号。图4A~图4C所示例中,在与外包皮10的内层反转部Ri对应的位置上沿光缆1长度方向粘贴细长金属带12(例如长30mm,宽5mm左右的铜带)来作为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另一方面,在与外包皮10的外层反转部Ro对应的位置,与光缆1的长度方向直交地粘贴细长金属带12来作为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另外,如图4C中右侧部分那样,在外包皮10的与内层反转部Ri和外层反转部Ro的重叠部分对应的位置,在作为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沿光缆1长度方向粘贴的金属带12上,并在与光缆1的长度方向直交地(呈十字形)再粘贴另一枚金属带12,作为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
采用这样的构造,也能从光缆1的外包皮10的外侧分别独立地判断内层反转部Ri和外层反转部Ro。在敷设了光缆1后为了进行分支而除去外包皮10时,可容易地判断最适合于作业的反转部Ri、Ro的位置,所以,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另外,作为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其形状等并无限定,可采用任意的文字、记号、标识,只要能判断两者即可。
下面,说明制造上述光缆1的顺序。
在制造光缆1时,先采用图5所示的光纤捻合生产线50,将内层光纤组件4i捻在圆柱构件2的周围。这时,作为中心构件的圆柱构件2,预先卷绕在芯卷绕辊51上。另外,内层光纤组件4i预先被卷绕在光纤组件卷绕辊52上。然后,从芯卷绕辊51和光纤组件卷绕辊52,将1根圆柱构件2和若干根(本例中是9根)内层光纤组件4i供给反转目板群53。
各内层光纤组件4i一边以规定的反转角度交替地改变旋转方向,一边由分别独立地回转的各反转目板54渐渐地捻成SZ状态。捻合在圆柱构件2周围的各内层光纤组件4i的周围,用压紧卷绕装置55卷绕临时固定各内层光纤组件4i用的线等,同时无间隙地卷绕包覆绕带8。这样,各内层光纤组件4i所包含的各带心线叠层体6i以SZ捻状态集合在圆柱构件2的周围。
另外,在各反转目板54之中的、位于最下游的反转目板54a上,连接着图未示的编码器。从该编码器把表示反转目板54a的角速度的信号供给控制计算机56。另外,在控制计算机56上连接着配置在压紧卷绕装置55的下流侧的芯记号打印装置57。控制计算机56根据从反转目板54a得到的反转信号进行规定的计算,求出捻合在圆柱构件2周围的各内层光纤组件4i形成的SZ轨迹的内层反转部Ri到达芯记号设置装置57下方的时间。当内层反转部Ri到达芯记号设置装置57下方时,控制计算机56使芯记号设置装置57动作。
当芯记号设置装置57动作时,在卷绕在各内层光纤组件4i周围的包覆绕带8上,与内层反转部Ri的位置对应地赋予规定的内层芯记号58i。这时,作为内层芯记号58i,采用的是规定尺寸的彩色带、金属带或X线反射带等。作为芯记号设置装置57,采用的是带粘贴装置,把该带沿着规定方向粘贴在保护包覆绕带8上即可。附着着内层芯记号58i状态的半成品2A,被卷绕在卷绕辊59A上。
然后,再次使用图5所示的光纤捻合生产线50,把外层光纤组件4o捻合在各内层光纤组件4i的周围。这时,将卷绕辊59A与芯卷绕辊51置换,并在光纤组件卷绕辊52上预先卷绕外层光纤组件4o(在光缆1中两者相同)。使反转目板群53动作,将各外层光纤组件4o捻合在各内层光纤组件4i的周围。再用压紧卷绕装置55将包覆绕带9无间隙地卷绕在各外层光纤组件4o的周围。这样,各外层光纤组件4o所包含的各带心线叠层体6o以SZ捻状集合在各内层光纤组件4i的周围。
另外,用控制计算机56控制芯记号设置装置57的动作,在卷绕在各外层光纤组件4o周围的包覆绕带9上,与外层反转部Ro的位置对应地赋予规定的外层芯记号58o。这时,外层芯记号58o采用的是与内层芯记号58i颜色不同的彩色带、金属带或X线反射带等,并且,用芯记号设置装置57将该带沿着与内层芯记号58i的粘贴方向不同的方向粘贴在保护包覆绕带9上。带有外层芯记号58o状态的半成品2B,被卷绕到与卷绕辊59A置换了的卷绕辊59B上。
内层光纤组件4i和外层光纤组件4o相对于圆柱构件2的捻合结束后,使用图6所示的外包皮形成生产线60对半成品2 B设置外包皮10。这时,如图6所示,从卷绕辊5B将半成品2B供给于外包皮挤出装置61。从外包皮挤出装置61挤压出在半成品2B周围一体化地形成了外包皮10的半成品。该半成品被导入外包皮冷却水槽,这样,外包皮被冷却固化。
在外包皮冷却水槽62的下流侧配置着芯记号检测装置63。该芯记号检测装置63能通过外包皮10检测上述内层芯记号58i和外层芯记号58o。芯记号检测装置63可采用一般的颜色传感器、金属传感器、X线放射检测装置等。当内层芯记号58i和外层芯记号58o是采用金属带时,内层芯记号58i和外层芯记号58o是采用不同长度和宽度的金属带。作为芯记号检测装置63,可采用涡流式传感器(例如KEYENCE会社制的涡流式位移传感器EX-422)。这样,可容易且可靠地检测内层芯记号58i和外层芯记号58o。
芯记号检测装置63在检测到内层芯记号58i和外层芯记号58o后,将检测信号送到控制计算机64。在该控制计算机64上连接显示记号形成装置65,该显示记号形成装置65配置在芯记号检测装置63下游侧,能在外包皮10上标出反转部显示记号M(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如图3所示,当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是采用文字时,显示记号形成装置65采用文字打印装置(例如イマ-ジユ会社制的喷墨打印机)。这时,为了在外包皮10全周设置内层部反转显示记号Mi和外层部反转显示记号Mo,可配置3台文字打印装置。另外,如图4C所示,当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是采用金属带时,显示记号形成装置65可采用2台带贴着装置(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各用1台)。
控制计算机64根据从芯记号检测装置63得到的检测信号,进行规定的运算,求出内层芯记号58i或外层芯记号58o(两者重叠时、双方)到达显示记号形成装置65下方的时间。当内层芯记号58i或外层芯记号58o到达了显示记号形成装置65时,控制计算机64使显示记号形成装置65动作。
显示记号形成装置65,在包覆内层芯记号58i附近的外包皮10上赋予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例如文字“I”),在包覆外层芯记号58o附近的外包皮10上赋予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例如文字“O”)。另外,在包覆内层芯记号58i与外层芯记号58o重叠部分的外包皮10上赋予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i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o二者(例如交替地赋予文字“I”和文字“O”)。这样,便完成了具有图3C或图4C所示具有反转部显示记号的图1所示光缆1。完成后的光缆1被卷绕到卷绕辊66上。
图7表示本发明光缆另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该图所示光缆20,内层侧和外层侧的光纤组件24i、24o采用着内层松动管25i和外层松动管25o。光纤组件24如图8所示,由聚乙稀形成的松动管25(外径6.0mm,内径4.5mm)和收容在松动管25内部的带心线叠层体26(光纤)构成。带心线叠层体26是将10片8心的带心线叠置而成的。在松动管25的内部,充填着带心线叠层体26和起缓冲作用的油脂27。
在该光缆20的中央部配置着作为中心构件的长条状圆柱构件22(HDPE树脂制,直径14mm)。在圆柱构件22的中心埋设着1根钢绞线23。该1根钢绞线23也是用7根直径2mm的钢线捻合而成的。在圆柱构件22的外周上,分别呈SZ状地捻合着9根内层光纤组件24i。各内层光纤组件24i的SZ捻节距为700mm,SZ反转角φ为275°。
如图7所示,呈SZ状地捻合在圆柱构件22外周面上的各内层光纤组件24i的周围,用无纺布等保护包覆绕带28无间隙地卷绕着。在包覆绕带28的周围,呈SZ状地捻合着16根外层光纤组件24o。各外层光纤组件24o的SZ捻节距为900mm,SZ反转角为275°。在各外层光纤组件24o的周围设有由低密度聚乙稀形成的外径为41mm的外包皮21。该外包皮21中内藏着1根拉裂绳21a。
该光缆20也能安装极多的光纤(带心线叠层体)。另外,在光缆20的外包皮21的表面上与图3C和4C所示光缆1同样地配设着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图未示)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图未示)。该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表示与各内层光纤组件24i(带心线叠层体26i)形成的内层SZ轨迹的内层反转部对应的位置。该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表示与外层光纤组件24o(带心线叠层体26o)形成的外层SZ轨迹的外层反转部相对应的位置。
图9是表示本发明光缆又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在该图所示光缆30的中央部配置着作为中心构件的长条状多槽支撑32(HDPE树脂制,外径24mm)。在多槽支撑32的中心埋设着1根钢绞线33。该1根钢绞线33也是用7根直径2mm的钢线捻合而成的。在多槽支撑32的外周上形成10条SZ状的螺旋沟37。各螺旋沟37的深度为4.3mm,上宽(与图2的bu对应)为4.2mm,底宽为3.2mm。各螺旋沟37的SZ节距为700mm,SZ反转角φ为275°。
在各螺旋沟37内收容着带心线叠层体36i(内层光纤),该带心线叠层体36i是将10片8心的带心线叠置而成的。这样,带心线叠层体36i以SZ捻合状态集合在作为中心构件的多槽支撑32的周围。在带心线叠层体36i被收容在各螺旋沟37内的多槽支撑32的周围无间隙地卷绕着无纺布等的包覆绕带38。在包覆绕带38的周围呈SZ状地捻合着15根外层光纤组件34。各外层光纤组件34的SZ捻节距为900mm,SZ反转角φ为275°。
外层光纤组件34是将单槽支撑35和带心线叠层体36o(外层光纤)组件化而形成的。在此,在该光缆30中,单槽支撑35与图2所示单槽支撑5相同。另外,带心线叠层体36o也与带心线叠层体36i同样地是由10片8心的带心线叠置而成的。通过将各外层光纤组件34呈SZ状地捻合在多槽支撑32的周围,各带心线叠层体36o就以SZ捻合状态集合在多槽支撑32的周围。在各外层光纤组件34的周围无间隙地卷绕包覆绕带39。在包覆绕带39的周围,设有用低密度聚乙稀形成的、内藏有拉裂绳31a的外包皮31(外径39mm)。
该光缆30中也能安装极多的光纤(带心线叠层体)。另外,在光缆30的外包皮31的表面上与图3C和4C所示光缆1同样地配设着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图未示)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图未示)。该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表示与带心线叠层体36i形成的内层SZ轨迹包含的内层反转部对应的位置。该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表示与外层光纤组件34(带心线叠层体36o)形成的外层SZ轨迹包含的外层反转部对应的位置。
在以上说明中,是在外包皮上设置分别与内层反转部和外层反转部对应的显示记号,但也可以只在与外层反转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显示记号,设置到与该显示记号接近的内层反转部的距离信息。以下说明其具体例。
图10A至图10C是说明该显示记号的第1实施例的图。
如图10C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1、M2,在与外层反转部Ro对应的位置处记载着文字“R”。在其两侧、即沿长度方向,以毫米为单位记载着与最近的内层反转部Ri的距离对应的数字。内层反转部Ri和外层反转部Ro重叠位置的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2,其显示距离的一方记载着0,另一方打印着与内层光缆的SZ捻间距Pi的一半(Pi/2)相当的数字350。这可在图6所示外包皮形成生产线中,用控制计算机64控制显示记号形成装置65的打印而形成。
在实际的中间后分支作业时,即使分支内层、外层任一层的光缆,也必须除去外层光缆,所以外层反转部Ro的显示更加重要。本实施例中,由于只表示与外层反转部Ro的位置对应的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所以,能从外部切实把握外层反转部Ro,不会误在与外层反转部Ro不一致的内层反转部Ri处除去外包皮,可提高作业性。由于在该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上也记载着距内层反转部Ri的距离,所以,也可从外部切实把握内层反转部Ri的位置。
图11A至图11C是说明该显示记号的第2实施例的图。
如图11C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MA、MR,在与外层反转部Ro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记载着文字“A”或“B”。其中,文字“A”表示了距最近的内层反转部Ri的距离为1/12Pi以下,文字“B”表示了距最近的内层反转部Ri的距离大于上者。该实施例也具有与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显示的文字也可以把距内层反转部Ri的距离分为3段以上,分别用不同的文字表示。另外,也可以改变显示的大小、记号、颜色等进行区分。
从上面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可作各种变形。这些变形并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对于普通专业人员来说可自明的改进,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光缆,若干内层光纤以SZ捻状集合在中心构件的周围,在该被集合的内层光纤的外侧集合着呈SZ捻状的若干外层光纤,在它们的周围包覆着外包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包皮表面上在与上述内层光纤和外层光纤分别形成的SZ轨迹的反转部对应的位置上标记着可相互识别的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和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层光纤和外层光纤的SZ捻节距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心构件是多槽支撑,在该多槽支撑的外周上形成着若干收容规定根数的上述内层光纤的SZ状螺旋沟,分别内藏着规定根数外层光纤的若干光纤组件呈SZ捻状地集合在多槽支撑的周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上述光纤组件设有内藏着外层光纤的单槽支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若干个内层光纤组件和若干个外层光纤组件;上述内层光纤组件以SZ捻状集合在中心构件的周围,并内藏着规定根数的内层光纤;上述外层光纤组件以SZ捻状集合在上述被集合着的内层光纤组件的周围,并内藏着规定根数的外层光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层光纤组件和外层光纤组件分别具有收容内层光纤或外层光纤的单槽支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层光纤组件和外层光纤组件分别具有收容内层光纤或外层光纤的松动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光缆,内层光纤呈SZ捻状地集合在中心构件的周围,外层光纤呈SZ捻状地集合在上述内层光纤的周围,外包皮包覆着其周围。在外包皮上备有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和与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相互识别的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该内层反转部显示记号表示与内层光纤形成的内层SZ轨迹的内层反转部相对应的位置,该外层反转部显示记号表示与外层光纤形成的外层SZ轨迹的外层反转部对应的位置。
文档编号G02B6/00GK1249440SQ99120380
公开日2000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5日
发明者石川弘树, 末次义行 申请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