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焦距镜头系统和具有该单焦距镜头系统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256282阅读:来源:国知局
镜组的屈光力过小,能够减小对焦透镜组的径。并且,能够减小对 焦时的对焦透镜组的移动量。其结果,能够使对焦单元小型化,能够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 并且能够减小镜框的径。
[0388] 另外,在对焦透镜组由多个透镜构成的情况下,〇f。是各透镜面的有效口径中的最 大的有效口径。并且,位于最靠像侧的透镜具有物体侧面和像侧面。由此,是物体侧面 的有效口径和像侧面的有效口径中的最大的有效口径。
[0389]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镜头系统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1)。
[0390] 0. 023 ^Dsf0/DLTL ^ 0. 110 (21)
[0391] 其中,
[0392] Dsf。是从开口光圈到对焦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0393] Dm是从单焦距镜头系统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0394] 哪个距离都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距离。
[0395] 在本实施方式的镜头系统中,使用位于开口光圈之前的透镜组的正屈光力使光束 会聚。当高于条件式(21)的下限值时,能够充分得到使该光束会聚的效果。因此,能够抑 制对焦透镜组的径增大。当低于条件式(21)的上限值时,容易实现对焦透镜组的小径化, 能够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
[039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镜头系统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2)。
[0397]
【主权项】
1. 一种单焦距镜头系统,其沿着光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前侧透镜组和包含开 口光圈的后侧透镜组,其中, 在所述光轴上不包含其他透镜组,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 所述对焦透镜组配置在比所述开口光圈更靠像侧的位置,并且在从无限远物体朝向近 距离物体的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 所述前侧透镜组不包含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 所述后侧透镜组不包含在所述对焦时以外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像侧透镜组, 所述像侧透镜组配置在比所述对焦透镜组更靠像侧的位置,并且至少具有正透镜和负 透镜,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 06<Iff0/fI<0. 4 (1) 其中, f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的焦距,ff。是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2. -种单焦距镜头系统,其沿着光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 组和包含开口光圈的后侧透镜组,其中, 在所述光轴上不包含其他透镜组,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 所述对焦透镜组配置在比所述开口光圈更靠像侧的位置,并且在从无限远物体朝向近 距离物体的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 所述前侧透镜组不包含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 所述后侧透镜组不包含在所述对焦时以外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像侧透镜组, 所述像侧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像侧, 所述像侧透镜组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0. 06< |ff0/f| <0. 4 (1) 0. 07<fE2/f<0. 7 (3) 其中, ff。是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f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的焦距, fK2是所述像侧透镜组的焦距。
3. -种单焦距镜头系统,其沿着光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前侧透镜 组和包含开口光圈的后侧透镜组,其中, 在所述光轴上不包含其他透镜组,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 所述对焦透镜组配置在比所述开口光圈更靠像侧的位置,并且在从无限远物体朝向近 距离物体的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 所述前侧透镜组不包含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 所述后侧透镜组不包含在所述对焦时以外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 所述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以及包含正透镜 和负透镜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 0<fG2/f<-0. 08 (2) 其中, f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的焦距,fe2是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前侧透镜组整体具有正屈光力。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前侧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开口光圈紧前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像侧透镜组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0. 07<fE2/f<0. 7 (3) 其中, fK2是所述像侧透镜组的焦距,f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的焦距。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像侧透镜组, 所述像侧透镜组配置在比所述对焦透镜组更靠像侧的位置,并且至少具有正透镜和负 透镜。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像侧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对焦透镜组的像侧紧后面。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前侧透镜组具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的正透镜, 80〈vdFp〈98 (4) 其中, vdFp是所述前侧透镜组中的任意一个正透镜的阿贝数。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1. 5<fG2/ff0<6. 0 (5) 其中, fe2是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ff。是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 06<|ffo/f|<0. 4 (1) 其中, ff。是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f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的焦距。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和负屈光力的第2 透镜组,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0. 31<|fG1/fG2|<3.0 (7) 其中, fei是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fe2是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第2透镜组包含正透镜和负透镜。
14.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 0<fG2/f<-0. 08 (2) 其中, f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的焦距,fe2是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对焦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开口光圈的像侧紧后面。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像侧透镜组, 所述像侧透镜组配置在比所述对焦透镜组更靠像侧的位置,并且至少具有正透镜和负 透镜。
17.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和负屈光力的第2 透镜组, 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分别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
18. 根据权利要求1?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
19. 根据权利要求1?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从所述第1透镜组到所述对焦透镜组紧前面的合成透镜组整体具有正屈光力, 所述对焦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4. 5<fFA/ff0<-l. 5 (9) 其中, fFA是所述合成透镜组整体的焦距, ff。是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20. 根据权利要求1?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前侧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 所述对焦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8. 0<fFF/ffo<-l. 8 (10) 其中, fFF是所述前侧透镜组的焦距,ff。是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焦距。
21. 根据权利要求1?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物体侧的第1-1副透镜组和像侧的第1-2副透镜组, 所述第1-1副透镜组与所述第1-2副透镜组的光轴上空气间隔在所述第1透镜组中最 长, 所述第1-1副透镜组和所述第1-2副透镜组分别具有正屈光力, 所述第1-1副透镜组和所述第1-2副透镜组分别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0. 35<DG1/fG1<l. 3 (11) 其中, Dei是从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fei是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22. 根据权利要求1?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物体侧的第1-1副透镜组和像侧的第1-2副透镜组, 所述第1-1副透镜组与所述第1-2副透镜组的光轴上空气间隔在所述第1透镜组中最 长, 所述第1-1副透镜组和所述第1-2副透镜组分别具有正屈光力, 所述第1-1副透镜组和所述第1-2副透镜组分别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0.l<DG112/fG1<0. 6 (12) 其中, DG112是所述第1-1畐IJ透镜组与所述第1-2畐IJ透镜组之间的光轴上距离,fei是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23. 根据权利要求1?2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在所述后侧透镜组中仅配置1个所述对焦透镜组。
24. 根据权利要求1?2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抖动校正透镜组, 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在与光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移动,以减轻由于所述单焦距镜头 系统的抖动而引起的像的抖动。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配置在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紧前面的第2规定透镜组, 所述第2规定透镜组具有符号与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不同的屈光力。
26. 根据权利要求1?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配置在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紧后面的第3规定透镜组, 所述第3规定透镜组具有符号与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不同的屈光力。
27. 根据权利要求1?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具有多个透镜和规定透镜, 所述多个透镜具有符号与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相同的屈光力, 所述规定透镜具有符号与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不同的屈光力。
28. 根据权利要求1?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配置在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紧前面的第2规定透镜组以及配置 在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紧后面的第3规定透镜组, 所述第2规定透镜组和所述第3规定透镜组分别具有符号与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不同 的屈光力。
29. 根据权利要求1?2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
30. 根据权利要求1?2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仅所述对焦透镜组是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组。
31. 根据权利要求1?3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仅所述对焦透镜组和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是能够移动的透镜组。
32. 根据权利要求1?3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第2透镜组是所述前侧透镜组中的配置在最靠像侧的透镜组。
33. 根据权利要求1?3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第2透镜组具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的负透镜, 37<vG2nMAX<60 (13) 其中, VunMA)(是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负透镜的阿贝数中的最大的阿贝数。
34. 根据权利要求1?3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对焦透镜组配置在比开口光圈更靠像侧的位置,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1〈VG2nMAX_VG2pMIN〈4〇 (14) 其中, VunMA)(是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负透镜的阿贝数中的最大的阿贝数, ▽^^是所述第2透镜组中的正透镜的阿贝数中的最小的阿贝数。
35. 根据权利要求1?3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对焦透镜组由2枚以下的透镜构成。
36. 根据权利要求1?3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对焦透镜组由1个正透镜和1个负透镜这2个透镜构成。
37. 根据权利要求1?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后侧透镜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负屈光力的对焦透镜组、正屈光力的透镜组、负 屈光力的抖动校正透镜组、正屈光力的透镜组。
38. 根据权利要求1?3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具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的抖动校正透镜组, 0. 8<|MGIsbackX(MGIS-1) | <5. 0 (15) 其中, MGIS是任意对焦状态下的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的横倍率, MGIsbadt是所述任意对焦状态下的所述抖动校正透镜组与像面之间的光学系统整体的 横倍率。
39. 根据权利要求1?3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对焦透镜组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6), 1.5<| (MGfoback)2X{(MGf0)2-l} | <8.0 (16) 其中, MGf。是任意对焦状态下的所述对焦透镜组的横倍率, MGf()bac;k是所述任意对焦状态下的所述对焦透镜组与像面之间的光学系统整体的横倍 率。
40. 根据权利要求1?3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前侧透镜组由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构成。
41. 根据权利要求1?4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开口光圈配置在比所述后侧透镜组中的任意一个透镜都靠物体侧的位置。
42. 根据权利要求1?4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配置在所述开口光圈紧前面的正透镜组。
43. 根据权利要求1?4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所述后侧透镜组中的配置在所述开口光圈紧前面的所述正透镜组是单透镜。
44. 根据权利要求1?4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7), 0〈MGG2 (17) 其中, MGu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第2透镜组的横倍率。
45. 根据权利要求1?4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8), 0. 4<DGlimg/f<l. 3 (18) 其中, 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从所述第1透镜组的物体侧透镜面到像面的沿着光轴上 的距离, f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的焦距。
46. 根据权利要求1?4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9), 0 ^ |f/rG2b | <7. 0 (19) 其中, f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的焦距, 是所述对焦透镜组的物体侧紧前面的透镜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47. 根据权利要求1?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0), 0. 5 ^ 〇f0/〇La ^ 〇. 92 (20) 其中, 〇f。是构成所述对焦透镜组的透镜的有效口径中的最大的有效口径, 是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中最靠像侧的透镜的最大有效口径。
48. 根据权利要求1?4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1), 0. 023 ^Dsf0/DLTL ^ 0. 110 (21) 其中, Dsf。是从所述开口光圈到所述对焦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是从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Dsf。和Dm均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距离。
49. 根据权利要求1?4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2),
其中, Dsf。是从所述开口光圈到所述对焦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是 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距离, 爭》是所述开口光圈的最大直径。
50. 根据权利要求1?4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其中, 比所述对焦透镜组更靠像侧的光学系统至少具有2枚正透镜和1枚负透镜。
51. -种摄像装置,其具有: 光学系统;以及 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通过所述光学系统形成在所述摄像面上的像转换为 电信号, 其中, 所述光学系统是权利要求1?5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单焦距镜头系统。
52. -种单焦距镜头系统,其沿着光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前侧透镜组和后侧 透镜组,其中, 在所述光轴上不包含其他透镜组, 所述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和负屈光力的第2 透镜组,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对焦透镜组, 所述对焦透镜组在从无限远物体朝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 所述前侧透镜组不包含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 所述后侧透镜组不包含在所述对焦时以外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 所述后侧透镜组包含开口光圈,并且具有第1规定透镜组, 所述第1规定透镜组具有符号与所述对焦透镜组不同的屈光力,并且在所述对焦时不 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8)、(7), 0. 4<DGlimg/f<l. 3 (18) 0. 31<|fG1/fG2|<3.0 (7) 其中, 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从所述第1透镜组的物体侧透镜面到像面的沿着光轴上 的距离, f是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所述单焦距镜头系统的焦距,fei是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fe2是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53. -种单焦距镜头系统,其沿着光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前侧透镜组和后侧 透镜组,其中, 在所述光轴上不包含其他透镜组, 所述前侧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和负屈光力的第2 透镜组, 所述后侧透镜组具有对焦透镜组, 所述对焦透镜组在从无限远物体朝向近距离物体的对焦时沿着光轴移动, 所述前侧透镜组不包含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 所述后侧透镜组不包含在所述对焦时以外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 所述后侧透镜组包含开口光圈,并且具有第1规定透镜组, 所述第1规定透镜组具有符号与所述对焦透镜组不同的屈光力,并且在所述对焦时不 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8)、(1), 0. 4<DGlimg/f<l. 3 (18) 0. 06<|ffo/f |<0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