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光回路、盒和方法_4

文档序号:85010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器,以满足最小的弯曲半径需求。
[0139]现在参考图46-50,示出了插芯条500的实施例。在适配器块(例如,115)的一端使用非传统连接器(例如,20、120)的盒(例如,10、110、210)的组件中通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将插芯毂(例如,46、146)安装到柔性回路(例如,12,、112、212)并且操作插芯毂。根据一个创造性方法,插芯(例如,44、144)可以利用聚合物多插芯条500而被二次成型,该多插芯条500形成多个一体的毂546。多插芯条500可以被成型,从而以正确的节距保持插芯544,以用于插入到盒(例如,10、110、210)的容纳部(例如,48、148)中。
[0140]现在总体上参考图51-61,当使用包括嵌入在柔性回路中的多个光纤的柔性回路时,生产率可能是大问题,尤其是假设所有的各个光纤必须被分别端接到柔性光回路前部的各个插芯中。如果端接中的一个受到损坏(例如,对光纤或者对陶瓷插芯),整个柔性回路可能变得不能使用。本公开考虑到如下的方法,如果光纤或者插芯中的一个出现故障,该方法允许光纤分别重新端接。
[0141]具体地现在参考图51-52,根据一个实施例方法,缓冲光纤(buffered fiber)614的成环长度613在柔性基板624和每一个非传统连接器620之间可以被存储在盒中。如果端接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技术人员可以展开光纤614的长度613并且重新端接,从而挽救柔性回路612的剩余部分。
[0142]根据另一方法,如图53-61所示,代替使用单一柔性基板以用于传送来自于多光纤连接器716的所有光纤,可以使用堆叠布置的多个分开的复式基板724。每一个复式叠层能够可移除地被安装在盒上,并且端接中的一个出现故障时可以被移除以用于维修或更换。
[0143]如图53-61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可以存在包括6个基板724的6个复式柔性回路712,总共有来自于MPO连接器的12个光纤714。在此种实施例中,所有的6个基板724可以例如通过如下的方式而被提供:制造3个不同的形状的基板,然后将三个不同形状的基板翻转180°,以提供用于整个叠层的6个需要的复式基板724。如图53-55所示,将构造三个不同形状,以使得当堆叠时,基板724的前部延伸体760将被空间分开,从而类似于单个一体基板(例如24、124、224)的前部延伸体(例如,60、160)并且配合在给定盒的内部构造中。
[0144]现在参考图54、54A、55、55A、56、57、57A、58-60、60A 和 61,因为光纤 714 的将被端接到MPO连接器的MT插芯的一部分必须以平坦的、带状的构造提供以用于端接,并且因为堆叠的柔性回路712具有阶梯构造的光纤714,所以用作光纤过渡装置的夹紧结构780可以被用在盒712中。
[0145]如图54、54A、55、55A、56、57、57A、58-60、60A 和 61 所示,夹紧结构 780 可以包括上部构件782,该上部构件782利用具有锥形凸片788的悬臂786而被卡扣到下部构件784。夹紧结构780的上部构件782和下部构件784提供包括阶梯792的光纤通道/导向部790,用于将光纤714从阶梯状构造过渡到平坦构造,以用于端接于MPO连接器716的MT插芯756。夹紧结构780被设计为使得堆叠的柔性光纤714被转换为线性平面,从而它们能够形成为带状同时保持光纤714的最小的弯曲半径需求。夹紧结构780的上部构件782和下部构件784可移除地卡扣在一起,以用于将堆叠基板724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并且用于控制光纤714的过渡同时支撑弯曲的半径限制。如果柔性基板、插芯或光纤中的任一个被损坏,那么夹紧机构780可以被分开,从而移除柔性基板724以被维修或更换。
[0146]根据特定实施例,如上所述和所示的盒中的任一个可以具有3-4英寸的长度(平行于纵向方向A),2-3英寸的宽度(从前到后)以及大致1/2英寸的高度。更具体地,长度可以是3至3.5英寸,宽度可以是2至2.5英寸,并且高度可以是0.5英寸。高度可以按照需要改变,例如以适应适配器5或者多排适配器5的不同格式。
[0147]现在参考图62-66,示出了用于将从柔性基板824的前端858延伸出的光纤尾纤814端接到非传统连接器的插芯的另一示例性方法。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与如上描述的柔性回路712类似的复式柔性回路812被用来图示示例性端接方法。如图62所示,此种复式回路812当被放置在盒主体中时以堆叠布置的方式提供。根据如图62-66所示的实施例,分别被端接到插芯884的尾纤814通过剥去柔性基板824的一部分(包括光纤的主涂层)而形成,从而剩下由光纤芯和覆层的组合形成的光纤866。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由光纤芯和覆层形成的光纤866在截面尺寸中可以是125微米。根据一个实施例,被剥离的主涂层在截面尺寸中是大致约250微米。光纤866延伸自柔性基板824的前部延伸体860的将被插入到插芯毂846的一部分868。根据特定实施例,该部分868限定大致正方形的截面形状,该截面形状具有分别为0.5mm的侧边尺寸。因此,正方形截面部868能够被插入到柱形孔870中,该柱形孔870延伸通过可以是直径大约是0.9mm (参见图63-66)的插芯毂846的中心。由光纤芯和周围的覆层(在主涂层已经被剥离之后)组成的露出光纤866被插入到插芯844中,如图64-66所示。
[0148]现在参考图67-73,示出了盒810的示例,该盒810被构造为用于容纳诸如如图62-66所示的柔性回路812的堆叠柔性回路。盒810在特定的方面与前述实施例中所示的盒10、110和210类似。然而,盒810在盒主体的前端822处限定容纳部848,该容纳部848与插芯毂846的外部形状匹配(例如,具有六边形形状),其中,容纳部848被构造为完全包围插芯毂846。容纳部848由盒主体的与盒810的适配器块815 —体地形成的多个部分形成。如图所示,适配器块815被可移除地插入到盒主体826。也具有六边形构造的容纳部848与插芯毂846的外部形状匹配并且防止毂在该容纳部中转动。以此方式,毂在端接、组装、抛光等期间以稳定的方式被保持。
[0149]即使插芯毂846和配合的容纳部848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已经被示出为具有六边形横截面,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具有平坦部(诸如正方形,矩形等)的不同横截面形状来提供键式机构。例如,在图53-57以及图60中已经示出了能够与具有正方形插芯毂的本公开的盒一起使用的插芯的实施例。
[0150]如图所示,盒主体826限定用于容纳夹紧结构880 (与图56_61的夹紧结构780类似)以及MPO连接器816的容纳部840,该MPO连接器816被端接到各个复式柔性基板824的后端。
[0151]还参考图67-73,已经示出了使用堆叠复式柔性回路812的盒810的示例,该示例具有可以被用在更早的实施例的盒(例如,10、110、210)上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根据一些方面,形成盒的前部的适配器块的特定类型适配器可以被构造为收集来自于容纳在其上的一个或多个光纤连接器(例如,LC连接器)的物理层信息。特定类型的适配器可以包括主体,该主体被构造为保持一个或多个媒介读取接口,该读取接口被构造为接合光纤连接器上的存储器触头。一个或多个媒介读取接口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定位在每一个适配器主体中。在特定实施方式中,适配器主体可以限定在适配器主体的外部和内部通道之间延伸的狭槽,连接器的插芯被容纳在该内部通道中。特定类型的媒介读取接口可以包括被定位在这些狭槽中的一个或多个接触构件。每一个接触构件的一部分可以被延伸到多个通道中的相应的一个中以接合光纤连接器上的存储器触头。
[0152]在图67-73的盒810的描述示例中,延伸到块815的适配器通道的每一个中的触头801位于可移除结构上。触头801被限定在印刷电路板803上,该印刷电路板803被放置在柔性回路812和盒810的盖827之间。触头801与适配器通道的顶侧对齐,并且延伸到适配器通道中,从而接合插入到适配器通道中的光纤连接器的存储器触头。印刷电路板803被设计成将来自位于盒810的前部的触头801的电信号传送到盒810的后部,如图67-73所示。导电路径可以通过在主电路板的前端可以被限定在适配器的触头801之间的具有主电路板的印刷电路板803限定。主电路板可以包括或连接到(例如,通过网络)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被构造为管理通过媒介读取接口获得的物理层信息。图73示出了与盒810的印刷电路板803的媒介读取接口 801电接触的光纤连接器。
[0153]在2011年2月1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0.13/025,841中示出了具有媒介读取接口的示例适配器和具有适当的存储器和存储触头的示例光纤连接器,该申请的名称为“受管理的光纤连接系统”,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纳入本文中。
[0154]除了描述的盒的多种用途和应用之外,盒可以被用于端接诸如144-光缆的多光纤FOT光缆的光纤,以使得被端接的光缆的安装更加容易和快速。
[0155]所公开的盒的一个优点是不需要在现场操作各个连接器、MPO连接器、或者具有上护套的尾纤。盒10、110、210、810的尺寸可以通过使用柔性基板(例如,24、124、224、824)而被减小,该柔性基板可以通过以给定的覆盖区或式样固定光纤而最优化光纤的弯曲半径限制。此外,盒中的各个光纤的手动操作和端接被减少或消除,其中在盒中可以提供自动、可重复的端接。
[0156]本文描述和示出的盒可以通过被安装到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而使用。本公开的盒可以被固定地安装或安装为例如作为可滑动地移动的模块或套件的一部分。
[0157]虽然在前述的描述中,诸如“顶部”、“底部”、“前部”、“后部”、“左”、“右”、“上”和“下”被使用以便于说明解释,而不是旨在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