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608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印上游侧下引导件15管控记录材料P运动离开中间转印带40的表面的行 为。二次转印上游侧下引导件15引导二次转印部分T2的上游侧中的记录材料P,使得记录 材料P在预定位置处叠置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
[0043](二次转印带单元)
[0044] 图2是二次转印带单元36的透视图。图3是二次转印带单元36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通过使用二次转印带2,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易于分离 开记录材料P和中间转印带40,使得能够将记录材料P稳定供给到定影装置60。
[0045] 如图2所示,在二次转印带单元36中,二次转印带12围绕四个牵伸漉(目P,二次 转印漉10、供给表面形成漉21、牵伸漉22和驱动漉23)延伸并且由所述四个牵伸漉支撑。 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供给表面形成漉21设置在二次转印漉10的下游。牵伸 漉22设置在供给表面形成漉21的下游。驱动漉23设置在牵伸漉22的下游。二次转印漉 10设置在驱动漉23的下游。
[0046] 如图3所示,二次转印带12是环形带构件,所述环形带构件具有由树脂材料或者 金属材料形成的层。
[0047] 二次转印带12由树脂材料形成,通过将适量的作为抗静电剂的炭黑添加到诸 如聚酷亚胺或者聚碳酸醋的树脂材料中,调节所述树脂材料,使得使得其体积电阻率为 1x109Q.cm至1x10"Q.cm。二次转印带12具有单层结构并且厚度为0.07mm至0.1mm。 根据拉伸测试方法(JISK6301)测量的二次转印带12的杨氏模量的值为lOOMPaW上且 lOGPaW下。
[004引(二次转印漉)
[0049]如图3所不,通过在不诱钢圆椿的巧部金属10a的外周表面上设置离子导电泡沫 橡胶(NBR)的弹性层10b,使得二次转印漉10形成24mm的外径。二次转印漉10的弹性层 1化具有表面粗趟度化=6.0ym至12ym。在正常温度/正常湿度环境(N/N:23°C/50% RH)中在施加2kV电压条件下测量的二次转印漉10的电阻值为1x1〇5Q至1x1〇7Q。弹性 层10b的Asker-C硬度为大约30度至40度。
[0050] 二次转印电源11连接到二次转印漉10,所述二次转印电源11能够输出可变电流。 二次转印电源11自动调节输出电压,使得作为示例的+40uA至+60uA的转印电流流动。 二次转印电源11将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漉10,W在中间转印带40和二次转印带12之间形 成转印电场,使得承载在中间转印带4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承载在二次转印带 12上的记录材料P上。凭借随着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而供应的静电力将记录材料P吸引 到二次转印带12。
[0051] 二次转印带12沿着箭头B方向旋转,使得吸引到二次转印带12的表面的记录材 料P从二次转印部分T2向下游侧供给。
[0052] 二次转印漉10的外周表面具有大约200ym至300ym的正向拱状。在二次转印 漉10上形成正向拱状的原因是消除了二次转印漉10的屈曲,并且因此防止二次转印部分 T2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的压力下降。
[0053] 二次转印带12和中间转印带40由内二次转印漉42支撑,并且因此如图1所示当 二次转印漉10朝向内二次转印漉42按压接触到二次转印带12时,二次转印部分T2关于 旋转轴线方向具有平坦形状。即使在二次转印漉10的表面设置有大约200ym至300ym 的拱状部时,二次转印漉10也处于该样的状态中,在所述状态中,二次转印带12和中间转 印带40推压(按压)二次转印漉10,使得二次转印漉10向下屈曲大约200ym至300ym。
[0054](驱动漉)
[005引如图3所示,由马达M3驱动驱动漉23,使得二次转印带12沿着箭头R3方向旋转。 独立于中间转印带40的驱动系统提供了用于二次转印带12的驱动系统,W使得能够调节 二次转印带12和中间转印带40之间的速度差。驱动漉23通过将薄橡胶层23b固定在金 属漉23a的外周表面上来制备,W便确保与二次转印带12的摩擦力,使得防止在驱动期间 在二次转印带12和驱动漉23之间产生滑动。
[0056] 驱动漉23形成为外径为20mm至24mm的直线状,并且旋转驱动二次转印带12。通 过直线状驱动漉23拉动二次转印带12,二次转印带12能够密封地接触到供给表面形成漉 21的外周表面和牵伸漉22。通过使得驱动漉23形成为直线状,在定位在驱动漉23下游的 二次转印部分T2处,能够通过设置在牵伸漉22上的反向拱状防止因二次转印带12的皱權 产生转印不均匀等。
[0057] 如上所述,作为驱动漉的示例的驱动漉23在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的 牵伸漉22的下游侧中驱动二次转印带12。在驱动漉23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牵伸二次转印 带12的整个区域中,驱动漉23具有相同的直径。
[0058](供给表面形成漉)
[005引在图4中,(a)和化)是示出了供给表面形成漉和牵伸漉的拱状的示意图。在供 给表面形成漉21的外周表面处,形成正向拱状,W防止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在记录材料中 产生皱權。形成在供给表面形成漉21上的正向拱状的拱状量大于形成在二次转印漉10上 的拱状量。
[0060] 如图1所示,供给表面形成漉21是用于二次转印带12的牵伸漉,其布置在二次转 印漉10的下游处。吸引到二次转印带12的表面的记录材料P因二次转印带12的沿着供 给表面形成漉21的弯曲表面处的弯曲而与二次转印带12的表面分离,然后所述记录片材P被传送到用于定影装置的预先供给装置61。
[006。如图4的(a)所示,通过将不诱钢圆椿切割成正向拱状,使得外周表面的相对于旋 转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分的隆起量大于外周表面的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每一个端部部分 处的隆起量,而形成供给表面形成漉21,所述不诱钢圆椿是金属材料的示例。相对于旋转轴 线方向,供给表面形成漉21的具有最大外径的部分的外径为Rlmax,而供给表面形成漉21 的具有最小外径的部分的外径为Rlmin。然后,具有最大外径的部分和具有最小外径的部分 之间的外径差限定为正向拱状量AR1。
[0062]AR1 =Rlmax-Rlmin
[0063]通过实验证实的是,随着正向拱状量AR1变大,二次转印部分T2处的记录材料皱 權消除效果变得更显著。
[0064]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二次转印部分T2与供给表面形成漉21相距的距离L被设定为20mm至30mm,并且正向拱状量AR1设定为1mm至3mm。此外,供给表面形成漉 21的具有最小外径的部分的外径Rlmin设定为10mm至16mm。
[0065]在穿过二次转印部分T2的记录材料P上产生的皱權的程度为何随着供给表面形 成漉21的正向拱状量AR1越大而变得越小的原因如下。
[0066]供给表面形成漉21的沿着旋转轴线的轮廓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从端部部分朝向 中央部分向外弯曲。为此,在二次转印部分T2的下游侧中由供给表面形成漉21的轮廓引 导的二次转印带12连同承载在其上的记录材料P-起变形,W便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从端 部部分至中央部分向外弯曲。在二次转印带12发生该种变形的情况下,该样的力作用在连 同二次转印带12-起穿过二次转印部分T2的记录材料P上,所述力使得在二次转印部分 T2的上游侧中记录材料P从二次转印带12浮动的程度减小。此外,在二次转印带12发生 该种变形的情况下,该样的力作用在记录材料P上,所述力沿着在二次转印部分T2的下游 侧中记录材料相对于横向方向的端部部分向中央部分移动W及在二次转印部分T2的上游 侧中记录材料P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尾端部分向外侧延伸的方向。该些力实现了在记录材料 P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和尾端部分处的皱權抚平效果。
[0067]此外,在二次转印部分T2的下游侧中,当记录材料P变形成向外(向上)凸出(弯 曲)时,在二次转印部分T2的记录材料P被夹持成直线状的上游侧中,由于下游侧中向上 弯曲的部分的反作用,使得记录材料P向下弯曲的力作用在记录材料P上。当使得记录材 料P向下弯曲的力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T2的上游侧中的记录材料P时,力不仅仅没有在二 次转印部分处产生皱權,而且还减小了记录材料P的起伏浮动的程度。因此,供给表面形成 漉21形成为该样的形状,使得二次转印带12的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分能够变形, W便W大于端部部分处的弯曲量向上(向外)弯曲,由此能够减小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产 生皱權的程度。在二次转印部分T2的上游侧中,皱權抚平力有效地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T2 处的记录材料P上,使得能够防止因记录材料P的起伏和浮动而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产生 的皱權所导致的图像缺陷。
[0068]供给表面形成漉21的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形状使得二次转印带12变形成W大于端部部分处的弯曲量向外弯曲,所述形状不局限为正向拱状。能够用另一种 形状替代该种形状,所述另一种形状沿着旋转轴线具有该样的轮廓线,使得在从二次转印 部分T2至供给表面形成漉21的部分处的二次转印带12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横向方向 从端部部分至中央部分向外弯曲。
[0069] 此外,在正向拱状形成在供给表面形成漉21上的情况中,正向拱状并不局限于具 有该样轮廓线的正向拱状,所述轮廓线的变化使得供给表面形成漉21的直径沿着旋转轴 线W抛物线函数的方式变化。具有沿着旋转轴线的轮廓线的形状还可W是双曲线状、垂链 线状、弓形状、楠圆状等。
[0070] 如上所述,作为供给表面形成漉的示例的供给表面形成漉21通过在该样的位置 处牵伸二次转印带12形成了记录材料供给表面,通过二次转印部分T2供给的所述记录材 料P的相对于记录材料供给方向的前端能够抵达所述位置。在相对于旋转轴线方向的每一 个端部部分处,供给表面形成漉21具有直径小于在中央部分处的直径的区域,在所述区域 中二次转印带12被牵伸。
[ocm](牵伸漉)
[0072] 供给表面形成漉21对于承载在二次转印带12上的记录材料P的皱權消除效果减 小,除非供给记录材料P的二次转印漉12因密封接触具有正向拱状的供给表面形成漉21 的外周表面而被紧紧牵伸。二次转印带12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较硬的性能,而且因此 不易于使二次转印带12密封接触具有正向拱状的供给表面形成漉21的外周表面。
[0073] 因此,在该个实施例中,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反向拱状的牵伸漉22设置在供给表 面形成漉21的下游处。牵伸漉22的具有反向拱状的外周表面适当地拉动二次转印带12 沿着供给表面形成漉21的具有正向拱状的外周表面,使得二次转印带12能够密封接触具 有正向拱状的供给表面形成漉21的外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