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8646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一种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更详细而言,设及一种适合在使用 了CCD(QiargeCoupledDevice;电荷禪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 Semicon化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摄像元件且主要用于拍摄机动车的前方、侧 方、后方等的影像的车载用相机、便携终端用相机、W及监控相机等中使用的摄像透镜、及 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CCD、CMOS等摄像元件的小型化及高像素化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具备上 述摄像元件的摄像设备主体的小型化也不断发展,对搭载于该摄像设备主体的摄像透镜而 言,除了要求良好的光学性能之外,还要求小型化W及轻量化。
[0003] 另一方面,在车载用相机、便携终端用相机W及监控相机等中,要求在具有较高的 耐气候性的同时能够在寒冷地区的户外空气到热带地区的夏季的车内运一较宽的溫度范 围内使用的、小型且高性能的透镜。尤其对配置在车的车内且对前方进行监控的相机而言, 为了也能够在夜间使用,要求F值小且能够在可见区域到红外区域运一较宽的波段中使 用。另外,在作为车载用相机使用的情况下,考虑到车的外观,也要求露出的透镜部较小。
[0004]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搭载于车载用相机的摄像透镜,提出有从物侧起依次 由负、正、正、负、正、正的透镜配置构成的六片结构的摄像透镜。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091697号公报
[0007]然而,针对搭载于车载用相机W及监控相机等的摄像透镜的要求日益变得苛刻, 相对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摄像透镜,期望进一步减小F值,并实现进一步的高性能化。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值小且能够实现高性能化的 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 本发明的第一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实质上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 一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Ξ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 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六透镜、W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 屯透镜构成,且满足下述条件式。
[0011]fl2A· <-3. 2. . . (1)
[001 引 Vd7<55...似
[0013] 40 <Vd3. . . (3)
[0014]其中,
[0015]Π2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
[0016]f:整个系统的焦距;
[0017]Vd7 :第屯透镜的材质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001引 Vd3 :第;透镜的材质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0019] 本发明的第二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实质上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 一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Ξ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 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六透镜、W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 屯透镜构成,且满足下述条件式。
[0020] < -3. 2. . . (1)
[00引]D4/f < 0. 39.. .(4)
[002引 其中,
[0023]Π2 :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
[0024]f:整个系统的焦距;
[00巧]D4 :第二透镜与第Ξ透镜的空气间隔。
[0026] 本发明的第Ξ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实质上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 一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Ξ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 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六透镜、W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 屯透镜构成,且满足下述条件式。
[0027] V d7 < 55...似
[0028] -0. 93 <巧3+尺4) /巧3-R4)...巧)
[002引 其中,
[0030] Vd7 :第屯透镜的材质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0031]R3 :第二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0032]R4 :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003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质上由……构成"的"实质上"是指除了作为构成要素列 举出的要素W外,还可W包括实质上不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光阔和玻璃罩等透镜W外的光 学要素、W及透镜凸缘、透镜镜筒和手抖修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
[0034] 另外,在本发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凸面、凹面、平面、双凹、弯月、双凸、平凸 及平凹等运样的透镜的面形状、正及负运样的透镜的屈光力的符号对于包含非球面的透镜 是在近轴区域进行考虑的。另外,在本发明中,对于曲率半径的符号而言,W面形状的凸面 朝向物侧的情况为正,W面形状的凸面朝向像侧的情况为负。"透镜面的中屯、具有正的光焦 度"是指透镜面的近轴曲率成为使透镜面形成凸面那样的值,"透镜面的中屯、具有负的光焦 度"是指透镜面的近轴曲率成为使透镜面形成凹面那样的值。
[0035] 优选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第Ξ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8)、(13)~(23)。需要 说明的是,作为优选方式,既可W具有下述条件式(8)、(13)~(23)中的任一结构,或者也 可W具有组合任意的两者W上而成的结构。
[0036] -5. 0 < (R14+R巧)/巧14-R15) < -0. 01. . . (8)
[0037] 25 < V d5.. . (13)
[0038] 0. 5 < f3/f < 10. . . (14)
[0039] 0. 5 < f2/f < 7...(巧)
[0040]fl/f< -0. 25. . . (16)
[0041] 0. 3 <fl23/f< 15. . . (17)
[0042] 0. 5 <f234/f< 18. . . (18)
[0043] 0. 5 <fl2:M5/f< 10. . . (19)
[0044] 0. 4 <f2345/f< 10. . . (20)
[0045] 0. 1 < 巧456处 < 5. 0. . . (21)
[0046] -4. 0 < (R8+R9) / (R8-R9) < 4. 0. . . (22)
[0047] -3 <f/f45 < 3. . . (23)
[004引其中,
[0049]f:整个系统的焦距;
[0050]η:第一透镜的焦距;
[0051]f2:第二透镜的焦距;
[0052]f3:第Ξ透镜的焦距;
[0053]f45 :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
[0054]fl23 :第一透镜、第二透镜W及第Ξ透镜的合成焦距;
[00巧]f234 :第二透镜、第Ξ透镜W及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
[0056]f345 :第Ξ透镜、第四透镜W及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
[0057]f2345 :第二透镜、第Ξ透镜、第四透镜W及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
[0058] 巧456 :第Ξ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W及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
[0059]Π2345 :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Ξ透镜、第四透镜W及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
[0060]V d5:第五透镜的材质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0061]R8:第四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0062]R9 :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0063]R14:第屯透镜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0064]R15:第屯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0065]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W上记载的本发明的第一~第Ξ摄像透镜中 的至少一个摄像透镜。
[006引发明效果
[0067]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摄像透镜,在屯片透镜系统中,由于适当地设定整个系统的光 焦度配置等而满足条件式(1)~(3),因此能够实现小型且F值小、可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 的摄像透镜。
[0068]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摄像透镜,在屯片透镜系统中,由于适当地设定整个系统的光 焦度配置等而满足条件式(1)W及(4),因此能够实现小型且F值小、可获得良好的光学性 能的摄像透镜。
[0069] 根据本发明的第Ξ摄像透镜,在屯片透镜系统中,由于适当地设定整个系统的光 焦度配置等而满足条件式(2)W及巧),因此能够实现小型且F值小、可获得良好的光学性 能的摄像透镜。
[0070]由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因此能够构成为小型,在低照度 的条件下也能够良好地进行摄像,能够获得修正了各种像差且分辨率高的良好的像。
【附图说明】
[007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图。
[0072] 图2是用于说明第二透镜的面形状等的图。
[0073]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74]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巧]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76]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77]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78]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79]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80]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81]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82]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83]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84]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85]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86]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87]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8引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89]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7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90]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8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91]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9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92]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0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93]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94]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95]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96]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97]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98]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图。
[0099] 图2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00]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01] 图3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02] 图3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03] 图3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04] 图3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05] 图3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06] 图3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07] 图3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0引图3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09] 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10] 图4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11] 图4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12] 图4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13] 图4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5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14] 图4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6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15] 图4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7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16] 图4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8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17] 图4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9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om]图4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0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19] 图4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1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20] 图5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2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21] 图5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3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22] 图5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4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23] 图5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5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24] 图5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6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崎变W及倍率色差的像 差图。
[0125] 图5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载用的摄像装置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26]W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0127]〔摄像透镜的实施方式)
[012引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 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1的结构和光路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1对应于 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
[0129] 在图1中,图的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且在图1中还一并示出来自处于无限远 距离的物点的轴上光束2、全视场角2ω下的轴外光束3、4。在图1中,考虑到将摄像透镜1 应用于摄像装置的情况,还图示出配置在包含摄像透镜1的像点Pim在内的像面Sim上的 摄像元件5。摄像元件5将通过摄像透镜1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例如可W使用CCD 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等。
[0130]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摄像透镜1应用于摄像装置时,优选根据装配透镜的相机侧 的结构来设置玻璃罩、低通滤光片或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等,在图1中,示出将假定了上述构 件的平行平板状的光学构件PP配置在最靠像侧的透镜与摄像元件5 (像面Sim)之间的例 子。
[0131]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 透镜实质上从物侧起依次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L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Ξ透镜L3、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 五透镜L5、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W及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屯透镜L7构成。在图 1所示的例子中,在第Ξ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配置有孔径光阔St。需要说明的是,图 1中的孔径光阔St不表示形状或大小,而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
[0132]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构成为满足下述条件式(1)~(3)。
[013引fl2A· <-3. 2. . . (1)
[0134]vd7< 55. ..(2)
[013引40 <Vd3. . . (3)
[0136]其中,
[0137]Π2 :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合成焦距;
[013引 f:整个系统的焦距;
[0139]Vd7 :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