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8646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手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化,大家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智能手机推出了双 屏显示功能,即当主屏点亮后,副屏可以显示各种应用的快捷方式,或者音乐播放控制等; 当主屏熄灭时,副屏还可以保持常亮,显示时间、日期、天气、电量等。但是,现有的具有双屏 显示功能的手机的副屏过分依赖背光光源,并且常亮的副屏会消耗一部分电量,使得手机 的功耗过尚。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手机,通过在副屏幕上设置反射电极, 从而可以利用外界环境光进行反射显示简易画面,节省功耗。
[0004]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第一屏幕与 第二屏幕相邻设置,并且第二屏幕的面积小于第一屏幕的面积,第一屏幕设置有第一光条, 第二屏幕设置有第二光条,第一光条与第二光条均设置于背光模组内,其中,第二屏幕包括 阵列基板及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包括间隔设置的反射电极。
[0005] 其中,第二屏幕还包括设置于阵列基板及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第二光条设置于 第二屏幕的侧边,以使外界环境光射入至第二屏幕时,经过反射电极反射,第二屏幕显示画 面。
[0006] 其中,背光模组设置于第一屏幕及第二屏幕的下方。
[0007] 其中,阵列基板还包括玻璃基板、遮光层、第一绝缘层、有源层、栅极、源极、漏极、 第二绝缘层及第三绝缘层,其中,
[0008] 遮光层设置于玻璃基板上方;
[0009] 第一绝缘层覆盖遮光层并延伸到玻璃基板上;
[0010] 有源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方并且与遮光层的位置相对应;
[0011] 栅极设置于有源层上方;
[0012] 第二绝缘层覆盖栅极并延伸到有源层及第一绝缘层上,并且,第二绝缘层上设置 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源极及漏极分别通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有源层连接;
[0013] 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源极及漏极上方并且延伸至第二绝缘层上,第三绝缘层上设置 有第三通孔,反射电极通过第三通孔与源极连接。
[0014] 其中,有源层包括低温多晶硅、轻型掺杂区及N+重型掺杂区,轻型掺杂区分别设置 于低温多晶硅的两侧,N+重型掺杂区分别设置于轻型掺杂区的两侧。
[0015] 其中,反射电极为铝电极。
[0016] 其中,彩膜基板的整个表面设置有公共电极。
[0017] 其中,第一屏幕的尺寸为5.5英寸,第二屏幕的尺寸为2.3英寸。
[0018] 其中,第一屏幕的PPI为534,第二屏幕的PPI为172。
[0019]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手机,其包括上述液晶显示面板。
[0020]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手机包括液晶显 示面板,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屏幕及第二屏幕,第一屏幕为主屏幕,第 二屏幕为副屏幕,两个屏幕分别由独立的光条控制,光条设置于同一个背光模组内,且第二 屏幕包括阵列基板及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上间隔设置有反射电极,从而本发明的副屏幕可 以反射外界环境光,降低对背光源的依赖,节省功耗。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其中:
[0022]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不面板的结构不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 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看图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 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屏幕20及第二屏幕10,第一屏幕20为主屏幕, 第二屏幕10为副屏幕,第二屏幕10的面积小于第一屏幕20的面积。
[0026]其中,第一屏幕20及第二屏幕10分别由独立的光条分别控制,光条包括但不限于 为LED(发光二极管),即第一屏幕20设置有第一光条50,第二屏幕10设置有第二光条40,优 选的,第一光条50为多个,第二光条40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条50及第二光条40均 设置于同一个背光模组30内,并且,第一光条50设置于第一屏幕20的下方,第二光条40设置 于第二屏幕10的侧边,因此,背光模组30延伸至第二屏幕10的下方,即背光模组30设置于第 一屏幕20及第二屏幕10的下方。
[00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屏幕10为反射式的液晶屏幕,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 置该阵列基板及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阵列基板上方间隔设置有反射电极21。请进一步参 看图2,图2是图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阵列基板2包括 玻璃基板11、遮光层12、第一绝缘层13、有源层14、栅极15、第二绝缘层16、源极17、漏极18、 第三绝缘层19及反射电极21。其中,遮光层12设置于玻璃基板11上方,第一绝缘层13覆盖遮 光层12并延伸到玻璃基板11上,有源层14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3上方并且与遮光层12的位置 相对应,栅极15设置于有源层14上方,第二绝缘层16覆盖栅极15并延伸到有源层14及第一 绝缘层13上,并且,第二绝缘层16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源极17及漏极18分别通过 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有源层14连接。第三绝缘层19设置于源极17及漏极18上方并且延伸 至第二绝缘层16上,第三绝缘层19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反射电极21通过第三通孔与源极17 连接。其中,遮光层12又称为BM(Black Matrix)层,其可以防止背景光泄漏,提高显示对比 度,防止混色和增加颜色的纯度。有源层14采用沟道设计,其包括低温多晶硅141、轻型掺杂 区142及N+重型掺杂区143,其中,低温多晶硅141的位置与栅极15的位置对应,轻型掺杂区 142分别位于低温多晶硅141的两侧,N+重型掺杂区143分别设置于轻型掺杂区142的两侧, 即N+重型掺杂区143分别通过轻型掺杂区142与低温多晶硅141间隔设置。其中,源极17和漏 极18分别通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N+重型掺杂区143连接。第二绝缘层16及第三绝缘层 19又称为钝化层,其中第三绝缘层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