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门装置及包括快门装置的摄像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32581阅读:来源:国知局
域B和第二空转驱动区域C。
[0058]以下说明第一转动板107(第二转动板117)的顺时针转动的细节。
[0059]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为第一凸轮区域。凸轮销109a(凸轮销119a)跟随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的区间为第一区间。
[0060]曝光驱动区域B为第二凸轮区域。凸轮销109a(凸轮销119a)跟随曝光驱动区域B的区间为第二区间。
[0061]第二空转驱动区域C为第三凸轮区域。凸轮销109a(凸轮销119a)跟随第二空转驱动区域C的区间为第三区间。
[0062]相比之下,当第一转动板107(第二转动板117)逆时针转动时,凸轮销109a(凸轮销119a)依次跟随第二空转区域区域C、曝光驱动区域B和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
[0063]以下说明第一转动板107(第二转动板117)的逆时针转动的细节。
[0064]第二空转驱动区域C为第一凸轮区域。凸轮销109a(凸轮销119a)跟随第二空转驱动区域C的区间为第一区间。
[0065]曝光驱动区域B为第二凸轮区域。凸轮销109a(凸轮销119a)跟随曝光驱动区域B的区间为第二区间。
[0066]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为第三凸轮区域。凸轮销109a(凸轮销119a)跟随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的区间为第三区间。
[0067]也就是,第一转动板107(第二转动板117)沿一个方向被驱动,因而第一转动板107(第二转动板117)被在第一区间中驱动。在第一转动板107(第二转动板117)被在第一区间中驱动之后,第一转动板107(第二转动板117)被在第二区间中驱动。
[0068]如图1的(b)所示,盖板103设置有中空的轴部103a。当盖板103安装于驱动机构收纳部104时,第一转动板107中的突起部107a从盖板103露出,并且轴部104a与中空的轴部103a的内径部嵌合。第一弹簧108安装在中空的轴部103a的外径部。
[0069]同样地,盖板113设置有中空的轴部113a。当盖板113安装于驱动机构收纳部104时,第二转动板117中的突起部117a从盖板113露出,并且轴部104b与中空的轴部113a的内径部嵌合。第二弹簧118安装在中空的轴部113a的外径部。
[0070]当安装有第一马达Ma的马达安装板102安装于盖板103时,第一马达Ma的输出轴贯穿盖板103中的开口,小齿轮101与齿轮部107b彼此啮合。同样地,当安装有第二马达Mb的马达安装板112安装于盖板113时,第二马达Mb的输出轴贯穿盖板113中的开口,小齿轮111与齿轮部117b彼此啮合。
[007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马达Ma、第一转动板107、第一弹簧108、第一驱动杆109和第一叶片110构成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第二马达Mb、第二转动板117、第二弹簧118、第二驱动杆119和第二叶片120构成第二快门驱动机构。
[0072]第一马达Ma和第二马达Mb均为能够以步进驱动(开环驱动)和具有不同提前角值(advance angle value)的两种类型的反馈驱动的方式被驱动的步进马达,其中在步进驱动下,线圈的通电状态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切换。为了在步进驱动模式(开环驱动模式)下驱动第一马达Ma和第二马达Mb,使线圈的通电状态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切换。为了在反馈驱动模式下驱动第一马达Ma和第二马达Mb,根据位置传感器的输出来切换线圈的通电状态。
[0073]以下说明第一马达Ma和第二马达Mb的详细构造。
[0074]图12是用于说明当照相机100在连续拍摄模式下操作时快门单元20的操作的时序图。图3至图11是用于说明在图12所示的A至I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的图。
[007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快门单元20从图12所示的A状态至H状态执行第一帧拍摄操作。在第一帧拍摄操作中,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用作前叶片,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用作后叶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快门单元20从图12所示的H状态至I状态执行第二帧拍摄操作。在第二帧拍摄操作中,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用作前叶片,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用作后叶片。在第三帧拍摄操作中,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用作前叶片,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用作后叶片。
[0076]当照相机100开始拍摄操作时,其处于图12所示的A状态。图3是用于说明在A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的图。图3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图3的(b)是用于说明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
[0077]如图3的(a)所示,在A状态下,第一叶片110使开孔105a关闭。在图3的(a)所示的状态下,第一转动板107中的突起部107a与第一弹簧108的左侧臂部接触。然而,在该状态下,第一弹簧108未被加载并处于其自然状态。
[0078]如图3的(b)所示,在A状态下,第二叶片120使开孔105a打开。此时,第二转动板117中的突起部117a与第二弹簧118的右侧臂部接触。然而,在该状态下,第二弹簧118未被加载并处于其自然状态。
[0079]如图12所示,在A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第一马达Ma在具有低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在A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不沿任何方向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B状态移动。
[0080]图4是用于说明在B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的图。图4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图4的(b)是用于说明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
[0081]如图4的(a)所示,在B状态下,第一叶片110使开孔105a关闭。如图12所示,在从A状态至B状态的期间,第一马达Ma在具有低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因而,第一转动板107从图3的(a)所示的状态逆时针转动。这里,因为第一马达Ma中的小齿轮101与第一转动板107中的齿轮部107b彼此啮合,所以第一马达Ma的转动方向与第一转动板107的转动方向相反。
[0082]当第一转动板107从图3的(a)所示的状态(A状态)逆时针转动时,第一转动板107在对第一弹簧108加载的同时转动。在该期间,第一转动板107在对第一弹簧108加载的同时逆时针转动,因而在第一马达Ma的驱动期间的负荷变化大。然而,因为第一马达Ma在具有低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驱动,所以第一马达Ma不会失去同步性。
[0083]在图4的(a)所示的状态(B状态)下,因为第一弹簧108被加载,所以第一转动板107在顺时针方向上受到第一弹簧108的施力。
[0084]当第一转动板107从图3的(a)所示的状态(A状态)逆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一驱动杆109中的凸轮销109a跟随凸轮槽107c中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因此,在图4的(a)所示的状态(B状态)下第一驱动杆109的位置与在图3的(a)所示的状态(A状态)下第一驱动杆109的位置大致相同。
[0085]图4的(b)所示的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的B状态与图3的(b)所示的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的A状态相同。当状态从A状态向B状态移动时,第二马达Mb不被驱动,因而第二转动板117从图3的(b)所示的状态(A状态)维持不变。
[0086]如图12所示,在B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第一马达Ma在步进驱动模式下被逆时针驱动。在B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在具有低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中示出的C状态移动。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快门驱动机构中的助走驱动(driving for an approachrun)的开始从第一快门驱动机构中的助走驱动的开始滞后曝光时间tl。
[0087]第一快门驱动机构在B状态时在步进驱动模式下开始助走驱动。在助走驱动中,控制回路13通过逐渐减小驱动脉冲的宽度来逐渐提高第一马达Ma的转速。在助走驱动中,凸轮销109a跟随凸轮槽107c中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其中凸轮升降大致为零。因此,在该期间,因为第一驱动杆109即使在第一转动板107被驱动时实质上也不转动,所以第一马达Ma的驱动期间的负荷变化小。因而,当第一马达Ma在步进驱动模式下被驱动时,第一马达Ma不会失去同步性。
[0088]图5是用于说明在C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的图。图5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图5的(b)是用于说明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
[0089]如图5的(a)所示,在C状态下,第一叶片110使开孔105a关闭。因为第一马达Ma在从B状态至C状态的期间被逆时针驱动,所以第一转动板107通过第一马达Ma的驱动力与第一弹簧108的施力的合力而顺时针转动。第一弹簧108的施力施加至第一转动板107,直至图5的(a)所示的C状态为止。
[0090]当第一转动板107从图4的(a)所示的状态(B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一驱动杆109中的凸轮销109a跟随凸轮槽107c中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因此,在图5的(a)所示的状态(C状态)下第一驱动杆109的位置与在图4的(a)所示的状态(B状态)下第一驱动杆109的位置大致相同。
[0091]如图5的(b)所示,在C状态下,第二叶片120使开孔105a打开。在从B状态至C状态的期间,因为第二马达Mb在具有低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所以第二转动板117从图4的(b)所示的状态逆时针转动。这里,因为第二马达Mb中的小齿轮111与第二转动板117中的齿轮部117b彼此啮合,所以第二马达Mb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板117的转动方向相反。
[0092]当第二转动板117从图4的(b)所示的状态(B状态)顺时针转动时,第二转动板117在对第二弹簧118加载的同时转动。在该期间,第二转动板117在对第二弹簧118加载的同时顺时针转动,因而第二马达Mb的驱动期间的负荷变化大。然而,因为第二马达Mb在具有低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驱动,所以第二马达Mb不会失去同步性。
[0093]在图5的(b)所示的状态(C状态)下,因为第二弹簧118被加载,所以第二转动板117在顺时针方向上受到第二弹簧118的施力。
[0094]当第二转动板117从图4的(b)所示的状态(B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二驱动杆119中的凸轮销119a也跟随凸轮槽117c中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因此,在图5的(b)所示的状态(C状态)下第二驱动杆119的位置与在图4的(b)所示的状态(B状态)下第二驱动杆119的位置大致相同。
[0095]如图12所示,在C状态下,控制回路也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第一马达Ma在步进驱动模式下被逆时针驱动。在C状态下,控制回路13还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在步进驱动模式下被逆时针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D状态移动。第二快门驱动机构在C状态时在步进驱动模式下开始助走驱动。在助走驱动中,控制回路13通过逐渐减小驱动脉冲的宽度来逐渐提高第二马达Mb的转速。在助走驱动中,凸轮销119a跟随凸轮槽117c中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其中凸轮升降大致为零。因而,当第二马达Mb在步进驱动模式下被驱动时,第二马达Mb不会失去同步性。
[0096]图6是用于说明在D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的图。图6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图6的(b)是用于说明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
[0097]如图6的(a)所示,D状态为第一叶片110刚要开始使开孔105a打开的状态。因为第一马达Ma在从C状态至D状态的期间被逆时针驱动,所以第一转动板107通过第一马达Ma的驱动力而顺时针转动。
[0098]当第一转动板107从图5的(a)所示的状态(C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一驱动杆109中的凸轮销109a跟随凸轮槽107c中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因此,在图6的(a)所示的状态(D状态)下第一驱动杆109的位置与在图5的(a)所示的状态(C状态)下第一驱动杆109的位置大致相同。
[0099]如图6的(b)所示,在D状态下,第二叶片120使开孔105a打开。在从C状态至D状态的期间,因为第二马达Mb被逆时针驱动,所以第二转动板117通过第二马达Mb的驱动力与第二弹簧118的施力的合力而顺时针转动。第二弹簧118的施力施加至第二转动板117,直至图6的(b)所示的D状态之前的状态为止。也就是,在图6的(b)所示的D状态下,第二弹簧118的施力不施加至第二转动板117,从而使第二转动板117仅通过第二马达Mb的驱动力而顺时针转动。
[0100]当第二转动板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