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门装置及包括快门装置的摄像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32581阅读:来源:国知局
117从图5的(b)所示的状态(C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二驱动杆119中的凸轮销119a也跟随凸轮槽117c中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因此,在图6的(b)所示的状态(D状态)下第二驱动杆119的位置与在图5的(b)所示的状态(C状态)下第二驱动杆119的位置大致相同。
[0101 ] 如图12所示,在D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第一马达Ma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逆时针驱动。在D状态下,控制回路13还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在步进驱动模式下被逆时针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E状态移动。第一快门驱动机构在D状态时在反馈驱动模式下开始曝光驱动。
[0102]图7是用于说明在E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的图。图7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图7的(b)是用于说明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
[0103]如图7的(a)所示,在E状态下,第一叶片110使开孔105a打开。因为第一马达Ma在从D状态至E状态的期间被逆时针驱动,所以第一转动板107通过第一马达Ma的驱动力而顺时针转动。
[0104]当第一转动板107从图6的(a)所示的状态(D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一驱动杆109中的凸轮销109a跟随凸轮槽107c中的曝光驱动区域B。这致使第一叶片110使关闭的开孔105a打开。因此,在曝光驱动中,必须在高速下驱动第一马达Ma,这会在第一马达Ma的驱动期间造成大的负荷变化。此时,因为第一马达Ma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驱动,所以高速驱动和负荷变化不会导致第一马达Ma失去同步性。因为第一马达Ma的转速因助走驱动而足够地高,所以第一马达Ma能够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驱动。
[0105]如图7的(b)所示,E状态为第二叶片120刚要开始使开孔105a关闭的状态。在从D状态至E状态的期间,因为第二马达Mb被逆时针驱动,所以第二转动板117通过第二马达Mb的驱动力而顺时针转动。
[0106]当第二转动板117从图6的(b)所示的状态(D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二驱动杆119中的凸轮销119a跟随凸轮槽117c中的第一空转驱动区域A。因此,在图7的(b)所示的状态(E状态)下第二驱动杆119的位置与在图6的(b)所示的状态(D状态)下第二驱动杆119的位置大致相同。
[0107]如图12所示,在E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第一马达Ma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逆时针驱动。在E状态下,控制回路13还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逆时针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F状态移动。第二快门驱动机构在E状态时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开始曝光驱动。
[0108]图8是用于说明在F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的图。图8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图8的(b)是用于说明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
[0109]如图8的(a)所示,在F状态下,第一叶片110使开孔105a打开。因为第一马达Ma在从D状态至E状态的期间被逆时针驱动,所以第一转动板107通过第一马达Ma的驱动力而顺时针转动。
[0110]当第一转动板107从图7的(a)所示的状态(E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一驱动杆109中的凸轮销109a跟随凸轮槽107c中的第二空转驱动区域C。因此,在图8的(a)所示的状态(F状态)下第一驱动杆109的位置与在图7的(a)所示的状态(E状态)下第一驱动杆109的位置大致相同。
[0111]如图8的(b)所示,在F状态下,第二叶片120使开孔105a关闭。在从E状态至F状态的期间,因为第二马达Mb被逆时针驱动,所以第二转动板117通过第二马达Mb的驱动力而顺时针转动。
[0112]当第二转动板117从图7的(b)所示的状态(E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二驱动杆119中的凸轮销119a跟随凸轮槽117c中的曝光驱动区域B。这致使第二叶片120使打开的开孔105a关闭。因此,在曝光驱动中,必须在高速下驱动第二马达Mb,这在第二马达Mb的驱动期间造成大的负荷变化。此时,因为第二马达Mb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驱动,所以高速驱动和负荷变化不会导致第二马达Mb失去同步性。因为第二马达Mb的转速因助走驱动而足够地高,所以第二马达Mb能够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驱动。
[0113]如图12所示,在F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第一马达Ma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逆时针驱动。在F状态下,控制回路13还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逆时针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G状态移动。
[0114]图9是用于说明在G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的图。图9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图9的(b)是用于说明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
[0115]如图9的(a)所示,在G状态下,第一叶片110使开孔105a打开。第一马达Ma在从F状态至G状态的期间被逆时针驱动。在从F状态至G状态的期间,第一转动板107中的突起部107a与第一弹簧108的右侧臂部接触,第一转动板107在对第一弹簧108加载的同时转动。也就是,第一弹簧108起到打断第一转动板107的顺时针转动的作用。在图9的(a)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弹簧108被加载,第一转动板107在逆时针方向上受到第一弹簧108的施力。
[0116]当第一转动板107从图8的(a)所示的状态(F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一驱动杆109中的凸轮销109a跟随凸轮槽107c中的第二空转驱动区域C。因此,在图9的(a)所示的状态(G状态)下第一驱动杆109的位置与在图8的(a)所示的状态(F状态)下第一驱动杆109的位置大致相同。在该期间,第一转动板107在对第一弹簧108加载的同时顺时针转动,因而第一马达Ma的驱动期间的负荷变化大。然而,因为第一马达Ma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驱动,所以第一马达Ma不会失去同步性。
[0117]如图9的(b)所示,在G状态下,第二叶片120使开孔105a关闭。在从F状态至G状态的期间,因为第二马达Mb被逆时针驱动,所以第二转动板117通过第二马达Mb的驱动力顺时针转动。在图9的(b)所示的状态下,第二转动板117中的突起部117a与第二弹簧118的左侧臂部接触。然而,在该状态下,第二弹簧118未被加载并处于其自然状态。
[0118]当第二转动板117从图8的(b)所示的状态(F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二驱动杆119中的凸轮销119a也跟随凸轮槽117c中的第二空转驱动区域C。因此,在图9的(b)所示的状态(G状态)下第二驱动杆119的位置与在图8的(b)所示的状态(F状态)下第二驱动杆119的位置大致相同。
[0119]如图12所示,在G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对第一马达Ma保持供电。保持供电是指在G状态下维持对第一马达Ma的线圈的供电相位。在G状态下,控制回路13还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被以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逆时针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H状态移动。
[0120]图10是用于说明在H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的图。图10的(a)是用于说明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图10的(b)是用于说明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的状态的图。
[0121]如图10的(a)所示,在H状态下,第一叶片110使开孔105a打开。因为在G状态下对第一马达Ma保持供电,所以第一马达Ma和第一转动板107维持在G状态。也就是,图10的(a)所示的状态(H状态)与图9的(a)所示的状态(G状态)相同。
[0122]如图10的(b)所示,在H状态下,第二叶片120使开孔105a关闭。在从G状态至H状态的期间,第二马达Mb被逆时针驱动。在从G状态至H状态的期间,第二转动板117中的突起部117a与第二弹簧118的左侧臂部接触,并且第二转动板117在对第二弹簧118加载的同时顺时针转动。也就是,第二弹簧118起到打断第二转动板117的顺时针转动的作用。在图10的
(b)所示的状态下,第二弹簧118被加载,第二转动板117在逆时针方向上受到第二弹簧118的施力。
[0123]当第二转动板117从图9的(b)所示的状态(G状态)顺时针转动时,在该期间,第二驱动杆119中的凸轮销119a跟随凸轮槽117c中的第二空转驱动区域C。因此,在图10的(b)所示的状态(H状态)下第二驱动杆119的位置与在图9的(b)所示的状态(G状态)下第二驱动杆119的位置大致相同。在该期间,第二转动板117在对第二弹簧118加载的同时顺时针转动,因而第二马达Mb的驱动期间的负荷变化大。然而,因为第二马达Mb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驱动,所以第二马达Mb不会失去同步性。
[0124]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快门单元20从图12所示的A状态至H状态执行第一帧拍摄操作。在第一帧拍摄操作中,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用作前叶片,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用作后叶片。在第二帧拍摄操作中,第二快门驱动机构用作前叶片,第一快门驱动机构用作后叶片。也就是,在第一帧拍摄操作中,第一快门驱动机构先于第二快门驱动机构执行曝光操作。在第二帧拍摄操作中,第二快门驱动机构先于第一快门驱动机构执行曝光操作。
[0125]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二帧,通过调节对第一马达Ma保持供电的时间,使第一快门驱动机构中的助走驱动的开始从第二快门驱动机构中的助走驱动的开始滞后曝光时间
t2o
[0126]如图12所示,在H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对第一马达Ma保持供电。在H状态下,控制回路13还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在步进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因而,转动板117通过第二马达Mb的驱动力和第二弹簧118的施力而逆时针转动。第二快门驱动机构在H状态时在步进驱动模式下开始助走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G ’状态移动。
[0127]在图12所示的G’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与图9所示的状态相同。
[0128]如图12所示,在G ’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第一马达Ma在步进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因而,第一转动板107通过第一马达Ma的驱动力和第一弹簧108的施力而逆时针转动。第一快门驱动机构在G’状态时在步进驱动模式下开始助走驱动。在G,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在步进驱动模式下被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F ’状态移动。
[0129]在图12所示的F’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与图8所示的状态相同。
[0130]如图12所示,在F ’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第一马达Ma在步进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在F’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E ’状态移动。第二快门驱动机构在F’状态时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开始曝光驱动。因为第二马达Mb的转速因助走驱动而足够地高,所以第二马达Mb能够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驱动。
[0131]在图12所示的F’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与图8所示的状态相同。
[0132]如图12所示,在E’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第一马达Ma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在E’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D’状态移动。第一快门驱动机构在E’状态时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开始曝光驱动。因为第一马达Ma的转速因助走驱动而足够地高,所以第一马达Ma能够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驱动。
[0133]在图12所示的E’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与图7所示的状态相同。
[0134]如图12所示,在D’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a,使得第一马达Ma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在D’状态下,控制回路13控制驱动回路14b,使得第二马达Mb在具有高提前角的反馈驱动模式下被顺时针驱动。因而,使快门单元20向图12所示的C ’状态移动。
[0135]在图12所示的C’状态下快门单元20的状态与在图6所示的状态相同。
[0136]如图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