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714545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具体大小及倾斜方向即依据显示面板I的显示子单元111的形状、排列方式等确定。
[0038]如图4与图6所示,相邻两个第一电极24之间的距离为I,液晶透镜单元LI (L2)的间距为P,则Kkp,其中0<k<0.1。对于分辨率更高(彡2K)或者尺寸较大屏幕,如大于20英寸的屏幕,此种屏幕的显示子单元111的宽度尺寸较大,如果仅按照相邻两个第一电极24之间的距离小于显示子单元111的宽度,导致仍无法实现准确控制液晶分子23的偏转角度,继而无法解决液晶透镜单元LI (L2)边界出现扰动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24的改进设计,相邻两个第一电极24之间的距离I ( kp,第一电极24设计的更加紧密,一个显示子像素111对应至少一个第一电极24,第一电极24可以准确控制液晶分子23的偏转角度,从而确保,液晶透镜单元LI (L2)的光程曲线更贴近标准抛物线,抑制该处的光程波动,降低相邻两液晶透镜单元LI与L2交界处出现的串扰现象,提升显示效果。而且本发明提供第一电极24的设计标准,简化液晶透镜2的生产工艺。在本实施例中液晶透镜单元LI (L2)的间距ρ是指位于液晶透镜单元LI (L2)边缘处的两个第一电极24的中心线之间距离。
[0039]如图4所示,位于液晶透镜单元LI (L2)边界处的第一电极24的宽度为b,且10 μ?? < b < 30 μ??。由于相邻的液晶透镜单元LI与液晶透镜单元L2在交界处,共用一个第一电极24,因此,在交界处的液晶分子23的偏转不受控制,导致液晶透镜单元LI (L2)形成的光程曲线在交界处抖动剧烈,影响立体显示装置10的观看,因此,设计液晶透镜单元LI (L2)边界处的第一电极24的宽度,此外,第一电极24与第二电极25之间的电势差与第一电极24的宽度有关,若第一条电极24的宽度较大,则相应的第一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应较小,同样地,若第一电极24的宽度较小,则相应的第一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应较大,设计宽度较小的第一电极24,施加的第一驱动电压就较大,从而确保边界处的全部液晶分子23发生偏转,从而形成的光程曲线接近标准抛物线,即可减弱相邻液晶透镜单元LI与液晶透镜单元L2在交界处的电场异常波动,减小透镜相差,提高了立体观看舒适度。
[004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5可以为条形电极,一个液晶透镜单元LI (L2)对应一个第二电极25,第二电极25的宽度小于液晶透镜单元LI (L2)的间距,即相邻两个第二电极25之间设置有空隙,液晶透镜单元LI (L2)的中心线与对应的第二电极25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即第二电极25设置于液晶透镜单元LI (L2)的中心,确保各液晶透镜单元LI (L2)结构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各液晶透镜单元LI (L2)对应有多个第一电极24,相邻两个第二电极25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位于液晶透镜单元LI (L2)边界处的第一电极24的宽度,相邻两个第二电极25之间的间隙与第一电极24相对,削弱液晶透镜单元LI (L2)边缘处的电场强度,改善第一电极24附近液晶分子23的偏转程度,在相位延迟量的表现呈现更加平滑的状态,降低相邻两液晶透镜单元LI与L2交界处的串扰现象,提升立体显示的效果和观看的舒适度。
[0041]当然,多个液晶透镜单元LI (L2)对应一个第二电极25,第二电极25的宽度大于液晶透镜单元LI (L2)的间距,便于第二电极25的设计。
[0042]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25为面电极,对第二电极25施加第二驱动电压。第一驱动电压与第二驱动电压之间的电势差,在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产生电场,电场驱动液晶分子23发生偏转,以形成具有梯度折射率差的液晶透镜单元LI (L2),由于第二电极25为面电极,施加电压操作方便。在相位延迟量的表现呈现更加平滑的状态,明显降低相邻两液晶透镜单元LI与L2交界处的串扰现象,提升立体显示的效果和观看的舒适度。通过对各第一条形电极24施加对称的第一驱动电压,对相对应的第二电极25施加第二驱动电压,明显改善相邻两液晶透镜单元LI与L2的交界的光程差分布,优化后的光程差分布与理想抛物线接近,从而改善采用液晶透镜2的立体显示装置在3D显示时产生的串扰现象,提高了立体显示效果和观看舒适度。
[0043]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包括电压控制器件(图中未示出),电压控制器件控制施加于各第一电极24上的第一驱动电压以液晶透镜单元LI (L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各个第一驱动电压的电压值由液晶透镜单元LI (L2)的边界至中心逐渐递减,液晶透镜单元L1(L2)边界处第一条形电极24上的第一驱动电压的电压值最大,位于液晶透镜单元LI (L2)中心的第一驱动电压最小,接近于O电压。第一驱动电压与第二驱动电压之间的电势差产生电场强度不等的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23随电场强度的变化发生偏转,使得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之间液晶层的折射率呈梯度分布,形成呈阵列设置的液晶透镜单元LI (L2),液晶透镜单元LI (L2)对显示面板的出光进行控制,实现立体显示。
[0044]如图4所示,位于液晶透镜单元LI与液晶透镜单元L2边界处的第一驱动电压为uQ,液晶透镜2的阈值电压为VthAc^ V th,由于液晶透镜单元LI与L2的交界处第一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大小与第一电极24的宽度有关,若第一条电极24的宽度较大,则相应的第一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应较小,同样地,若第一电极24的宽度较小,则相应的第一驱动电压的电压值应较大,这样的处理是为了满足液晶透镜2成像所需的电压,同时解决了液晶透镜2在3D显示时,第一电极24附近由于电场强度较大,相邻两液晶透镜单元LI与L2交界处出现串扰的问题。
[0045]如图4与图7所示,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有夹角,夹角为α,且α =70° ±10°,即第一电极24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 ( α <80°,在此条件下,第一电极24的排布周期异于显示单元11的排布周期,避免产生摩尔纹。而且,液晶透镜2对显示面板I的分光效果良好,不会出现串扰现象。
[0046]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电极24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拱形或锯齿形,便于制作加工。当然,第一电极24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毫无异议的确定,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条形电极24的截面形状,只适用于举例说明,规则形状的第一条形电极24更加容易加工。
[0047]以下通过多个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48]实施例1:
[0049]如图4与图7所示,显示面板I为一块5.5英寸、720ρ(如1280X720)的液晶面板。第一电极24相对水平方向向左倾斜α =75。放置,其液晶透镜单元的宽度即间距等于0.256mm,且液晶透镜2的盒厚为0.030mm,液晶分子23的寻常光折射率η。为1.524、非寻常光折射率\为1.824。由于显示面板I的显示单元11包括三个显示子单元111,由此可得,每个显示子单元111的宽度大约为31 μπι。设定第一电极24的宽度均为15 μπι,相邻两个第一电极24之间的距离均为17 μ m,而第二电极25为面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