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2852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是在液晶面板等的显示有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图像一侧配置了触摸面板的装置。通过使用手指等按压相当于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中显示的按钮等的触摸面板的输入面的区域,可以操作连接有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各种仪器(个人电脑、手机、ATM等)。
[0003]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为了保护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而在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隙缝(空气层)。但是,触摸面板和空气层之间的界面以及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空气层之间的界面中,存在产生光反射,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图像的可见性降低的问题。
[0004]为了抑制上述可见性下降,而提出了在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触摸面板的各自的相对面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253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然而,作为固定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方法,存有以下方法等,即在各部件之间配置间隔物,使用螺丝等固定部件将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以规定的位置关系固定的方法。
[0010]近年,正在寻求将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画面框(bezel)窄化。例如,使用在无纺布或发泡聚氨酯等基材的两面上设置有粘合剂层的粘合部件,直接将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贴合固定,就可以窄化画面框。
[0011]使用这种粘合部件的固定方法的情况,在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粘贴位置偏移时,必须将已固定的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分离,修改为规定的位置关系之后,使用粘合部件再次贴合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
[0012]此外,组装完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后,即使在发现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中的任一个具有缺陷时,也必须将已固定的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分离,更换发现缺陷的部件,再次组装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0013]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图像显示装置主体或触摸面板的表面上设置微细凹凸结构的情况,该微细凹凸结构与粘合部件的粘合剂层会接触,粘合强度变得非常强。特别是在微细凹凸结构的周期为400nm以下时,粘合强度倾向于变强。因此,如果使用粘合部件将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触摸面板和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进行固定,则有时变得难以分离这些部件。此外,即使能够分离这些部件,也存在在各部件的表面上残留粘合剂层或基材,难以将其去除的情况。此外,在去除粘合剂层或基材时,有时也容易伤到各部件的表面。
[0014]如上所述,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粘贴位置发生偏移时,在分离这些部件之后,必须一次去除使用过的粘合部件,使用新的粘合部件再次将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进行固定。但是,在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微细凹凸结构的时,难以将这些进行分离,即使能够分离,也存在难以将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表面上所残留的基材或粘合剂层去除的情况。因此,在无法去除基材或粘合剂层时,必须使用新的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组装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0015]此外,在组装完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之后,例如在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上发现缺陷时,必须将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进行分离,在另一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上粘贴触摸面板。但是,在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微细凹凸结构时,难以将它们进行分离,即使能够分离,也存在难以将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表面上所残留的基材或粘合剂层去除的情况。因此,在无法去除基材或粘合剂层时,存在如下情况:虽然触摸面板上并没有特别不良的情况,但是无法再次利用分离后的触摸面板。
[0016]如上所述,虽然通过使用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触摸面板或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可以提供抑制了可见性下降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但是难以高效地制造上述这种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001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项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欲将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触摸面板进行分离时可以易于分离、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制造、图像的可见性优异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0018]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9]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后,结果查明:在分离完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之后,无法充分地去除各部件表面上残留的基材或粘合剂层的原因、或者在将这些去除时伤到各部件表面的原因在于分离或去除时粘合部件的基材断裂。因此,发现了不直接使用粘合部件将触摸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进行贴合,而是将各部件通过经由分别支撑的框体用粘合部件进行固定,即使是在触摸面板的表面上设置有微细凹凸结构,也可以容易地将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触摸面板进行分离,可以更高效地制造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从而完成本发明。
[0020]S卩,本发明具有以下实施方式。
[0021][1] 一种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
[0022]图像显示装置主体、
[0023]支撑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第1框体、
[0024]触摸面板、
[0025]支撑所述触摸面板的第2框体、
[0026]固定所述第1框体和所述第2框体的粘合部件,
[0027]其中,
[0028]通过用所述粘合部件固定所述第1框体和所述第2框体,
[0029]所述触摸面板被隔着隙缝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
[0030]所述触摸面板在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周期为400nm以下的微细凹凸结构。
[0031][2]根据[1]所述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框体的与所述第2框体相对的面的宽度和所述第2框体的与所述第1框体相对的面的宽度,被设定为所述粘合部件不会露出的尺寸。
[0032]发明的效果
[0033]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欲将图像显示装置主体和触摸面板进行分离时可易于分离、可更高效地制造、图像的可见性优异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
[0035][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低反射膜的一例的截面图。
[0036][图3]是显示图像显示装置主体被第1框体支撑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0037][图4]是显示触摸面板被第2框体支撑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俯视图。
[0038][图5]是显示低反射膜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构成图。
[0039][图6]是显示表面上具有阳极氧化氧化铝的模具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图。
[0040]符号说明
[0041]10:图像显示装置(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0042]14:第 1 框体
[0043]16:第 2 框体
[0044]20:液晶面板(图像显示装置主体)
[0045]30:粘合部件
[0046]40:触摸面板
[0047]62:凸部(微细凹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
[0049]此外,本说明书中,“细孔”是指铝基材表面的氧化膜上形成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凹部。
[0050]此外,“(甲基)丙烯酸酯”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总称,“(甲基)丙烯酸”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酯的总称,“(甲基)丙烯腈”是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的总称,“(甲基)丙烯酰胺”是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胺的总称。
[0051]此外,“活化能射线”意味着可见光线、紫外线、电子束、等离子体、热射线(红外线等)等。
[0052]此外,“透明”意味着透过至少波长400?760nm的光。
[0053]“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0054]本发明的带触摸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以下,简写为“图像显示装置”)具备:图像显示装置主体、支撑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第1框体、触摸面板、支撑触摸面板的第2框体、以及固定第1框体和第2框体的粘合部件。此外,通过用粘合部件固定第1框体和第2框体,触摸面板被隔着隙缝与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并且该触摸面板在与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周期为400nm以下的微细凹凸结构。
[0055]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
[0056]该例的图像显示装置10具备: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主体的液晶面板20、被隔着隙缝与液晶面板20的图像显示侧相对地配置的触摸面板40、被配置于液晶面板20的与配置有触摸面板40侧相反侧的背光源12、包围并支撑液晶面板20和背光源12的第1框体14、包围并支撑触摸面板40的第2框体16、固定第1框体14和第2框体16的粘合部件30。
[0057]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说明。
[0058]<液晶面板>
[0059]该例的液晶面板20具备:形成有滤色器(图示略)、透明电极(图示略)、定向膜(图示略)等的第1玻璃基板21、形成有透明电极(图示略)、定向膜(图示略)等的第2玻璃基板22、第1玻璃基板21和第2玻璃基板22中夹着的液晶层23、隔着粘接剂层(图示略)贴合于与液晶层23相反侧的第1玻璃基板21的表面上的第1偏光膜24、隔着粘接剂层(图示略)贴合于与液晶层23相反侧的第2玻璃基板22的表面上的第2偏光膜25。
[0060]作为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以列举出光学用途中使用的公知的透明粘接剂、透明粘合剂等。
[0061]<触摸面板>
[0062]该例的触摸面板40是将与输入面S接近或接触的导电体(手指、金属等)的位置作为静电电容的变化而检测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具有输入面S的玻璃盖板42、夹着玻璃盖板42隔着粘接剂层44贴合于输入面S的相反侧的电极基板50、与电极基板50的透明电极电连接并检测导电体与输入面S接近或接触时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检测部(图示略)、以及隔着粘接剂层46贴合于电极基板50的表面上的低反射膜60。
[0063](电极基板)
[0064]电极基板50具备:基板主体52、在基板主体52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由向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电极图案所构成的条纹状的第1透明电极54、在基板主体52的另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由向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电极图案所构成的条纹状的第2透明电极56。
[0065]基板主体52由透明的板、膜、薄板等构成。作为基板主体52的材料,可以列举出:玻璃、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苯乙烯系树脂、聚酯、纤维素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等)、聚烯烃、脂环式聚烯烃等。
[0066]第1透明电极54和第2透明电极56是可以透过光且具有导电性的薄膜。
[0067]作为第1透明电极54和第2透明电极56,可以列举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薄膜等。作为导电性金属氧化物,可以列举出掺杂了锡的氧化铟(以下记为ΙΤ0)等。
[0068](检测部)
[0069]检测部是这样的部件:例如在透明电极上外加规定电压,同时检测在导电体接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