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08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特别涉及能够抑制向地面传递的振动并确保演奏时的稳定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使用具有与演奏者的踏入动作连动而转动的打击体(拍打器)的踏板装置演奏的打击乐器。关于将该打击乐器对地面支承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公开了用来抑制将踏板装置踏入时的冲击及打击乐器的振动传递给地面的技术。例如,在特开平11 - 212565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击打面装置受具有左右的前脚81和左右的后脚82的脚构造体8 (支承部件)支承、在连结左右的 后脚82的连结杆86上以使前端侧的底面从地面浮起的状态安装有脚踏板装置6 (踏板装置)的击打面装置的脚构造(专利文献I的段落

等)。根据该专利文献1,通过将脚踏板装置6的踏板踏入时的地面方向的力分散给多条脚(即,前脚81、后脚82)全部,减少向地面的楼下的噪声的发生。此外,在特开平11 — 24660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防振台(支承部件),所述防振台(支承部件)具备具有由振动吸收材构成的设置部件22的4个脚部件12、和经由该脚部件12支承在地面上并能够搭载低音鼓30 (击打面装置)及踏板32 (踏板装置)的台板11 (专利文献2的段落

等)。根据该专利文献2,通过用构成脚部件12的设置部件22的振动吸收材吸收将踏板32踏入时的冲击,降低地面冲击音。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的击打面装置的脚构造中,由于为了将击打面装置稳定地支承而需要将脚构造体8用金属等刚体构成,所以在脚构造体8以特定的频率振动的情况下,有从脚构造体8向地面传递的振动变大的问题。此外,在将橡胶等弹性材料安装在该脚构造体8的与地面接地的部分上的情况下,虽然抑制了向地面传递的噪声,但如果使脚构造体8接地在铺设有地毯等的地面上,则有通过弹性材料弹性变形而脚构造体8不稳定、演奏时的稳定感受损的问题。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防振台中,由于搭载低音鼓30及踏板32的台板11整体被起到振动吸收效果的脚部件12支承,所以如果将踏板32踏入,则有搭载在台板11上的低音鼓30及踏板32通过构成脚部件12的设置部件22的振动吸收材的作用而向前后左右方向摆动、演奏低音鼓30时的稳定感受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向地面传递的振动并确保演奏时的稳定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是具备使用与演奏者的踏入动作连动而使打击体转动的踏板装置演奏的打击乐器部件、和将该打击乐器部件的整体及上述踏板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地面浮起的状态下支承的支承部件的结构,具备夹设在上述打击乐器部件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并且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I防振部件;上述打击乐器部件具备击打面装置和连结部件,所述击打面装置具有由上述踏板装置的上述打击体打击的击打面,所述连结部件具有从该击打面装置隔开规定距离配设的踏板固定部、连结在上述击打面装置上;在上述踏板装置固定在上述踏板固定部上的状态下,上述打击乐器部件弹性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件上。根据本发明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由于打击乐器部件整体以从地面浮起的状态经由第I防振部件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上,所以因击打面装置的击打面被踏板装置的打击体打击带来的打击乐器部件的振动被传递给第I防振部件。由于第I防振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所以能够通过第I防振部件的防振作用缓冲从打击乐器部件传递给第I防振部件的振动。由此,能够降低从打击乐器部件向支承部件传递的振动,所以能够减小支承部件的振动,结果,具有能够减小从支承部件向地面传递的振动的效果。
此外,由于踏板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以从地面浮起的状态经由第I防振部件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上,所以能够降低因踏入动作带来的来自踏板装置的冲击被向地面传递的情况。此外,由于踏板装置固定在打击乐器部件的踏板固定部上、具备具有该踏板固定部的连结部件及连结在该连结部件上的击打面装置的打击乐器部件经由第I防振部件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上,所以能够通过第I防振部件的防振作用缓冲从踏板装置向打击乐器部件传递的振动。由此,具有能够抑制从踏板装置向地面传递振动的效果。另外,在将第I防振部件配设在支承部件与地面之间的情况下,如果支承部件的振动被传递给第I防振部件,则第I防振部件弹性变形,通过该第I防振部件的弹性变形,支承部件也摆动,所以演奏时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稳定感受损。相对于此,通过将第I防振部件配设在支承部件与打击乐器部件之间,能够通过第I防振部件的防振作用降低支承部件的振动而抑制向地面传递的振动、并使支承部件直接接地在地面上而将支承部件稳定地设置在地面上。由此,具有能够确保演奏时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稳定感的效果。


图I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立体图。图2 Ca)是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主视图,图2 (b)是图2 Ca)的IIb方向观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侧视图。图3 (a)是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主视图,图3 (b)是图3 (a)的IIIb方向观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侧视图。图4是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侧视图。图5 Ca)是第2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主视图,图5 (b)是图5 (a)的Vb方向观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侧视图。图6 Ca)是第3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主视图,图6 (b)是图6 (a)的VIb方向观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侧视图。图7 Ca)是第4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主视图,图7 (b)是图7 (a)的VIIb方向观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侧视图。图8是第5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及鼓架的概略图。图9是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I至图3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I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立体图,图示了在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上固定着踏板装置I的状态。图2 (a)是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主视图,图2 (b)是图2 (a)的IIb方向观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侧视图。图3 (a)是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主视图,图3 (b)是图3 Ca)的IIIb方向观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侧视图,在图3 (a)及图3 (b)中,图示了在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上固定有踏板装置I的状态。另·夕卜,在图I及图3中,示意地图示了踏板装置1,例如省略了用来在向踏板部2的踏入被解除时使踏板部2向原来的位置返回的弹簧等的图示,以下也同样图示。此外,图I至图3中的箭头U — D、L 一 R、F — B分别表示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以下也同样。如图I所示,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主要具备接地在地面F (参照图2 Ca))上的支承部件10、支承在该支承部件10上的打击乐器部件20、和夹设在该打击乐器部件20及支承部件10之间的第I防振部件30而构成。在打击乐器部件20上,固定着由演奏者踏入操作的踏板装置I,通过该踏板装置I的踏入操作进行用打击乐器部件20的演奏。此外,打击乐器部件20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支承在支承部件10上,固定在打击乐器部件20上的踏板装置I以一部分相对于地面F浮起的状态支承在打击乐器部件20上。如图2 Ca)及图2 (b)所示,支承部件10是将打击乐器部件20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对地面F支承的金属制的部件,具备接地在地面F上的板状的下板11、配设在该下板11的上方的板状的上板12、和将该上板12及下板11连结的棒状的脚部13。下板11具备配设打击乐器部件20的前侧开口的口字板状的下基部I la、和从该下基部Ila的前后左右方向的角部向前后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4个下连结部11b,下基部Ila的下表面侧接地在地面F上,并且下连结部Ilb相对于下基部Ila向上方倾斜。上板12是经由第I防振部件30支承打击乐器部件20的部位,具备前侧开口的3字板状的上基部12a、和从该上基部12a的前后左右方向的角部向前后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4个上连结部12b。上基部12a平行于下基部Ila而配设,左右方向的尺寸设定为与下基部Ila相同的尺寸,并且前后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下基部Ila小。此外,上连结部12b相对于上基部12a向上方倾斜,其倾斜角度设定为与下连结部Ilb的相对于下基部Ila的倾斜角度相同。脚部13是用来将上板12配设到距地面F为规定的高度位置的部件。脚部13在与下板11的下连结部Ilb及上板11的上连结部12b对应的位置上配设有合计4条,下端连结在下连结部Ilb上,并且上端连结在上连结部12b上。这里,支承部件10由于在脚部13的下端上连结着下板11、该下板11的下基部Ila接地在地面F上,所以与脚部13的下端接地在地面F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支承部件10的对地面F的接地面积确保得更大。此外,上板12的上基部12a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下板11的下基部Ila小。由此,能够增大下板11的对地面F的接地面积而确保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演奏时的稳定感、并且使上板12小型化而实现支架10的轻量化及零件成本的抑制。此外,下板11也可以将接地在地面F上的下基部Ila的下表面用橡胶状弹性体覆盖设置。由此,能够防止给下基部Ila接地的地面F带来损伤。另外,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是通过第I防振部件30降低打击乐器部件20的振动的结构,不需要通过覆盖下板11的下表面而设置的橡胶状弹性体降低打击乐器部件20的振动,所以覆盖下板11的下表面而设置的橡胶状弹性体优选的是比第I防振部件30弹性小的材料。即,在将覆盖下板11的下表面而设置的橡胶状弹性体的弹性设定得较大的情况下,支承部件10容易在前后左右方向上摆动,所以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稳定感受损。由此,通过将覆盖下板11的 下表面而设置的橡胶状弹性体的弹性设定得较小,能够防止给地面F带来损伤、并确保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稳定感。打击乐器部件20具备具有被使用踏板装置I (参照图I)打击的击打面21a的击打面装置21、连结在该击打面装置21上并向下方延伸设置的踏板连结部件22、和连结在击打面装置21上并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击打面装置21是在内部配设有检测击打面21a的振动的传感器(未图示)的所谓的电子打击乐器。构成为,如果击打面21a被打击,则传感器检测该击打面21a的振动,将由该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向声源发送,声源生成对应于打击的乐音,将该生成的乐音经由放大器从扬声器放音。踏板连结部件22是用来使击打面装置21与踏板装置I连结的部件,由具有规定的刚性的金属构成。踏板连结部件22具备使其下端部分向击打面21a指向的前侧弯曲而形成的踏板固定部22a。踏板固定部22a是将踏板装置I固定的部位,在上表面上突出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突起部22al。由此,能够确保踏板固定部22a的弯曲刚性及将踏板装置I固定的保持力。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是用来使击打面装置21与支承部件10连结的部件,由具有规定的刚性的金属构成。此外,各防振连结部件23延伸设置到与上基部12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该各防振连结部件23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前端部分的前后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与踏板固定部22a相同。第I防振部件30是用来使打击乐器部件20的振动衰减的部件,夹着打击乐器部件20的踏板固定部22a向斜上方设有左右一对,并且该左右一对设置的各第I防振部件30配设在从踏板固定部22a的离开距离相等的位置上。各第I防振部件30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为圆柱状,上端面安装在支承部件10的上基部12a的下表面侧,并且下端面安装在打击乐器部件20的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的左右方向外侧的前端部分的上表面侧。由此,各第I防振部件30的前后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与踏板固定部22a相同,左右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与支承部件10的下基部11及上基部12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相同,高度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与击打面装置21相同。这里,在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相对于击打面装置21在水平方向上接近安装的情况下,当弹性支承打击乐器部件20时,对于一对第I防振部件30,不仅是下方,还容易作用有要进行以打击乐器部件20的前后方向为轴的绕轴旋转的力。在此情况下,在踏板装置I的踏入时,为了稳定地保持打击乐器部件20,需要将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用弹性较小的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减小踏板装置I的踏入时的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的弹性变形量,所以能够降低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的防振作用。相对于此,通过将一对第I防振部件30安装在连结在击打面装置21上的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的左右方向外侧的前端部分上,能够将击打面装置21和各第I防振部件30的水平方向上的离开尺寸确保得较大,所以在弹性支承打击乐器部件20时能够抑制要进行以打击乐器部件20的前后方向为轴的绕轴旋转的力。即,一对第I防振部件30只要设定为能够防止通过因向下方作用的力带来的弹性变形而打击乐器部件20接地在地面F上的弹性就可以,所以即使是将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用弹性较大的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情况,也能够稳定地保持打击乐器部件20并确保第I防振部件30的防振作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但并不限定于 此,一对第I防振部件30也可以由弹簧或减震器等将振动减振或衰减的结构构成。如图3 Ca)及图3 (b)所示,踏板装置I是对应于演奏者的踏入而打击打击乐器部件20的击打面21a的装置,具备被演奏者踏入的踏板部2、转动自如地轴支承该踏板部2的踏板基部3、立设在该踏板基部3上的立设部4、和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该立设部4上的打击体5。踏板部2长度方向一侧(图3 (b)右侧)轴支承在踏板基部3上,并且长度方向另一侧(图3 (b)左侧)经由带状的带6连结在立设部4上。踏板基部3具备配设在长度方向一侧(图3 (b)右侧)的踏板轴支承部3a、和配设在长度方向另一侧(图3 (b)左侧)的上下一对踏板夹持部3bl、3b2。踏板轴支承部3a是转动自如地轴支承踏板部2的长度方向一侧的部位。一对踏板夹持部3bl、3b2是用来将踏板装置I拆装自如地夹持固定到打击乐器部件20的踏板固定部22a上的部位,上侧的踏板夹持部3bl可相对于下侧的踏板夹持部3b2上下移动而构成,通过用上下一对踏板夹持部3bl、3b2将踏板固定部22a夹持固定,将踏板装置I固定到打击乐器部件20上。立设部4具备立设在踏板基部3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一对柱部件4a、可旋转地保持在这些一对柱部件4a上的旋转轴4b、固接在该旋转轴4b的外周面上并连结带6的带连结部4c、和固接在旋转轴4b上并拆装自如地安装打击体5的打击体安装部4d。打击体5是用来打击击打面装置21的击打面21a的部件,具备打击击打面21a的头部件5a、和在一端上连结着该头部件5a并且另一端安装在立设部4的打击体安装部4d上的棒状的棒部件5b。接着,参照图4,对演奏时的打击乐器部件20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图4是打击乐器部件20的侧视图,图示了固定在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上的踏板装置I的踏板部2被踏入、打击体5打击击打面装置21的击打面21a的状态。如图4所示,如果由演奏者将踏板装置I的踏板部2踏入,则踏板部2的长度方向另一侧被推下,并且带6 (参照图3 (a))被向下方拉伸,连结着带6的立设部4的带连结部4c向一方向(图4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带连结部4c向一方向转动,贝U固接带连结部4c的旋转轴4b及固接在该旋转轴4b上的打击体安装部4d向一方向转动,与该打击体安装部4d的转动连动,打击体5向一方向转动,打击体5的头部5a打击击打面装置21的击打面21a。此外,如果向踏板部2的踏入被解除,则踏板部2上升,并且旋转轴4b、带连结部4c、打击体安装部4d及打击体5向另一方向(图4顺时针方向)转动,踏板装置I回到踏板部2被踏入之前的状态。在踏板部2被踏入的状态下,由于打击乐器部件20整体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经由一对第I防振部件3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10上,所以因击打面装置21的击打面21a被踏板装置I的打击体5打击带来的打击乐器部件20的振动被传递给第I防振部件30。由于第I防振部件30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所以能够通过第I防振部件30的防振作用缓冲从打击乐器部件20传递给第I防振部件30的振动。由此,能够降低从打击乐器部件20向支承部件10传递的振动,所以能够减小支承部件10的振动,结果能够减小从支承部件10向地面F传递的振动。此外,由于踏板装置I的一部分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经由第I防振部件3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10上,所以能够降低因向踏板部2的踏入动作带来的来自踏板装置I的冲击传递给地面F的情况。此外,由于踏板装置I固定在踏板固定部22a上、具有该踏板固定 部22a的踏板连结部件22及连结在该踏板连结部件22上的击打面装置21经由第I防振部件3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10上,所以能够通过第I防振部件30的防振作用缓冲从踏板装置I向打击乐器部件20传递的振动。由此,能够抑制从踏板装置I向地面F传递振动。进而,由于能够通过第I防振部件30的防振作用缓冲从地面F及踏板装置I传递给支承部件10的振动,所以能够降低地面F及踏板装置I的振动传递给击打面装置21内的传感器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由传感器误检测到从地面F及踏板装置I传递的振动的情况。另外,在将第I防振部件30配设在支承部件10与地面F之间的情况下,如果支承部件10的振动被传递给第I防振部件30,则第I防振部件30弹性变形,通过该第I防振部件30的弹性变形,支承部件10也摆动,所以演奏时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稳定感受损。相对于此,通过将第I防振部件30配设在支承部件10与打击乐器部件20之间,能够通过第I防振部件30的防振作用降低支承部件10的振动而抑制向地面F传递的振动、并使支承部件10直接接地在地面F上而将支承部件10稳定地设置到地面F上。由此,能够确保演奏时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稳定感。此外,在将第I防振部件30配设在打击乐器部件20的击打面装置21与踏板装置I之间的情况下,在从开始踏板装置I的踏板部2的踏入到打击体5打击击打面21a的期间中,击打面装置21和踏板装置I的相对位置随着通过向踏板部2的踏入发生的第I防振部件30的弹性变形而变动。在此情况下,第I防振部件30的弹性变形量根据向踏板部2的踏入力及踏入速度而不同,所以击打面装置21和踏板装置I的相对位置的变动量根据向踏板部2的踏入力及踏入速度而变动,根据其变动量,为了使打击体5转动而打击击打面21a所需要的踏板装置I的踏入量也变动。结果,从演奏者开始向踏板部2的踏入到打击体5打击击打面21a的时间根据向踏板部2的踏入力及踏入速度而变动,所以演奏者难以以适当的时机稳定地打击击打面21a。相对于此,通过将第I防振部件30配设在支承部件10与打击乐器部件20之间、将击打面装置21和踏板装置I通过具有规定的刚性的金属性的踏板连结部件22连结,能够避免在开始向踏板部2的踏入到打击体5打击击打面21a的期间中、固定在踏板固定部22a上的踏板装置I和击打面装置21的相对位置通过第I防振部件30的弹性变形而变动。由此,不论向踏板部2的踏入力及踏入速度如何,都能够抑制从演奏者开始向踏板部2的踏入到打击体5打击击打面21a的时间变动,所以演奏者能够容易以适当的时机稳定地打击击打面21a。进而,由于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相对于踏板固定部22a左右设有一对、并且各第
I防振部件30配设在从踏板固定部22a的离开距离相等的位置,所以当通过踏板部2的踏入将踏板固定部22a推下时,能够使作用在各第I防振部件30上的载荷变得均匀。由此,通过向踏板部2的踏入,能够降低作用在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的某一方上的载荷比另一方大的情况、抑制打击乐器部件20及踏板装置I向左右某一方倾斜。进而,由于能够降低经由一对第I防振部件30作用在支承部件10的左右某一方上的载荷比另一方大的情况,所以能够抑制支承部件10的左右某一方从地面F浮起。因而,能够确保演奏时的打击乐器支 承构造体100的稳定感。进而,在打击体5的头部件5a打击从击打面21a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击打面装置21左右摆动。此外,由于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的高度位置位于与击打面装置21的高度位置相同,所以能够减少通过击打面21a被打击体5打击时的冲击而在打击乐器部件20上发生绕连结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的假想直线L的旋转力矩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因打击击打面装置21带来的打击乐器部件20的摆动。进而,由于一对第I防振部件30配设在与击打面装置21相同的高度位置上,所以在支承被打击体5打击的击打面装置21时,能够降低作用在第I防振部件30上的应力。由此,能够实现第I防振部件30的长寿命化。此外,一对第I防振部件30的前后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与踏板固定部22a的前后方向的配设位置相同。即,在打击乐器部件20的侧视中一对第I防振部件30位于踏板固定部22a的铅直方向上侧,所以当踏板部2被踏入、踏板固定部22a被推下时,能够减少在支承部件10上发生绕假想直线L的旋转力矩的情况。S卩,在一对第I防振部件30位于比踏板固定部22a靠前方或后方的情况下,如果踏板部2被踏入、踏板固定部22a被推下,则在支承部件10上发生绕假想直线L的旋转力矩。相对于此,通过一对第I防振部件30位于踏板固定部22a的铅直方向上侧,当踏板部2被踏入、踏板固定部22a被推下时,能够抑制在支承部件10上发生绕假想直线L的旋转力矩,所以能够抑制支承部件10的前后某一方从地面F浮起,能够确保演奏时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稳定感。进而,由于打击乐器部件20经由一对第I防振部件3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10上,所以能够利用第I防振部件30的弹性变形使打击乐器部件20相对于支承部件10向前后方向摆动一些量。由此,通过使第I防振部件30弹性变形以吸收为了使踏板装置I固定到踏板固定部22a上而配设在踏板装置I上的固定部位的形状的差异,能够使踏板基部3的后端接地在地面F上并使踏板基部3的前端从地面F浮起。即,对于踏板装置I的固定部位的配设位置及固定角度不同的各种踏板装置I也能够使用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所以能够提高通用性。
接着,参照图5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I防振部件30的上端面安装在支承部件10上并且第I防振部件30的下端面安装在打击乐器部件20上的情况,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I防振部件230的上端面安装在打击乐器部件20上并且第I防振部件230的下端面安装在支承部件210上。另外,对于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图5 (a)是第2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200的主视图,图5 (b)是图5 Ca)的Vb方向观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200的侧视图。 如图5 Ca)或图5 (b)所示,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200主要具备接地在地面F上的支承部件210、支承在该支承部件210上的打击乐器部件20、和夹设在该打击乐器部件20及支承部件210之间的第I防振部件230而构成。支承部件210具备接地在地面F上的下板211、配设在该下板211的上方的上板212、和将该上板212及下板211连结的棒状的脚部213。下板211具备下基部I la、和在该下基部I Ia的前后左右方向的角部向前后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下连结部211b。此外,上板212具备上基部12a、和在该上基部12a的前后左右方向的角部向前后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上连结部212b,上基部12a配设在左右方向的端部的上表面与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的延伸设置方向前端部分的下表面对置的位置上。另外,下板211除了下连结部21 Ib的相对于下基部I Ia的倾斜角度以外,是与第I实施方式的下板11相同的结构,上板212除了上连结部212b的相对于上基部12a的倾斜角度以外,是与第I实施方式的上板12相同的结构。进而,脚部213除了长度方向的尺寸以外,是与第I实施方式的脚部13相同的结构。第I防振部件230是用来使打击乐器部件20的振动衰减的部件,夹着打击乐器部件20的踏板固定部22a在斜上方设有左右一对,并且该左右一对设置的各第I防振部件230配设在从踏板固定部22a的离开距离相等的位置上。各第I防振部件230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为圆柱状,上端面安装在打击乐器部件20的防振连结部件23的延伸设置方向前端部分的下表面侧,并且下端面安装在支承部件210的上基部12a的上表面侧。此外,一对第I防振部件230的前后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与踏板固定部22a的配设位置相同,左右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与支承部件210的下基部Ila及上基部12b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的配设位置相同,高度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与击打面装置21的高度位置相同。由于打击乐器部件20整体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经由一对第I防振部件23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10上,所以因击打面装置21的击打面21a被踏板装置I的打击体5打击而带来的打击乐器部件20的振动被传递给一对第I防振部件230。由此,能够通过第I防振部件230的防振作用缓冲从打击乐器部件20传递给第I防振部件230的振动。因而,能够降低从打击乐器部件20向支承部件210传递的振动,所以能够减小支承部件210的振动,结果,能够减小从支承部件210向地面F传递的振动。接着,参照图6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相对于在第I实施方式中踏板装置I的一部分从地面F浮起,在第3实施方式中,踏板装置I的整体从地面F浮起。另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图6 (a)是第3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300的主视图,图6 (b)是图6 Ca)的VIb方向观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300的侧视图。
如图6 (a)及图6 (b)所示,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300具备接地在地面F上的支承部件310、支承在该支承部件310上的打击乐器部件20、夹设在该打击乐器部件20及支承部件310之间的第I防振部件30、载置踏板装置I的踏板载置部340、和夹设在该踏板载置部340及支承部件310之间的第2防振部件330。支承部件310是将打击乐器部件20在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下支承在地面F上的金属制的部件,具备接地在地面F上的板状的下板311、配设在该下板311的上方的板状的上板312、和将该上板312及下板311连结的棒状的脚部313。下板311具备配设打击乐器部件20的前侧开口的-字板状的下基部311a、从位于该下基部311a的后方的左右角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两个后下连结部311bl、和从位于下基部311a的前方的左右角部向前方延伸设置的两个前下连结部311b2。下基部311a接地在地面F上,并且后下连结部311bl及前下连结部311b2相对于下基部311a向上方倾斜,前下连结部311b2的倾斜角度设定得比后下连结部311bl的倾斜角度大。上板312是经由第I防振部件30支承打击乐器部件20的部位,具备前侧开口的-·字板状的上基部312a、从位于该上基部312a的后方的左右角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两个后上连结部312bl、和从位于上基部312a的前方的左右角部向前方延伸设置的两个前上连结部312b2。上基部312a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的下表面配设在与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的延伸设置方向前端部分的上表面对置的位置上,各第I防振部件30的上端面安装在上基部312a的下表面侧,并且下端面安装在打击乐器部件20的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的左右方向外侧的前端部分的上表面侧。后上连结部312bl及前上连结部312b2相对于上基部312a向上方倾斜,后上连结部312bl及前上连结部312b2的相对于上基部312a的倾斜角度分别设定为与后下连结部311bl及前下连结部311b2的相对于下基部Ila的倾斜角度相同。脚部313是用来将上板12配设在距地面F为规定的高度位置上的部件。脚部313在打击乐器部件20的前后左右方向上配设有合计4条,具备下端连结在下板311的后下连结部311bl上并且上端连结在上板312的后上连结部312bl上的后脚部313a、和下端连结在下板311的前下连结部311b2上并且上端连结在上板312的前上连结部312b2上的前脚部 313b。踏板载置部340是用来将踏板装置I整体在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下保持的部件。踏板载置部340在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下架设在一对第2防振部件330上,并且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朝向下方凹设,在该凹设的部分中载置踏板装置I。由此,能够抑制踏板装置I在踏板载置部340上向左右方向滑动。另外,也可以在踏板载置部340上设置用来将踏板装置I固定的锁止机构。作为该锁止机构,例示例如用两个部件将踏板基部3夹持固定的结构等。第2防振部件330是用来使踏板载置部340的振动衰减的部件,在下板311的下基部311a的左右方向端部上设有左右一对。各第2防振部件330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为圆柱状,下端面安装在下基部311a的上表面侧,并且上端面安装在踏板载置部340的下表面侧,踏板载置部34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310上。另外,一对第2防振部件330只要是下基部311a的上表面侧、前后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打击乐器部件20的踏板固定部22a与下板311的前下连结部311b2之间就可以,优选的是配设在比踏板固定部22a接近于前下连结部311b2的位置上。由此,能够将踏板载置部340相对于支承部件310稳定地支承。
由于踏板载置部340在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下经由一对第2防振部件33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310上,所以能够避免因向踏板部2的踏入动作带来的来自踏板装置I的冲击被传递到地面F。此外,由于通过向踏板部2的踏入发生的踏板载置部340的振动被传递给第2防振部件330,所以能够通过第2防振部件330的防振作用缓冲从踏板载置部340传递给第2防振部件330的振动。由此,能够降低从踏板载置部340向支承部件310传递的振动,所以能够减小支承部件310的振动,结果,能够减小从支承部件310向地面F传递的振动。此外,由于在踏板装置I与支承部件310的下基部311a之间夹设有第2防振部件330、下基部31 Ia接地在地面F上,所以与使第2防振部件330接地在地面F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支承部件310稳定地设置在地面F上。由此,能够确保演奏时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300的稳定感。进而,由于在踏板装置I与支承部件310之间夹设有第2防振部件330、并且踏板装置I和击打面装置21连结在金属性的踏板连结部件22上,所以能够避免在从开始向踏 板部2的踏入到打击体5打击击打面21a的期间中、固定在踏板固定部22a上的踏板装置I和击打面装置21的相对位置通过第2防振部件330的弹性变形而变动。由此,不论向踏板部2的踏入力及踏入速度如何,都能够抑制从演奏者开始向踏板部2的踏入到打击体5打击击打面21a的时间的变动,所以演奏者能够容易以适当的时机稳定地打击击打面21a。接着,参照图7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相对于在第I实施方式中踏板装置I的一部分从地面F浮起,在第4实施方式中踏板装置I的整体从地面F浮起。另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图7 (a)是第4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400的主视图,图7 (b)是图7 Ca)的VIIb方向观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400的侧视图。如图7 Ca)及图7 (b)所示,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400具备接地在地面F上的支承部件410、支承在该支承部件410上的打击乐器部件20、夹设在该打击乐器部件20及支承部件410之间的第I防振部件30、载置踏板装置I的踏板载置部340、和夹设在该踏板载置部340及支承部件410之间的第2防振部件430。支承部件410具备下板311、上板312、脚部313、和安装在该脚部313上的防振安装部414。防振安装部414是安装第2防振部件430的部件,在连结在下板311的前下连结部311b2上的前脚部313b的下端部附近设有左右一对。第2防振部件430是用来使踏板装置I的振动衰减的部件,在踏板载置部340的左右方向端部上设有左右一对。各第2防振部件430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为圆柱状,上端面安装在各防振安装部414的下表面侧,并且下端面安装在踏板载置部340的上表面侧,踏板载置部34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410上。另外,一对防振安装部414及一对第2防振部件430只要至少前后方向的配设位置是打击乐器部件20的踏板固定部22a与前下连结部311b2之间就可以,优选的是设在比踏板固定部22a接近于前下连结部311b2的位置上。由此,能够将踏板载置部340相对于支承部件410稳定地支承。由于踏板载置部340在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下经由一对第2防振部件43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410上,所以能够避免因向踏板部2的踏入动作带来的来自踏板装置I的冲击被传递给地面F。此外,由于通过向踏板部2的踏入发生的踏板载置部340的振动被传递给第2防振部件430,所以能够通过第2防振部件430的防振作用缓冲从踏板载置部340传递给第2防振部件430的振动。由此,能够降低从踏板载置部340向支承部件410传递的振动,所以能够减小支承部件410的振动,结果,能够减小从支承部件410向地面F传递的振动。此外,由于在踏板装置I与支承部件410的前脚部313b之间夹设有第2防振部件430、下基部311a接地在地面F上,所以与使第2防振部件430接地在地面F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支承部件410稳定地设置到地面F上。由此,能够确保演奏时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400的稳定感。进而,由于第2防振部件430夹设在踏板装置I与支承部件410之间、并且踏板装置I和击打面装置21连结在金属性的踏板连结部件22上,所以能够避免在从开始向踏板部2的踏入到打击体5打击击打面21a的期间中、固定在踏板固定部22a上的踏板装置I和击打面装置21的相对位置通过第2防振部件430的弹性变形而变动。由此,不论向踏板部2的踏入力及踏入速度如何,都能够抑制从演奏者开始向踏板部2的踏入到打击体5打击击打面21a的时间的变动,所以演奏者能够容易以适当的时机稳定地打击击打面21a。接着,参照图8及图9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I实施方式中,打击乐器部件2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10上,而在第5实施方式中,打击乐器部件20弹性支承在能够保持其他打击乐器的鼓架550上。另外,对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图8是第5实施方式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500的概略图,图示了在连接在鼓架550上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500上固定着踏板装置I的状态。图9是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500的主视图。另外,在图8及图9中,示意性地图示了连结保持架553及连接保持架554。如图8所示,鼓架550是将多个乐器支承在地面F (参照图9)上的部件,具备平行于地面F配设的5根平行管部件551、立设在地面F上的4根立设管部件552、将平行管部件551的端部拆装自如地连结在该立设管部件552上的连结保持架553、和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平行管部件551的外周面上的连接保持架554。在连接保持架554上,拆装自如地安装着乐器能够连接的臂部件560,演奏者通过使连接保持架554沿着平行管部件551滑动、或绕平行管部件551旋转,能够将连接在臂部件560上的多个乐器配置在容易演奏的希望的位置上。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500主要具备连接在鼓架550上的支承部件510、支承在该支承部件510上的打击乐器部件20、和夹设在该打击乐器部件20及支承部件510之间的第I防振部件530而构成。如图9所示,支承部件510是用来使打击乐器部件20支承在鼓架550上的部件,形成为管状,并且一端侧(图9上侧)拆装自如地固定在连接保持架554上,并且另一端侧的端面配设在与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的延伸设置方向前端部分的上表面对置的位置上。第I防振部件530是用来使打击乐器部件20的振动衰减的部件,夹着打击乐器部件20的踏板固定部22a在斜上方设有左右一对,并且该左右一对设置的各第I防振部件530配设在从踏板固定部22a的离开距离相等的位置上。各第I防振部件530由橡胶状弹性体形成为圆柱状,上端面安装在支承部件510的下端面上,并且下端面安装在打击乐器部件20的防振连结部件23的延伸设置方向前端部分的上表面侧。此外,一对第I防振部件530的前后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与踏板固定部22a的配设位置相同,高度方向的配设位置位于与击打面装置21的高度位置相同。在支承部件510支承在鼓架550上的状态下,支承部件510及打击乐器部件20的整体以及踏板装置I的固定在打击乐器部件20上的一侧(图9的纸面垂直方向里侧)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支承在鼓架550上。由于打击乐器部件20整体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经由第I防振部件530弹性支承在鼓架550上,所以因击打面21a被踏板装置I的打击体2打击带来的打击乐器部件20的振动被传递给第I防振部件530。由于第I防振部件530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所以能够通过第I防振部件530的防振作用缓冲传递给第I防振部件530的振动。由此,能够降低从打击乐器部件20向鼓架550传递的振动,所以能够减小鼓架550的振动,结果,能够减小从鼓架550向地面F传递的振动。进而,由于踏板装置I的固定在打击乐器部件20上的一侧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 经由第I防振部件530弹性支承在鼓架550上,所以能够降低因踏入动作带来的来自踏板装置I的冲击被传递给地面F。此外,由于踏板装置I固定在踏板固定部22a (参照图4)上、经由具有该踏板固定部22a的踏板连结部件22及连结在该踏板连结部件22上的击打面装置21弹性支承在鼓架550上,所以能够通过第I防振部件530的防振作用缓冲从踏板装置I向打击乐器部件20传递的振动。由此,能够抑制从踏板装置I向地面F传递振动。此外,由于支承部件510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连接在保持其他打击乐器的鼓架550上,所以能够不需要与鼓架550另外地用来使支承部件接地在地面上的空间。此外,与使支承部件接地在地面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支承部件510的构造简单化,所以能够削减支承部件510的制造成本。进而,由于从打击乐器部件20传递给平行管部件551的振动经由连结保持架553及立设管部件552传递给地面F,所以能够将从打击乐器部件20到地面F的振动传递路径确保得较长。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从打击乐器部件20传递给地面F的振动。另外,通过将连结保持架553及连接保持架554由合成树脂构成,与由金属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缓冲传递给连结保持架553及连接保持架554的振动。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从打击乐器部件20传递给地面F的振动。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一点也不受上述实施方限定,容易推测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第I防振部件30、230、530安装在打击乐器部件20的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的左右方向外侧的前端部分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第I防振部件30、230、530也可以在比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的左右方向外侧的前端部分接近于击打面装置21的位置、从踏板固定部22a的离开距离相等的位置处设置左右一对。进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打击乐器部件20具备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在该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上安装第I防振部件30、230、5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打击乐器部件20的击打面装置21上安装第I防振部件30、230、530。由此,不需要一对防振连结部件23,所以能够抑制零件成本。此外,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将第I防振部件30、230、530在击打面装置2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上设置I个第I防振部件30、230、530。由此,不需要设置一对第I防振部件30、230、530,所以能够抑制零件成本。进而,在击打面装置2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上设置I个第I防振部件30、230、530的情况下,通过将该第I防振部件30、230、53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确保得较大,能够稳定地保持打击乐器部件20。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一对第I防振部件30、230、530及一对第2防振部件330、430在左右配设各I个的 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也可以将一对第I防振部件30、230、530或一对第2防振部件330、430在左右配设各两个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由一对第I防振部件30、230、530或一对第2防振部件330、430带来的防振作用。进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将第I防振部件30、230、530对踏板固定部22a在左右设置一对、将该左右一对各第I防振部件30、230、530配设在从踏板固定部22a的离开距离相等的位置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只要将左右一对各第I防振部件30、230、530配设在相对于打击乐器部件20的重心旋转力矩相等的位置上就可以。由此,能够确保演奏时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200、300、400、500的稳定感。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击打面装置21是配设有检测击打面21a的振动的传感器的电子打击乐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击打面装置也可以是不具备传感器的练习用的打击乐器等。作为练习用的打击乐器,可以例示例如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击打面装置21中省略了传感器而构成的结构、为了抑制打击音而将击打面用橡胶或网等构成的结构等。此外,作为不具备传感器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的其他使用例,可以例示具备省略了传感器的击打面装置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和具备收纳在打击体的头部中的传感器的踏板装置构成为I组电子打击乐器、传感器检测当打击体的头部打击击打面装置的击打面时发生的打击体的头部的振动的结构。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400、500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 I踏板装置 5打击体
10、210、310、410、510 支承部件
20打击乐器部件
21a击打面
21击打面装置
22踏板连结部件(连结部件)
22a踏板固定部 30、230、530第I防振部件 330、430第2防振部件 340踏板载置部 550鼓架
551平行管部件(管状部件的一部分)
552立设管部件(管状部件的一部分)
553连结保持架(保持架的一部分)
F地面L假 想直线。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具备使用与演奏者的踏入动作连动而使打击体转动的踏板装置演奏的打击乐器部件和将该打击乐器部件的整体及上述踏板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地面浮起的状态下支承的支承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夹设在上述打击乐器部件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并且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I防振部件; 上述打击乐器部件具备击打面装置和连结部件,所述击打面装置具有由上述踏板装置的上述打击体打击的击打面,所述连结部件具有从该击打面装置隔开规定距离配设的踏板固定部、连结在上述击打面装置上; 在上述踏板装置固定在上述踏板固定部上的状态下,上述打击乐器部件弹性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防振部件配设在比上述踏板固定部接近于上述击打面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防振部件在上述打击乐器部件的侧视中配设在上述踏板固定部的铅直方向上侧。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 踏板载置部,载置上述踏板装置; 第2防振部件,夹设在该踏板载置部及上述支承部件之间,并且由弹性材料构成; 在上述踏板装置载置在上述踏板载置部上的状态下,上述踏板载置部的整体从地面浮起并被上述支承部件弹性支承在地面上。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在鼓架上连接上述支承部件,所述鼓架具备形成为管状、一部分接地在地面上并且保持多个乐器的多个管状部件和将这些多个管状部件相互连结的保持架; 上述支承部件及上述打击乐器部件的整体和上述踏板装置的一部分在从地面浮起的状态下支承在上述鼓架上。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打击乐器部件具备与上述击打面装置连结、并且在上述打击乐器部件的正视中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防振连结部件; 上述支承部件具备配设在距地面为规定的高度位置上的上基部; 上述第I防振部件夹设在上述防振连结部件的上述左右方向外侧的前端部分与上述上基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防振部件在上述打击乐器部件的正视中夹着上述踏板固定部在斜上方设有左右一对。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防振部件在从上述踏板固定部的离开距离相等的位置上、相对于上述打击乐器部件的正视配设有左右一对。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件由金属构成。
10.如权利要求I 9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打击乐器部件是具备检测上述击打面装置的上述击打面被打击的传感器的电子打击乐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向地面传递的振动、并确保演奏时的稳定感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在踏板部(2)被踏入的状态下,打击乐器部件(20)整体及踏板装置(1)的至少一部分以从地面(F)浮起的状态经由第1防振部件(30)弹性支承在支承部件(10)上,所以能够通过第1防振部件(30)的防振作用缓冲从打击乐器部件(20)及踏板装置(1)传递给第1防振部件(30)的振动,能够减小从支承部件(10)向地面(F)传递的振动。此外,通过将第1防振部件(30)配设在支承部件(10)与打击乐器部件(20)之间,能够抑制向地面(F)传递的振动并将支承部件(10)稳定地设置在地面(F)上,所以能够确保演奏时的打击乐器支承构造体(100)的稳定感。
文档编号G10D13/02GK102760423SQ20121011742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
发明者森良彰 申请人:罗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